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视频为足踝部疼痛的诊治心得PPT(幻灯片) 昨天一个足踝扭伤患者给我发来信息,告诉我他将一年的踝关节扭伤彻底不疼了。他已经在外换了几个针灸师,大约做了32次针灸,也做了理疗,虽然好转很多,就是恢复不完全,长时间站立或走路,就会疼痛,有时早晨下床,疼痛难忍。我给他六次治疗,他的踝部疼痛就完全恢复了。我想,我还是有不同于别人的治疗和诊断的。因此,我就把40年的足踝部疼痛临床诊治心得与朋友分享。 下图为患者信息截图。 第一,常见几种足踝部疼痛疾病。足踝扭伤,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骨痛,痛风,跟腱炎等。 第二,治疗足踝部疼痛的一点心得。 1,诊断明确,包括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2,疾病状态 ,早期、中期、慢性期。 3,治疗工具, 针灸针,针刀,膏药,手法。 4,治疗方法多样,放血,跌打,正骨,透穴。 第三,足踝部急性扭伤的处理。我会在患处冰敷,或冷水冲局部,以减轻水肿加重;让后,我会用小针刀或三棱针局部点刺放血,可以减轻踝关节里面的张力,扭伤局部的压力减轻,疼痛自然也减轻。放血可以使局部血液循环良好,也有利于扭伤的愈合。 小李,25岁,男性,打篮球扭伤了右踝关节一天。疼痛的走不了路,踝关节肿胀的像个小馒头,一瘸一拐的来到诊所。 检查时发现右踝关节虽然肿胀严重,走路疼痛,但被动活动踝关节还可。内踝压痛明显。考虑内侧踝关节韧带拉伤。 针刺阴陵泉后,让患者轻微活动踝关节十分钟,行针后,再轻微活动踝关节五分钟,起针。在踝关节内侧,肿胀明显处,用微针刀多处点刺,挤压放血,直到血再挤压不出为止。 下床后,就感觉踝关节轻便不少,能敢踩地走路。肿胀也减轻了。患者回家后发来短信,感觉良好。 第四,踝关节扭伤后长期不愈,长时间走路或站立就痛;一般走路不痛,运动就痛,一定想到跗骨窦综合征。 跗骨窦是跗骨和跟骨骨之间的一个管道,跗骨窦综合征就是这个区域的疼痛,或不适,踝关节的反复扭伤或过度使用,是引起这个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病史:踝关节内翻扭伤。 症状:踝关节或跗骨窦部位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踝关节不稳定的感觉,行走无力。有时疼痛向足外侧放射。部分患者可有小腿部的热、凉、麻、痛等异常感觉。行走、足内翻时疼痛加重。 查体:让患者足稍背伸,按压跗骨窦三角引发疼痛,有时可见局部肿胀,踝及距下关节活动正常。 影像学检查:X片常常正常。在评价距下关节骨性病变时,CT可更好地显示病变。MRI对于发现跗骨窦内病变可能有所帮助。 我用长针,从跗骨窦外口进针,进入窦内,达内踝太溪穴,跗骨窦内口。 下面这个患者打篮球扭伤踝关节,二年来一直疼痛。长针透刺治疗,效果好。 第五,踝关节疼痛的神经原因。有些踝关节疼痛患者,扭伤因素不明显,神经查体有局部感觉过敏或迟钝,其实是神经痛。我在临床上治疗很多病例,长时间误诊误治。 从她的家庭医生的介绍信我们可以知道,她是90后,跑步时右踝关节扭伤,已经半年多,曾去理疗,去看骨科及运动专家,也做了X光检查,仍走路时踝关节及小腿内侧酸痛,而跑步时疼痛难忍,不得不停下。近半年,她停止了她喜欢的打球和跑步。她想尝试针灸,家庭医生推荐了我。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治疗过程,检查时,右踝关节处无肿胀,无压痛,活动踝关节也无疼痛,脚尖及脚后跟站立时踝关节也没有任何疼痛。但我肘压右侧胯部时,即髂前上棘与股骨头大转子连线外三分之一,患者右侧小腿内侧疼痛,与她跑步时的疼痛一样,因此我诊断股神经卡压症。原来患者右关节处的疼痛与半年前的踝关节扭伤没有一点关系。 治疗以针灸为主,配合正骨手法。取外环跳穴(我起的穴名),用微针刀,施行苍龟探穴针法。一次治疗后,走路不再酸胀。治疗五次后,跑步、打球时,无小腿内侧的疼痛。 第六,足踝部疼痛的全身因素。 1,首先要想到痛风。急性痛风病发作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发作迅速,消失实现快,临床引起痛风病人出现关节急剧疼痛,肿胀特别明显,有接触性疼痛的迹象,一般急性痛风病发的时间以半夜为主,反复发作会导致病发关节畸形 2,其次是强直性脊柱炎。跟腱端炎常表现为足跟持续而顽固的疼痛,伴或不伴肿胀,局部皮肤潮红,皮温高,可为单足或双足受累。与腰痛等中轴关节受累不同,跟腱端炎所引起的肿痛可在活动时出现,如上下楼梯、跳跃甚至步行时更加明显。 这周治疗一例“骨裂”患者,听了他的看病经历,让人气愤,被“骨裂”而要求打石膏,被“小骨头脱落”而要求手术,最后“被无视”,不然没有我治疗的机会。 二个月前,突然右踝关节疼痛、肿胀,几乎不能走路。见家医,被拍片,X光报告有骨裂。医生建议石膏固定,患者不同意,仍要求穿制动鞋。一周后,再去做X光拍片复查,骨裂不见了,但又发现一个脱落的小骨头,医生认为踝关节的疼痛肿胀就是这个脱落的小骨头引起,建议手术治疗。一个月前,为了手术,再复查X光时,脱落的小骨头也不见了,手术取消。到这里,医生就一问三不知,被无视,只好服用止痛药,在家休息了。二个月过去了,仍疼痛难忍,不能走路,不能工作,在朋友的引起下,找到我,寻求中医治疗。 我检查时,右踝关节肿胀,皮肤发紫,压痛明显。活动度尚可。不能用脚跟走路,能用脚尖走路,但很痛。 详细询问病史,发病前有没有扭伤,患者不记得有扭伤史。 我考虑踝关节炎(痛风) 治疗:大针透穴,丘墟透大钟,横穿跗骨窦。 一次治疗后,肿胀基本消失,仍踝关节外侧少痛。能脚跟走路,少痛。 患者在他朋友圈的帖子截图。 总结:遇到足踝部疼痛长期不愈,不但要考虑足踝局部的疾病,也要想到神经或全身疾病;不但要想到韧带、肌腱的问题,也要想到少见的跗骨窦综合征。从治疗上,不但会用常规的针法,也会用特殊的针法;不但会用常规针具,也会用小针刀等特殊针具;不但会用跌倒正骨,也会古方炮制膏药。这样,遇到任何疑难足踝部疼痛,都有一个明确诊断,并由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法。
> View articleCategory: 疼痛管理
患者,男,35岁,华人。下腹、肚脐下坠痛半年。半年前,患者无原因出现下腹部不适,肚脐下一个拳头距离。坠痛、胀痛,严重时,无时无刻都能感觉到,并有大便的感觉;轻时,干活做事就没感觉,闲下来就感觉到。曾做B超、肠镜、CT,都没什么问题,血常规也没问题。检查膀胱、肠、前列腺都没问题,也去见了消化科专家,也预约了泌尿科专家。实在太痛苦,在朋友的引荐下找到我。 我给予检查,腹软,无反跳痛;肚脐到耻骨联合中间有一个压痛点,稍偏左侧,并有条索状硬结。患者常去健身,举重、拉伸很多。 考虑腹直肌拉伤 治疗,昨天(10/05/2021)给予局部微针刀,并局部拔罐。 今天患者发微信,胀痛、坠痛感消失,但有局部隐痛和绞痛。我语音交流,确定他说的“绞痛”其实就是有点刺痛。 分析一下。 腹痛最常见的就是内脏疾病,下腹部疼痛一般会想到肠炎、阑尾痛、膀胱炎、前列腺炎。女人还会想到子宫和卵巢。但不是所有的下腹痛都是内脏疾病,也要想到神经痛、骨盆疾病及腹部肌肉的疼痛。这位患者,做了想到的内脏疾病检查,看过消化科专家,还在等泌尿科专家,怎么就不想一想神经、肌肉、骨头的问题呢! 腹肌拉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特别见于腹肌突然用力的动作,像仰卧起坐,大力举重,过度拉伸。 根据伤害的严重程度对腹肌拉伤进行分级: 一级(轻度):轻度不适,通常无残疾。 通常不会限制活动。 II级(中等):中度不适,会限制执行仰卧起坐或扭转动作等活动的能力。 III级(严重):严重伤害,可导致正常活动的疼痛。 通常患者抱怨肌肉痉挛和瘀伤。 这位患者的拉伤就是一级,轻度拉伤。如果处理得当,早期诊断明确,患者就没有半年的看医生,做检查了。 肌肉拉伤半年仍不愈,一定成为肌肉、筋膜的慢性炎症了,局部压痛,条索状硬结都是最好的证明。治疗这种慢性炎症,消炎药都无效,只要微针刀治疗为最佳。一次治疗后的反应也说明我的判断无误。
> View article诊所新配备的治疗床 患者,欧裔,62岁,因颈椎外伤左侧肩背痛9年。因疼痛而失眠,左侧上肢无力、麻木。曾理疗、按摩治疗,稍减轻,常年服用三种止痛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上周她的家医介绍她来我处针灸治疗。 上图为家医的介绍信 二次治疗后,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减轻,颈椎,肩膀活动改善。我建议她先减掉一种止痛药,慢慢把全部止痛药减掉。 上图为患者发给我的短信。治疗后,感觉效果非常好。 一个颈部外伤,ACC付费治疗九年,再加上她的生活补助,国家花费巨大。我二次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最后,如果我几次治疗后,患者真的痊愈了,那针灸为国家节省多少费用啊。 患者服用三种止痛药,疼痛还是越来越重,又出现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疼痛不适而失眠,失眠而致疼痛加重,疼痛加重而服用止痛药增加,增加止痛药,而造成身体不适,形成恶性循环。 针灸治疗使疼痛减轻,肌肉放松,患者睡眠改善,睡眠改善,精神状态好,而使疼痛减轻,形成良性循环,最终疼痛缓解。我有信心治愈她的长期的颈背痛。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周末,打理门前花草 昨天上午上班不久,就收到一老患者发来的信息,我一忙,就忘了回她。到下午一点了,我才想到她,就发短信,让他过来诊所。 原来晚上腹痛了一夜,她一直认为她是吃东西不好,腹胀厉害,排气后少缓解。 进诊室后,患者很费劲才躺下,右腹疼痛严重,放射到右肩。检查时,右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我坚持认为她患急腹症,是阑尾炎?肠梗阻?我不清楚,一定去奥克兰急诊室了。患者坚持让我针灸,我拒绝了。快去急诊室吧。 今天上午又想起患者,发信息询问情况,结果患者告诉我,是宫外孕出血,昨晚急诊手术,放出1.5ml血。 中医师在新西兰开诊所,都是私人诊所,会遇到千奇百怪、各色各样的病人,不要贪小利,而耽误患者的病情。像这个患者,也许针灸后,患者腹痛减轻,而回家,但出血一直持续,结果可想而知。我的西医知识,帮助了我的判断,也让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朋友圈水彩作品 今天遇到一例膝痛患者,男性,孟加拉国人,40岁。右膝关节疼痛三个月。三个月前,打板球时摔倒,二天后右膝关节内侧疼痛。因疫情封国封城,家医只给他止痛药,无效。右膝关节疼痛夜里睡觉时疼痛严重,特别是右侧躺位,疼痛难忍,平躺和左侧卧位不痛。白天走路、跑步、上下楼梯都基本不痛。家医介绍他去看专科,要他下周一(15/06/2020)做膝关节核磁共振。患者是我的老患者,来找我针灸治疗。 检查,右膝关节无肿胀,稍压痛,与左侧压痛无明显区别。右膝关节活动无限制。被动内旋、外旋无疼痛。 患者的右膝关节疼痛有几个特点。1、静止状态下疼痛,右侧位躺下疼痛严重。2、活动基本不受限制,走、跑、上下楼梯基本不痛。3、右膝关节无肿,无压痛。4、右膝关节被动活动无限制。因此,根据以上患者膝痛的特点,我不考虑膝关节局部损伤,我认为他的右膝痛可能是神经痛。 今天我为他做治疗,主要在腰臀部下功夫,也是针对神经痛。如果今晚患者睡觉时不痛,那说明我的判断和治疗正确。 我跟患者说,星期天(14/06/2020)下次治疗后,膝关节不痛了,也不要再做MRI了,为国家节省点费用吧。患者同意我的建议。 明天告诉大家结果。 12/06/2020 患者发来信息,疼痛减轻很多。甚至说做火罐的腰部更疼。星期天再回报。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新西兰南岛初冬(盗图朋友圈) 介绍这个病例前先分享一下新西兰??的特大好消息,昨天(08/06/2020),新西兰全境新冠病毒病例清零,并且从今天零时开始,新西兰疫情等级降到一级。新西兰人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今天接诊一例肩关节韧带撕裂患者。欧裔,男,50岁。肩痛半年多。去年11月份,做花园时,举重物,拉伤了右肩。曾做理疗,越来越痛。去见骨科专家,做了超声波检查、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肩关节韧带撕裂,有4-5毫米的撕裂,专家建议手术。近一个月疼痛加重,靠服用止痛药度日,夜里痛醒数次。在朋友引荐下,找我治疗。 检查。右肩上举到140度,平抬110度,右手后背摸胸12,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严重,8/10;主动活动时,疼痛7/10。 按肩周炎针灸治疗。针刺合谷穴,让患者活动右肩关节十分钟,休息五分钟,再活动十分钟,反复三次。起针后,患者活动几乎无限制,疼痛指数3/10。 患者回家后刚刚发来短信。告诉我改善非常明显,非常感谢! 今天10/06/2020,患者发来的邮件。 患者四次治疗后,基本痊愈。 体会。以前我也治疗过肩关节韧带撕裂患者,一个是从马上摔下来,一个是玩单杠时拉伤。都是多处治疗后而不见好转,最后找到我。 前医,无论理疗师还是针灸师,乃还是患者,他们关注的都是撕裂的问题。一提到撕裂,大家都认为很严重,并且一提到撕裂,大家都认为静养,不让患者活动肩关节。最后,撕裂愈合了,肩关节更疼痛了,活动更受限了。最后患者的问题不是撕裂,而是真正的肩周炎了。 撕裂半年多了,撕裂的韧带早愈合了,就是不愈合,也与周围的软组织连接起来愈合。这个时候,医者的关注点就是伴发的肩周炎了,而不是韧带撕裂,因为二个问题的处理原则是截然相反,一个是动,一个是静。半年多,还在关注撕裂,也是为什么治疗无效的原因了。 这个阶段,专家还要给他做手术。把断裂的韧带缝合?把粘连到周围软组织的韧带剥离?或把炎症组织切掉?我问患者,治疗几次后,肩关节疼痛消失,活动无限制,你还手术吗?患者茫然。我慢慢给患者解释吧。 23/06/2020,四次治疗后,患者已经放弃手术的想法。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城里的月光 奥克兰初冬 患者,女性,欧裔,42岁。阵发性游走性过电样疼痛三年。三年前,无原因出现右第二脚趾深处阵发性过电样疼痛,一天数次,一次数秒到数分钟。几个月后,左手中指也出现同样症状,阵发性过电样疼痛。近一年,病情越来越重,发作部位,越来越多,全身每个部位都会出现过电样疼痛,从头部到脚趾,甚至口唇、牙齿。去见家医无数次,换了无数个专家,做了该做的辅助检查,全身MRI、肌电图、脑电图、头部血管造影、脑脊液检查,就不用说血液、大小便等常规检查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神经专家排除多发性硬化症。有一位专家怀疑癫痫,给予抗癫痫治疗,有一点点改善,不明显。给予神经止痛药,无效。患者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无异常。在朋友的引荐下,找我中医治疗。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舌质暗,舌苔红,脉沉。按中医血瘀给予针灸治疗。 针灸时,大约20分钟,自己起来,从治疗室到诊室找我,说心慌,头晕。我看着她身上的针灸针,吓了一跳。赶快给她把针拔掉,让患者躺床上。看到她全身发抖,我一边安慰,一边给她喝点水。慢慢安定下来,她说以前也有同样情况发生。主要是心慌、发抖、头晕、口渴。 考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在结合患者阵发性游走性过电样疼痛,我怀疑患者是【急性焦虑症】发作。 继续针灸治疗。针灸如无效,再服用中药。 我一般不愿一边针灸又服用中药,一来如果患者病情好转,而不知道是那个起效,二来不愿患者花钱太多。花最少的钱,解决患者最痛苦的病痛。 09/06/20 患者发来信息。 Hi Dr win i feel good the pain it comez like electric shocks and goes but no muscle pain but my left eye upper lid keep shaking and my upper lip as well it comes and goes 从前一天20多次点击发作,现在十多次。从点击疼痛变成嘛酥酥的感觉。在好转。 12/06/2020 患者的信息。 Hi Dr Wen, i was […]
> View article今天接诊了一例严重头痛患者,她是我的老患者,也是我的小老乡。上星期,因工作劳累,颈肩背发紧,星期日想去做推拿,老板说她肩背太硬了,就给她做了一个小时的针灸。回到家,就出现颈背酸痛,没在意,早早睡觉了。半夜被严重头痛痛醒。第二天早晨,严重的颈背疼痛伴头痛,不能转头,更可怕的是,咽口水时,右后头针扎一样的痛。她认为休息一下,服用止痛药就好了,可二天了,还是一点改善都没有。故来找我治疗。 我检查后,考虑急性颈背肌筋膜炎,伴枕大神经痛。给予滑罐和微针刀治疗。 她有慢性筋膜炎多年,颈背疼痛,我给她治疗后缓解很多。但每年都会过来治疗几次,保持的还好。上星期开工后,她非常繁忙,一天坐着工作十几个小时,再加上天气转凉,颈背筋膜炎加重。星期天去做针灸,趴在治疗床上一个姿势一个多小时,治疗房间也很冷,没有加温设备。治疗后走路回家,风雨交加,更是透身凉。回家后,颈背疼痛,夜里出现严重头痛。她是典型的慢性筋膜炎急性发作伴枕大神经痛。 枕大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头痛。它的特点,后头痛刺痛,放射到前头和颈部;头痛呈阵发性,活动头部诱发疼痛;服用止痛药几乎无用;特殊的枕大神经痛,只有单纯的眼痛;检查时,后头部感觉敏感,风池穴附近压痛明显。 目前,微针刀治疗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这个患者,我明天告诉大家治疗效果。 今天(05/06/2020)是第六次针灸,完完全全好了。 谢谢阅读!
> View article奥克兰的晚霞 这是一例颈肩痛,伴头痛、手麻病例。患者是一位欧裔KIWI,她祖祖辈辈都没有用过中医,知道针灸、拔罐也是从电视、电影、报纸上零星地看到。颈肩痛多年,这一年余伴发头痛、手麻。她从记事起,有病就要去看家医,做检查,看专家。无大的问题,服西药、做理疗;有大问题,就住院,做手术。这已经形成她的看病模式。对于大多数KIWI来说,做了各种检查,也住院,也看专科、专家,还是没解决问题,也就回家休息了,或去理疗康复中心,痛苦也许就伴随他们的一生,从来没有去看中医,吃中药,做针灸的想法。再说,西医看病、做检查、住院、手术等统统免费,看中医自己花钱,傻子都知道怎么做。这个患者的病折磨她多年,颈肩痛、头痛、失眠、手麻等越来越重,西医已经无计可施。去年,她同事就要她来找我治疗,她不相信。在朋友的反复说服下,这不,居家隔离一结束,她就在我们网上预定了时间,下定决心试一试。一次治疗后,症状全无,她立即在我们的Google上留言,把我们推荐给当地的KIWI。她是立竿见影,手到病除的好案例。 其实她就是长期伏案工作,形成的颈肩背筋膜炎,筋膜炎才引起她一系列症状。筋膜炎就像土地的板结,长期不耕种,土地都结到一起了。治疗慢性筋膜炎就是要像解决土地板结的问题一样,反复深耕,让土地松软,雨水和肥料能进入到土地里,让庄稼生长茂盛。 解决筋膜炎引起的肌肉板结,就要用滑罐,微针刀,在板结的肌肉上反复深耕,让肌肉放松,血液才能进入,受伤的肌肉才能恢复。这是目前解决筋膜炎做好的方法。无数有效的病例就是做好的证明。
> View article23-12-2020 MRI 患者,于先生,华裔,66岁。腰腿痛四个月。患者四个月前,做太极拳时,扭伤了腰,当时直不起腰,疼痛从左腰传到大腿后,直到大拇趾,随去做理疗和针灸。治疗后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到去年11月份,患者起床、走路非常困难,必须借助于双拐,才能慢慢走。靠吃止痛药减轻腰腿痛,但每夜还要痛醒几次。去年23/12/2019 做了腰MRI,报告L4L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医生建议手术,他不愿意手术,故找我保守针灸治疗。 20/02/2020患者拄着双拐缓慢进入诊室,上床缓慢,不能平躺、俯卧,只能右侧卧。 检查。左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小腿外侧感觉迟钝,肌腱反射二侧无差异。腰背部肌肉僵硬,左腰眼处压痛。MRI 报告,腰L4L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诊断,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痹症(气郁)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 治疗。L4L5旁开4寸,用75cm微针刀,直进到病处,然后做苍龟探穴手法。不留针。再在整个后背做滑罐,以出砂为度。并指导患者在家自己活动。一周三次,做了12次。 结果。三次后,疼痛减轻,夜里不用止痛药,可以在房间里慢慢走动,不再用拐杖。六次后,自己开车来诊所治疗,下上车顺利,上床利索。9次后,完全无止痛药,床上翻身活动方便,短距离走路,挺直腰板。12次后,上下楼梯方便自如。长距离走路,仍臀部肌肉发紧,少痛。 患者于先生的感谢留言。 治疗前后的录像。 体会。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因长期疼痛,致使腰背部肌肉,乃至全身肌肉紧张,造成全身气血流通受阻,并且腰局部气血流通严重不足,因此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水肿、炎症恢复缓慢,形成慢性炎症。治疗要以全身整体治疗为主题思路,以行气活血为治疗原则。最后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