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昨天接诊的一位膝关节疼痛已一年多的患者,B超提示为滑囊炎。但我发现他的疼痛分布并不符合单纯滑囊炎。 详细检查发现: 左小腿上外侧感觉迟钝; 叩击腘窝外侧沟可引发向小腿上外侧的放射痛; 该沟区按压也可诱发相同的放射痛。 综合判断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卡压点位于腘窝外侧沟。针刺治疗后,放射痛明显缓解。下次复诊将观察远期效果。 我一点体会 1, 膝关节疼痛位于左膝外侧,有时向左小腿上外侧放射。 2,当检查时,左小腿上外侧有一片钝麻区域。 3, Tinel 征:叩击左大腿后侧下部时,疼痛放射至左小腿上外侧。 4,如果卡压发生在腓总神经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的部位,可能会累及腓总神经,导致足部无力。但如果卡压发生在腓肠外侧皮神经已分出之后,仅腓总神经受影响,此时不会出现小腿上外侧的感觉异常。 5,鉴于左下肢无无力表现,因此这是一个单纯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案例,卡压点位于腘窝外侧沟。 6,在该沟处进行针刺可以松解卡压,疼痛随之消失。 7,为什么我在面对这种病例时不首先考虑膝关节局部问题?第一,因为疼痛有时会放射至左小腿上外侧;第二,患者夜间因膝痛醒来;第三,局部无明显压痛点。正是这些细节促使我进行了进一步检查,例如感觉测试和 Tinel 征。 8,我决定进一步检查,特别是做一些神经方面的测试,因为我觉得有些地方对不上号。一旦我把我的思路和检查过程展示出来,诊断就会变得很清晰,看起来这个病例一点也不神奇。有价值的是,能想到它不是单纯的滑囊炎,而做进一步的检查,找出真正原因,对因治疗,这才是我想分享的重点。 我以前治疗的二例患者 1), https://youtu.be/ZMnbhUWjhpw 2), https://youtu.be/2csg4dPsIEE 一点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的知识。 🧠 1. 解剖与功能 腓肠外侧皮神经(LSCN) 是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 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小腿外上侧皮肤的感觉支配。 它在**腘窝的外侧沟(lateral popliteal fossa groove)**处分支,表浅地穿出筋膜,在腘窝外侧走行。 它与胫内侧皮神经(medial sural cutaneous nerve)共同参与组成腓肠神经(sural nerve),但不是每个人都形成腓肠神经。 ⚠️ 2. 卡压的高风险部位 腘窝外侧沟:LSCN 在这里穿出深筋膜,是常见的卡压点。腘窝外侧沟是指腘窝上外侧到腘窝下外侧的股二头肌内侧缘的沟,是腓总神经下行的线路。 坐姿压迫或交叉盘腿:久坐或压迫腘窝区域容易导致神经受压。 肌肉紧张或损伤(如股二头肌外侧头)也可能压迫该神经。 😖 3. 临床表现 症状区域: […]
> View articleCategory: 神经和肌肉问题
以耳部疼痛伴耳堵,耳鸣,这种病例在临床上还是常见的,常在耳科检查治疗,而无果。如果把握住发病原因,发病机理,针灸治疗效果还是满意的。 小面是我治疗有记录的几例 耳廓不舒服|耳部难受|耳廓周围胀闷|带耳机戴游泳帽严重 ear block, noisy ear, and hearing lost for 2 weeks 一例颈椎病引起的耳堵,头晕,不平衡分享 一点体会 1,颈源性耳大神经痛。患者的左耳后疼痛,放射至前额和眼睛。耳后下耳廓、耳垂、下颌角感觉迟钝。颈椎2-3横突处压痛,压痛放射至耳后、前额和眼睛。这些都是耳大神经痛的诊断证据,但它是颈部肌肉,筋膜或颈椎引起的,意思是,耳大神经痛不是原发的。 2,而耳鸣,耳堵,听力迟钝等症状也是颈源性的,而不是耳大神经引起的,耳大神经是纯感觉神经。因此治疗耳大神经痛,就治疗了耳鸣,耳堵。 3,耳大神经(C2-C3)与耳颞神经、枕小神经等存在交叉连接,颈部病变可通过这些交叉神经的影响,传导耳部症状,解释了耳鸣、耳堵感等耳部不适的出现。 4,颈部深筋膜通过咽后间隙、颅底筋膜等连接至: 颞骨、翼内肌、咽鼓管开口肌群(腭咽肌、腭帆张肌); 导致咽鼓管开闭失衡(ETD); 继而出现耳闷、耳鸣、自声增强、听力迟钝等。 5,交感神经链功能紊乱(如颈交感节紧张)。上颈段紧张可能刺激或抑制交感链,进而影响咽鼓管周围血管收缩与黏膜调节; 内耳微循环 ➜ 耳鸣、耳堵、轻度听力下降; 甚至出现头晕、焦虑感等自主神经表现。 6,很多疾病教科书上没有答案,我们就自己就瞎琢磨吧。颈源性耳大神经痛与颈源性耳鸣一起考虑会更全面一点。 7, 从中医的角度,耳鸣,听力迟钝我们要从肝肾辩证论治,从气血论治。我认为,如果是病在二侧,年龄稍大,一定要考虑全身因素;如果是单侧,并且有局部的疼痛,要从局部考虑,也可称为【继发性耳鸣】,是耳内问题,还是颈椎问题,局部问题多是血气淤或湿寒。取穴也应遵循这个原则。 谢谢关注!一起进步!
> View article基本信息: • 年龄/性别/体型:70岁,男性,肥胖。患者自述为”坐骨神经痛”。 • 主诉:双侧大腿后侧疼痛,左侧明显,右侧轻微,持续一年多。 疼痛特点: • 部位:大腿后侧,未延伸至腘窝。 • 性质:紧痛。 • 诱因:站立或行走约100米后加重。 • 缓解:坐下后疼痛立即消失,平躺时无痛。 • 伴随症状:臀部疼痛,腰部无痛。 体格检查: •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 感觉与肌力:无异常。 • 四字试验:阴性。 • 腰部:无压痛。 • 大腿后侧:无压痛。 • 臀中肌:有压痛,但无放射痛。 • 梨状肌和股方肌:无压痛 看看大家什么看法? 1. 坐骨神经痛 临床特点。腰臀→小腿、足部放射痛,麻木、刺痛,常一侧,弯腰加重。 鉴别要点。小腿、足部症状明显;大腿后侧感觉常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居家治疗建议。腰部伸展、避免弯腰久坐、热敷腰臀、适当行走。 2. 骶髂关节炎 临床特点。骶髂部深处痛,晨僵、翻身困难,久坐久站后加重。 鉴别要点。髂后联合压痛,4字试验阳性,多为双侧。 居家治疗建议。热敷骶部、普拉提桥式、避免久站久坐、适量抗炎药。 3. 臀深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股方肌综合征,闭孔肌综合征,髂腰肌综合征) 临床特点。臀中深层痛,可放射至大腿、小腿,久坐或开车加重。 鉴别要点。腰部MRI正常,梨状肌压痛明显,坐骨神经牵拉痛。 居家治疗建议。臀深肌伸展(如鸽式拉伸)、滚筒放松臀部、避免交叉盘坐。 4. 股后皮神经卡压 临床特点。大腿后侧皮肤灼痛、麻木,坐久或穿紧身裤加重。 鉴别要点。只影响感觉;不放射至小腿;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居家治疗建议。穿宽松裤、避免压迫、热敷臀下缘、泡沫轴轻压。 5. 股二头肌拉伤 临床特点。剧痛,活动时加重,大腿后外侧压痛,跑步或爆发动作引起。 […]
> View article1. 坐骨神经痛 临床特点。腰臀→小腿、足部放射痛,麻木、刺痛,常一侧,弯腰加重。 鉴别要点。小腿、足部症状明显;大腿后侧感觉常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居家治疗建议。腰部伸展、避免弯腰久坐、热敷腰臀、适当行走。 2. 骶髂关节炎 临床特点。骶髂部深处痛,晨僵、翻身困难,久坐久站后加重。 鉴别要点。髂后联合压痛,4字试验阳性,多为双侧。 居家治疗建议。热敷骶部、普拉提桥式、避免久站久坐、适量抗炎药。 3. 臀深肌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股方肌综合征,闭孔肌综合征,髂腰肌综合征) 临床特点。臀中深层痛,可放射至大腿、小腿,久坐或开车加重。 鉴别要点。腰部MRI正常,梨状肌压痛明显,坐骨神经牵拉痛。 居家治疗建议。臀深肌伸展(如鸽式拉伸)、滚筒放松臀部、避免交叉盘坐。 4. 股后皮神经卡压 临床特点。大腿后侧皮肤灼痛、麻木,坐久或穿紧身裤加重。 鉴别要点。只影响感觉;不放射至小腿;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居家治疗建议。穿宽松裤、避免压迫、热敷臀下缘、泡沫轴轻压。 5. 股二头肌拉伤 临床特点。剧痛,活动时加重,大腿后外侧压痛,跑步或爆发动作引起。 鉴别要点。有明确外伤史、急性拉伤后肿痛、活动受限。 居家治疗建议。冰敷急性期、绷带包扎、48小时后轻度牵拉和热敷。 6. 坐骨结节滑囊炎 临床特点。坐骨结节局部钝痛、坐着硬板凳加重,起身困难。 鉴别要点。结节局限压痛,触之有囊性感觉。 居家治疗建议。坐垫保护、减少坐硬凳、热敷、手法放松股二头肌起点。
> View article临床体会 。23/04/2025 1,这个病人,后头痛,两侧痛,靠中线,在颈头交界处,每次下午五点痛,特别是开车的时候,疼痛时后头疼痛部位就出汗,都能摸到水湿湿的。停下来,出去活动一下减轻。睡一觉后早晨起来疼痛消失,头仍迷迷糊糊。有一个月了,几乎每天都这样。我行医几十年,见过很多后头痛病例,但像这种‘疼痛加出汗’的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2,我检查时,疼痛的部位皮肤敏感,天牖穴区域压痛,并且放射到头部。这是第三枕神经卡压合并交感神经过度反应,不常见,但有典型意义。 3,第三枕神经来自C3,走行天牖区域。它是混合神经,临床上以感觉功能为主,在特定卡压状态下,可伴随交感神经症状(如出汗、局部温度变化)。 4,经典取穴,天牖穴位于颈部,当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平下颌角处。我临床上是定在天容和风池穴连线中点取穴。特别是这个患者,这个点压痛明显,并且放射到头部,即疼痛部位。 5,后头痛常见的几个神经痛。 枕大神经 — 针刺风池。风池穴正处于大枕神经穿出筋膜的区域,且该处常为压痛点、卡压点。风池向内斜刺更接近神经主干。 枕小神经 — 针刺翳明。枕小神经沿乳突后缘上行,翳明穴附近即为其通过区域,该处压痛常伴有耳后头痛、偏头胀等症。翳明向前斜刺可触及神经通道,解除卡压。 第三枕神经 — 针刺天牖。第三枕神经走行靠近C2/C3棘突区域,而天牖穴平下颌角,近C2/C3横突水平,通过从“横突-斜肌-深层肌”间接松解该区域神经卡压。 枕下神经 — 针刺天柱穴。天柱穴正好位于枕下神经支配的肌肉群出口(枕下肌群上端),针刺此处可以调节头后大/小直肌、上斜肌等,改善肌源性紧张,间接缓解神经功能障碍。 耳大神经 — 针刺天窗穴。耳大神经是纯感觉神经。常见卡压点,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点,对应穴位天窗穴。天窗向内上斜刺,沿神经干方向轻柔捻转。 第二次来诊时的视频。29/04/2025 谢谢点赞与关注!
> View article病例分析与思考 1、患者左侧肘部疼痛超过三年。他此次来看诊,是为了治疗他认为的“网球肘”。此前他已接受过物理治疗和注射治疗。他还抱怨前臂在提举物品时无力。体检发现肘部外侧压痛明显。根据他的病史、症状、以往治疗以及局部压痛的情况,看起来是典型的过度使用所致的肘部问题。因此,我们很自然地认为这是网球肘,是一个局部问题,并计划据此进行针灸治疗。 2、但当我听到他有20多年的肩胛骨疼痛和锁骨疼痛时,我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局部问题,于是我决定进一步检查。当我检查腱反射时,他左侧肱二头肌腱反射比右侧弱,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了这种差异。这让我开始怀疑,他的肘部疼痛其实是神经痛。(这部分没有录进视频中。) 3、我们在思考医学问题时,要尽量简单化而不是复杂化。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尽量用一个原因来解释所有症状。他现在有肘部疼痛、前臂无力、肩胛骨疼痛和锁骨疼痛。要用什么来统一解释这些症状呢?答案只有一个——臂丛神经。 4、当我按压他的斜角肌时,他感觉到头痛、耳后痛、肩痛、肩胛骨痛、手臂痛、甚至肘部也疼,并伴有手部麻木。这说明他的肘部疼痛也是由于臂丛神经的受损,而这一切又源于斜角肌的紧张压迫。 5、当他仰卧并抬起双臂时,他的右手可以轻松碰到床面,而左手则无法做到,并且左肘更疼。他一直以为这是以前运动造成的旧伤。但现在可以清楚地看到,是臂丛神经的刺激导致肌肉痉挛。 6、找到了真正原因后,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拔罐和针刺治疗。治疗后,患者感觉好多了:肘部不再疼痛,肩胛部的刺痛消失,手臂变得有力,脖子也轻松了许多。并且他左手也能轻松够着床面了。 👉 欢迎点赞和订阅我们的频道!
> View article我的诊治思路与体会 1,这个患者是我的老患者。她一进门就看她一瘸一拐,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事啊。她说一个月前开始腰痛,近三天右腿外侧开始剧痛,蹲起、上床都困难。我当时脑子里就浮现出几个可能性: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的问题,甚至还有臀上皮神经的可能。由于她的疼痛没有过膝,我并没有往坐骨神经痛方向想。 2,当她上床后,我详细问诊定位疼痛部位。她明确指出右大腿外侧,并画出了疼痛范围,我当时就想到股外侧皮神经痛。当我检查这个区域时,发现她的皮肤感觉明显迟钝,这与典型的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区完全吻合,因此我初步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痛。 3,关键来了,这股外侧皮神经痛,是单纯神经炎?还是神经卡压? 临床上多数人会直接认为是皮神经炎,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比较常见。但因为她有慢性腰痛病史,而且我怀疑髂腰肌的可能,就不能轻易下结论。我在判断时,始终抱着一个原则,“很多神经痛,其实源头在肌肉。” 其实,肌肉问题是我们能解决的,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啊。 4,接下来我详细检查髂腰肌。 腹部髂腰肌压痛、小转子附着点压痛都非常明显,和健侧完全不同。同时她右侧腰部腰三区域也有压痛。这三点联动压痛,强烈提示髂腰肌有损伤或持续紧张。 髂腰肌紧张可压迫附近神经,特别是股外侧皮神经,它与髂腰肌关系密切。股外侧皮神经通常沿着髂骨前上棘内侧方向,从髂腰肌和腰大肌之间穿出,然后经过髂前上棘内侧,穿过腹股沟韧带进入大腿外侧皮下。 5,其实临床中髂腰肌造成神经卡压有两种机制: 第一,是肌肉本身的直接压迫或粘连; 第二,是髂腰肌牵拉腹股沟韧带,导致穿出点的狭窄,形成神经卡压。 本例中,髂腰肌压痛非常明显、伴随感觉迟钝、症状在松解治疗后改善迅速,提示主要是直接卡压型; 但也不能排除腹股沟韧带被牵拉后对神经形成压迫,两种机制可能同时存在。 6,治疗上我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策略: 首先针刺【后溪】穴位,激发全身调节,并让她主动活动髋关节,放松髂腰肌; 然后重点按压髂腰肌压痛点——腹部和小转子附着点各1分钟,做松解处理。 7,治疗效果很快显现。当天疼痛缓解七成以上,活动基本恢复。第二天复诊时她说几乎不痛,是被她老公逼来的巩固治疗。 我再次检查,发现髂腰肌仍有轻度压痛,但大腿外侧的感觉迟钝已经完全恢复,神经功能改善非常明显。 8,这次病例让我再次体会到。 很多临床上诊断为“神经炎”的,其实背后是髂腰肌、腹股沟韧带与神经的关系被忽视了。 对于股外侧皮神经痛,尤其是伴有腰痛史、髂腰肌压痛明显的患者,一定要考虑髂腰肌卡压机制,不要草率归因于神经自身炎症。“不是所有神经痛都是神经的问题,很多时候,是肌肉在背后搞鬼。” 请关注黄博士频道,别错过下一期小灵感!
> View article奥克兰黄博士发布了一篇小红书笔记,快来看吧! 😆 cHlAsb2og2ARacX 😆 http://xhslink.com/a/9l7qG9Pyjc19 一点临床体会 1,痛风成因 把痛风的诱发因素做为我们针灸临床的重点,这是我们能处理的方面。 2,临床最容易误诊的是,患者第一次急性发作,大多理解为运动受伤了,走了崴脚了,鞋子不合脚。 3,急性痛风发作,当务之急是止痛 三棱针放血是针灸处理的最好方式。 4,诱发因素的处理 饮食,减肥,戒酒,换药,放松等是预防痛风发作的最好方法。 5,看准、识病是临床上的重中之重 患者痛风是基因因素,我们针灸师估计处理不了;是肾脏病引起,要有明确的西医诊断了,要配合中西药治疗;有生活中的诱发因素引起的,就处理诱发因素。 谢谢
> View article内容安排: 1️⃣ 解剖基础讲解: 髂腰肌、股神经、隐神经的关系,为什么髂腰肌紧张会影响隐神经。 2️⃣ 演示检查方法: 如何通过髂腰肌压痛点、Thomas test、深蹲诱发症状来评估隐神经痛。 3️⃣ 治疗过程: 针刺松解髂腰肌,观察即时效果。 4️⃣ 互动环节: 解答观众问题,探讨隐神经相关治疗及康复训练。
> View article这次直播的体会 1,安排病人太多,三个就直播时间过长。一个病例就足够了。 2,就做直播一件事,别安排其它病人,这样就没有空播时间,利于当场参与者看直播。 3,下次用电脑直播,就可以看回放了。 4,直播就固定在办公室,不要换房间。 5,少一些废话,重复的话。提前列一下提纲。 直播的内容 1,髂腰肌的大致解剖。 2,髂腰肌损伤的症状。 3,髂腰肌的检查。 4,髂腰肌与神经的关系。 5,髂腰肌的治疗。 谢谢大家,共同进步!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