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天空塔(朋友圈图片) 近期治疗一例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患者,她患病多年,站立、走路不稳,语言不清晰。因长期病痛的折磨,失眠多梦,心烦意乱,情绪低落,时不时的有轻生的念头。今天我与患者交流很多,重点讨论了我们都要学会【与疾病共存】这个话题,也与朋友们分享! 这个患者,患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多年,多处求医,检查无数,看遍中西医专家,共济失调几乎没有改善,并且稍有加重。说明这种遗传性疾病,目前无法治疗,这种疾病要与她终老了。因此,认清这钟疾病不能治愈的事实,学会与它共存,是她下半辈子好好处理的问题,不然这个共济失调没治好,又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更加痛苦! 患者目前除了走路不稳等小脑共济失调症状,还有头疼头胀,失眠多梦,咽干口渴,小便频数,大便秘结,头热脚寒,心烦意乱,吃饭无味,胸闷气短。这些症状就是西医的抑郁焦虑症状,也就是中医的肝郁气滞症。无论是西医的抗抑郁焦虑药,还是中医的疏肝理气中药,都能起到暂时改善的作用。 如果患者学会了与疾病共存,并且把肝郁气滞调理好,患者一样生活的有滋有味。虽然走路不稳,患者的思维、记忆没有影响,一样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听歌、追剧,打牌、练功,喝咖啡、品美食,与老伴、好友聚会、赏风景。 每个人一生都会患慢性病,老年病,学会与疾病共存,就胜利了。那种明知无法治疗,还到处求医,最后人财两空,也是人间悲剧。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新西兰天路(朋友圈照片) 新西兰独一无二的ACC制度,允许意外受伤的患者享受针灸治疗,患者只付很少的额外费用。因此,每一个中医诊所的痛症患者很多,有些中医诊所几乎都是ACC痛症患者。在人们印象中,针灸只治疗痛症,其实,针灸的适应症相对很广,几乎包括内、外、妇科、皮肤科疾患。 近几天,我治疗了二例痔疮患者。一例欧裔女性患者,50岁。患痔疮多年,二个星期多次外痔血栓发作,疼痛难忍,止痛药也无效。故求助中医。星期天(13/06/2020)治疗一次,第二天发短信,夜里仍很痛,但白天就好很多。继续治疗中。 患者发邮件,有痔疮和血栓,要求预约。 患者今天(18/06/2020)发短信,疼痛明显减轻,非常感谢! 另一例痔疮患者,是华裔,女性。她患痔疮多年,以前在中国,曾针灸、刮痧,非常有效。这场痔疮发作,流血,疼痛。又想针灸治疗。今天治疗了一次。继续治疗中。 下面链接是我治疗几例非痛症疑难患者 【黄博士医案】针灸治疗怪症一例 【患者反馈】他确实是隐藏在我们中间的一颗宝石 【黄博士医案】针灸治疗一例胃反酸 【黄博士视角】请重视医源性焦虑症 在新西兰开中医诊所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最大的原因就是新西兰全面西医免费医疗,谁不愿吃免费午餐,非花钱看中医;其二,虽然针灸可以治疗ACC患者,ACC报销治疗费用,但ACC的政策限制针灸每天治疗人数;其三,除了华人接受中药治疗外,其它族裔很难说服他们服用中药;最后,中医在海外,一直只是主流医学的辅助治疗,没有纳入国家医疗体系,是一个替代和保健疗法。 因此,如果中医诊所只治疗痛症,再加上以上不利因素,路会越走越窄。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奥克兰鸭子湖(朋友圈的照片) 医者只医治疾病只是一个医匠,如果医者还劝说患者日常生活,指导患者走入社会,让患者缓和家庭紧张关系,那就是医家了。我也学着做一些事情,尝试自己从医匠进入医家的过程。 一位腰疼患者,治疗几次腰疼很快就不痛了。治疗过程中,了解到患者日常生活非常懒散,一个星期都不洗澡,一件衣服能穿几个月,内衣长时间也不换,几天都不刷牙。胡子拉碴,头发凌乱,身上异味很重。交谈中没有发现抑郁情绪,不是精神病状态,就是懒散。我耐心给他解释,你这种不修边幅,到哪里,别人都不会尊重你,因为你不尊重别人;你孩子、老婆跟你走一起,都觉得不好意思,怎么有你这样的爸爸、丈夫。我说,你一定改变目前这种生活状态,不然对不起你孩子、你老婆,也对不起自己。你的生活状态代表着你的修养、你的教养,其实你不是这么低级趣味的人,为什么过成这样。经过我反复说道,今天一进诊所,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戴着鸭舌帽,胡子也刮了,内穿深色羊毛衫,外穿浅色休闲装,一看就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艺术家。 我有一位KIWI小伙,全身酸痛,拿着国家福利,住着公房,一天睡觉、看电视,就是不去工作,他的理由就是全身痛。政府一星期给他200纽币,除去电费、水费、油费、电话费、网络费等,用到食物上的费用也寥寥无几。因此手机里常常没话费、没流量;老婆离他而去;处个女朋友受不了他这种穷酸样,几天就跟别人跑了。我跟他说,我治好你的身体,我还想治好你的精神,我想让你去工作。挣钱才能有好的生活,有好生活才有女人跟你。他同意我的做法。我今天治疗后,让他在诊所周围跑了半小时,回来后,出了一身汗。他说,以前跑五分钟就跑不了了,很多年没有跑半小时了,并且今天跑半小时也不觉得太累,双腿也不痛。下决心快点找个零工干,慢慢找个固定工做。他说,找到老婆,一定带回来,谢谢我。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朋友圈水彩作品 今天遇到一例膝痛患者,男性,孟加拉国人,40岁。右膝关节疼痛三个月。三个月前,打板球时摔倒,二天后右膝关节内侧疼痛。因疫情封国封城,家医只给他止痛药,无效。右膝关节疼痛夜里睡觉时疼痛严重,特别是右侧躺位,疼痛难忍,平躺和左侧卧位不痛。白天走路、跑步、上下楼梯都基本不痛。家医介绍他去看专科,要他下周一(15/06/2020)做膝关节核磁共振。患者是我的老患者,来找我针灸治疗。 检查,右膝关节无肿胀,稍压痛,与左侧压痛无明显区别。右膝关节活动无限制。被动内旋、外旋无疼痛。 患者的右膝关节疼痛有几个特点。1、静止状态下疼痛,右侧位躺下疼痛严重。2、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走、跑、上下楼梯基本不痛。3、右膝关节无肿,无压痛。4、右膝关节被动活动无限制。因此,根据以上患者膝痛的特点,我不考虑膝关节局部损伤,我认为他的右膝痛可能是神经痛。 今天我为他做治疗,主要在腰臀部下功夫,也是针对神经痛。如果今晚患者睡觉时不痛,那说明我的判断和治疗正确。 我跟患者说,星期天(14/06/2020)下次治疗后,膝关节不痛了,也不要再做MRI了,为国家节省点费用吧。患者同意我的建议。 明天告诉大家结果。 12/06/2020 患者发来信息,疼痛减轻很多。甚至说做火罐的腰部更疼。星期天再回报。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奥克兰初冬 近期针灸一例怪症。与朋友分享! 患者,女,华裔,60岁。患者每天准时出现一块黑布样东西盖在头脑上十年余。十年前,患者无原因每天下午四点出现一块黑布样东西盖在脑子上,然后这块黑布样东西慢慢卷起来,卷成擀面杖样,在脑子里慢慢、各个方面滚压,持续一个多小时,这个擀面杖东西,滚压变硬,就斜横在脑子上,重重地压在脑心,整个过程持续二个小时,然后恢复正常,黑布样东西消失。每天8点再重复上面的过程。也就是每天傍晚发作二次,偶尔某一天发作三次。发作时,头疼、头胀、心烦意乱、坐立不安。发作后,疲乏无力,嗜睡。早晨起来一切如常,每天傍晚4点开始,黑布样东西出现,滚压。患者曾去医院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无异常,脑电图正常。也找过中医,长时间服用中药,长时间做过针灸,无结果。因这块黑布样东西折磨了她十多年,她都不想活了。在网上偶然找到我,一种试一试的心态,她也是无奈之举。 我心里也没有明确的西医诊断。这种发作性疾病,可能是“癫痫”,可能是“焦虑症”,也可能是一种“怪病”。中医按“气郁血瘀症”给予治疗。我告诉她,给我6到10次机会,无效,放弃我的治疗,另请高明。 今天收到患者的感谢信。果然六次后,那块黑布样东西没了,故每天傍晚再没有头疼、头胀,也再没有心烦意乱,坐立不安了。精神状态良好,也不再想死不想活了。 这种怪症,诊断不明,原因不明,长久不愈,患者都失去了治疗的勇气。因长期病痛折磨,精气神已经消耗殆尽。因此,治疗这种怪症首先治疗她的精气神,把丢失的精气神找回来。用医者的气场,医者的精气神,医者的行为等,感化她,激励她。再用“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她。 说六次,果然六次后,黑布样东西消失,不再有滚压了。我给她开玩笑,小“鬼”不见了。
> View article新西兰南岛初冬(盗图朋友圈) 介绍这个病例前先分享一下新西兰??的特大好消息,昨天(08/06/2020),新西兰全境新冠病毒病例清零,并且从今天零时开始,新西兰疫情等级降到一级。新西兰人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今天接诊一例肩关节韧带撕裂患者。欧裔,男,50岁。肩痛半年多。去年11月份,做花园时,举重物,拉伤了右肩。曾做理疗,越来越痛。去见骨科专家,做了超声波检查、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肩关节韧带撕裂,有4-5毫米的撕裂,专家建议手术。近一个月疼痛加重,靠服用止痛药度日,夜里痛醒数次。在朋友引荐下,找我治疗。 检查。右肩上举到140度,平抬110度,右手后背摸胸12,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严重,8/10;主动活动时,疼痛7/10。 按肩周炎针灸治疗。针刺合谷穴,让患者活动右肩关节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再活动十分钟,反复三次。起针后,患者活动几乎无限制,疼痛指数3/10。 患者回家后刚刚发来短信。告诉我改善非常明显,非常感谢! 今天10/06/2020,患者发来的邮件。 患者四次治疗后,基本痊愈。 体会。以前我也治疗过肩关节韧带撕裂患者,一个是从马上摔下来,一个是玩单杠时拉伤。都是多处治疗后而不见好转,最后找到我。 前医,无论理疗师还是针灸师,乃还是患者,他们关注的都是撕裂的问题。一提到撕裂,大家都认为很严重,并且一提到撕裂,大家都认为静养,不让患者活动肩关节。最后,撕裂愈合了,肩关节更疼痛了,活动更受限了。最后患者的问题不是撕裂,而是真正的肩周炎了。 撕裂半年多了,撕裂的韧带早愈合了,就是不愈合,也与周围的软组织连接起来愈合。这个时候,医者的关注点就是伴发的肩周炎了,而不是韧带撕裂,因为二个问题的处理原则是截然相反,一个是动,一个是静。半年多,还在关注撕裂,也是为什么治疗无效的原因了。 这个阶段,专家还要给他做手术。把断裂的韧带缝合?把粘连到周围软组织的韧带剥离?或把炎症组织切掉?我问患者,治疗几次后,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无限制,你还手术吗?患者茫然。我慢慢给患者解释吧。 23/06/2020,四次治疗后,患者已经放弃手术的想法。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奥克兰初冬 踏入医学大门将近40年,学习过西医,也学习过中医;做过省级医院的专家,自己也在开中医诊所;中国从医二十年,海外做个体医生也将二十年。我的从医经历还算丰富多彩,对医者的目的,说一点自己的想法。 做一个医者,无论中国医生,还是外国医生;无论中医,还是西医;无论大医院的专家,还是诊所的个体医生,目的就是一个,帮助患者恢复,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做医者的过程中,当处理患者的治疗中,时不时就做了不恰当的处理,无意中就伤害了患者,有时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例如有一位冠状动脉狭窄性心脏病患者,56岁,反复阵发性胸闷胸痛。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二根冠状动脉血管80%狭窄,另一个也70%狭窄。他咨询我,我建议他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可他不相信支架,更关注放支架后的副作用,一直不敢做支架手术。他在网上找一个专治冠状动脉狭窄的中医“专家”,服用中医治疗,坚持半年。终于有一天,他在机场,赶飞机,走路稍快,心痛发作,晕倒在机场,被救护车拉到医院抢救,最后检查,一根血管基本堵死了,还是择期做了支架手术。这十多年过去了,他没在出现心脏问题。不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看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最合适的问题。 有一位马来西亚患者,患震颤麻痹多年,一直服用抗震颤麻痹药物效果非常不错,走路基本经常。就是不能停药,又一次他下班时需要服药,可翻遍提包都没发现抗震颤麻痹药,原来他忘记带药了,最后震颤发作,同事打电话让家人送药后,才安全回家。病人找我针灸,想停止服药。我说服他继续服药,就一辈子服药了。针灸可能有点疗效,但要最终停止服用抗震颤麻痹药物,我看不可能。 我曾遇到一例臀部反复感染脓肿KIWI患者。曾做了多次清创手术,服药抗生素多时,最后还是出现臀部感染,医生做完清创后,他果断找我中医治疗。患者自己都知道,手术只解决目前感染问题,但解决不了再感染问题。我给他服药中医,调理体质,近一年再无臀部感染。还有一例肛瘘患者,反复手术多次,肛瘘就是不愈合。服用中医,调理体质,最后自行愈合。中医在调理体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目前西医还没有深入到这个领域。 我曾治疗一例腰腿痛很严重的患者,做理疗、脊椎调理一年有余。我按骶髂关节脱位给予中医正骨,几次治愈。曾治疗一例肩背筋膜炎患者,头疼头晕,手麻胸闷,微针刀治疗,几次缓解。因此,中医正骨、针灸可以解决理疗、脊椎师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有一位反复腰痛患者,我治疗后很快缓解,可一遇劳累、寒冷,腰疼就发作。我考虑他是腰肌劳损,肌肉的弹性不足,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下降。这种情况,针灸等中医疗法很难解决。我推荐他去见理疗运动专家,经过系统理疗训练,肌肉强壮了,在通过规律系统锻炼,腰疼问题完全解决。 遇到一个患者,医者应该必须知道,那种治疗方法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想尝试主修专业,也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无明显变化就该放弃。那种让患者治疗几个月,甚至半年,无效,仍在坚持,这不是一个好医者的所作所为。医者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而不是展示主修专业的实力。医者给患者的建议,甚至放弃治疗,都是对患者的帮助。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奥克兰Mt Eden 山⛰️ 这星期遇到了二例误诊误治病例,一例按“肩周炎”治疗多时,一例按“胃病”做各种检查。我看诊后,认为是完完全全的误诊误治。与朋友分享! 例一,星期二(02/06/2020)接诊一例左上腹疼痛患者。男性,华人,40岁。这次犯“胃疼”一星期,隐痛,持续,按压疼痛加重,热敷稍减轻。“胃痛”有时窜到胁肋处,腋窝下有一压痛点。患者已经有“胃疼”多年,每年都有发作,每次吃点胃药慢慢好转。曾做胃镜检查,发现有浅表性胃炎。在他脑子里,一直按“胃疼”处理。这场发病,也曾服胃药,一点都没见好转,故寻求中医治疗。 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再加上患者描述的腋下压痛点。我脑子里就否定了“胃痛”,想到了“肋间神经痛”。检查时发现肋8.9区间感觉敏感,痛觉增强;第8、9脊椎旁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用拳头敲打左第8、9脊椎旁,左上腹有刺痛。以上检查验证了我先前的判断。患者为肋间神经痛。 给予针灸,背部滑罐,微针刀治疗。今天患者来第二次诊疗,左上腹疼痛明显减轻,他不去注意,基本没有痛感了。 左肋间神经痛引起左上腹疼痛,很多患者被误诊为“胃痛”;而右侧肋间神经痛引起的右上腹疼痛,容易被误诊误治为肝胆疾病。误诊误治,浪费时间和金钱。重要的是患者的痛苦得不到解决。 例二,这是星期三(03/06/2020)治疗的一例患者。右“肩周炎”二年。患者,华裔,女性,69岁。因右肩上举无力,曾服用消炎止痛药,曾做了二个疗程的理疗,二个疗程的针灸,一点没见好转。患者仍不能抬起右肩,无力拿起重物,用右上肢干活很不方便。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我。 她一进诊疗室,我就发现她走路的特殊姿势,特殊的面容。在检查上肢肌张力高,抵抗感明显,右上肢重于左侧。检查双侧手腕有齿轮样震颤,右侧重于左侧。右肩被动活动时,不痛,也无明显压痛。基本排除肩周炎,诊断为震颤麻痹。 我建议她去看家医,服用抗震颤麻痹药物,配合针灸治疗。服用抗震颤麻痹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回报结果。 18/06/2020 这例误诊“肩周炎”患者已经服用家医开的抗震颤麻痹药,右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能用右手上提裤子了,能用右手脱毛衣了,能用右手梳头了,能用右手刷牙了。患者非常高兴。他儿子在朋友圈给我宣传“身边的朋友和工地上的兄弟看过来:无论医品和人品都是可以值得推荐。有需要的找黄博士。” 她的“肩周炎”治疗效果不好,不是她患的难治疗的肩周炎,而是她患的根本就不是肩周炎。前医按肩周炎治疗当然治疗不好了。医者不要听前医的诊断,更不要听患者的说法,要自己亲自检查,详细问诊。医者不但有自己主修的特长专业知识,也具备其它各科的基本医学知识,遇到“疑难病例”能想到各种可能的诊断。不做人云亦云的庸医,要做有独立思考的医者。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城里的月光 奥克兰初冬 患者,女性,欧裔,42岁。阵发性游走性过电样疼痛三年。三年前,无原因出现右第二脚趾深处阵发性过电样疼痛,一天数次,一次数秒到数分钟。几个月后,左手中指也出现同样症状,阵发性过电样疼痛。近一年,病情越来越重,发作部位,越来越多,全身每个部位都会出现过电样疼痛,从头部到脚趾,甚至口唇、牙齿。去见家医无数次,换了无数个专家,做了该做的辅助检查,全身MRI、肌电图、脑电图、头部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就不用说血液、大小便等常规检查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神经专家排除多发性硬化症。有一位专家怀疑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有一点点改善,不明显。给予神经止痛药,无效。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无异常。在朋友的引荐下,找我中医治疗。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舌质暗,舌苔红,脉沉。按中医血瘀给予针灸治疗。 针灸时,大约20分钟,自己起来,从治疗室到诊室找我,说心慌,头晕。我看着她身上的针灸针,吓了一跳。赶快给她把针拔掉,让患者躺床上。看到她全身发抖,我一边安慰,一边给她喝点水。慢慢安定下来,她说以前也有同样情况发生。主要是心慌、发抖、头晕、口渴。 考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在结合患者阵发性游走性过电样疼痛,我怀疑患者是【急性焦虑症】发作。 继续针灸治疗。针灸如无效,再服用中药。 我一般不愿一边针灸又服用中药,一来如果患者病情好转,而不知道是那个起效,二来不愿患者花钱太多。花最少的钱,解决患者最痛苦的病痛。 09/06/20 患者发来信息。 Hi Dr win i feel good the pain it comez like electric shocks and goes but no muscle pain but my left eye upper lid keep shaking and my upper lip as well it comes and goes 从前一天20多次点击发作,现在十多次。从点击疼痛变成嘛酥酥的感觉。在好转。 12/06/2020 患者的信息。 Hi Dr Wen, i was […]
> View article找找宝藏 【疑难病例介绍】目前我治疗的二例疑难病例 这是我上星期介绍的二例疑难病例,一例患者大见成效。发来邮件,她甚至说我,【他确实是隐藏在我们中间的一颗宝石】。 近几个月医生开的抗生素处方 患者,欧裔,女性,60岁。反复耳鼻“感染”多年,近一年加重。发作时头痛,头胀,面痛,耳痛等。家医给予抗生素治疗(上图),时好时坏,无明显改善。见耳鼻喉专家,给予外用药膏治疗,如无效,二个月后,建议做头部CT,主要观察鼻窦情况。患者不愿继续接受抗生素治疗,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我。 星期一,25/05/2020给予第一次针灸治疗,今天28/05/2020回诊。患者感觉良好,效果明显,面痛,耳痛减轻,头胀减轻明显,仍头痛。今天做第二次治疗。等待患者的反馈。 今天02/06/2020,三次针灸后,患者发来邮件。她甚至说我,“He really is a hidden gem amongst us”【他确实是隐藏在我们中间的一颗宝石】。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患者给我邮件截图。 Three visits to PhD Win, three treatments of acupuncture, and I have less pressure and pain, the horrible taste and smell of the prolonged infections due to a perforated ear drum and two perforated sinuses. Now gone. During March and […]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