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居家隔离封国28天。今天新增6例新冠肺炎病例,三例和国外旅游有关,三例与聚集转染有关。未发现社区无关联病例,这是很好的消息。今天一例死亡病例,是一位80岁的老人,是奥克兰一家养老院的居民。 国内一位传染病专家,发表了关于饮食增强免疫力的言论,少喝粥,多喝牛奶,多吃牛羊肉。引起了国人的争论。看看我找到的人体三大物资的作用和相互转化,你就能判断和理解饮食均衡的重要性了。 我从人体物质的组成,及它们的代谢和转化过程,有自己的观点。对于儿童和少年,可以讲均衡饮食,而对于年轻人,从现有饮食习惯慢慢改变均衡饮食,而对于老年人不要轻易改变饮食习惯。这与我昨天谈的饮食记忆、饮食适应有关。 对于素食者,一定要摄入蛋白质。因为20种氨基酸除亮氨酸及赖氨酸外均可转变为糖,同时糖代谢中间代谢产物仅能在体内转变成几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余8种必需氨基酸(苏、甲硫、赖、亮、异亮、缬、苯丙及色氨酸等8种氨基酸不能由糖代谢中间产物转变而来,必须由食物供给,因此称之为必需氨基酸)必须从食物摄取,这就是为什么食物中的蛋白质不能为糖、脂替代,而蛋白质却能替代糖和脂肪供能的重要原因。 看看体内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的代谢和相互关联。它们通过共同的中间代谢物,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等联成整体。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变,当一种物质代谢障碍时可引起其他物质代谢的紊乱。糖尿病就是典型的例子。那么摄入的食物是如何转化为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呢? 一,碳水化合物又称为糖,是碳的水合物,指自然界中的单糖、寡糖及多糖。糖类物质是含多羟基的醛类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 1)食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甘油(脂肪)。 2)食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3)食物→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磷酸二羟丙酮→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酮体,脂肪酸(脂肪),胆固醇。 4)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柠檬酸→a-酮戊二酸→谷氨酸→嘌呤。 二,脂类 是油、脂肪和类脂以及它们的许多衍生物的总称。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 1)甘油三酯(脂肪)→脂肪酸→乙酰辅酶A→胆固醇,酮体,三羧酸循环。 2)甘油(脂肪)→磷酸二羟丙酮→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3)脂肪→甘油→磷酸二羟丙酮→丙酮酸→乙酰辅酶A→胆固醇,三羧酸循环。 4)丙酮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3-磷酸甘油醛→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 但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仅脂肪的甘油可通过生成磷酸甘油醛,循糖酵解途径逆行反应生成糖,转变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 三,作为蛋白质结构成分的氨基酸只有20种。蛋白质是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成分,是生命存在的形式,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1)食物蛋白质→氨基酸→葡萄糖,组织蛋白质,尿素,酮体,含氮化合物,三羧酸循环。 2)蛋白质→氨基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胆固醇。 3)蛋白质→氨基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肪酸→甘油三酯。 糖代谢的一些中间产物例如丙酮酸等,可以作为脂肪合成的原料;也可以合成氨基酸,进而合成蛋白质;但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仅脂肪的甘油可通过生成磷酸甘油醛,循糖酵解途径逆行反应生成糖,转变为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降解的氨基酸又可以通过糖异生途径合成糖,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 以上解释,总结为我们可以不吃糖,不吃脂肪,但我们必须吃蛋白质,不然我们体内就缺少必需氨基酸。西方饮食多蛋白质,东方饮食多糖和脂肪,但如果适量,没有好坏、对错,人体的物质能相互转化,从新分配。多么神奇而精密的人体啊! 请阅读下面链接1–27居家隔离杂谈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雪落下的声音 居家隔离封国27天。新西兰今天确诊2例,疑似3例,新增病例5例。这5例都和以前聚集转染有关,新增病例清零在望。 冰箱里食物空了,今天必须购物去了。到New Market Countdown买了一周的食物,有牛奶、面包、香肠、奶酪、火腿、奶油等,数来数去,就是没有我吃的东西,如面条、馒头、水饺、馄饨。立即开车去华人超市,直奔我熟悉的地方,鲜面条就剩一包,水饺二包,馄饨没有了。找了好几遍,才在冰箱的后面,看到我喜欢的山东大馒头。 这种老面馒头,劲道、清香,特别对我的口味,跟我小时候老家做的没有大的区别。我也曾买过我诊所对面餐馆做的新鲜馒头,没有我要的感觉;我也买过超市没有冷冻的馒头,吃不了那个味道。唯独这个台湾产的冷冻老面山东大馒头,一顿能吃二、三个,天天吃都不腻,吃的那个香啊。 这就是我们胃的记忆。最初吃过的食物,最初刺激胃食物,在大脑里的记忆最强,也最长。无论长大以后走到哪里,无论吃再多的三珍海味,无论再天天吃西餐,但最初的食物记忆都抹不去。活到最后,陪伴三餐的食物一定是妈妈的大馒头。海外中餐馆遍地,也是要满足海外华人最初的胃。 人体对食物有记忆,也对穿衣有记忆,对睡觉的床有记忆,对气候有记忆,对运动有记忆,对工作有记忆。这种记忆深深烙在大脑里,人体已经适应这种状态,改变这种状态,就会出现人体不适,甚至出现疾病。有些人退而不休,身体倒没问题,那些退休享清福的,身体到处出问题。吸一辈子烟,到老了再去戒烟,身体一定出问题,也是这个道理。 最初吃的食物,人体对这种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一系列的针对性,消化这种食物的酶最多,最强。如果最初没有吃过这种食物,偶尔吃一次,会有不消化现象,因为体内没有消化这种食物的酶。我体内就没有消化牛奶、奶油的酶吧。 一个人从南方搬去北方、搬到海外,长时间都不适应。因为人体已经适应了长期居住的地方,人体已经对这里的气候有记忆,人体各个系统都调到了最佳点。搬到一个新地方,人体需要很长时间抹去以前的记忆,各个系统需要从新调节,以建立新的平衡点。我不建议老年人勤换地方居住。冬天去南方住,夏天去北方住,听起来很合理,其实这对人体是不利的。 一些移民到海外的华人女性,特别是从北半球到南半球,很多出现月经不调,就是内分泌系统的平衡点打破了。我也见到很多女留学生月经不调、青春痘等这些与内分泌有关的疾病,当放暑假,回到原主地,月经就正常了,青春痘就消失了。 因此,人体是很神秘的,有时越想越感到了解它的太少、太浅。一些疾病不是怎么去治疗它,而是让人体怎么去适应它,怎么去调节人体的适应点,平衡点。 对已经形成的人体习惯,尽量不去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倾听身体的声音。 请阅读1–26居家隔离杂谈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博宇做早餐) 今天20-04-2020,居家隔离封国26天。卫生部通报称,今天新增7例确诊病例,2例疑似病例,这是连续第二天新增病例个位数。新西兰新冠肺炎病例总数1440例,康复病例974例。 今天下午4点,总理宣布,新西兰将在下周一(4月27日)晚上11:59分起,告别Level 4,进入level 3二个星期。这样我还要在家隔离3个星期。把这3个星期看成假期,看成旅游,看成休假,这样安安心心在家呆着。延不延长非你我能左右之事,我个人觉得目前及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保护好自己和你的家人安全这才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活着才能活下去 对于正常上班、学习的朋友们,突然让大家整天在家里呆着,很多人一定不适应。有报道说,在隔离期间,出现很多抑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因此,好好安排居家隔离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每天都有一个时间表,按自定时间做事,就不会出现抑郁和焦虑了。 每天写【居家隔离杂谈】是我每天的任务,我不是推销自己,不是吸粉,也不是我的工作,就是打发时间。我不是作家,也不是写作爱好者,让我每天写一个主题,就像学生写作业一样,还是很吃力的。有时坐在电脑前,我都不知道写什么。但是这个杂谈,牵着我写下去,让我思考很多学术、社会、家庭等问题,一直写到我开始上班。 每天我都用很长时间听歌、唱歌。我没有一点音乐素养,连歌谱一个不认识,就是一个五音不全的音乐爱好者。喜欢听轻音乐、钢琴曲、小提琴曲;更喜欢听流行中文歌曲,像《隐形的纪念》、《雪落下的声音》、《平凡之路》、《半壶纱》、《左手指月》这些目前流行歌曲,我喜欢听,也跟着学。听听我学唱的《来日方长》,别笑哦,喜欢就唱吧。 城里的月光 每天陪博宇练篮球,也是想让他活动活动,我也跟着活动一下。天好就在院子里,天下雨,就在屋里。因为,我们用的球是室内用球,再加上不影响家人和邻居,我们都不运球的。主要练习传球、投球等。 做饭、做花园、走路。尽量把时间安排满,千万别感觉无事可做,别整天发呆哦,会发疯的。 (红烧肉饭) (我的多肉) 每天远程网络看诊、网络咨询是我一天的重要部分。在居家隔离期间,仍能为大家服务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特别能为中国国内的朋友服务更做得很有意义。 【远程网络看诊】中医博士,原大学教授,原省立医院专家为你远程服务 请阅读1–25居家隔离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https://youtu.be/iexS-Sz7xyo 今天是居家隔离封国25天。新西兰卫生干事通报,今天新增9例,当日增加病例再次回到个位数。新西兰加油!世界加油! 今天继续远程网上看诊,中国国内2例,新西兰境内1例。其中2例都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想让我看看,需要不需要中医调理调理。很多人不了解中医调理,更不理解,身体无痛无痒,调理什么呀? 打个比方,汽车开了几年,是不是需要维护一下,是不是每年都要做安全检查;院子里的果树、花草,是不是需要定期浇水、施肥、剪枝。人体活在大自然里,每天都经受风寒、暑湿、细菌、病毒、外伤、辐射、情绪、压力等外界病理因素的侵扰;还经历人体老化、失调、罢工等内里因素的无息的伤害,人体也一定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毛病。我们人体和汽车、大树、花草都是一样的,也需要维护、爱护,这就是中医说的调理。人们印象中,一说到调理大家就会想到中药调理,其实调理不光是用中药,通过休息、放松、睡眠、运动、饮食等方式,人体自身也就调理了。 调理到底调什么?我认为就是调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平衡,不能太过也不能太低;调人体内环境的状态,不能太热、太寒,也不能太湿、太燥,也就是中医说的阴平阳秘。调理也就是调体质,调人体不平衡的状态。 如果人体状态相对平衡,也就是和平体质。总体特征是,体形匀称健壮,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性格随和开朗。这种阴阳气血调和之体质,平素患病较少。 (看看这个人的舌像,需要不需要调理) 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等,这些就是不正常体质,如果通过人体自行调理,仍不能调理过来,那就应该用中医的方法调理了,或针,或灸,或罐,或药。填一下“中医问诊单”黄博士帮你辨体质。 仔细填写《中医问诊单》,黄博士帮您辨体质 人体的慢性基础病(三高、癌症、抑郁症等),都是在人体状态失调的体质下慢慢形成的。为了有一个和平体质,从自身调理做起,从饮食起居开始,从适当运动开始,从今天开始。 听歌“来日方长” 请阅读1–24居家隔离杂谈。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恩师,孙神田教授,中医大家) 今天是居家隔离封国24天。新西兰疫情继续稳定,8例确诊病例,5例疑似病例,病例总数1422例。迄今,新西兰已有11例死亡病例,867例已经康复。 今天收到针灸协会通知,在疫情警报3级的情况下,中医针灸诊所仍不能开门上班,我继续在家工作了。需要远程网络看诊请与我联系。 【远程网络看诊】中医博士,原大学教授,原省立医院专家为你远程服务 世上的每一个行业,从来就没有好走的路。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地把自己变专业。只有在变专业的过程中,才有机会跟随、辨识有成就的人,最后自己也成为优秀的人。古人早就把人的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奴、徒、工、匠、家、师、圣。 奴:非自愿和靠人监督的人。 徒:能力不足,肯自愿学习的人。 工: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人。 匠:精通一门技艺或手艺的人。 师:掌握了规律,又能将其传授给他人的人。 家:有固定的信念,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的人。 圣:精通事理,通达万物的人。 按上面古人说法,医生这个职业也是从底层一点一点努力,而成为优秀的大家或圣医。奴,这些人是自己不喜欢医学,各种原因进入了医科大学,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中途退学,就是毕业后转行,勉勉强强到医院上班,一辈子也做不好医生这个职业;徒,在医科大学的学生,或在医院实习的大学生,或刚毕业在医院转科的医生。从书本里,从老师身上,吸取知识,为做一个优秀医生做准备;工,初级医生,辅助上级医生,做一些病例书写,执行医嘱,抄方等基本工作,无独立工作能力;匠,已经工作多年,成为固定科室医生,也曾到上级医院或国外进修学习,成为专科医生,独立上班,分管病人;师,临床经验丰富,在某一方面稍有成就,成为某科专家,成为研究生导师,在医院内或当地名医;家,在医学的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著书立说,在整个学科或世界上都有名气;圣,某一方面,对人类有突出贡献,改变医学方向的人。 达到家、圣这个层次的医学家,世界上本来就不多,真是鹤立鸡群;就整个匠、师这个层次,也有高低之分,我看百分之95属于要继续努力的,只有百分之5称得上专家。无论民间、医院,还是国内、国外,基本就是这个状况,它是由人类的智商、情商和人类发展规律决定的。古人的这个职业分层适用于任何行业。 在医学领域,我还处于“匠、师”的层次,仍需要向优秀的人学习,积累经验,成为更高层次的专业医者。 谢谢阅读! 请阅读1–23居家隔离杂谈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这个舌像一看就是有问题,可做任何西医检查都正常。这就是睁眼说瞎话) 今天居家隔离封国23天。今日新西兰疫情继续看好,确诊2例,疑似6例,新增8例。今天康复46例,总共816例新冠肺炎康复。有2例老人死亡,总共死亡病例达11例。 今天收到一位患者信息,通过我的治疗,她完全摆脱了多年抗抑郁药。目前,睡眠改善,坚持锻炼,只是仍感疲倦。 很多人看到我治愈的这些病人,无论外国人还是华人,他们都怀疑我的治疗方法,更多的是说“心理作用、安慰剂、方法不科学、方法太土,不是中医”,完全不看治疗结果,也不管患者的体验。 很多人有一种误区,如果去见医生,不给他/她做检查,那就不叫看病,他们完全不知道,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病史、症状、医生的身体检查,就可以做出诊断。他们被高大上的MRI、PET、基因检测、气管镜、胃镜、膀胱镜等先进仪器所迷惑,除不知,这些每一个检查,都有针对性,不是任何病都需要这些检查的。 看完病,不给一粒药,医生就说“回家吧,不用做任何治疗”,病人都给你急,他们一定认为药物、手术、手法、理疗、针灸、拔罐等是治疗。医生看病时的交谈、解释、劝导、指导等,不是治疗;你让他们改变饮食、锻炼、调整睡眠、调整心态、改变工作姿势等,都不是治疗。 几十年前,研究生期间,我治愈一例四肢不能动单的患者,仍记忆犹新。女性,22岁,四肢无力,不能走路,上肢不能上举,曾去北京、上海大医院检查治疗,见过无数中西医专家,患者被家属用担架抬到病房。我没有在病房给她治疗,我在我的实验室单独给她治疗。我详细介绍了我自己,博士,专门研究她这个病;针灸后如果四肢发麻说明神经功能好,治疗后就能走路;还解释了整个治疗过程。我们交谈了一个多小时,才治疗。针灸合谷穴后,让她活动上肢,再针环跳穴,让她活动下肢。后让她站立,让她再实验室走动,最后走出实验室。门口的亲属看到这种情形都惊呆了,她爸妈高兴地给我磕头。你们说这个病人是怎么治好的,是西医还是中医,是针灸还是心理治疗。 前一段时间治疗一例小腿疼痛伴肿胀患者,洋人,男性,60多岁,得病一年多,在外检查治疗多时,无好转。在华人朋友的陪同下,一瘸一拐来到诊所。我怀疑糖尿病后遗症。给予三棱针浅刺放血。患者看着直摇头,一脸的不削。三次后,患者胀痛消失一多半。高兴地翘起大拇指。这种土掉渣的方法就管用。 有一位华人老大娘,全身酸痛来看病。见到我就讲她的伤心事,怎么把中国的房子卖掉,怎么帮孩子在奥克兰买的房子,从开始独立居住,到与孩子住一起,那个别扭,那个委屈,一把鼻子一把泪,我就是仔细听,最后我问她你来干什么了,她说看全身酸痛的。对老伴说,怎么不痛了呢?我笑着说,不痛了就不看了,回去吧。老两口有说有笑地回家了。是不是发泄也是一种治疗啊。患者一定认为我没给她治疗呢。 医者就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给出合理的处理方案。不管洋土,不管贵贱,最后就是看结果。 医学不分中医、西医,不分学院、民间,医学只有一个,就是认识身体规律,保持身体健康,处理身体毛病的一门学科。 谢谢阅读! 请浏览居家隔离1–22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居家隔离封国22天。今天新西兰总理宣布了解禁后疫情警报三级的措施细节,预示着四级警报的解除。也许下个星期四我就可以开门上班了。 居家隔离期间,我远程网络看诊了十几例患者,有新西兰境内,有中国患者,还有一例马来西亚患者。通过语音、视频、文字等工具,顺利完成看诊,效果真的不错,患者对我的服务很满意。这种远程网络看诊将是我看病的一种固定模式。每周抽出一定时间段,接诊外地,而不能到诊所的患者。具体介绍一下远程网络看诊的一些细节。 【远程网络看诊】中医博士,原大学教授,原省立医院专家为你远程服务 一,黄文川简介。 黄文川博士,获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山东省立医院付主任医师,曾聘山东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付教授、研究生导师。2001年移民新西兰,在奥克兰创办黄博士中医诊所。更多详情,请登陆 www.drwin.co.nz 查询 二,远程会诊程序。 1,填写【中医问诊单】 仔细填写《中医问诊单》,黄博士帮您辨体质 2,把问诊单,连同病史、其他医院的检查报告,治疗经过,舌头照片,面部照片(无化妆),发到诊所微信。请加微信。 3,预约看诊时间。新西兰时间 星期一、三、五,下午3点到5点,星期天下午1点到3点。每一个病人看诊半小时到一小时。电话,微信预约。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Auckland 098150518 0211793736 4,付费。 看诊费$100,包括治疗方案和药方;邮寄中药费$160,包括看诊费和邮寄,五天的中药。网上付费(付费截图后,看诊) ACUPUNCTURE HEALING CENTRE LIMITED Account Number 12-3013-0207370-00 微信支付,看诊RMB500,包括治疗方案和处方;邮寄五天中药RMB800,包括看诊费和邮寄。付费后看诊。 三,看诊形式。预约时间内准时看诊,以微信语音、视频、文字的形式。 四,复诊。按我们的治疗方案完成后,再约。复诊诊费减半$50;中药邮寄费仍$160. 以上内容解释权归黄博士中医诊所。 欢迎预约!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1,黄博士中医诊所小红书链接 黄博士中医诊所小红书 2,黄博士中医诊所YouTube链接 黄博士中医诊所YouTube 中医博士,原大学教授,省立医院专家为你远程服务! 一,黄文川简介。 黄文川博士,获得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山东省立医院付主任医师,曾聘山东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付教授、研究生导师。2001年移民新西兰,在奥克兰创办黄博士中医诊所。更多详情,请登陆 www.drwin.co.nz 查询 二,远程会诊程序。 1,填写【中医问诊单】 仔细填写《中医问诊单》,黄博士帮您辨体质 2,把问诊单,连同病史、其他医院的检查报告,治疗经过,舌头照片,面部照片(无化妆),发到诊所微信。请加微信。 3,预约看诊时间。新西兰时间 星期一、三、五,下午3点到5点,星期天下午1点到3点。每一个病人看诊半小时到一小时。电话,微信预约。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Auckland 098150518 0211793736 4,付费。 看诊费$150,包括治疗方案和药方;邮寄中药费$210,包括看诊费和邮寄,五天的中药。网上付费(付费截图后,看诊) ACUPUNCTURE HEALING CENTRE LIMITED Account Number 12-3013-0207370-00 微信支付(付费微信号drhuangnz),看诊RMB800元,包括治疗方案和处方;邮寄五天中药RMB1200元,包括看诊费和邮寄。付费后看诊。 三,看诊形式。预约时间内准时看诊,以微信语音、视频、文字的形式。 四,复诊。按我们的治疗方案完成后,再约。复诊诊费减半$75;中药邮寄费仍$210. 复诊RMB400元 五,远程诊治病案分享 1,【黄文川博士验案】远程治疗一例不安腿综合征 【黄文川博士验案】远程治疗一例不安腿综合征 2,【黄文川博士验案】远程治疗一例肛瘘 【黄文川博士验案】远程治疗一例肛瘘 3,【居家隔离杂谈15】网络远程看诊成为一种看病方式 【居家隔离杂谈15】网络远程看诊成为一种看病方式 以上内容解释权归黄博士中医诊所。 欢迎预约!
> View article(一位长期咳嗽韩国患者,慢慢求医路) 居家隔离封国21天。今天新西兰疫情继续平稳,6例确诊,14例疑似,新增20例。目前已有726康复。 非常痛心的是奥克兰一家养老院出现群集发病,目前已经有15人确诊。截至14日,新西兰全国有650家养老院,在卫生部公布的聚集性传播点中,已有4家养老院、共79人感染。值得一提的是,目前Rosewood养老院已出现6例死亡,但目前感染源仍是未知。 大家都知道,有基础病的人群,老年人群感染新冠肺炎后,死亡率很高。疫情发生后,新西兰在保护老年人免受传染的措施方面,做的不好。全国四间养老院群集发病,真的需要检讨。以后解禁了,政府要在怎么保护老年人,怎么防止养老院群集发病等方面要下功夫。 以前遇到一例患儿,频繁眨眼,去看家庭医生,医生怀疑他“眼睛”有问题,介绍他去见眼睛专家。等了几个月,见到眼科医生,检查后,未发现任何问题,排除了诸如倒睫,结膜炎,眼干证等眼科疾病。眼科专家又推荐他见过敏专科,怀疑他眨眼是眼痒引起。几个月后,过敏专科做了过敏试验,也未有过敏情况。一年多过去了,也没找出什么原因。再见家庭医生,仍束手无策,只是简单解释,打发回家。患儿妈妈着急,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我。我一看就知道他是“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神经系统疾病。 还有一例尿频,尿痛患者。他去看他的家庭医生,医生检查尿液,无感染。但医生仍给与抗生素口服,服用后,无果。家庭医生介绍他去见泌尿专科,医生又给与一系列检查,血,尿,B超等,无异常。又做膀胱镜,无异常。又做CT,发现前列腺有阴影,再转诊泌尿外科。前前后后,花去一年多时间,仍尿急,尿痛,还没有找出毛病,就别说治疗了。我怀疑他是盆底综合征,给与针灸治疗,几次后,症状消失。他决定不再去看泌尿外科了。 (这是一例尿痛,尿急患者) 这两例都是新西兰的患者,他们的看病经历,估计大多人都经历过,这与新西兰的医疗体制决定的。新西兰是全民免费的医疗,免费看病,给新西兰这个小国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医疗资源短缺明显,造成看病慢,等待时间长的处境;另一方面,新西兰实行家庭医生制度。每一个患者,想看病,除非急症,必须首先看家庭医生,家医分诊;家医只能做简单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B超、X光检查,稍微高级一点的检查,就需要专科或专家,如CT、MRI、膀胱镜等。如果患得是感冒发热,肩背酸痛等简单疾病,家医会很快处理。如果稍微复杂一点,家医没这个能力处理,就要分诊到专科或专家。如果分诊正确,也要等几个星期,有些要等三个月到半年。如果分诊不正确,像我上面的二个病例,等一年、二年也没整明白。 怎么办,我给大家,特别是咱们华人,一些看病小窍门。 1,去家庭医生诊所看病前,做足功课。家庭医生的培训是按全科医生标准培训的,什么都懂,但没有特色。因此,稍微复杂一点的疾病,家庭医生都没有权利去要求患者做检查,势必影响了家医最后诊断。家医只好转诊到专科或专家。家医的转诊,大都按症状转诊的比较多,真正按疾病转诊的少。因此,充分利用大家的资源,咨询身边或祖籍国医生朋友,先给个初步诊断,这样再见家庭医生时,就可以要求家医转诊方向,走弯路的机会就少了。 2,如果没有医生朋友,利用网络,去谷歌搜索,利用自己的智慧,先判断自己的病情。目前,网上医疗咨询,或远程看诊非常多,花小钱,解决大问题。了解自己病情后,做什么检查,怎么治疗,也明了。 3,去看中医。新西兰中医诊所遍布全国,但中医不是新西兰医疗体系的一部分,只做为医疗补充服务,故中医医生没有资格看病,就更不用说给患者做检查了。要知道,有些中医医生经过中国的医科大学学习,有些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有些在中国大医院多年临床经验,有些在中国都是专家级别,有些在某些专科有独到造诣。请先看一下资历高的中医,再去见家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如果你实在不相信身边的朋友,也不相信网络,也不相信中医医生,那就回祖籍国(中国)看病去吧。中国的看病方式大家熟悉,挂号,看专家,检查,一天,最多一个星期,什么都搞定。有了诊断,拿着结果,再回新西兰治疗也好吧。 这是我在新西兰开中医诊所多年,积累的一点看病经验,总结一下,给一点建议,供大家参考!有些观点也许不正确,请朋友们指正! 谢谢阅读! 下面是居家隔离1–20,请浏览。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这是我的一位颈椎病患者的颈椎CT,颈椎的曲度消失,颈椎变直。目前很常见的一种颈椎病。 居家隔离封国20天。新西兰疫情继续变好,新增17例,确诊8例,疑似9例。痛心的是,又有4例死亡,二例90岁,一人80岁,一人70多岁。这些死者,都有一些基础病。 前天,我写了【坐骨神经痛居家康复指导】,反应强烈,反馈很好,很多咨询,说明我做的事还是有用的。今天再简单谈谈【颈椎病居家康复指导】,希望对肩背痛患者有所帮助。 颈椎病顾名思义就是颈椎有问题了,它包括颈椎和椎间盘、脊髓和神经根、颈椎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出现毛病。因此,颈椎病不是一个单一疾病,它是一系列疾病的综合,也可叫做【颈椎综合征】。 这个综合征的症状包括头疼头晕、头胀目眩、眼痛眼胀、眼干咽干、口渴耳鸣、肩背酸痛、手凉手麻、颈背僵硬、胸闷气短、心慌出汗,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无力,偏瘫截瘫、小便失禁等。 如果有以上症状的一项,合并颈肩酸痛、僵硬,就应该考虑颈椎病了。 除去脊髓性颈椎病(偏瘫截瘫、小便失禁),以下居家康复指导对任何颈椎病都可以尝试。 1,站立或端坐,双上肢微弯曲,前摇肩关节20次,后摇肩关节20次。 2,站立或端坐,右手摸左耳,左手放右上臂,向胸前用力拉;左手摸右耳,右手放左上臂,向胸前用力拉。交替进行,各20次。 3,站立或端坐,双手交叉后,放后头上,双肘向后展开,20次。 4,站立或端坐,低头,用下颏用力顶胸骨;后仰头,用后头强定后背。左右侧头,耳朵用力靠近肩膀。各20次。 5,拿一个网球,平卧,放到头与颈部交界处,头往后用力按压,从耳后到中心,依次按压,约十分钟。 6,平卧,把网球放到脊椎与肩胛骨之间,按压5分钟,左右交替。 7,侧卧,把网球放肩胛骨中心,按压5分钟,左右交替。 8,无论坐位做什么事,30-50分钟就要站立,走动,休息五分钟,再坐下做事。 9,注意事项,请尽量不要做剧烈摇头运动,会造成眩晕;尽量不要做家庭牵引,以免意外发生。 10,条件允许,立即找医生做MRI 或CT检查,明确诊断。 一天2–3次,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以上居家康复指导,就是动起来,只是我的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下面链接是以往的【居家隔离杂谈】,请浏览! 居家隔离杂谈1—-9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