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有哪些?   黄博士中医诊所   大家一定熟悉偏瘫,失语等中风后遗症,但对一些不常见的后遗症很少听说,或不熟悉,我求助于谷歌,也没搜到全面的后遗症介绍,我就简单的总结如下。我抽时间再给大家一一讲解。   一,瘫痪:单纯性面瘫,口眼歪斜;单纯性单个肢体瘫痪;偏瘫;截瘫;交叉性瘫痪。   二,麻木疼痛:单纯性肢体麻木;合并瘫痪的麻木;半身肢体疼痛。   三,失语: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混合型失语;小脑性语言。   四,精神障碍:抑郁;精神错乱。情感脆弱,强哭强笑。   五,中风后痴呆: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   六,中风后尿失禁。多发行梗塞性尿频。   七,偏瘫性肩痛症。   八,中风后抽搐。   九,中风后失明失聪。   十,中风后震颤,舞蹈症,多动症。   十一,中风后平衡障碍。小脑性;大脑性平衡障碍。   十二,中风后肥胖,体温改变,血压改变,心率改变。   十三,中风后头痛。蛛网膜刺激,颅内压改变。   十四,中风后植物人。   十五,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语言不清,饮水呛咳。   我就想出这些,查找资料后再补充,也希望大家补充。   了解更多医学资讯,请关注黄博士健康微世界,或登录黄博士中医诊所网站,www.drwin.co.nz

> View article

每日一案(5)中风误诊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患者,55岁,男,华裔。双下肢无力半年。半年前患者爬山后,左下肢无力,走路困难,随去山东某著名大医院就诊,按“中风”住院治疗。住院后,给予头颅CT ,MRI检查,未发现梗塞和出血病灶,仍按“腔隙性梗塞”给予通血管,营养脑神经治疗。出院后,患者寻找各种治疗方法,病情仍不见好转,不但左下肢无力,右下肢也活动不便。他女儿因失眠曾找我治疗,是我的老乡加患者。这不患者来新西兰探亲,想找我中医治疗他的中风。 患者坐轮椅来到我的诊所,一见面我就对他患脑中风产生怀疑。通过神经系统检查,验证了我起初的疑问。患者左下肢肌力三级,右下肢肌力四级,双下肢痛温觉正常,并且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根据我的神经内科知识,找不出诊断脑中风的一点征象。我告诉患者,他是“运动神经元病”,并且是脊肌萎缩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个世界医学难题,我没有成功治疗的经验。患者从老家来新西兰探亲,虽然非常信任我,我也不能让老乡在我这里做实验,并且我对以前遇到的这种病,也是不给予针灸中医尝试。上月患者女儿来我诊所治疗腰疼,告诉我患者回国后,去中国大医院找神经专家会诊,也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把脑中风的帽子摘掉了。 体会:一般来说,脑中风后,患者病情是逐渐好转的,此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中风后遗症很少有肌肉萎缩;中风一般有痛温觉感觉障碍。医生的经验,医生的检查,医生的责任心是诊断治疗疾病的主要方面,再大的医院,再好的仪器,再高的专家,没有责任心,没有医德,就不配做医生。谢谢分享!

> View article

每日一案(3)—-口干口渴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男性,34岁,华裔。无原因口干口渴四年。曾在中国找口腔科检查无异常,检查血糖无糖尿病,医生无药可治,他自己痛苦不堪,整天手里拿个水瓶子,不停的喝水,但仍感口干口渴。无计可施,在朋友的引荐下来我处,尝试针灸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口干口渴涉及肺、肾、脾胃等脏器,肺不布津、肾阴不足等都会引起口干口渴。因此,我选择背输穴,宣肺,补脾肾。用针刺法,加走罐。治疗一次后,患者告诉我,从治疗完到现在一直没有拿水瓶子,口干口渴症状消失了。又继续治疗几次,未见口渴口干,一直正常饮水。   体会:这是我治疗无数口渴口干病例之一,这种病例临床上非常普遍,针刺和走罐效果好。从我的医学知识,口干口渴一定会想到口腔疾病,糖尿病,肾病,失水过多,干燥综合征,服用药物,精神性口渴等。可我对这些病因都一一排除,患者的口干口渴仍不能从现有的医学知识中查找原因,我只好按我的经验给予治疗了。某一天,黄氏针法治疗黄氏综合征出现在医学杂志上,请不要见笑。谢谢分享!(098150518)

> View article

我对中医几个问题的思考(三) 黄文川博士 在新西兰,西医是主流医学,中医是民间医学。因此,中医能在这里生存,靠的是它坚强的生命力,和实实在在的疗效,也就是能治疗一些患者束手无策的“小病”,这些长期不愈,或用多种治疗无果,通过中医治疗而柳暗花明。中医治疗的这些“小病”,其实也是治疗了还没有患的西医的“大病”。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中医的生存之道。 也可能有人会说,中医治疗这些“病”都不是什么大病。什么是大病呢?确实癌症是大病,脑出血是大病,脊髓炎是大病,心肌梗塞是大病,肝硬化是大病,运动神经元病是大病,脊髓空洞症是大病,艾滋病是大病,但这些大病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有几个能完全治疗痊愈,我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再想想,这些大病哪一个不是从小病,从中医治疗的“小病”慢慢发展来的呢?虽然癌症的确切发病原因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确信癌症与紧张、压力、心情和身体状态等有很大关系。心脑血管病这种大病一定从不起眼的小病慢慢发展来的,没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小病,就没有脑出血,心肌梗塞等大病。 我认为“养生也要知足,知足也是养生”。养生的目的无非就是健康、长寿,但人类的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不得病,都不能抗拒衰老。因此,我们说的健康都是相对的,长寿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我们要满足现在的身体状况,过分的养生反而起不到养生。我的一位85岁患者,她一直抱怨她的胃口不好,要我帮她调理脾胃。我劝她:“85岁的老人,一顿吃一个馒头很不错了,你的胃口够好了,你还和二十岁的小伙子比呀。”其实对健康的知足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一个老年性退行性关节炎这个病总比严重的坐骨神经痛轻的多,坐骨神经痛患者又比半身瘫痪做轮椅的人幸福多,八十多岁的老人健康生活着总比英年早逝的人要满足,有这种知足心态,也是养生。我们能坦然接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认识到医学的不足,也就是养生啊。 肩周炎是一个常见病,每一个中医师都会治疗,并且治疗效果都很好。从肩周炎的中医处理也可以看出中医师治病的深度。一般认为肩周炎就是肩关节局部的疾病,肩痛,肩部活动受限,因此无论针灸取穴,还是拔罐热敷,肩部局部的治疗是常规处理,如果一个肩周炎患者做中医针灸,不在肩部施针,患者都觉得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其实这种处理是最低层次的处理,指标不治本。如果中医师在四肢远端取穴,针灸同时要求患者活动全身,这个中医师一定考虑到全身经络和气血的问题,这个治疗更深了一步。如果中医师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并给予中药治疗,一定考虑到身体的寒热、虚实的变化,从全身和整体来思考肩周炎的治疗,这是最高层次的中医处理过程。中医师治病的深度来自长期经验的积累,也来自勤学苦读,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医案,可能就能打开更高深度治病的大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医师提高治病深度的不二法门。 临床上,我也见到许多颈椎病患者主述一些症状,看似与颈椎病无关,其实就是颈椎病引起的,望大家注意。眼痛、眼胀,我遇到很多患者,找我看眼痛,也去见眼科医生,检查眼睛没有问题,我按颈椎病治疗,眼痛消失;前胸痛,很多前胸痛患者去见心脏科医生,心电图、心脏B超一切正常,我按颈椎病治疗,前胸痛好转;半身凉、胀,我见到几例患者就是感觉半身凉、胀,去见神经科专家,神经检查正常,脑CT正常,我按颈椎病治疗,半身凉、胀消失;咽干,交感性颈椎病会引起咽干,喝很多水还是咽干,大部分按“咽炎”治疗,我用针灸治疗有时一次见效;双脚麻木,我曾遇到一例脊髓型颈椎病,双脚麻木,一直按末梢神经炎治疗,最后手术治疗痊愈;吞咽困难,这是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食管引起,常被认为食道癌,手术治疗效果好。 针灸也有补泻,也有寒热,但针灸毕竟是一个外治法,毕竟是用针灸刺激人体实现自我的补泻和寒热,如果人体过虚或过冷,针灸激发人体阳气的能力还是有点弱。而中药可以内服,人体可以用中药的补益气血、祛热温阳的作用,改善人体的过虚和过寒。如附子就有很强的回阳逐寒的功能,能治疗“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中医称之为“阳虚证”。上个星期治疗一例肩周炎患者,女性,欧裔,双侧肩关节疼痛多年。患者曾局部封闭、手术治疗,也做过无数次的理疗,她双侧手腕因疼痛也做过手术。问诊后了解到患者严重怕冷、怕风,现在这个季节上穿毛衣,睡觉时要穿上毛袜,易出汗。面白,舌淡,舌苔白腻。这样的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阳虚证”,手术、理疗都是局部对症治疗,单纯的针灸治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阳虚体质,如果想治愈她的肩周炎,只有改善她的阳虚体质,中药附子就有这个功用。我用张仲景的桂枝汤加附子治疗这个患者,十几付中药后,患者面色红晕,穿衣如常,全身的关节痛也消失。(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黄博士中医诊所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09-8150518 021-1793736)

> View article

我对中医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黄文川博士 养生的最低标准我们做到了吗?养生是人类永远的话题,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最美好的幻想。养生是一个综合性,并且很复杂的一项活动,不仅牵涉到人类本身,也牵涉到社会人文环境。但从人类个体,养生一定遵循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规律,我们细细想一想,一生中,从多大年龄才知道健康的重要。社会大环境更是我们不能选择的,从社会制度,社会环境,到自然环境,那一个都不受我们左右。因此,养生只是一个话题。 按时作息人人知道,但是儿童为了一个卡通哭闹着就是不睡觉;年轻人为了作业,为了游戏,为了网上电影,通宵不睡觉大有人在;中年人为了工作,为了生意,为了孩子,半夜还要加班;退休后,知道了按时休息的最要,但年轻时的劳累已使疾病缠身,躺到床上就是睡不着。单从这个作息上,不说吃喝,锻炼等,我们就知道养生难啊! 三分治疗七分养。以骨性关节炎为例,这里我就简单谈谈我的一点临床体会。骨性关节炎最常见发生部位就是膝关节,其次是髋关节,这两个关节负重较多。对于骨性关节炎的恢复原则,我认为是三分治疗七分养,养也是静养,尽量让关节休息。就是运动锻炼,也不需要大运动量的走路、跑步、打球等运动,只需要不增加关节负荷的游泳等运动。太极拳等健身运动,骨性关节炎患者也要减量,并降低太极拳的运动幅度。总之休息、静养是骨性关节炎患者维持好的功能状态的最重要因素。静养加上合理治疗,骨性关节炎才能不复发,不加重。 做中医医生的几个主要层次。初级层次,大约三到五年的时间。大学毕业后,满以为五年的中医大学学习,到医院临床上大展身手,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与实际病人根本联系不上。在医院科室里就是跑龙套,书写病历,抽血检查,下达主管医师和主任医师的医嘱。在综合大医院里,初级医生必须各个科室轮转,几年后再固定科室。中级层次,大约经历5到15年,在科室里担任主治医师的职责。对常见病、多发病能单独处理,对一些疑难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仍不到位,抓不住主证,需要上级主任医师的指导。高级层次,大约需要15 到20 年,在科室担任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职责。对疑难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游刃有余,学术上有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临床课题的研究。更高层次,需要临床15到20年以上,对疾病的认识或对疾病的把握以及对疾病的处理,恰到好处。 我对中医治本的理解。中医把人类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看待,人体的生老病死过程与万物的生老病死没有实质的差异,也就是中医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就用一个大树得病后的状况,来说明中医是怎样治本的。一个大树患病了,树叶上生了好多虫子,树叶发黄,树叶掉落,树枝干枯,用一般人的思路,就是在树叶上洒农药,把虫子杀死,这样确实会暂时把树叶上的虫子杀死,大树暂时躲过一劫,可是不到半年,树叶上又长了很多虫子,树叶又开始发黄。有经验的植物专家,可能暂时不管树上的虫子,他们要给大树浇水、施肥,或者松土。浇水、施肥、和松土是从根本上解决大树生虫子的问题,就是中医说的治本。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枝繁叶茂,树干挺拔,绿叶葱葱的树木很少生虫子,阳光充足,风调雨顺的年份,树木也很少得病,且能生长茂盛。中医治病就是浇水、施肥和松土,让人体保持健康状态,不生虫子(病),就是生虫子(病),也靠自身健康身体把它消灭之。 诊断治疗疾病不同于修理机器。人体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疾病的变化莫测,决定了诊断治疗人体疾病不同于修理机器。第一,俗话说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对人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互相关联的最好说明。例如颈椎病可引起后背肌肉紧张,肌肉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链而引起心慌,因心慌而担心是否是心脏病,担心又引起失眠,失眠又引起全身疲劳。第二,人体有完整系统的防御和修复功能,一些疾病是完全可以自愈的。有时患病后,找西医治愈,找中医治愈,就是不看医生在家休息也痊愈。第三,人体疾病的发生和康复受心理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患病后找大仙,抽签算命也能好转。第四,人体不同于机器可以随意打开查看,就是现在有CT检查,但也不完全能显示疾病的真正状态,对疾病的诊断还要依靠医生的判断。诊断治疗疾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医生的知识面,认识疾病的深度,观察疾病的角度,包括医生对疾病的感悟,决定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黄博士中医诊所 09 8150518 021 1793736 地址: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

> View article

我在奧克蘭開中醫診所這十年(五)  作者:黃文川博士    在奧克蘭開中醫診所這十年間,上帝又給了我們二個可愛的兒子,現一個上小學三年級,一個在學前班;今年女兒大學畢業,在一個大的國際公司做法律顧問;診所順利搬遷,患者就醫環境舒適,停車方便,我們在這樣的空間工作也舒心、健康;診所經營穩定,患者越來越多。這樣的一切成績,都是因為我們家裡有一位偉大的妻子和母親。   2003年準備在奧克蘭開中醫診所時,我們手頭很緊,按我的意思,就租個路邊房子,一邊住,一邊開中醫診所,可我妻子不同意。她認為,一個中醫博士,原省立醫院的教授、科主任,開診所也開的像回事,憑我二十多年的臨床經驗,憑我的本事,不怕沒有病人來找。在她的鼓勵與勸說下,我們向孫大姐借了三千紐幣,又向於大哥借了八百美元,就在NEWMARKET租了一個店舖,簡單裝修後,就於同年8月16日開業,黃博士中醫診所開張了。開業後,診所經營與妻子的預料一樣,生意每年都有提高,找我們診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   開業不久,妻子就懷上了第一個兒子,妊娠反應再加上腎盂腎炎,高燒、嘔吐住進了婦產醫院,她堅持讓我上班,一個人住在醫院;每一次去見助產士,都是她一個人開車去,別人都不敢相信她是一個40歲的高齡孕婦;兒子生下後,她因乳腺炎四次住進醫院,不得不用靜脈滴注抗生素治療。為了讓我安心上班,她一個人黑天白夜照顧兒子,我想給她請個保姆照看孩子,她也拒絕了。   兒子一天一天長大,我們的負擔也輕鬆不少,妻子也看到了希望。她把兒子送幼兒園,把家裡整理完後,也去幫我打理診所。她接接電話,整理下中藥,打掃一下診室,與患者交談一下,這是至從她來到新西蘭後最輕鬆的時候。我們這種輕鬆的好日子不太長,2008年發現妻子又懷孕,她當時45歲,我和許多朋友都勸她,這麼大年紀,我們也有二個孩子,就不再生了。可她喜歡孩子,堅持生了下來,十二月我們有了第二個兒子。生第二個兒子時,已經確定了手術日期,我也準備了三天時間照顧她,診所沒有預約患者,可肚子裡的兒子不聽話,提前一個星期做了剖腹產手術,診所已經預約了患者,妻子堅持讓我在診所上班,而讓女兒去照顧她。   第二個兒子的降生,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很大困難。我們父母都年紀大了,可我妻子堅持不請保姆,只有她一個人照顧兩個兒子。我白天在診所上班,幫不上她,晚上她讓我睡一個房間,她和兩個兒子睡一個房間,為了不影響我白天工作。   我在《中文先驅報》、新浪博客、黃博士中醫網站上寫文章也十多年了,診所這麼忙,家裡這麼多事情,可我還能堅持下來,也是妻子在後面一直給我打氣。我剛開始寫文章,寫幾句就沒什麼寫了,她給我查找很多資料和素材,她說我寫的文章只是骨架沒有肉,用她的素材充實充實。我寫的每一篇文章她都是我的第一個讀者,讀者不滿意,我要從新改的。有時我嫌麻煩,不願意改,她真的給我生氣。又一次我寫了一篇《奧克蘭也有好中醫》,講述了一位腰痛患者來奧克蘭幫女兒看孩子,突然腰痛,不能起床,不能走路,奧克蘭醫院只給止痛藥,回中國的機票到期,能讓患者上飛機是當務之急。患者家屬要求我去他家裡給患者治療,我很為難,我家裡還有一個兩歲的孩子,我想下班趕快回家。我一給妻子說這個事,她就帶兒子和我一起出診。開始寫這個病例時,我沒有寫去患者家治療,她認為寫去患者家出診,更說明我們為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是需要宣揚的事,而不是什麼丟人的事,為什麼不能寫。最後我還是按她的說法寫了。   我們在奧克蘭開中醫診所十年,女兒工作了,大兒子上小學三年級,小兒子在學前班,現在生活不那麼艱苦了。診所經營十年,不能日進萬鬥,也夠吃夠用。總的來說,來新西蘭十年後,生活穩定了,小日子也開始輕鬆了。妻子你就看著我開診所,看著我每星期寫文章,當我的第一個讀者吧。(閱讀更多黃文川博士的醫學科普文章,請瀏覽www.drwin.co.nz黃博士中醫診所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電話09 8150518)

> View article

我在奥克兰开中医诊所这十年(4) 黄文川博士 很多朋友不理解,黄博士中医诊所在NEW MARKET开的好好的,怎么说搬迁就搬迁,他们担心搬迁会影响诊所经营。请朋友放心,对我们来说,其实搬迁对诊所经营影响不大,并且搬迁后诊所经营会更好。 朋友的担心不无道理。一般中医诊所的患者大都来源于诊所周围区域,如诊所在MT ALBERT区,患者也都是在MT ALBERT 周围工作或居住的人。如果是这样,从NEW MARKET 搬迁到MT ALBERT ,那诊所的经营一定会受很大影响,患者从NEW MARKET 再到MT ALBERT 找我诊疗,一定要考虑很多。可我的诊所的患者大都是来自于大奥克兰地区的各个区域,甚至来自于新西兰其它城市。我在NEW MARKET 经营十年,我的患者来自周围的区域确实不多,第一,NEW MARKET 是奥克兰一个商业中心,居民很少,这里的人群大都是从其它地方来NEW MARKET的上班族,上班族大都年轻,患病率低,再说上班时间他们也没有时间看病,更没时间治疗;其二,NEW MARKET 居住的华人相对很少,学区内(Epsom,Greenlane ,Remuera,Pannell, Mt Eden)居住的华人,也都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中青年夫妇。以前我的诊所患者大都从奥克兰的北岸、南区、东区和西区到NEW MARKET就诊,他们克服了停车难,停车收费的困难,因此我搬迁到MT ALBERT 我的患者更容易找到我,停车更方便。对于从外城市来的患者,黄博士中医诊所搬迁到奥克兰的那个区域对他们都无所谓,都要长途驱车来诊。另一方面,我现在的患者都是我的老患者,有的患者最后都成为我的朋友,诊所搬迁后,他们仍是我的患者群;就是找我看病治疗的新患者,大多也是他们的朋友介绍过来,对我非常信任,不会因为诊所搬迁影响他们来黄博士中医诊所就诊。昨天还有一位月经不调的患者,从陶坡长途驱车赶到我的诊所,她也是她的朋友介绍过来的,西医治疗后不见好转,想尝试中医。这样的患者诊所搬迁不会影响到他们。 我们投资房地产讲究位置,开中医诊所也要讲究位置。刚来奥克兰对奥克兰的一切都不熟悉,我对开中医诊所更是一窍不通。来奥克兰后,一直居住在NEW MARKET 区,对其它地区也不了解,因此就选在NEW MARKET 开中医诊所,当时对周围居住人群,交通情况,停车情况,一点都不知道,现在看来,在NEW MARKET 开中医诊所是有点盲目,居住的华人少,自己的英语不好,吸引不了KIWI 患者,是早期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NEW MARKET停车不方面一直是我苦恼的问题,虽然以前有免费2个小时的停车场,但经常要等待进入,路旁收费停车位在高峰期也很难找到停车位。在NEW MARKET开中医诊所,最好的一点就是交通方便,无论从哪个区来NEW MARKET,从高速口下来就是诊所;南区、东区的公共汽车大都从NEW MARKET经过;西区、南区和东区的火车都从NEW MARKET下车。如果我们早期选择华人居住多,停车方便的区域开中医诊所一定比在NEW MARKET 经营的更好。其实我们早就发现NEW MARKET停车难的问题,一些患者因停车问题而不敢开车来NEW MARKET。上星期六,我在MT ALBERT黄博士中医诊所第一天接诊患者,患者停车极其方便,诊所院内可以停车,门口路旁可以停车,还有周围小路上大量免费无计时停车位。我现在对奥克兰的熟悉程度,一定好过刚来奥克兰时,因此我坚信这次我开诊所的位置选择不会有大错。 在奥克兰开中医诊所这么多年,对中医诊所的经营深有体会,决定中医诊所经营好坏的主要因素,一定是中医医师的医术和医德,中医诊所有医术精、医德好的医生,无论诊所开在哪,患者也一定能找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千真万确。如果中医师“酒香”,诊所再开在一个好位置,交通方便,停车方便,诊所内外环境幽静舒适,那这样的中医诊所经营一定就很完美。(黄博士中医诊所已经搬迁之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Auckland “955”商城正对面,新电话 […]

> View article

奥克兰开中医诊所的十年 (中文) 我在奥克兰开中医诊所这十年(之二) 我在奥克兰开中医诊所这十年(三) 黄文川博士 刚来新西兰,我才三十八岁。记得,在MT EDEN公园,当时与一帮年轻人打篮球,无论输赢,我都很不服气。现已近半百的我,在篮球场上,已经力不从心,与年轻人打球,没有开打,已甘拜下风。十年的光阴,消耗了我的体力,也消磨了我的心智。以前只要我治疗过的患者,大部分都能记住叫什么,患的什么病。治疗过的患者,打电话时,我都能辨别出患者的声音,他们都夸我记忆力好。而现在我的记忆力就大不如前。曾经治疗过的患者,再到我诊所看我,我有时要想半天,这个病人姓什么,以前治疗过什么病;以前治疗过的患者打电话,有时我就听不出老患者的声音。这种随年龄增大,体力和记忆将逐渐下降是人体的必然规律。对于中年移民,这种规律将是打击性的,特别是在英文上的学习,体现的非常明显。 我四岁的儿子,刚去幼儿园半年,在家与哥哥玩时,全说英文,自己玩时,自言自语也全是英文。要知道,他去幼儿园前,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说。我女儿十六岁来新西兰,三年高中后,在奥克兰大学学习法律。对于幼儿和年轻人来说,英语真的学的很快。而对于中年人来说,英语学习难于上青天,这种英语的缺陷,将影响未来的工作、学习,也影响社会交流,进一步影响在新西兰的生活。 我与很多在KIWI大公司的华人中年人交流,虽然他们一些都在新西兰读完大学,也在KIWI公司工作多年,他们的同事大多是KIWI,可他们仍感到英文的不足。这种不足不是体现在专业英语上,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英语上。我的一个华人中年移民朋友,他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机械专业,他在一个KIWI造船厂工作,只要拿到图纸,什么活他都能干好,与同事和老板的专业交流也不成问题,但休息时,或下班后同事聚会,他就是与同事和老板交流不好,感到非常孤单。另一个华人中年朋友,移民新西兰将二十年,在一个KIWI大公司上班,老板非常赏识他的工作,公司开会他都是会议记录员,工作中英语一点没有障碍。可一到生活中,与KIWI交流就出问题,在公司聚会中与同事和老板没有谈话点,同事之间的交谈,他听起来像听天书。我的另一位中年华人朋友,在KIWI公司是部门经理,他曾告诉我,他与一位KIWI同事和一位KIWI老板开车出去办事,在车上,二个KIWI的谈话,他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的中年华人朋友的处境,也是我的处境,并且我的英语缺陷更大,遭遇更尴尬。 我来到新西兰就在奥克兰开诊所,没有机会学习英文。在国内学习的英文,也只局限于读和写。记得移民前,雅思考试考听力,我是一句话也没有听懂,靠猜和瞎蒙听力考了四分,凭阅读和写作,移民雅思成绩才过了关。这样的英语状况,怎样能接诊KIWI患者,因此接诊中的尴尬和羞辱,只有自己知道。开诊所的头几年,一听电话是英语我就紧张,越紧张越听不明白,特别是患者再说几个医学名词,头脑更发蒙。碰到真心想找我看病的KIWI打电话,他们会降慢语速,我也会让他们把单词拼写出来,或让他们来我诊所,面对面交流;如果遇到性子急,不友好的KIWI,一听我这烂英文,直接挂电话,有时嘴里还带脏字。一次,有一个KIWI女患者约好下午一点来看诊,她准时到诊所,她一坐下,我还没有说完一句话,她起身就走,嘴里一个劲说,没信心。我这烂英文怎么才能让患者有信心呢?我曾参加过英文夜校,也找过一对一的英文老师;我努力去听英文广播,也尝试着每天阅读英文报纸,而英文提高确实很慢很慢。虽然诊所里每天的KIWI患者多起来,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也是有病乱投医,想治疗痛苦的疾病,相信了朋友的介绍,不然他们才不找我这种交流的不顺畅的中医大夫。 很多人说移民要融入新西兰主流社会,第一代中年移民这种英语状态,怎么让我们融入。这不是英语好坏的问题,这是文化、习俗、习惯的问题。十月份我一家与我的一位KIWI朋友去度假,一同去的还有他的家人和朋友,他们非常照顾我一家的感受,但我们仍有一种孤独和孤单。特注:黄博士中医诊所这个星期六(2012年12月1日)将在新诊所开诊,地址是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蔡林楠斜对面,新电话09 8150518,请相互转告,谢谢!

> View article

老年人患病后的心态分析 黄文川中医博士 一般认为六十五岁以上就是老年人。这个群体患病的一个特点是患病率高,几乎老年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健康问题,严重的患癌症、心脏病、中风等大病;有些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终身不愈疾病;有些患腰腿痛、失眠等轻微不适。另一个特点是长期不愈,多方治疗,专家会诊,花费金钱和时间仍不见好转,或略有减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复发,患病后通过治疗好转,但轻微诱因而复发。最后一个特点,老年人感觉比较迟钝,对轻微不适不易察觉。但很多老年人和家人没有弄清这些老年人患病特点,或者心里明白就是放不下,一些做法违背了老年人患病规律,造成老年人及家人更大的心理痛苦。因此,把我在临床上遇到的老年人患病后的常见心态做一分析,与大家分享。希望对老年人及家人有所帮助。 老年人患病,或感觉不适而不去医院看病,也不对儿女讲。一些老年人特别坚强,特别怕麻烦儿女,有身体不适就自己扛着,如果是一些感冒发热,或肌肉受凉后的腰腿痛等小病,也许通过休息或保暖就会慢慢好转,但如果一些轻微不适就是一些大病或重病的前兆,这些老人再自己扛,就会出现危机情况,甚至造成不能挽回的局面。如头晕可能是中风的先兆;口渴可能就是糖尿病的症状;胸闷可能就是要心肌梗塞发作;长期咳嗽可能肺部有炎症或者癌症;吞咽不爽可能就是食管癌的出现等。我的一位老人不愿麻烦子女,平常身体不适就是不说,也不去看医生,家人一直认为她很健康。几个月前,因长期发热,咳嗽被子女安排住院治疗,住院当天夜里就出现昏迷不醒,老人就再也没有醒来,医生认为是糖尿病引起的尿毒症。如果早发现有糖尿病,老人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子女是多么的后悔和内疚。有些老年人感觉比较迟钝,对一些身体不适不敏感。一位老人,我给他量血压,把我吓了一跳,高压180,低压130,可这位老人就是一点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对这样的老人,子女或老伴一定要带他们定期检查身体。还有一些老年人患有精神疾患,对身体不适不知道,也不会说。如老年性痴呆患者、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就需要子女和老伴细心观察,并定期查体。 一些老年人不了解身体的老化和退化过程,一些身体的不适就是年龄的必然结果。如老年人出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减少,牙齿的松动,听力下降和耳鸣,眼花和视力减退,食量减少,手抖,夜尿多,阳痿,关节退化性疼痛等,这些都是生理老化过程,严格意义上讲不是疾病,而是老化。对于这些老年人的不适和症状,一般不需医疗处理,如果想治愈这些身体不适,就是自寻烦恼。我遇到一位87岁老人,我认为身体很好,他自己完全自理日常生活,他近期为他的牙齿松动而苦恼,去见家庭医生没有任何处理,建议他不要吃一些太硬的食物。他想用中医治疗他的牙齿松动,我劝他不要做任何治疗,可他一定要去中国做我也不知道的手术。 很多老年人患病后很难治愈,一定不要强人所难,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生老病死是生命规律,任何人都会经过这个过程。一些老年病很难治愈,终生患病将成为现实。如一些老年人患中风后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心肌梗塞后的心律失常;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长期腰腿痛;颈椎退化引起的头晕和头痛;一些哮喘病、肺纤维化、肺心病引起的慢性咳嗽和憋喘;糖尿病性肾病引起的尿毒症;高血压性心脏病;肝硬化性腹水等,我理解这些病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无论西医和中医都没有能力治愈,更不用说老年人患这些病了。人体不是机器,老化的身体器官是不能更换,就是更换一个器官,身体老化的状态不能改变。我的一位80多岁老年患者,腰腿痛多年,三年前做脊椎核磁共振,胸椎、腰椎多处椎间盘突出。专科要给他做手术,他征求我的建议。我不建议他手术,他的年龄和病情都不适合手术。手术后他的腰腿痛照旧,近几年经常在我诊所做针灸、推拿等康复治疗,来缓解严重的腰腿疼。(阅读更多黄文川中医博士的文章,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