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四十三)
——腘窝外侧沟综合征:教科书之外的神经卡压
有时候,医学的真正启示并不在书本上,而是在患者身上。
最近我接连治疗了三例类似的病例:患者主诉为小腿外上侧的麻木、灼痛、放射样不适,常在久坐、久站、剧烈活动后加重,局部查体压痛点多在腘窝外侧沟——也就是股二头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我用针灸、小针刀松解该区,一次见效,症状立刻缓解。
这是典型的腘窝外侧沟综合征,但这个词你在标准的《人体解剖学》《实用神经病学》《骨科手术学》里,很难查到。教科书上讲的是腓总神经在腓骨颈处的卡压,甚至更远端踝部的腓肠神经卡压,而腘窝外侧沟这一结构,几乎未被列为高发卡压点。
解剖细节决定一切
我们来看看这个区域的解剖结构——
腘窝外侧沟是股二头肌腱与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的筋膜性狭窄通道,腓总神经在此穿行,并发出其皮支——腓肠外侧皮神经(later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LSCN),该神经支配小腿外上侧的感觉,个体变异极大。
有文献表明,LSCN 有时会单独穿行腘窝,有时与腓肠神经融合,但都可能在穿越腘窝外侧筋膜时发生卡压,尤其在肌腱紧张、筋膜肥厚、腘窝囊肿、外伤瘢痕之后更容易发生压迫(参考:Springer解剖学文献 & PeripheralNerve.org 案例报告)。
尽管这样的案例不常见,但在临床实践中却远比文献数量所反映的更常发生。
临床胜于文献,经验高于逻辑
我不是靠理论判断这个区域有问题,而是从病人身上“读”出来的。每个压痛点、每个皮肤区域的感觉异常、每次针刺的反馈,都是患者亲自“教我”的。
这不是唯一一次“教科书之外”的发现。
我还遇到并治疗过多例如下“非典型卡压综合征”:
耳大神经卡压:不仅引起耳后痛,甚至导致耳鸣、耳堵、轻度听力下降、眩晕等“耳科症状”。一旦解除神经卡压,这些症状也随之缓解。
桡神经在三边孔处受压:教科书常讲桡神经沟、前臂浅支受压,我治疗的几例却明确表现为前臂不适,麻木,无力,检查虎口区感觉障碍,治疗松解三边孔后缓解。
髂腰肌导致股外侧皮神经牵拉:传统解剖学将焦点放在腹股沟韧带下的卡压,但临床发现,深层髂腰肌紧张才是主因,尤其在久坐、产后、跑步者中多见。
闭孔神经卡压导致腹股沟内侧放散痛:教科书讲闭孔管,但我们针灸师不能“穿墙而入”。我通过放松臀深肌群,尤其耻骨下支附近触诊压痛点,成功缓解疼痛。
这些都不是我“发明”的,而是患者“告诉我”的。
教科书是出发点,不是终点
我们必须承认:教材的编写需要共识与统计学支撑,而临床的发现往往先于共识的形成。很多今天已经被写进教材的“综合征”,最早不过是一些医生反复遇到、认真记录、不迷信书本而坚持下来的结果。
我写这些随笔不是为了“挑战权威”,也不是“否定基础”,而是想说:
真正实用的医学,往往来源于临床,而不是纸面。
几例腘窝外侧沟综合征治疗实例
2,Still sharp pain in the knee after surgery | tears of the meniscus +ACL | lateral popliteal sulcus
3,Knee pain for year | bursitis by ultrasound | why I don’t think local pain | acupuncture
4,lateral sural cutaneous nerve entrapment |sharp pain knee, severe leg pain
5,pain in the right hamstring and knee| walk with a limp| sciatica |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 |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系列
我的油管频道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phdwinnz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