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昨天接诊的一位膝关节疼痛已一年多的患者,B超提示为滑囊炎。但我发现他的疼痛分布并不符合单纯滑囊炎。
详细检查发现:
-
左小腿上外侧感觉迟钝;
-
叩击腘窝外侧沟可引发向小腿上外侧的放射痛;
-
该沟区按压也可诱发相同的放射痛。
综合判断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卡压点位于腘窝外侧沟。针刺治疗后,放射痛明显缓解。下次复诊将观察远期效果。
我一点体会
1, 膝关节疼痛位于左膝外侧,有时向左小腿上外侧放射。
2,当检查时,左小腿上外侧有一片钝麻区域。
3, Tinel 征:叩击左大腿后侧下部时,疼痛放射至左小腿上外侧。
4,如果卡压发生在腓总神经分出腓肠外侧皮神经的部位,可能会累及腓总神经,导致足部无力。但如果卡压发生在腓肠外侧皮神经已分出之后,仅腓总神经受影响,此时不会出现小腿上外侧的感觉异常。
5,鉴于左下肢无无力表现,因此这是一个单纯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案例,卡压点位于腘窝外侧沟。
6,在该沟处进行针刺可以松解卡压,疼痛随之消失。
7,为什么我在面对这种病例时不首先考虑膝关节局部问题?第一,因为疼痛有时会放射至左小腿上外侧;第二,患者夜间因膝痛醒来;第三,局部无明显压痛点。正是这些细节促使我进行了进一步检查,例如感觉测试和 Tinel 征。
8,我决定进一步检查,特别是做一些神经方面的测试,因为我觉得有些地方对不上号。一旦我把我的思路和检查过程展示出来,诊断就会变得很清晰,看起来这个病例一点也不神奇。有价值的是,能想到它不是单纯的滑囊炎,而做进一步的检查,找出真正原因,对因治疗,这才是我想分享的重点。
我以前治疗的二例患者
1), https://youtu.be/ZMnbhUWjhpw
2), https://youtu.be/2csg4dPsIEE
一点腓肠外侧皮神经卡压的知识。
🧠 1. 解剖与功能
-
腓肠外侧皮神经(LSCN) 是 腓总神经(Common Peroneal Nerve) 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小腿外上侧皮肤的感觉支配。
-
它在**腘窝的外侧沟(lateral popliteal fossa groove)**处分支,表浅地穿出筋膜,在腘窝外侧走行。
-
它与胫内侧皮神经(medial sural cutaneous nerve)共同参与组成腓肠神经(sural nerve),但不是每个人都形成腓肠神经。
⚠️ 2. 卡压的高风险部位
-
腘窝外侧沟:LSCN 在这里穿出深筋膜,是常见的卡压点。腘窝外侧沟是指腘窝上外侧到腘窝下外侧的股二头肌内侧缘的沟,是腓总神经下行的线路。
-
坐姿压迫或交叉盘腿:久坐或压迫腘窝区域容易导致神经受压。
-
肌肉紧张或损伤(如股二头肌外侧头)也可能压迫该神经。
😖 3. 临床表现
-
症状区域:
-
左右小腿的外上侧皮肤(即胫骨外侧、膝外侧以下)出现麻木、刺痛、钝痛或烧灼感。
-
-
症状特点:
-
可能间断出现,也可持续性不适;
-
有时夜间疼痛或感觉异常加重;
-
无肌力下降(因其是纯感觉神经);
-
无踝反射异常(区别于腓总神经卡压)。
-
🧪 4. 体格检查
-
Tinel’s sign:在腘窝外侧轻叩,症状向小腿外侧放射 → 阳性提示卡压。
-
感觉检查:小腿外上侧触觉或痛觉减退。
-
无肌力减弱,但应与腓总神经病变鉴别(后者会有足背屈或外翻无力)。
🔍 5. 鉴别诊断
-
腓总神经卡压(常在腓骨颈) → 有足部无力;
-
腰椎L5神经根病变 → 可合并腰痛,SLR阳性;
-
髋部放射痛或腘窝囊肿 → 解剖位置不同;
-
膝关节本身病变(如滑囊炎) → 压痛点、关节积液、超声可见异常。
💉 6. 治疗策略
-
针灸或手法松解腘窝外侧沟处压痛点,有效缓解;
-
避免压迫(避免盘腿、久坐压腘窝);
-
理疗(超声、电刺激等)可辅助;
-
局部注射(如糖皮质激素)可用于顽固病例;
-
极少数需要神经松解术。
✅ 7. 临床提示
-
这是一个常被忽略的病因,尤其当患者只诉说“膝外侧痛”或“小腿外侧麻”,容易被误诊为膝关节病或腰椎病。
-
没有肌力减弱 + 感觉异常局限在外上侧小腿 + Tinel’s阳性 + 膝关节无压痛 → 应考虑该诊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