对颈椎病的一些不常见症状处理体会 黄文川博士 一提颈椎病,大家一定想到颈部酸痛,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相反颈部有点不舒服,酸痛,手指麻木,也会想到颈椎病,也就是说大家把颈部的酸痛、僵硬,上肢麻木作为颈椎病的常见和主要症状。但是在临床上,我也见到许多患者主述一些症状,看似与颈椎病无关,其实就是颈椎病引起的。这些症状是颈椎病患者不常见,大家不太熟悉,最容易误认为其他疾病,错误检查,延误治疗,浪费时间和金钱,今天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望就诊看病时注意,是否就诊路线有问题。 眼痛、眼胀、眼干,我遇到很多颈椎病患者,以眼部症状为主,眼痛、眼胀、眼干,自己认为是眼睛局部的问题,家庭医生推荐去见眼科医生,检查眼睛没有问题,患者还一直抱怨,我眼睛痛得受不了,检查就是没有问题,不能理解。其实,患者的眼痛、眼胀、眼干就是颈椎病引起的。颈肌肉型颈椎病是因为肌肉的劳损而引起颈部的疼痛和僵硬,有些患者的紧张肌肉可刺激枕部的神经,神经痛可放射到眼部而引起眼痛。由于颈椎病刺激颈椎旁的交感神经链,而引起眼胀和眼干。我曾治疗一例眼痛患者,我朋友的儿子,30岁,曾在眼科做各种检查也没有结果。来见我,我检查时,风池穴压痛非常明显,并可放射到眼部,我按颈椎病给予针灸治疗,一次后,症状缓解,三次后眼痛消失。 前胸痛、胸闷,大家一觉得胸痛、胸闷,一定想到心脏病。但前胸痛、胸闷患者去见心脏科医生,心电图、心脏B超一切正常,心脏医生告诉心脏没有问题。好多医生对这种胸痛、胸闷患者一筹莫展。我的经验,对一些胸痛、胸闷患者,心脏没有问题,就看看是否有颈椎病,做个颈椎X-片,有经验的医生可检查一下颈椎,有没有颈部压痛,再仔细询问,患者有没有头晕、手麻等颈椎病症状。颈椎病可刺激椎旁交感神经链,可引起胸痛、胸闷,有时引起心慌、出汗等心脏病症状,其实这就是颈椎病的不常见表现。刘女士,胸痛、胸闷严重,而不能正常呼吸,家人看到病情严重,让救护车急送奥克兰医院。医生给予心电图检查,心脏没有问题,观察一天,让患者回家休息。见我,我按颈椎病,给予中药治疗,并配合拔罐,治疗三次后,症状消失,再继续中药调理,胸痛、胸闷再没有发作。 半身凉、胀,一遇到半身感觉异常,大家一定会想到中风等脑部疾病。有些患者去见神经科专家,神经科检查正常,脑CT也正常,没有脑部疾病。但做颈椎检查可发现有颈椎病,有些患者是颈椎间盘压迫脊髓引起,而有些患者是颈椎病刺激椎旁的交感神经链引起。压迫脊髓需要手术治疗,刺激交感神经引起的半身凉可用针灸、中药治疗。我曾治疗多例半身凉、胀患者,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治疗,半身凉、胀消失。 咽干,颈椎病引起的咽干是交感型颈椎病一种常见症状,也是很容易误诊的一个症状,大家常按咽炎治疗。我用针灸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咽干,有时一次见效。 双脚麻木,我曾遇到一例脊髓型颈椎病,双脚麻木,一直按末梢神经炎治疗,最后做颈椎间盘突出切除手术后患者痊愈。 吞咽困难,这是颈椎病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食管引起,患者常误认为是食道癌,做各种检查,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其实就是颈椎病。手术是消除症状的最好治疗方法。我建议,如果不影响进食,不要做任何处理。 一些症状,看似简单,按常规处理,可能达不到目的。如果思路开阔,多一点思考,简单的处理治疗,就立竿见影,柳暗花明。请关注我提到的以上颈椎病症状,也许会对大家求医看病有所帮助. for more info, please phone 098150518 dr win acupuncture, or visit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 View articleCategory: 神经和肌肉问题
左上腹疼痛案。患者男性,欧裔,55岁,左上腹疼痛八年。平常隐隐做痛,一天有二到三次刺痛,每次刺痛一到二个小时,需放下手里的工作,躺下休息,服用止痛药。看了无数专家,做了能检查的检查,未发现异常。八年来病痛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抱着有病乱投医的心态,找到了中医。舌质暗,面黑,体胖。检查发现胸椎七、八、九左侧后背紧张,压痛明显,左上腹未发现感觉的过敏或迟钝。中医按血瘀给予处理。给予背腧穴小针刀拔罐治疗。前二次患者没有感觉到好转,第三次患者感到疼痛程度和刺痛次数都明显减轻和减少,患者说好转一半吧,刺痛时不再服用止痛药。已经治疗五次,继续治疗中。 体会:上腹部的疼痛,右侧疼大家会想到肝胆的疾病,左侧疼会想到胃或心脏的疾病,但很多不是内脏的问题,是肋间神经的问题。这个患者虽然没有上腹部的感觉障碍,我还是按肋间神经痛治疗,治疗后效果明显。中医认为久病成淤,给予小针刀拔罐,可以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谢谢分享!
> View articlehttp://v.qq.com/page/s/m/b/s03105zupmb.html 刚刚治疗一例肱二头肌长腱炎,已经四个月,做了一次注射治疗,现等待手术。一次针灸治疗后,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灵活,非常吃惊针灸的治疗效果,希望更多的人使用针灸治疗。谢谢Craig,也希望他尽快完全恢复!
> View article中风后遗症有哪些? 黄博士中医诊所 大家一定熟悉偏瘫,失语等中风后遗症,但对一些不常见的后遗症很少听说,或不熟悉,我求助于谷歌,也没搜到全面的后遗症介绍,我就简单的总结如下。我抽时间再给大家一一讲解。 一,瘫痪:单纯性面瘫,口眼歪斜;单纯性单个肢体瘫痪;偏瘫;截瘫;交叉性瘫痪。 二,麻木疼痛:单纯性肢体麻木;合并瘫痪的麻木;半身肢体疼痛。 三,失语: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混合型失语;小脑性语言。 四,精神障碍:抑郁;精神错乱。情感脆弱,强哭强笑。 五,中风后痴呆: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 六,中风后尿失禁。多发行梗塞性尿频。 七,偏瘫性肩痛症。 八,中风后抽搐。 九,中风后失明失聪。 十,中风后震颤,舞蹈症,多动症。 十一,中风后平衡障碍。小脑性;大脑性平衡障碍。 十二,中风后肥胖,体温改变,血压改变,心率改变。 十三,中风后头痛。蛛网膜刺激,颅内压改变。 十四,中风后植物人。 十五,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语言不清,饮水呛咳。 我就想出这些,查找资料后再补充,也希望大家补充。 了解更多医学资讯,请关注黄博士健康微世界,或登录黄博士中医诊所网站,www.drwin.co.nz
> View article每日一案(8)喉部发声误诊咳嗽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男,45岁,华裔。患“咳嗽”五年。五年前无原因“咳嗽”,在当地服用止咳药,有所好转。中间曾严重“咳嗽”几次,医生按“哮喘性咳嗽”给予止咳药和抗哮喘药治疗。近两年没有严重的“咳嗽”,只是轻微的“咳嗽”,像清嗓子一样,没有痰,无咽痒,无咽部异物感,夜间睡觉无“咳嗽”。因“咳嗽”长期不愈,心烦、失眠、全身无力、头疼头晕、食欲不佳等。因这个长期的“咳嗽”一直不能上班。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有病乱投医,找到我,看是否能用中医治疗他烦人的“咳嗽”。 我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并做了详细的检查,判断患者的“咳嗽”不是真正的咳嗽,而是喉部的发声,这种发声是由颈部、咽部和胸上部的肌肉抽搐引起的。我初步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患者从前一直按“咳嗽”治疗,而我按“肌肉抽搐”治疗,通过二次10付中药,患者已明显好转。 体会:患者的咳嗽有几个特点:第一,无痰,无咽部痒,无咽喉异物感。就是严重“咳嗽”时,也无痰;第二,虽然长期“咳嗽”,检查肺部无异常;第三,夜间睡眠时不“咳嗽”,就是严重“咳嗽”时,也不影响睡眠;第四,检查时发现,患者的“咳嗽”听起来是喉部的发声,气流好像是从咽喉部出来,发出的声音,而不是真正的咳嗽,真正的咳嗽是气流从肺部出来,声门突然打开而发出的声音;第五,检查时发现患者“咳嗽”时,其颈部和胸上部的肌肉有不自主的同步收缩。 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抓“主症”,抓主症为了最初的诊断,抓主症为了最后的治疗。医生的一切问诊/检查和一切辅助检查都是围绕这个主症进行的,医生收集的这些信息就是得出明确诊断,有了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主症”都没有抓住,以后医生做的一切工作基本都是无用的,或者是错误的。
> View article每日一案(5)中风误诊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患者,55岁,男,华裔。双下肢无力半年。半年前患者爬山后,左下肢无力,走路困难,随去山东某著名大医院就诊,按“中风”住院治疗。住院后,给予头颅CT ,MRI检查,未发现梗塞和出血病灶,仍按“腔隙性梗塞”给予通血管,营养脑神经治疗。出院后,患者寻找各种治疗方法,病情仍不见好转,不但左下肢无力,右下肢也活动不便。他女儿因失眠曾找我治疗,是我的老乡加患者。这不患者来新西兰探亲,想找我中医治疗他的中风。 患者坐轮椅来到我的诊所,一见面我就对他患脑中风产生怀疑。通过神经系统检查,验证了我起初的疑问。患者左下肢肌力三级,右下肢肌力四级,双下肢痛温觉正常,并且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根据我的神经内科知识,找不出诊断脑中风的一点征象。我告诉患者,他是“运动神经元病”,并且是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个世界医学难题,我没有成功治疗的经验。患者从老家来新西兰探亲,虽然非常信任我,我也不能让老乡在我这里做实验,并且我对以前遇到的这种病,也是不给予针灸中医尝试。上月患者女儿来我诊所治疗腰疼,告诉我患者回国后,去中国大医院找神经专家会诊,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把脑中风的帽子摘掉了。 体会:一般来说,脑中风后,患者病情是逐渐好转的,此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中风后遗症很少有肌肉萎缩;中风一般有痛温觉感觉障碍。医生的经验,医生的检查,医生的责任心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面,再大的医院,再好的仪器,再高的专家,没有责任心,没有医德,就不配做医生。谢谢分享!
> View article每日一案(1)—坐骨神经痛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女,80岁,华裔。腰腿痛多年。前几年每次发作,患者卧床休息,频谱治疗,有时去针灸按摩,一到二个星期就好转。这次从四月犯病,利用各种治疗,止痛药,理疗,推拿,脊椎调整等保守治疗,而不见好转,腰腿疼痛难忍,彻夜不眠,走路困难。朋友引荐,做针灸治疗。 头二次,未见好转,第三次腰腿疼基本消失,睡眠改善,今天是第四次,患者只感到下肢稍微麻感,腿发沉,无疼痛。 体会:坐骨神经的原因很多,在没有条件查清病因的情况,可以先作针灸,症状缓解了,也不耽误找病因;对于老年人的坐骨神经痛,保守治疗是第一选择;针灸时,学位的选择,力度的掌握是取效的根本。谢谢!
> View article我的中医临床周志(一) 黄文川博士 每天的门诊很忙,让我静下心来每周写一个主题的医学科普文章,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它需要特定的素材,需要查阅资料,需要思考组织。可我还是想写点东西每周奉献给我的忠实读者,因此我想把一周经历的临床感悟,体会,成功或失败的病例等,记录下来与朋友分享,这样的流水账,对我来说写起来容易得多,想到那,写到那。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也希望来电,来函与我交流,谢谢! 上周接诊了一位患者,怕冷,怕风,四肢冰冷,容易累,无精神,在外一直按“虚证”治疗,什么肾阳虚,脾虚,心阳虚,服用补药,如人参,鹿茸,黄芪,当归,阿胶等,感觉有点精神,但停下后,又如当初;也服用金贵肾气丸,健脾丸等,无效;中医师用大量的附子来补阳,也不见温暖。我四诊患者,患者体胖,面色晦暗,口唇紫暗,舌质红,苔黄腻,一点看不出“虚”的征象,我按“阳郁”给予“四逆散”治疗,五副中药,患者精神,精力稍充沛,不太怕冷。为什么患者明明怕冷,四肢冷,无精神,而不是虚证,而是实证,是郁证呢?就是因为患者的热,也就是阳气郁积在内,而不能疏散到四肢,全身,患者感怕冷,四肢冰冷,无精神就不难理解了。中医师做的工作,就是怎样把体内的热,阳,疏散到人体的四肢及全身。而张仲景的“四逆散”就有这个功能,因此患者服用五副后,病症去掉一多半。 临床上,听到患者说的最多的就是这虚,那虚。老百姓在家煲汤,看到的都是补;养生专家讲到的各种保健品,也是补。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身体不好一定是虚,是身体缺什么东西,而不想到我们身体内东西过剩呢。虚是怎么引起的呢?第一是营养不良,我们生活在一个富裕的社会,无战争,无饥荒,天天大鱼大肉,衣食无忧,除非有先天疾病,怎么还能出现营养不良啊;第二是大出血,大出汗,如果没有车祸,外伤,手术等大出血,也不会出现虚证;因劳动,运动等大出汗,只要及时补充水分,也不会出现虚证。因此,临床上的虚证很少,更多的是实证,我常用的治法就是泻法,清除多余的热,泻除多余的火,疏散内里的热,打通身体的淤积。 上星期治疗一例肩痛患者,他驱车五个小时从小镇来我诊所治疗,我被患者的信任所感动。预约的下午五点,患者路上就打电话,说堵车,可能今天不能去诊所治疗,该到明天上午吧。听到电话,我对他说,你开车五个小时来找我治疗,我晚回家一回有什么啊,我今天一定等你。患者的右肩痛有半年多,起因一次拉伤,超声波诊断“肱二头肌腱长腱撕裂”。因为有撕裂,医生建议休息,制动,患者听从医生的建议,不敢使用右上肢。我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详细检查上肢,按“肱二头肌腱长腱炎”治疗。首先选取“合谷”穴,患者得气后,让患者尽可能的活动上肢,患者一听让活动上肢,一个劲地说,他是肌腱撕裂,我说,让你活动你就活动。后我在右肩关节周围行“滑罐”,患者更不敢相信,我的撕裂伤能滑罐吗?患者治疗后,我嘱咐他回去继续活动上肢,有空就活动。第二天上午进行第二次治疗,见到我高兴的说,肩痛好多了。 患者的肌腱撕裂伤是实实在在的伤,是超声波看到的,医生让他休息,少活动右上肢,也符合医学道理的,可他长期不活动右上肢,使他的肩痛越来越重,就是他不懂医学常识了。对于肌腱撕裂伤,早期的制动时必须的,有利于肌腱撕裂伤的愈合,一般三个月后就要慢慢活动上肢和肩关节,不然撕裂的肌腱周围形成粘连,使肩痛加重,活动后更痛。对于医生来说,治疗目前患者的肩痛,一定不要把注意力放到肌腱撕裂伤,撕裂伤都半年多,撕裂的肌腱一定愈合了,目前治疗的目的就是减轻疼痛,缓解肌腱的粘连。患者看到我让他活动上肢,并反对我在撕裂出滑罐就是不了解肌腱撕裂伤的愈合过程,总想着渐渐的撕裂,不知道肌腱的撕裂伤早已经愈合了。 近期接诊了我的一个老患者,上肢不能上举,而手的握力正常,活动自如,就是肩关节周围无力。患者见他的医生,说是肌肉的问题,见物理治疗师,说是颈椎病,见到我,我说是“臂丛神经上干炎症”。见三个医生,三个诊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的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对一些专科疑难疾病不是了解的很透彻,这是可以理解的;物理治疗师主要做康复治疗,对疾病诊断训练和学习不是太充分,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大学毕业后,从事五年的神经内科,对神经内科疾病比较熟悉,这个患者我一看就知道它属于神经科疾病,并且我知道是臂丛神经损伤,还是臂丛神经的上干,这是一个很专业的诊断了。患者接受了我的建议,自费看了神经科专家,并配合我的中医针灸治疗,患者已经基本康复。
> View article风湿病知识问答(一) 张伯昭中医师 1. 什么是风湿性疾病? 西医学上把凡是以侵犯关节、肌肉、骨骼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腱、韧带、滑囊、筋膜等部位为主的疾病,称为风湿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过去也称为结缔组织病或胶原病,但后二者范围过于宽泛,在定义上也不够严谨,故目前较少采用。 风湿病包括十大类百余种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大致做如下分类: 自身免疫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退行性:如骨关节炎等; 代谢性:如痛风性关节炎; 感染性:风湿热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莱姆病、淋病性关节炎等; 内分泌性:如肢端肥大症、甲旁亢等; 遗传性:粘多糖病、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 地理环境性:大骨节病、氟骨病等。 2. 哪些症状会让我们想到有可能得了风湿病? 由上述我们可以知道,风湿病绝对不只是包括类风湿和风湿热性关节炎等少数几种疾病,而是涵盖范围极大的一类疾病。风湿病是影响到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系列疾病,因此,在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骨骼疼痛或肿胀时要想到罹患风湿病的可能。 此外,风湿病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局限于关节和肌肉的病变,它也可累及到多个系统和脏器;如果患者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脱发、贫血、心肝肾功能损害、口眼干燥、溃疡甚至是精神疾患,在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情况下,也应想到风湿病的可能,并应到专科医生处就诊,以期及早明确病因,避免长期误诊贻误病情。 3.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和治疗是怎样的? 中医学认为风湿病属于“痹证”的范畴,是由于人体遭受风、寒、湿、热等外来邪气侵袭,加之内有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所造成的。根据望、闻、问、切等四诊所得的资料,中医将痹证分为湿热阻络、寒湿痹阻、瘀血阻滞、气血肝肾不足等几个证型,并分别进行辨证论治。 早在两千多年的《黄帝内经》时代,中医学就对风湿病有了丰富的认识和治疗经验。若风邪偏盛则关节串痛不已,称为风痹;湿邪偏盛则关节重着难伸,称为着痹;寒邪盛则疼痛难忍,称痛痹。 在治疗上,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可辨证地施以祛风除湿、清热化湿、活血通络、散寒止痛、补益肝肾等。常用方剂有四妙散、桂芍知母汤、当归捻痛汤、防风汤、独活寄生汤等;常用中成药有疏风定痛丸、萆薢胜湿汤、独活寄生丸等。除了内服药外,针灸推拿、中药外洗、离子导入、药浴等治疗对痹证的治疗也很有效。 4. 西医对风湿病的治疗是怎样的? 西医学对风湿病治疗主要应用一线的消炎镇痛药(如扶他林等)、二线的免疫抑制剂(小剂量的环磷酰胺、氨甲喋呤和柳氮磺胺吡啶等)和三线的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类药物,如强的松等)几大类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和用药方案。除了内科药物治疗外,对某些严重的病例,也可采取骨外科手术(如关节置换术、融合术等);目前,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关节镜等微创甚至无创疗法日益普及,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外科手术疗法在风湿病治疗上的应用范围。 5. 老年人为什么经常会膝痛? 老年人膝痛的最常见原因是罹患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性关节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老百姓也把它叫做骨刺,除了发生在膝部之外,骨刺也可发生在手、腰、胸、颈等多处。骨关节炎的发生与衰老、遗传、肥胖、创伤等多因素有关。因为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之一,所以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的几率也最高。 西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以使用止痛药为主,病情严重的患者还需手术治疗。止痛药虽然可缓解一时的疼痛症状,但对关节软骨破坏等根本问题却不能解决,手术治疗毕竟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中医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骨关节炎中医称为骨痹,认为它的发生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寒湿侵袭、脉络不通等多种因素相关。用药上应本着辨证论治的原则来施治,如运用得当,多种中成药如独活寄生丸、金匮肾气丸等都对本病有效。此外,针灸、中药外敷、局部按摩和适度的功能锻炼对本病的康复也有帮助。 附注:本人曾在北京中医研究院附属广安门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多年,对各类风湿性疾病的中西医诊疗有一定认识,这篇文章就是在原来我写的一些供医院内使用的科普宣传资料基础上稍加改动而成,希望对广大读者能够有所帮助。 (新希望中医诊所www.newhopeclinic.co.nz Shop2/9 Bute Rd, Browns Bay 09-4766088) 肌肉骨骼疼痛的内在原因 刘颖君中医师 当人们出现肌肉骨骼部位疼痛时,常易认为是外伤或劳损引起的,其实其中很多病例还存在更深层次的内在原因。一些经常使用电脑的人容易出现颈肩部和腰背部疼痛,我们容易把其原因归结于长久处于固定姿势造成的。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包括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在肌肉关节疼痛的同时,可能还伴有失眠,乏力,心烦,忧郁,头痛等症状。中老年人易患足跟痛,有时会在走路过久或在不平整的地面行走后出现。人们容易想到的原因是外伤引起,或足跟骨刺引起。五十岁左右的人容易患肩周炎,常常出现于提稍重物品之后或体力劳动之后,人们自然容易认为肩痛是由外伤所致。其实,足跟痛和肩周炎都有明显的年龄因素在其中。对于以上一类疾病,中医在治疗时不仅仅会考虑到外在因素,还会注意人体内部平衡失调的影响,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种体现。(西区天益堂 383 Great North Road, Henderson. 09 836 6869) 风湿病治疗的多样性 郑信一医师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风湿病的成病,也非一、二日而成。而是多年积累而成。所以,风湿病的治疗也要考虑其多样性。 首先要早期及时的治疗,许多病人认为关节痛、腰腿疼,不是什么大病,只是吃一些止痛片既可,殊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贻误了治疗时机而导致残废。 其次要合理选药,想用一种药物治好所有风湿病,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应用激素也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系统、合理的应用。适用中药可内外结合,内服外洗。并且,要长期坚持治疗,不能半途而废。第三进行合理的关节功能锻炼,锻炼要量力而行,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相结合,以主动锻炼为主。锻炼时,要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每次15-30分钟,当某些关节因病变主动活动有困难时,可在他人帮助下进行运动。 (信益行中医门诊 178 […]
> View article近期治疗一例手麻患者的思考 黄文川博士 近期治疗一例很复杂的病例,手麻患者,治疗过程虽然曲折,但最后治疗效果还算满意。从疾病的诊断到中医治疗方法的选择,这个患者有许多需要我总结和思考的地方,今天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刘先生,50岁,厨师,右手麻无力半年。起初右手中指麻木,他认为劳累引起,没有在意。一个月后,因加班,第二天右手麻木加重,伴右上肢疼痛无力,因上肢疼痛,而睡眠不好。去见家庭医生,怀疑颈椎病,给予止痛药,并建议颈椎拍片。服药后,疼痛不减,颈椎拍片检查有轻微变性。在朋友的推荐下,来我诊所选择针灸治疗。根据他的职业,长期低头工作;再根据他的症状,上肢疼痛,并伴中指麻木;颈椎拍片检查有颈椎轻度增生,我按“颈椎病”给予针灸、手法、拔罐等治疗。针灸等治疗二周后,病情没有发现好转,反而加重,右手五个手指都麻木,上肢疼痛依旧,并出现右手的无力,不能抓握,写字握笔都很困难。看到患者病情加重,我也与患者一样很着急。一方面考虑患者的诊断是否正确,手麻无力是不是颈椎病引起;另一方面也让他去见家庭医生,给他联系专家会诊。 我首先再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做了仔细的身体检查,发现患者手麻无力很重,但没有上肢肌腱反射的改变,如桡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如果是颈椎病引起,上述反射会减弱;感觉检查时,右手的二、三、四手指掌面感觉过敏,是一个周围神经,即正中神经的损伤,而不是颈椎病的神经根损伤的症状;检查时,背屈手腕,或按压手腕内侧,手指头麻木加重。从以上检查发现,再结合他的职业,长期用手腕工作,我重新考虑他患的是“腕管综合征”,而不是颈椎病。诊断不一样,针灸取穴就不一样,一定少不了局部腕关节的穴位;加上腕关节内侧的局部推拿;并配合中药腕关节的药敷。按“腕管综合征”治疗一次后,手麻减轻,手部握力增加,手指活动灵活。继续治疗,手麻无力基本痊愈。 这是一例典型误诊病例,误诊一定是误治。按颈椎病针灸治疗的取穴与腕管综合征差别很大,推拿治疗的手法和部位也不样,药敷的部位一定也不一样。从这个手麻病例,我能体会到,对有些病例,西医诊断对针灸治疗的重要性。虽然针灸治疗的原则是以中医理论为核心,针灸取穴和手法也以中医八钢辩证和经络辩证为基础,如果现代中医师,在针灸治疗时,能结合西医的诊断,针灸疗效一定会大大提高。很庆幸,我是西医出身,这么多年的中医针灸实践,尝到了西医诊断对中医针灸临床的帮助。 西医的正确诊断对中医针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总的可以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医是宏观医学,是实践医学,对身体细微结构的认识相对粗线条,而西医是微观医学,是实验医学,对身体组织结构的认识要清晰的多。从诊断方面,无论定性诊断,还是定位诊断相对准确,而中医针灸治疗的有效性,在某些疾病还是有一定优势,在西医诊断的基础上,再利用中医辨证,制定中医针灸治疗方案,一定要比单纯用中医的诊断优越。第二,西医借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检查手段越来越丰富,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做为一现时代的中医师,也要利用现代医学仪器为中医服务,为什么中医就不能利用现代科技,只能靠两个手指头。我治疗的这例手麻患者,神经传导的检查就能诊断手腕综合症。第三,西医的诊断为中医针灸治疗增加治愈率。中医针灸的适应症是一定的,不是包治百病,明确的西医诊断,可以帮助中医师不去治疗中医针灸没有效果的疾病。如以前我提到的一位晚期白血病患者,西医放弃一切治疗,想求助于针灸,我谢绝了患者的要求,如果没有西医的诊断,我可能接受患者针灸的要求,后果可想而知。 西医和中医师两套不同的医疗体系,理论基础和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怎么把西医为中医所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定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也不是人们常说的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中医师利用西医诊断,而不是成为西医诊断的奴隶,治疗方法和思考疾病按西医的逻辑,西医说是病毒感染,中医就用抗病毒的中药,西医诊断椎间盘突出,中医治疗围绕椎间盘,那就不是中医了。我认为,西医诊断只作为中医治疗的参考,真正中医针灸治疗时,脑子里是没有西医的。(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文章,请登录 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