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治神 神就是精神,就是心理,就是灵魂。临床中,无论医生,还是病人更注重躯体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整体和心理的治疗。 疼痛、麻木需要治神,高血压、糖尿病也需要治神,焦虑症、抑郁症更需要治疗神,也就是调理病人的心理状态。 治神,不但治病人的神,还要调理医生的神。医生强壮,精神焕发,说话铿锵有力,一言九鼎,这就是医生的神。有时,听病人说,看到你,就有信心了,病好了一半,就是这个治神的力量。 这个病人,在我的诊疗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了她的精神状态,给与她心理辅导。 大哭就是情绪发泄,是精神放松的一种形式。 治疗这种病人,什么穴位,什么针法,什么经络都不重要了,只要抓住她的神。 视频经患者同意,适当处理。 与朋友分享!
> View article我二个星期前,给出一个病案,只给出病史和症状,让大家讨论这个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向。 过后,很多人参与讨论,有人给出肌肉的问题,有人想到心理问题,有人想到筋膜问题,并给出很多治疗方法,谢谢大家的参与! 我也再这个视频下,用链接的方式,给出我的诊断和治疗,这样对大家很不方便,因此今天我就把这个病例的检查和治疗视频放到这里,也就是这个视频里的病例一,并且也放了另外三个目前我正在治疗的三个病案。只是想说明,这种肩胛背神经卡压(斜角肌卡压点)引起肩背痛的病例很常见,一直被误诊误治,并且长期不愈。 这个患者基本痊愈,他在微信朋友圈表演。 下面是我对病例一的一点临床体会,与大家分享! 1,长期不愈,也就是患者在几年或几个月都没有好转,并且患者在外已经多方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说明我们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能解决它,或是说简单的,一般的治疗也不能解决它。我们就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法。 2,长期不愈的肩背痛,并且又经过其它治疗手段治疗后,肩背痛仍不改善,我们一定多思考一下,一定不要再顺着前医或患者的思路,前医治疗无效,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一是前医的识病有问题,也就是诊断不对,另一个就是前医的治疗方法不对,不是真对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没有治到点子上。 如果前医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问题,那一定是这个肩背痛不是前医治疗手段的适应症,那就要换一种其它治疗方法;如果这种肩背痛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要让患者停止无用的治疗和检查,浪费时间和金钱。如果肩背痛有明确的诊断,做为医者我们一定知道,目前医疗条件下,那一种治疗方法是最佳治疗,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是一个医者的一生追求。 3,做为针灸师,我们好好利用好传统的针灸治疗,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疾病。如果再寻找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那我们针灸工具箱的工具就更多了,当你的工具箱的工具多了,那你治疗的疾病也就多了,就是扩展了我们的针灸治疗范围。我把针灸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种是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针灸工具箱力的特异性治疗方法越来越多。 4,临床上啊,这个肩胛背神经,它有两个最常见的卡压点,一个就是在肩胛骨内上角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肩胛提肌卡压点,第二个就是斜角肌卡压点。这个患者就是斜角肌卡压肩胛背神经,引起左后背痛。 5,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菱形肌痛,或肩背筋膜痛。这个患者没有局部压痛,可以排除! 6,后背痛,肩胛骨内缘与脊椎之间区域,也就是菱形肌区域疼痛,最多想到的是局部的病变。因为这个区域的疼痛,当检查时,有时也会呈现局部压痛,更加确定局部肌肉和筋膜的问题, 其实这种压痛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一种正常的压痛。有时我们可能再考虑一下脊椎问题,如脊椎小关节紊乱,脊椎错位,脊神经根皮支卡压等。但一个神经痛,临床上常见的肩胛背神经痛也是引起菱形肌区域疼痛的原因之一。问题是,我们怎么从问诊时,得到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抽出你所想要得信息,并且在下一步得检查中去验证,最后得出正确判断,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这是我们在临床上慢慢培养的一种能力。从一个细微枝节中,找出你需要的信息。 7,我们学习病案,其实不是学习作者呈现出的思考结果,而是学习呈现结果之前的思维方式,即他是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一霎那的灵感。好多疑难病例,都是无序无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无从下手,因此要学习的就是作者怎么下手的,还能手到擒来。像这个病例,去检查前斜角肌,一按压,问题就明了了,谜底就解开了。 肩胛背神经卡压过往治疗病案分享 1,【黄博士临证实录】右肩胛骨内缘痛, 右后背疼痛,夜里痛,腋下痛,前胸痛,止痛药无效,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 2,【黄博士病案分享】一例长期10年多的肩背痛,一直按肩周炎治疗 3,【黄博士神经卡压疑难病案分享】严重颈肩背痛4-5 4,【dorsal scapular nerve , long thoracic nerve entrapment】one case of pain from left up back to chest.
> View article左后背肩胛骨内缘痛三年,拔罐针灸无效,说不出来的难受,够不着痛处。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有空谈谈我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效果! 谢谢关注➕ 请浏览我整理的问诊、诊断和治疗视频。(25/12/2024) 1, 患者的病史 根据患者的病史,我们知道他的左后背痛是悠悠的痛,在深处,摸不到的痛,已经三年,拔罐、针灸无用。影响他的工作和睡眠。 肩背痛无非就是有肌肉引起,有肌腱引起,有韧带引起,有关节引起,有筋膜引起,有滑囊引起,有内脏引起,有神经和精神引起。他这种疼痛,一定不是局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滑囊等引起的疼痛,这些都是摸着到的;再说这种疼痛,拔罐针灸效果也不错,估计不是这些组织引起的后背疼;另外,已经患病三年,这些因素引起的也应该慢慢变好了。心脏引起的反射痛?没有心脏病史,患者年轻,做体力劳动,不应该考虑;肺炎、胸膜炎引起,没有咳嗽、咳血、胸闷等症状,也不应该考虑。剩下就要考虑神经和精神因素了。先考虑神经因素,看看我的检查。 2,检查 通过检查,我发现按压左后背无压痛,按压前斜角肌有放射痛,并且是放射到患者平时感觉的痛点。患者说,找到痛的位置了。再看看治疗后患者的治疗反应吧。 3,治疗和效果 这个患者在我这里治疗4次,后背痛已经好了七七八八了。说明我找到了肩背痛的原因,诊断斜角肌综合征(肩胛背神经卡压),斜角肌松解治疗也比较合适有效。 体会: 1,长期不愈,也就是患者在几年或几个月都没有好转,并且患者在外已经多方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说明我们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能解决它,或是说简单的,一般的治疗也不能解决它。我们就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法。 2,长期不愈的肩背痛,并且又经过其它治疗手段治疗后,肩背痛仍不改善,我们一定多思考一下,一定不要再顺着前医或患者的思路,前医治疗无效,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一是前医的识病有问题,也就是诊断不对,另一个就是前医的治疗方法不对,不是真对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没有治到点子上。 如果前医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问题,那一定是这个肩背痛不是前医治疗手段的适应症,那就要换一种其它治疗方法;如果这种肩背痛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要让患者停止无用的治疗和检查,浪费时间和金钱。如果肩背痛有明确的诊断,做为医者我们一定知道,目前医疗条件下,那一种治疗方法是最佳治疗,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是一个医者的一生追求。 3,做为针灸师,我们好好利用好传统的针灸治疗,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疾病。如果再寻找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那我们针灸工具箱的工具就更多了,当你的工具箱的工具多了,那你治疗的疾病也就多了,就是扩展了我们的针灸治疗范围。我把针灸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种是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针灸工具箱力的特异性治疗方法越来越多。 4,临床上啊,这个肩胛背神经,它有两个最常见的卡压点,一个就是在肩胛骨内上角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肩胛提肌卡压点,第二个就是斜角肌卡压点。这个患者就是斜角肌卡压肩胛背神经,引起左后背痛。 5,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菱形肌痛,或肩背筋膜痛。这个患者没有局部压痛,可以排除! 6,后背痛,肩胛骨内缘与脊椎之间区域,也就是菱形肌区域疼痛,最多想到的是局部的病变。因为这个区域的疼痛,当检查时,有时也会呈现局部压痛,更加确定局部肌肉和筋膜的问题, 其实这种压痛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一种正常的压痛。有时我们可能再考虑一下脊椎问题,如脊椎小关节紊乱,脊椎错位,脊神经根皮支卡压等。但一个神经痛,临床上常见的肩胛背神经痛也是引起菱形肌区域疼痛的原因之一。问题是,我们怎么从问诊时,得到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抽出你所想要得信息,并且在下一步得检查中去验证,最后得出正确判断,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这是我们在临床上慢慢培养的一种能力。从一个细微枝节中,找出你需要的信息。 7,我们学习病案,其实不是学习作者呈现出的思考结果,而是学习呈现结果之前的思维方式,即他是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一霎那的灵感。好多疑难病例,都是无序无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无从下手,因此要学习的就是作者怎么下手的,还能手到擒来。像这个病例,去检查前斜角肌,一按压,问题就明了了,谜底就解开了。 肩胛背神经卡压分享 1,【黄博士临证实录】右肩胛骨内缘痛, 右后背疼痛,夜里痛,腋下痛,前胸痛,止痛药无效,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 2,【黄博士病案分享】一例长期10年多的肩背痛,一直按肩周炎治疗 3,【黄博士神经卡压疑难病案分享】严重颈肩背痛4-5 4,【dorsal scapular nerve , long thoracic nerve entrapment】one case of pain from left up back to chest. 5,【黄博士病例讨论–右肩背痛反复发作一年,近三个月加重】黄博士的诊疗思路,黄博士的治疗方法,黄博士的治疗结果,黄博士的体会 谢谢浏览!
> View article我治疗髂腰肌损伤疼痛,有时我选髀关穴、肾俞穴局部穴位,但有时我也选神庭穴、合谷穴、太冲穴、外关穴等远端穴位,治疗效果都很好,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我用GPT查了一下,它给出解释,还比较在理。大家查考! 1,腰大肌损伤,合谷穴. 这是上周治疗的一例腰腿痛患者,特别是腹股沟区疼痛。 2,腰腿痛、髂腰肌损伤、髀关穴 3,腰大肌扶着点就是腰椎横突,选肾俞穴,直刺致骨,得气起针。起初这个患者我选神庭穴,疼痛也减轻一大半,视频里没记录。 4,【苍龟探穴】针刺法,即在腰3和小转子处行针 5, 髀关穴是胃经上穴位。它是处于腰大肌疼痛激发点上。直刺致骨,得气起针,立即起效。 5,腰大肌损伤,合谷穴 我治疗髂腰肌痛,有时我选髀关穴,有时选肾俞穴,但有时我选神庭穴,有时我选合谷穴,有时我选太冲穴,有时选外关穴,都治疗效果很好,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针灸治疗髂腰肌痛(或其他类型的肌肉疼痛)的机制涉及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通过不同的穴位治疗,能够影响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血液循环等多个方面,进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现代医学解释: 1. 神经系统调节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尤其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神经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改善肌肉疼痛。 神庭穴:该穴位位于头部,刺激后可以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特别是通过影响脑干和自主神经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经。针灸刺激神庭穴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如内啡肽)的释放,这些神经递质具有镇痛作用。 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刺激它可以通过反射作用激活脊髓和大脑皮层,进而缓解全身的肌肉紧张和疼痛。现代研究表明,刺激合谷穴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的痛觉中枢,增加内啡肽、血清素等镇痛物质的释放,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外关穴:外关穴位于前臂,刺激后能够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影响大脑的痛觉区域,缓解由肌肉紧张引起的疼痛。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它也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放松和缓解疼痛。 2. 血液循环改善 针灸能够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从而改善组织的氧供和营养供给,减少局部缺血、缺氧引起的疼痛。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激活血管扩张反射,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介质的清除和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例如,太冲穴刺激后可能通过反射作用促进血管扩张,增强下肢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由于缺血或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髂腰肌痛。 3.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调节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尤其是通过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和自主神经系统,从而产生抗炎、镇痛等效果。 针灸治疗能够促进内啡肽和其他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这些物质具有镇痛作用,并能够改善情绪,减少因紧张、焦虑引起的肌肉疼痛。 同时,针灸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因肌肉劳损或创伤引起的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4. 肌肉松弛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某些特定的穴位,可以直接或间接放松肌肉,减轻由肌肉过度紧张引起的疼痛。 刺激太冲穴可以通过调节肝气,缓解由肝气郁结引起的肌肉紧张,进而放松髂腰肌,减少由于肌肉痉挛或劳损引起的疼痛。 外关穴等通过调节经络和神经反射作用,能够帮助缓解肩颈、上肢等部位的肌肉紧张,同样对于髂腰肌的松弛也有间接的作用。 5. 疼痛门控理论 针灸的另一种现代医学解释来自疼痛门控理论(Gate Control Theory),该理论认为疼痛信号在进入大脑之前,会经过脊髓的“门控”机制。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影响脊髓中的神经信号传导,使疼痛信号受到抑制,减少大脑对疼痛的感知。 在这个过程中,刺激特定穴位(如合谷、外关等)产生的感觉信息会通过脊髓进入大脑,与疼痛信号产生竞争,从而“关闭”疼痛的传导通道,减轻疼痛的感知。 6. 情绪和心理因素 现代医学也认识到,情绪和心理状态对疼痛的感知有重要影响。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常常会加剧疼痛的体验。通过针灸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局部的生理状况,还能够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减少情绪对疼痛的负面影响。 太冲穴调节肝气,缓解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肌肉紧张和疼痛。 神庭穴等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产生放松作用,从而减少因心理压力引起的疼痛加剧。 总结 现代医学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调节、疼痛门控机制等方面来解释针灸治疗髂腰肌痛的效果。不同穴位的治疗效果差异,可能与其作用的具体生理机制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通过这些多方面的生理和病理机制,针灸能够有效缓解因不同原因引起的肌肉疼痛。
> View article治疗二次后,患者在我们Google 地图上的好评! 中文翻译:我在 Phd Win 的诊所接受了两次治疗,第一次治疗后,我的腰痛得到了显着改善。以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都会引起剧烈疼痛,使我的背部难以挺直。即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换床单,也会导致强烈的不适,迫使我立即躺下休息。然而,第一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我可以站立、行走和做简单的家务,没有同样程度的不适,而且我不需要立即休息! 以前我在中国和新西兰都尝试过针灸、脊椎按摩等各种治疗方法,但这些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第二天又会疼痛。而黄医生的治疗,不仅有效,而且持久,没有反跳痛! 大家先思考几个问题。 1,为什么每个治疗师(针灸师,推拿师,整脊师,理疗师,冥想师等)都能治疗很多病人,都说治疗效果好? 我们人体有很强大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如果患者腰疼啊,大部分腰疼,在一段时间内,一星期或两星期都会完全恢复。对于这些病人,如果再给予一些调理,给予治疗,像针灸啊、推拿呀,拔罐儿啊,整脊理疗,那患者好的更快,好的更彻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治疗师都能治疗很多疾病,并且治疗效果都很好。 2,一些长期不愈的患者,为什么最后被有些治疗师治愈? 长期不愈,也就是患者在几年或几个月都没有好转,如果患者在外经多方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说明我们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能解决它,或是说简单的,一般的治疗不能解决它。有些治疗师是治愈了长期不愈的患者,第一个是说明他找到了问题的所在,用特殊的治疗方法把他治疗痊愈。像神经卡压,就要用针灸神经松解,关节错位,用正骨或整脊的方法,严重的椎间盘突出一定要用微创手术了。 3,一些世界医学难题,就是目前无好的治疗方法,是否真的有人能超越时代? 每一个时代都有某一个时代的医疗水平,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超越时代,如果超越时代,那他不是人,他就是神仙。 4,对于针灸师,我们用传统针灸治疗了那些疾病? 我们的传统针灸啊,还是一个提高人体自我修复能力的一种方法,就是说针灸给一种信号让人体来治愈自己。因此,我们传统针灸还是解决我们人体能自我修复好的一些疾病。 5,做为针灸师,你是否在寻找特异性针灸治疗方法 或在实施一些特异性治疗方法?你的体会呢? 我们好好利用好传统的针灸治疗,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疾病。如果再寻找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能治疗长期不愈得针灸方法,那我们针灸工具箱的工具就更多了,当你的工具箱的工具多了,那你治疗的疾病也就多了,就是扩展了我们的针灸治疗范围。我把针灸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种是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针灸工具箱力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更多。 谢谢参与思考。
> View article从问诊中啊,患者的症状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是右侧肩胛内缘与脊椎之间这个地方疼,也就是说这个菱形肌这个地方疼。第二个特点,患者有腋下松前的疼痛,也就是这个图片所指示的这个方位。 第二个特点,患者有腋下胸前的疼痛,也就是这个图片所指示的这个位置。 第三个特点,这个患者夜间疼痛比较厉害,疼痛能到七八分,侧卧,仰卧都会痛,只有俯卧还可以,因此睡眠很不好。 第四个特点就是止疼药不管用,哎,他吃了最强的,Tramadol都不管用。 检查的时候,他有几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它向左侧拉伸颈部,引发右后背有疼痛感,然后转头,哎那个下颏往那个右侧的锁骨窝转,而前胸,腋下有疼痛。 第二,患者后伸肩部,他这个右后背有疼痛。 第三,按压斜角肌这个地方啊,也就是天窗穴这个地方,它这个压痛比较明显,右侧肩胛骨的内上角,这个地方没有压疼痛。 第五,并且局部压痛不明显,就是它疼痛这个地方,右肩胛骨内缘压痛不明显。 问诊和检查时这些特点呢,让我想到了这个肩胛背神经疼,但是他有前胸疼,我又想到了胸长神经卡压,因此他是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这个卡压点,就是斜角肌卡压点。 临床上啊,这个肩胛背神经,它有两个最常见的卡压点,一个就是在肩胛骨内上角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肩胛提肌卡压,第二个就是颈部,斜角肌处卡压。 这个患者是斜角肌处卡压,并且合并胸长神经的卡压,相对这种病例不是很常见。 治疗也就是在天窗穴这个穴位,进行神经松解,这个地方也就是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斜角肌卡压处。 治疗几次后,再与大家分享最后治疗效果。 谢谢观看! 欢迎与朋友分享此内容,别忘了点赞并订阅我的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phdwinnz
> View article他右膝关节剧烈疼痛已持续两个月。疼痛位于右膝内侧,特别是从坐到站时感到剧烈刺痛,走路稍微能缓解疼痛。夜间侧躺时,疼痛加重,尤其严重,痛醒多次。他走路一瘸一拐。 检查发现右侧百虫窝穴位的压痛较为明显,疼痛向右膝内侧放射,内侧膝部感觉敏感。 根据这些症状,我怀疑是隐神经卡压。 治疗在百虫窝用针刺治疗、拔罐和放血。 一次治疗后,疼痛消失。 欢迎与朋友分享此内容,别忘了点赞并订阅我的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phdwinnz
> View article这些是从一个微信群里的截图。 讲了一位针灸爱好者,用超声波仪器探测皮穿支,然后针灸,效果明显。这里说一下皮穿支,也就是小血管,从大血管发出,穿过筋膜,到达皮肤,支配皮肤的血供,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总之,有人发现全身的皮穿支与针灸穴位惊人的重叠,他们提出针刺穴位,就是刺激皮穿支,探测到皮穿支,再针刺,效果更好。 这里不讲皮穿支的针刺效果,单谈谈这位零基础的针灸爱好者针灸治疗病人的疗效问题。 他才学习针灸2个多月,治疗35例(他说30多例,就按35例吧),25例有效(有效律72%),15例痊愈( 痊愈律43%)。治疗病种有,肩周炎,鼻炎,肩胛扭伤后长期疼痛(超1年),膝盖疼,小儿咳嗽,口腔溃疡,牙疼,胸闷,痛经,后背风痒,腰疼,中风后遗症肌无力,腰部运动受限,口腔腺性囊肿等。而肩周炎治了好几个了,全部都痊愈。看起来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对于针灸专业的人士,这也是中上以上的医者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商榷的地方,并且值得我们专业人士思考。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有病不治,胜似中医。也就是说,得病了,不治疗,我们人体就恢复了一半,就相当于中等水平的医生了。我们知道,我们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强大的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有病不治也能康复。很多人患了头痛脑热的就不去看医生了,有些人扭伤了脚,过二个星期,自己也痊愈了。 人是活的,有七情六欲,有思想,有主见,很容易受情绪影响,无论患病,还是治疗,都受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做为专业医者,一定在考虑治疗效果时,想到心理的影响。人不同于机器,机器坏了,修就完了,换零件,修补都可以,人可不像机器那么简单。但老百姓就认为得病了,去医院见医生,就像车坏了,去修理厂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针灸治疗时,应考虑心理作用,安慰作用等。 从这个针灸爱好者治病事实我们也能看到,针灸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的一种治病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其实,自古它就是我们老百姓治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用针,用木棒,用手等刺激身体某些点,缓解病痛,慢慢就发现身体很多敏感点,可以治疗疾病,也就是现在使用的穴位了。我猜想,一些文人,嫌弃这个方法太土,就借助中国哲学的辩证,阴阳,五行等概念,用到针灸上,就形成了老百姓看不懂的针灸理论。我认为,针灸是先有实践,后有理论的。 针灸只是一种治病方法,安规操作,熟练操作是对针灸师最基本的要求。通过几年的专业训练,书本上或老师传授的治病方式都要掌握,像取穴,手法等,但这些大部分都是非特异性治疗。古人的经络辩证主要还是病变部位的确定,像后头痛是太阳,前额痛是阳明,侧头痛是少阳,头顶痛是厥阴。这些都是病变部位的确定,是根据经络走行部位的确定。这些病变部位的确定是笼统的,大体的,模糊的。如果只在针灸这个圈子里讨论,自己high就好,与其它医学治疗者讨论这些,那就格格不入了。如果再与现代医学比较,人家都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你还在一个模糊的病变部位上下琢磨,是不是落后于时代。临床上,我们针灸师一定学习一些特异性治疗方法,像刃针针刺风池穴治疗枕大神经痛,刃针针刺肩贞穴治疗腋神经痛等。 有效或治愈不是评判一个治疗方法好坏的标准。不治疗都会痊愈。用理疗、推拿、拔罐、整脊等也有效,怎么判断好坏呢,有效率高,痊愈率高呢?就是一个疾病,身体自己恢复不了,用其它治疗方法都无效,再用针灸治疗,治愈了,这就是好,是特异性的。寻找特异性治疗方法,应该是我们针灸界共识,而不是在非特异性治疗方法上继续打转。 特异性治疗,一定要有特异性诊断,也就是现代西医诊断,明确诊断才有精准治疗,才会发现特异性治疗方法。还拿头痛为例,后头痛是中医太阳痛,但按现代西医就会诊断出各种各样的头痛,良性高颅压性头痛,颅内占位性病变头痛,颈椎病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症性头痛等。按中医太阳经痛,找不出特异性针灸治疗方法,因为它太笼统。 对以往大量针灸试验报告的系统分析发现,针灸实际上是一种复合疗法,包含了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中至少有五种因素影响疗效:①自愈效果、②安慰剂效应、③心身疗法、④泛穴效应、⑤特穴效应。笔者将五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比喻为“气球理论” (气球理论图)。每个气球都有自己的作用空间,而气球之间还有相互竞争作用。某一个气球的最大化,对其他气球的作用可能有压缩或降低效果的作用。比如,如果针刺“泛穴” (非穴位)可以显著增加活产率,那么相比之下,针刺特异穴的效果就变得不那么显著。同理,安慰剂作用和心身疗法也可能增加受孕机率,相对减少针刺的效果。这个解释有大量的循证医学数据支持,也与针灸医生的临床经验相一致。而在临床针灸实践中,五个气球通常是共同发挥作用,难以分割。患者及针灸师其实并不介意是哪个气球起到的作用最大,而研究者往往因不谙针灸临床而陷入困惑。 还有几种情况,有时也认为是针灸对你所治疗疾病的疗效。 一种是激发了患者已经具备的功能,但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例如,一个中风偏瘫患者,上肢抬举不能,但针灸后立马抬起,这个可能就是针灸这个引子,而激发出患者原有的生理功能。 另一种,针灸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是原发病的继发症状。例如,中风患者的上肢抬不起来,是因为有肩膀痛,我们也称偏瘫性肩痛症,针灸治疗后,肩痛减轻,上肢抬举改善。你不能说,针灸治疗了中风偏瘫吧。 治疗了合病中的一个,合病中一种难治病,一种容易治疗,症状改善了,而是认为治疗了容易治疗的病。例如,肺癌合并肺感染,中医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减轻,而是治疗了腓感染。 大医院、专家的误诊,而患者和中医师也是按原诊断治疗,好转或痊愈都认为治疗好了误诊疾病。例如肝脓肿误诊肝癌,脓肿消失就认为治疗好了肝癌。
> View article近期治疗一位疑难病案,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呼吸不畅,乏力一年余。 一年前,他患新冠,发热,咳嗽,通过治疗,发热消失,不再咳嗽,但患者非常疲乏,全身无力,特别是咽喉部功能都丧失了。吞咽困难,吃饭非常慢,只能吃流质,一顿饭二个多小时;说话不清楚,不能大声说话,说话稍多,非常疲劳;不会吐痰,不会咳嗽,不会打喷嚏,因此感觉咽部有东西出不来,堵在咽喉部,呼吸困难。做了各种检查,无异常。看了各种专家,都没有结论。做了各种中西医治疗,几乎无效。无奈,有病乱投医,找到我,想针灸治疗。 检查,无阳性发现。 下面是患者初诊前的邮件(10/10/2024)。 【黃医生您好 我是一名长新冠患者, 请看以下我的病历。 新冠给我带来了很多严重后遗症。令我神经受损, 和夺走了我许多自然的身体功能。 (1) 面部下垂, 面部神经受损 – 右侧面部/嘴唇下垂, 下垂程度每天都在变化 – 偶尔面部轻微抽搐 – 前额突然多了皱纹 – 面部和颈部感到紧绷和僵硬 – 颈部疼痛和/或肿胀 (颈部的淋巴结/甲状腺部位轻微肿胀) – 耳朵/鼻子/喉咙感到压力 (有时感觉紧绷, 饱胀和, 堵塞或受限) – 基本上颈部, 肩膀, 和上半身长期都是处于紧绷和僵硬的状态 (2) 干燥 – 口, 喉, 鼻子总是干燥的 – 经常口渴, 经常喝水 – 喝水多了便尿频 (3) 失去了排出咽喉和鼻腔内的痰或粘液的功能: – 无法把咽喉内的痰咳出来 – 无法清嗓子 – 无法呕吐 – 无法正常擤鼻涕 – 几乎从不打喷嚏了 由于干燥和无法排或咳出痰或粘液, 导致喉咙和鼻子长期不適和堵塞, 进而触发了一系列以下的严重健康问题: (4) 吞咽困难, 不能吃任何干燥和硬的食物, 吞咽能力比小孩和老人更差很多 (5) 喉咙沙哑, 声音受损, 言语不清 (6) 痰把喉咙长期堵塞了, 感觉上气不接下气, 呼吸困难】 我初步印象,延髓球麻痹 {肌肉型,新冠病毒引起) 对于这样的一例患者,我起初也是一头雾水,理不太清。他有很典型的延髓球麻痹症状,如吞咽困难,语音不清,但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我不太确定,因为我没有见到过相似病例。 不管是怎么引起的,我按延髓球麻痹治疗了。 用项针配合翳风、天容。 二十多年前,我导师孙申田教授与高文滨教授提出项针治疗球麻痹,我的师兄徐继信博士对此进行了三年的临床前期研究,总结出项针治疗球麻痹的取穴、手法及针灸机理等,这为我们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后高文滨教授进行了深入研究,增减了一些穴位。我博士毕业后,在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期间遇到的二次医疗事故使我的研究又深入一步。一次是当我治疗一例面肌痉挛患者时,在翳风穴注射安定,注射后患者出现典型的球麻痹症状。另一例是下级医院的一位儿科大夫在天容穴注射青霉素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治疗后患儿出现语言不清、舌肌萎缩。因此,我想到了二个穴位的特殊功效,既然它们能导致球麻痹,那么针灸这二个穴位也能治疗球麻痹。以后,我在针灸治疗球麻痹的研究中又增添了这二个穴位。 治疗效果。 […]
> View article一,几个概念,几个皮神经 桡神经沟 肱三头肌内、外侧头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桡神经沟 桡管 在上臂中段进入屈肌间隙后,桡神经走行于3个形成拱形结构的肌肉下方,此结构被称为桡管 Frohse弓 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穿过旋后肌的一个肌性间隙,旋后肌在肱骨外上髁的外侧和内侧的起点形成一个弧形向远端的腱性弓(Frohse弓) 骨间背神经及其分支在指伸肌下方走行时,依次支配拇长展肌、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 臂后侧皮神经 臂后侧皮神经是桡神经发出的第一个感觉神经分支。它自腋窝发出,与桡神经相伴于肱三头肌长头和内侧头之间向远端走行,并在肱三头肌外侧头和长头之间穿过筋膜进入皮下,随后在上臂后方皮下向下走行至尺骨鹰嘴,此即其感觉支配范围 臂外侧下皮神经 臂外侧下皮神经在桡神经沟部位起自桡神经主干,向下走行至外侧肌间隔(约平臂中、下1/3交界处)时穿过筋膜走行于皮下(图3-24)。此神经支配皮朕的感觉范围包括上臂下外侧三角肌以下区域。 前臂后侧皮神经 前臂后侧皮神经在腋肱角,臂下外侧皮神经起点近端,由桡神经分支而来,其与桡神经共同走行于桡神经沟中,并与臂下外侧皮神经在外侧肌间隔处(约平臂中、下1/3交界处)共同穿出筋膜走行至皮下。在进入皮下后,前臂后侧皮神经由后向外走行,经过外上髁至尺骨鹰嘴外侧,其感觉支配范围是前臂后外侧 桡浅神经 桡浅神经在前臂走行于肱桡肌和桡侧腕长伸肌之间,随后进入皮下穿入手腕背侧,支配手背外侧半皮肤感觉,以及第二指近端2/3背侧、第三指近端2/3背侧和第四指外侧半近端2/3背侧皮肤感觉、拇指外侧部分 桡神经掌皮支 二,桡神经易卡压部位及治疗定点 1.斜角肌间隙 2.胸小肌和肩胛下肌之间 有臂丛神经通过,治疗定点为胸小肌和肩胛下肌。 3,大圆肌和背阔肌 四边口综合征 3.桡神经沟起始部位 由肱三头肌的内侧头、外侧头和肱骨的桡神经沟组成,治疗定点为上臂后方中上1/3交界处 4 .穿出外侧肌间隔的部位 位于三角肌止点水平,在该处桡神经常常被交叉的腱性肌腱包裹,治疗定点为肱骨外上髁上方10 cm 5.桡管 其内侧壁为肱肌和肱二头肌肌腱,外侧壁为肱桡肌起始,后侧壁为外上髁和桡侧腕短伸肌,治疗定点为肱骨外上髁偏内侧2 ~3 cm 6.旋后肌管 桡神经深支(骨间后神经)穿过旋后肌的一个肌性间隙,旋后肌在肱骨外上髁的外侧和内侧的起点形成一个弧形向远端的腱性弓(Frohse弓),这个弓可造成骨间后神经在此处卡压,治疗定点为肱骨外上髁下方2 ~3 cm, 偏内侧 7.桡神经浅支,前臂外侧中下1/3交界处 桡神经浅支在前臂外侧中下1/3交界处绕行进入手背,此处神经紧贴桡骨,易出现神经的损伤,治疗定点为腕上3 ~ 4 cm 8.臂后侧皮神经易卡压部位 臂后侧皮神经于肱三头肌外侧头和长头之间穿过筋膜进入皮下,治疗定点在上臂后方中上1/3交界处稍偏上 9.前臂后侧皮神经 前臂后侧皮神经在外侧肌间隔处穿出,治疗定点在约平臂中、下1/3交界处的外侧肌间隔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