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原发性面痛(PIFP)病例我治疗的不多,目前治疗一例,效果也很好,与大家分享。患者是一位40多岁的欧裔女性,左侧持续性面痛5年,疼痛7-8/10 时间很长,很多。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多种治疗无效。她住在KAWKES BAY, 离Auckland5个小时车程。她的朋友住在Auckland,在无处治疗腰痛,上个月她朋友的妈妈患严重上肢痛,也住在HAWKES BAY, 来Auckland,在我处治疗五次,效果奇好。因此,她朋友也介绍她来我处治疗。 从上面截图可以看出,5月27号与我联系,简单介绍一下病情,想征求我的建议。我的建议就是,尝试才会知道,不尝试一点机会都没有。因此,她来Auckland,治疗了五次。 回去后,她告诉我,3/10,时间多,6-7/10,时间短了。 上星期二(08/06/2021)过来治疗一次后,疼痛一直处于1-2/10, 非常非常高兴。因此,这周她又回到Auckland,连续再治疗三次。到今天为止,1-2/10持续已经一个星期了。希望她的面痛永远不再反复。 我将随时更新患者的恢复情况,谢谢浏览! 持续性原发性面痛 (PIFP) 以前称为非典型面痛,是一种不具有颅神经痛特征且并非由另一种疾病引起的持续性面痛。面痛每日发作且持续一整天。一般而言,疾病发作时,面痛局限于面部一侧的某一特定部位,疼痛剧烈且位置不确定,不会伴随感觉丧失或其他神经性障碍。研究(包括面部 X 射线、颌或颅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磁共振成像 (MRI))未表明任何相关异常。疼痛可能由面部、牙齿或牙床手术或这些部位受伤而引起,即使没有任何明显的局部原因,疼痛也会持续。 持续性原发性面痛的病理生理学尚未可知。持续性原发性面痛的发病频率远低于三叉神经痛的发病频率。目前尚无普通人群罹患这些疾病的比率数据。
> View article今天(14、06、2021)患者来继续治疗,并开心地讲述了治疗感受。 患者,女性,欧裔,26岁。恶心、头晕十多年。从十几岁,她就不定时的头痛、头晕、恶心,严重时呕吐、怕光,需要躺下睡几个小时。曾看专家,诊断为偏头痛,给予药物治疗,头痛好转,但恶心、头晕不见好转。近三年,恶心、头晕时好时坏,好的时候轻微的头晕、恶心,不太影响工作;坏的时候,头晕、恶心严重,甚至干呕,影响工作。近二个星期,恶心加重,一直干呕,眼前有光点,轻微头痛。在朋友的引荐下找我治疗。 按中医胃寒症,给予针灸,配合中药。 第二天患者发来信息,告诉我:“自从我上次治疗,我感觉好多了。昨天我的视觉光环几乎完全消失了,我的恶心程度也已经下降了很多,只剩下一点点恶心。自从治疗以后,我一次都没有作呕,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完全没有恶心。非常感谢,期待下次治疗!” 治疗第二天的反馈(02、06、2021) 十多年的痛苦,一次治疗后,患者改善明显,真为她高兴。一个人,天天生活在恶心、头晕中,是不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穿好衣,开好车,住豪房都不会让她开心。希望我的治疗,让她的病痛永远消失。 我常说,治病就像是捅破窗户纸,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找对了方向,找对了靶点,效如拊鼓。
> View article那女孩对我说 遇见 陪你一起看草原
> View article以上视频为足踝部疼痛的诊治心得PPT(幻灯片) 昨天一个足踝扭伤患者给我发来信息,告诉我他将一年的踝关节扭伤彻底不疼了。他已经在外换了几个针灸师,大约做了32次针灸,也做了理疗,虽然好转很多,就是恢复不完全,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就会疼痛,有时早晨下床,疼痛难忍。我给他六次治疗,他的踝部疼痛就完全恢复了。我想,我还是有不同于别人的治疗和诊断的。因此,我就把40年的足踝部疼痛临床诊治心得与朋友分享。 下图为患者信息截图。 第一,常见几种足踝部疼痛疾病。足踝扭伤,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骨痛,痛风,跟腱炎等。 第二,治疗足踝部疼痛的一点心得。 1,诊断明确,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2,疾病状态 ,早期、中期、慢性期。 3,治疗工具, 针灸针,针刀,膏药,手法。 4,治疗方法多样,放血,跌打,正骨,透穴。 第三,足踝部急性扭伤的处理。我会在患处冰敷,或冷水冲局部,以减轻水肿加重;让后,我会用小针刀或三棱针局部点刺放血,可以减轻踝关节里面的张力,扭伤局部的压力减轻,疼痛自然也减轻。放血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良好,也有利于扭伤的愈合。 小李,25岁,男性,打篮球扭伤了右踝关节一天。疼痛的走不了路,踝关节肿胀的像个小馒头,一瘸一拐的来到诊所。 检查时发现右踝关节虽然肿胀严重,走路疼痛,但被动活动踝关节还可。内踝压痛明显。考虑内侧踝关节韧带拉伤。 针刺阴陵泉后,让患者轻微活动踝关节十分钟,行针后,再轻微活动踝关节五分钟,起针。在踝关节内侧,肿胀明显处,用微针刀多处点刺,挤压放血,直到血再挤压不出为止。 下床后,就感觉踝关节轻便不少,能敢踩地走路。肿胀也减轻了。患者回家后发来短信,感觉良好。 第四,踝关节扭伤后长期不愈,长时间走路或站立就痛;一般走路不痛,运动就痛,一定想到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是跗骨和跟骨骨之间的一个管道,跗骨窦综合征就是这个区域的疼痛,或不适,踝关节的反复扭伤或过度使用,是引起这个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病史:踝关节内翻扭伤。 症状:踝关节或跗骨窦部位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踝关节不稳定的感觉,行走无力。有时疼痛向足外侧放射。部分患者可有小腿部的热、凉、麻、痛等异常感觉。行走、足内翻时疼痛加重。 查体:让患者足稍背伸,按压跗骨窦三角引发疼痛,有时可见局部肿胀,踝及距下关节活动正常。 影像学检查:X片常常正常。在评价距下关节骨性病变时,CT可更好地显示病变。MRI对于发现跗骨窦内病变可能有所帮助。 我用长针,从跗骨窦外口进针,进入窦内,达内踝太溪穴,跗骨窦内口。 下面这个患者打篮球扭伤踝关节,二年来一直疼痛。长针透刺治疗,效果好。 第五,踝关节疼痛的神经原因。有些踝关节疼痛患者,扭伤因素不明显,神经查体有局部感觉过敏或迟钝,其实是神经痛。我在临床上治疗很多病例,长时间误诊误治。 从她的家庭医生的介绍信我们可以知道,她是90后,跑步时右踝关节扭伤,已经半年多,曾去理疗,去看骨科及运动专家,也做了X光检查,仍走路时踝关节及小腿内侧酸痛,而跑步时疼痛难忍,不得不停下。近半年,她停止了她喜欢的打球和跑步。她想尝试针灸,家庭医生推荐了我。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治疗过程,检查时,右踝关节处无肿胀,无压痛,活动踝关节也无疼痛,脚尖及脚后跟站立时踝关节也没有任何疼痛。但我肘压右侧胯部时,即髂前上棘与股骨头大转子连线外三分之一,患者右侧小腿内侧疼痛,与她跑步时的疼痛一样,因此我诊断股神经卡压症。原来患者右关节处的疼痛与半年前的踝关节扭伤没有一点关系。 治疗以针灸为主,配合正骨手法。取外环跳穴(我起的穴名),用微针刀,施行苍龟探穴针法。一次治疗后,走路不再酸胀。治疗五次后,跑步、打球时,无小腿内侧的疼痛。 第六,足踝部疼痛的全身因素。 1,首先要想到痛风。急性痛风病发作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发作迅速,消失实现快,临床引起痛风病人出现关节急剧疼痛,肿胀特别明显,有接触性疼痛的迹象,一般急性痛风病发的时间以半夜为主,反复发作会导致病发关节畸形 2,其次是强直性脊柱炎。跟腱端炎常表现为足跟持续而顽固的疼痛,伴或不伴肿胀,局部皮肤潮红,皮温高,可为单足或双足受累。与腰痛等中轴关节受累不同,跟腱端炎所引起的肿痛可在活动时出现,如上下楼梯、跳跃甚至步行时更加明显。 这周治疗一例“骨裂”患者,听了他的看病经历,让人气愤,被“骨裂”而要求打石膏,被“小骨头脱落”而要求手术,最后“被无视”,不然没有我治疗的机会。 二个月前,突然右踝关节疼痛、肿胀,几乎不能走路。见家医,被拍片,X光报告有骨裂。医生建议石膏固定,患者不同意,仍要求穿制动鞋。一周后,再去做X光拍片复查,骨裂不见了,但又发现一个脱落的小骨头,医生认为踝关节的疼痛肿胀就是这个脱落的小骨头引起,建议手术治疗。一个月前,为了手术,再复查X光时,脱落的小骨头也不见了,手术取消。到这里,医生就一问三不知,被无视,只好服用止痛药,在家休息了。二个月过去了,仍疼痛难忍,不能走路,不能工作,在朋友的引起下,找到我,寻求中医治疗。 我检查时,右踝关节肿胀,皮肤发紫,压痛明显。活动度尚可。不能用脚跟走路,能用脚尖走路,但很痛。 详细询问病史,发病前有没有扭伤,患者不记得有扭伤史。 我考虑踝关节炎(痛风) 治疗:大针透穴,丘墟透大钟,横穿跗骨窦。 一次治疗后,肿胀基本消失,仍踝关节外侧少痛。能脚跟走路,少痛。 患者在他朋友圈的帖子截图。 总结:遇到足踝部疼痛长期不愈,不但要考虑足踝局部的疾病,也要想到神经或全身疾病;不但要想到韧带、肌腱的问题,也要想到少见的跗骨窦综合征。从治疗上,不但会用常规的针法,也会用特殊的针法;不但会用常规针具,也会用小针刀等特殊针具;不但会用跌倒正骨,也会古方炮制膏药。这样,遇到任何疑难足踝部疼痛,都有一个明确诊断,并由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法。
> View article【临床故事】三位KIWI正在用中药治病 一般来说,华人生病了,喜欢吃中药,但是这里的 KIWI 喜欢吃西药,即使他们生病了,有时去看中医,他们也更喜欢针灸。近期三个 KIWI 来找我看病,也想尝试中药。很奇怪的是他们主动要求吃中药,我经常向这里的KIWI推荐中药,但是很多人都不接受我的建议。 案例一,女性,印度人。她患唇炎两年。她觉得口唇干燥,脱皮,并反复感染。西医给她用了很多方法,也看了专科,而不见好转,所以她想试试中药。 我检查她的脉搏和舌象,我认为她是患有中医的内热,给她清热的中草药。 案例2,女性,欧洲人,严重疲劳二个月,她感觉疲劳,头痛,头晕,睡眠不好。她去了两次医院,做了很多检查,但没有阳性结果,也没有做任何西医治疗,所以她想尝试中药。 我想她是患了中医的气滞,给她开些行气的中草药。 病例 3 ,男, 38 岁,阿根廷人,胃疼一周,感觉恶心,没食欲,很累,头疼。他呆在家里不能上班,去看医生,也没有给予治疗,所以他想尝试中药。 我检查他的脉象、舌苔,认为她患的是中医内寒,便给他温补的中草药。 他们患病后都去看西医,但没有好的方法帮助他们,检查也没有发现阳性结果,但他们就是感到不舒服,他们可能是患有身体功能紊乱。 西医医生总是想知道患者得了什么样的疾病,如感染,炎症,癌症,要取决于机器检查结果。但中医会根据病人的脉象和舌象来判断病情,如热、寒、气滞等,西医和中医看病有很大的区别。 西医,总是用药物、手术等外力来想治愈疾病,而中医,总是用一些治疗方法,比如草药、针灸、拔火罐,来调节身体的状况或者刺激身体,让身体自己治愈疾病。
> View article患者,男,35岁,华人。下腹、肚脐下坠痛半年。半年前,患者无原因出现下腹部不适,肚脐下一个拳头距离。坠痛、胀痛,严重时,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并有大便的感觉;轻时,干活做事就没感觉,闲下来就感觉到。曾做B超、肠镜、CT,都没什么问题,血常规也没问题。检查膀胱、肠、前列腺都没问题,也去见了消化科专家,也预约了泌尿科专家。实在太痛苦,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我。 我给予检查,腹软,无反跳痛;肚脐到耻骨联合中间有一个压痛点,稍偏左侧,并有条索状硬结。患者常去健身,举重、拉伸很多。 考虑腹直肌拉伤 治疗,昨天(10/05/2021)给予局部微针刀,并局部拔罐。 今天患者发微信,胀痛、坠痛感消失,但有局部隐痛和绞痛。我语音交流,确定他说的“绞痛”其实就是有点刺痛。 分析一下。 腹痛最常见的就是内脏疾病,下腹部疼痛一般会想到肠炎、阑尾痛、膀胱炎、前列腺炎。女人还会想到子宫和卵巢。但不是所有的下腹痛都是内脏疾病,也要想到神经痛、骨盆疾病及腹部肌肉的疼痛。这位患者,做了想到的内脏疾病检查,看过消化科专家,还在等泌尿科专家,怎么就不想一想神经、肌肉、骨头的问题呢! 腹肌拉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见于腹肌突然用力的动作,像仰卧起坐,大力举重,过度拉伸。 根据伤害的严重程度对腹肌拉伤进行分级: 一级(轻度):轻度不适,通常无残疾。 通常不会限制活动。 II级(中等):中度不适,会限制执行仰卧起坐或扭转动作等活动的能力。 III级(严重):严重伤害,可导致正常活动的疼痛。 通常患者抱怨肌肉痉挛和瘀伤。 这位患者的拉伤就是一级,轻度拉伤。如果处理得当,早期诊断明确,患者就没有半年的看医生,做检查了。 肌肉拉伤半年仍不愈,一定成为肌肉、筋膜的慢性炎症了,局部压痛,条索状硬结都是最好的证明。治疗这种慢性炎症,消炎药都无效,只要微针刀治疗为最佳。一次治疗后的反应也说明我的判断无误。
> View article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易怒, 難以控制的擔心、憂慮,注意力難以集中,腦袋一片空白, 睡眠障礙, 容易感到疲累,頭痛 ,肌肉僵硬緊繃(常見於肩頸) 刺痛,呼吸困难,身体抖动,肌肉颤动,晕倒,心慌,耳鸣,心跳搏动
> View article(中文) 每日一案(2)—-下腹坠痛案 【黄文川博士医案】左上腹疼痛案 胁下剧痛医案 微针刀治疗长期下腹痛验案 一例【怪症】医案随想
> View article14/03/2021 11/04/2021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