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82岁,排尿困难多年 近三个月加重,有尿意就要去厕所。 排尿前小腹胀,腹股沟区疼痛。 排尿无力,排尿不尽,需按压下腹帮助排尿。 尿滴滴拉拉。 夜里起床四次。 专科手术治疗,他不愿。找我针灸。 一次针灸治疗后,排尿无需按压小腹,排尿稍有力。尿频减少,夜尿也减少。继续治疗中。 我的体会: 第一,患者的排尿困难,尿后滴滴啦啦,一定是前列腺增生肥大引起的,并且B超也发现前列腺肥大。 第二,而腹股沟区疼痛,反而无会阴区疼痛,不一定是前列腺肥大的问题。 第三,近三个月,尿后仍需要按压下腹尿液才能完全排出来,这个症状可能是前列腺肥大的原因,也可能是腹股沟区疼痛,而不敢用力,或骨盆底深肌紧张而排尿困难造成的。 第四,患者出现的尿急,其实是他更多的担心腹股沟疼痛,因此有尿意就想去厕所,而夜尿四次,是老年人小便中枢减弱,或尿道的刺激症状。 第五,分析患者症状的成因,主要是想分析、思考患者针灸效果的机理,是针灸治疗了他的前列腺增生肥大,还是其它原因。 患者治疗前,臀部压痛特别明显,治疗几次后压痛消失,而腹股沟区疼痛也消失,疼痛消失,患者就敢用力排尿,就不用按压小腹了;骨盆底深肌紧张,也会引起尿道刺激症状,而加重前列腺肥大的症状,治疗骨盆底深肌紧张,也可缓解尿急、夜尿多等症状。因此,针灸起效有多种原因,不能有效就认为治疗了原发病。 做一个明明白白的中医师。 与朋友分享!
> View article正常听到患者的病气传给医者的说法,究竟患者的病气能不能传给医者,长期治疗癌症医者也会得癌症,长期治疗胃炎医者也得胃炎,长期接触椎间盘突出也得椎间盘突出。今天我就谈谈我对患者【病气】的理解。 下面是我昨天治疗患者的一部分,我随机询问了几个患者,看看他们上次治疗后的感受,都还比较满意。患者没有给我太多压力,工作气氛就比较温暖,我工作起来就比较放松。也就谈不上患者【病气】传给我的问题。 一,患者的【病气】是什么? “病气” 是中医术语,通常用来形容疾病或病理状态下的异常气场或气机变化。在中医理论中,”气”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正常的气流通畅,人体便健康。而”病气” 是指人体在患病时,气的运行出现阻滞、失调或异常的状态。我们常人理解的【病气】就是导致疾病的因素吧,今天谈论的这种【病气】和中医的“病气”术语还是有区别的。不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存在着给患者调理后,自身受到同类疾病影响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医者受到患者病气影响的结果,就是长期接触患者的人,可能沾染了“病气”所致。 具体来说,患者的病气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感病气:指外界的邪气(如风、寒、湿、热等)侵入人体,引起身体不适或疾病。患者的身体不适。 内伤病气:指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引起的气的紊乱,如气滞、气虚、气逆等。这里主要指患者的负面情绪。 病邪气:即病原体或病因引发的气场异常,如湿热、痰饮、瘀血等,这些都可以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病毒、细菌等传染性疾病。 二,患者的病气传给医者吗 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中,病气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并非所有的病气都会直接传给医者。这种观念主要源于中医对疾病的病因和传染的理解。 常见的病气传递情况: 1. 病气的传染性: 《黄帝内经》中的“疫气”是中医对流行病传播的早期认识。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学将此类外感邪气理解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而在医患接触中,尤其是在诊疗传染性疾病时,病气传染确实可能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医者容易受到感染。 2. 情志与气场的相互影响: 医患之间情志和气场的相互影响也是传统中医中一个独特的视角。医者在面对患者时,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精神压力都会影响医者的情志。在这种长时间的互动中,如果医者未能及时调整心态,情志病气可能会影响医者的情绪,甚至影响其生理健康。 3. 同理心疲劳与情感共鸣的影响: 特别是医护人员在长期照顾患有慢性病、绝症或严重心理创伤的患者时,容易陷入这种情感共鸣过度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导致心理上的情感耗尽,还可能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甚至削弱医者的免疫系统。这与中医中讲的“气耗”或“精力损伤”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医者与患者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心理距离,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心理受伤的是医者。 4,心理压力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长期承受治疗失败的压力、无法有效帮助患者康复的焦虑,都会影响医者的情绪与身体健康。还有医患关系的紧张,患者对医者的不信任和水平的怀疑,也对医者造成压力。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积累,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调表现为睡眠障碍、慢性疲劳和情绪失衡。中医讲“心神不宁,百病丛生”,强调心理调节对身体健康的关键作用。 四,医者的心身管理 为了让医者保持健康,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保持身体健康: 适度锻炼(如太极、瑜伽),饮食均衡,保持良好作息。 定期自我保养,通过针灸、推拿、养生调理身体。 调节情绪: 学会情感疏导,不要过度卷入患者情绪。 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适时放松。 防护措施: 面对传染病时,做好个人防护(口罩、手套等)。 注意工作体态,避免长期不良姿势。 合理工作与休息: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学会接受工作的局限性,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 简单地说,就是调养身体、放松心态、合理作息,防止过度工作和情感疲劳,就能避免患者的【病气】传给医者。。
> View article他是94岁老人,坐凳子上拔草半小时,然后就起不来了。 左腿走路无力,腹股沟麻胀7天。 查体:左腿抬举无力; 左髂骨内缘压痛明显; 腰三旁压痛明显; 左大腿内侧,股骨内缘,平耻骨联合,此点压痛明显。 左下肢反射、感觉无异常。 我诊断髂腰肌损伤。 腰椎三旁,直刺致骨,得气后起针,不留针。 取髀关穴,直刺致骨,得气起针,不留针。 体会: 1, 腿无力,不能提起脚走路,还要排除什么疾病? 这个患者94岁高龄,坐着拔草半小时后,就起不来了,很容易想到神经系统疾病,像中风之类等。查体时,无反射异常,无感觉异常,只有单纯的上抬无力,可以排除中风等神经疾病。 还要排除其它肌肉问题,像股直肌、阔筋膜张肌损伤。检查时,有腹股沟区压痛,但腰椎三旁压痛也很明显,不支持股直肌和阔筋膜张肌的损伤。 2,髂腰肌是怎么损伤的,为什么患者疼痛不很严重? 患者做低凳子弯腰拔草,使髂腰肌持续收缩,虽然只有短短半小时,但患者94岁的年纪,肌肉抗疲劳能力减弱,肌肉弹性也减弱,因此容易受伤。另一方面,高龄人群,痛觉也迟钝,只有腹股沟区麻胀,无力症状明显,而无疼痛,也容易理解。 3,为什么一次治疗,一针一穴就改善明显? 病程短,才7天,是主要原因;坐着拔草,肌肉持续紧张,而不是拉伤,挫伤,或挤压伤,损伤轻是另一原因;第三,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是最后原因。 4,髂腰肌精准治疗点。 我一般选择髂腰肌扶着点,一个扶着点就是腰椎横突,另一个扶着点就是股骨小转子。直刺致骨,得气起针。 谢谢浏览,欢迎交流!
> View article有人对我的印象是【狠】,下针重,用针粗。那是长期治疗不好,疑难病症,不狠能行吗?。 今天治疗的二例就是另一种风格。这种得病急,时间短,相对简单病例,我用一针一穴,立刻见效!几分钟后判若二人。 案例1,落枕一天,她是把着脖子进诊所的,头一动,痛的要命啊。 案例2,他是94岁老人,坐凳子上拔草半小时,然后就起不来了。 左腿走路无力,腹股沟麻胀7天。 查体:左腿抬举无力; 左髂骨内缘压痛明显; 腰三旁压痛明显; 左大腿内侧,股骨内缘,平耻骨联合,此点压痛明显。 左下肢反射、感觉无异常。 我怀疑髂腰肌损伤。 欢迎讨论! 谢谢! 【认识你10多年啦,印象中您是一位数十年一直在临床第一线,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你诊断各种病情很稳妥,你下针时拿捏穴位非常准确,几乎不用测,你的微刀疗法的确很狠!但能一针病除!这是我亲身的体验】一位老患者、老朋友的评价。喜欢听!
> View article这周看了二例肩背痛患者,检查脊椎,有一节棘突歪了。有一例,做正骨后就感到上背轻松很多,呼吸也顺畅了。治疗肩背痛,不要只局限于肌肉韧带神经等软组织,还要从骨架上找原因。与朋友分享!
> View article患者,女性,55岁,欧洲人。 16/09/2024第一诊。她来找我,想让我用中医来帮助她解决消化问题。 她告诉我这可能是胰腺问题。 左上腹压痛20年,疼痛5/10 早期左上腹疼痛每两周一次,或每月一次,此后十几年几个月一次疼痛,但半年来她感觉更严重,每天都疼痛。 疼痛放射到左胸一侧。 她的肚子有点胀 腹部超声和CT检查正常。 吃胃药没有用。 一是机器检查正常,吃药也没有用,二是她的疼痛放射到左胸一侧,所以我想可能是神经的问题。 然后我做了感觉和蒂内尔的体征检查。 T8和9脊神经控制的区域感觉减弱 左侧 T7 和 8 处有更多压痛 感觉左上腹有点刺痛,当敲打左侧T7、8旁边的压痛点 所以我认为这是肋间神经痛(软组织炎症引起的神经炎) 做针灸、拔罐。 并建议她做以胸椎7和8为中心CT检查。以排除脊椎的器质性病变,如肿瘤,椎间盘突出等。 我会尽快让你知道治疗效果 下次患者复诊时,做一个视频。 今天早上19/09/2024发来信息,背痛减轻,左上腹仍很明显。她今天约了第二次治疗。 24/09/2024第二次复诊时的情况。 症状改善情况: 左侧胸部和后背疼痛几乎消失。 夜里再无疼痛 左上腹部疼痛的区域减小,从一大片局限到一个小区域。 左上腹部疼痛成阵发性。 第二次复诊时的检查: 左侧胸7、8 旁仍压痛,但明显减轻。 左侧胸7、8仍有一个感觉减退带。 Tinel’s 证消失。 第二次复诊时的视频。 我的一点思考。 1、为什么可能是神经问题? 首先,影像等检查结果正常,药物治疗也无效。其次,从我的问诊来看,她的疼痛从左上腹放射到左侧胸部,这让我怀疑可能是神经问题。 一个简单的体征或症状可能导致不同的结论。疼痛从左上腹开始,放射到左侧胸部,再到中背部,尤其是类似“束带样”疼痛时,我们会考虑神经或肌肉损伤的可能性。 我进行了神经系统检查,检查结果与我的推测一致。 2,为什么20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消化道问题? 因为她的疼痛主要位于左上腹,医生们一直怀疑是消化道问题,比如胃或胰腺问题。 此外,她有上腹部胀气的症状,这确实是消化道问题的表现。然而,这类症状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问题中,比如神经系统或甚至皮肤病。 为她治疗的医生缺乏神经系统方面的经验,因此没有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比如检查感觉反应或做Tinel征测试。 3,因为没有正确的诊断,才没有正确的治疗,所以她痛苦了20年。 每个人作为医生都有一个主攻科目,有的专注于消化系统疾病,有的专注于神经系统问题,有的专注于皮肤问题,但我们也要把一些精力放在其他系统疾病上。那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就不能再犯更多的错误了。 4,现代社会中的中医师应该如何行医? 我认为,一名中医师不仅要精通传统中医,还应广泛了解现代医学。同时,中医师应深入学习现代医学某一领域的基础知识、诊断与治疗方法,并结合中西医两种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帮助患者。 5,作为纯传统中医从业者,他们如何处理这个病例? 他们将根据前面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症状进行诊疗。诊断和治疗将依照中医理论。在中医,这种情况被称为‘胃脘痛’,治疗包括局部腧穴、胃经远端穴位及经验穴的针灸。 作为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他们还会选择背部的穴位,如胃俞、脾俞等,而不会基于现代医学的诊断。 6,我的治疗。 我不仅会运用所有纯中医从业者的技能,还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诊断,因此我还将在T7、T8和T9旁使用小针刀进行针刺治疗。
> View article棘突歪向右,左侧横突高起。 向下按压高起的横突,向左推棘突。 一次搞定。 我也是在临床上用不同的思路处理患者。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 View article这是近期治疗的一例右手麻木患者,她是越南人,做厨师多年。手麻已经2年多,开始只是手指麻木,无力,手指刺痛。当时去看专科,诊断为“腕管综合征”,并给与手术治疗。手术后,手麻无明显改善。 她无意中,在Google上发现了我们诊所。预约,看诊。我检查发现,她右手心处【感觉迟钝】,我按【旋前圆肌综合征】给与针灸、放血、拔罐,二次后,麻木明显减轻,夜里刺痛消失,也感觉手的力量改善。因此,她就在Google上给与上述评论。 从这个患者看出,诊断正确的重要性。正确诊断才有正确的精准治疗,精准治疗才会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根据这个患者,我就想谈谈【手麻的鉴别诊断】。 第一,颈椎病引起的手麻疼痛哎,比较常见,因为我们的上肢是由颈椎神经的5,6,7,8,胸1支配的,因此,颈椎病,像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颈椎肿瘤等刺激了神经根就会出现手麻疼痛的症状。颈椎病引起的手的麻木、疼痛啊,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呀,它这个神经根分布,它是有特点的,像小手指是八,大拇指是六,中指是第七神经根,就能分辨它是不是神经根压迫,刺激神经根引起的。第二个特点,手的麻木疼痛跟颈椎的活动有关系,如果歪向一侧或低头,仰头都可以引起手的麻木疼痛,那一定是颈椎病引起的啦。第三个特点呀,我们做检查的时候,如果压头部或牵引头部可以引起手的麻木,疼痛减轻或加重,我们也可以认为是由颈椎病引起的。临床上,也见到交感神经性手麻,患者感到手麻、手胀、手冷,但医生检查时务感觉的障碍,最常见於颈椎病和肩背筋膜炎等。颈椎病引起的手麻疼痛,主要还是治疗原发病,颈椎病有椎间盘突出,有骨质增生,有占位性病变,做相应的处理,可以手术就要手术治疗,如果不能手术,要保守治疗,也可以选择针灸缓解症状。周围神经的感觉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而神经根损伤的感觉障碍也有它的特点。 第二,臂丛,是由颈的5,6,7,8和胸1神经根组成的,它主要有三个干,上干,中干、下干组成,然后从上干、中干、下干分出周围神经像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等,臂丛损伤可以引起手麻,疼痛无力。它的特点主要是。臂丛的上干或下干损伤比较常见,中干损伤少见。上干损伤主要是肩部的疼痛、麻木和无力,手部活动正常;下干的损伤主要是手部的疼痛麻木无力,而肩部活动正常。臂丛的损伤主要有外伤,像车祸呀,还有就是拄拐杖时间太长,还有臂冲神经炎。治疗以针灸康复为主。上肢神经检查时,发现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周围神经的损伤,就要考虑臂丛神经的问题。 第三,正中神经啊,从臂丛发出,通过上臂的外侧,通过Struthers韧带,然后到达肘部,通过前臂的正中,到达手部。正中神经,它主要控制手掌桡侧的感觉,还有手背侧第234手指远端的皮肤的感觉。正中神经损伤,它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对指无力,因此它用手指捏一个东西他无力,但是他把手指伸直以后他可以拿出东西,可以夹住东西。通过感觉运动的检查呀,区分正中神经损伤还是很容易的。正中神经损伤,它主要好发几个部位,一个就是那个Struther韧带,那个地方卡压,再一个就是前臂的旋前圆肌的卡压。还有前臂内侧中间,骨间前神经的卡压,最后就是腕管综合症引起的正中神经卡压。正中神经卡压,主要还是用神经松解术。 第四,旋前圆肌综合征和腕管综合症都是卡压正中神经。 腕管综合征大家比较熟悉,诊断也比较多, 旋前圆肌综合征容易忽略 。旋前圆肌卡压点在肘关节内侧面前下, 二者都有手指的麻木疼痛无力,但腕管综合征没有手掌大鱼际的麻木,检查时无感觉的敏感或迟钝。 这个患者手心区感觉迟钝,故诊断旋前圆肌综合征。
> View article梅杰氏综合征(Meige syndrome),又称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Oromandibular Dystonia)和眼睑痉挛综合征(Blepharospasm-Oromandibular Dystoni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非自愿性痉挛。 主要症状: 眼睑痉挛: 患者通常会出现眼睑不自主的、反复的痉挛,严重时可能导致眼睑持续闭合,影响视力。 口下颌肌张力障碍: 下颌、嘴唇、舌头、喉部等部位的肌肉不自主地收缩和痉挛,可能导致口齿不清、吞咽困难或面部扭曲。 面部其他肌肉的受累: 有时,痉挛还会影响面部其他部位的肌肉,如额头、鼻子等,导致面部表情异常。 病因: 梅杰氏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研究认为它可能与大脑基底神经节的功能障碍有关,这些神经节负责控制肌肉运动的协调。该病可能有遗传倾向,但大多数病例是散发性的。 诊断: 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的观察和神经学评估。通常通过排除其他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来做出诊断。 治疗: 肉毒杆菌毒素注射: 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注射通常每3-4个月进行一次。 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肌松剂或镇静剂来缓解症状,但药物疗效因人而异。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和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深部脑刺激(DBS)等手术方法。 针灸治疗和心理支持: 我常用头针治疗此病,有一定效果。头针取震颤麻痹区,情感区。 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长期病患,心理支持尤为重要。 预后: 梅杰氏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可能随时间波动,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控制,但通常无法完全治愈。 梅杰氏综合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 View article患者有腰腿痛十几年,每年都有发作。近几年,每年腰腿痛4-6次,每次休息、治疗后好转。 这次五天前,无原因腰痛又发作。夜里不能平躺, 起床、翻身右侧腰臀部剧痛,有时抽痛,抽痛在右臀部深处。不是太痛时,右侧腰部有一痛点,右侧大腿根处有一痛点。有时疼痛放射到右侧膝关节处。 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问题,欢迎讨论!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有时间我谈谈我的“识病“思路和治疗方法。 我的思路: 1, 患者是朋友介绍来的。她腰痛一年犯几次,让她也不知道找谁治疗,反正休息几天也会慢慢好。可是越来越勤,也越来越重。故寻求治疗。这种来去匆匆的腰痛,一定不是什么椎间盘、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等严重问题,一定是慢性肌肉劳损急性发作,或小关节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因患者右侧腰三压痛明显,第一次看诊时,腰痛使患者活动非常不便,当检查时无神经阳性体征,我首先按“第三横突综合征治疗。治疗后腰痛有所减轻,但一阵一阵的抽痛没有缓解,并且有一点加重,夜里都被抽醒。有患者的信息截图。 2,第二次来诊时,我详细询问了抽痛的细节。患者的抽痛在右侧臀部的里面,手在臀部外面不能触及。抽痛的时候,不敢动弹,这让我想起髂骨内里的髂腰肌。只有髂腰肌的抽痛在里面,而不好描述,也触及不到。有一点肩胛下肌肉损伤的味道。 3,想到髂腰肌抽痛,我就检查髂腰肌。小转子扶着点处压痛;右侧膝关节屈膝90度,然后上屈,用手阻挡,上屈无力,并感腰痛剧烈。这二个检查,说明腰大肌有损伤。 4,右侧直腿抬高试验,70度后,腰痛明显。也说明腰部肌肉的问题。 5,腰大肌起于胸12、腰1,2,3,4,5,止于小转子。腰3起点是明显的损伤点,因此第一次来诊时,按第三横突综合征治疗也有效。 6,针灸治疗时,我首先按常规针灸治疗,远端取穴配合局部取穴。最主要我进行肌肉扶着点行【苍龟探穴】针刺法,即在腰3和小转子处行针。第二次治疗后,患者直呼【太轻松了】,是治疗效果的写照,也是诊断正确的证据。 7, 像髂腰肌损伤这种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规范,但几个检查,如阻抗、托马斯、直腿抬高,还是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的。对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什么都像,什么都不像,就凭你的感觉了,凭临床经验了,然后通过检查,排除诊断,最后形成诊断,制定治疗。最根本的还是诊断问题。这个患者,就是她抽痛在里面,无固定位置,触摸不到,给我想到髂腰肌。 谢谢关注!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