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有些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please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PhD Win, click below link
【电子书】 送给疼痛治疗师的一份绝佳礼物(针灸师、推拿师,物理治疗师、脊椎按摩师、职业治疗师和疼痛管理师)
【前言】 对于一般的疼痛,像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治疗师都会应对自如,大都以痊愈告终。如果遇到一些几个月,甚至几年,而疼痛迁延不愈,一定是一个疑难疼痛了,除了已经知道的一些难治的全身性疾病,像类风湿,脊髓空洞症等,治疗师不能徒手解决,但一些神经卡压,像枕大神经痛,四边口腋神经卡压等,还有一些深处小肌肉的损伤,如肩胛下肌肉损伤,肱肌损伤等,如果诊断正确,治疗到位,也会很快解决,甚至是立竿见影。因此,对于治疗师来说,掌握了神经卡压和深处小肌肉损伤,将是如虎添翼,您的临床将会是不一样的景象。2024年,我要用大部分业余时间写完这部电子书,希望能给你带来临床治疗的一点启示,有所收获。也是我2024年送给疼痛治疗师的一份小礼物。
【概述】电子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神经卡压,将介绍几十种常见的神经卡压,第二部分是深部小肌肉损伤,很容易被忽视,但在临床中却很常见。每种疾病都有解剖重点、临床表现难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特点、我的临床经验和看法、以及我常用的治疗方法,或者是从网上和书本上收集的一些治疗方法。(09/02/2024)
第一部分 神经卡压
神经卡压一般特点:
特点一,疼痛性质是刺痛,麻痛,窜痛,烧灼样痛,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
特点二,按压或敲打疼痛点以外区域,可诱发远处疼痛, 即Tinel征,是指叩击神经损伤(仅指机械力损伤)或神经损害的部位或其远侧,而出现其支配皮区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代表神经再生的水平或神经损害的部位。Vallex现象,卡压点的局限性压痛、放射,即卡压点远近侧均有压痛称Vallex现象。
特点三,用针检查受累区域,可发现有痛觉的敏感或迟钝;
特点四,夜里及休息时疼痛加重,而白天或工作时疼痛减轻;
特点五,一些特殊试验,可以诊断神经卡压。如颈椎神经根卡压,做压颈试验可引发肩背痛,四边口腋神经卡压,做投球动作可引发肩背痛,肩胛背神经卡压;
特点六,封闭卡压点(压痛点),或针灸神经松解,或手法卡压点松解,疼痛立即缓解。
【注:当遇到疼痛常年不愈,夜间疼痛或休息痛, 以刺痛,麻痛,放射痛为特征,按压或敲打远处可诱发疼痛,检查有感觉敏感或迟钝,就要想到神经痛,要做进一步检查,进而确诊,制定治疗方案】(11/02/2024)
神经卡压的常见病因:
解剖性:某些特定的解剖部位易使神经受压,如狭窄且缺乏弹性的腕管和肘管, 神经干与众多的肌腱走行于容积相对固定的骨纤维管道中, 任何炎性渗出或软组织增生肥厚, 均可造成对神经的挤压。再如关节周围的骨性隆起, 肌肉的附着点等, 这些部位的神经末梢分布特别丰富, 软组织的结构致密, 活动范围相对较小。若在这些部位复加急、慢性损伤、腱鞘滑膜炎、骨关节病、肿物、先天性异常的肌肉和纤维带等局部因素,则更易产生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全身性:生理性妊娠、更年期的妇女、老年人以及某些全身性病的患者易发生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类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 肢端肥大症、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结核病、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过量所致的昏迷、营养不良、血液病和麻风等。
姿势和职业性:肢体长时间维持在一种使神经受压或受拉的姿势不动,或工作中神经反复受压、摩擦均可引起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如枕臂入睡,桡神经在肱骨干外侧长时间受压,易患桡神经螺旋沟综合征;长期反复的循环载荷造成局部组织的代偿性增生肥厚; 如惯于采取屈肘支撑的姿势,或木工由于屈肘活动过度而使尺神经在肘部受压,则易患肘管综合征。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许多人超常时间伏案工作, 使颈肩部软组织劳损, 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应力集中: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 力使物体产生变形, 但物体内部的材料也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这种物体内部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在力学上称为应力。它的大小与外力相等而方向相反。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承受外力时同样也产生应力, 根据应力的方向可归纳为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当某个方向的应力远远大于其它方向或其它方向为零应力时, 称为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在工程方面可以引起材料或结构的破坏, 在人体则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如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筋膜肥厚,肌肉肥大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使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是造成皮神经卡压的潜在因素或直接因素。
筋膜间室内高压:各种因素引起的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 如炎性渗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 这种压力在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挛缩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性刺激, 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这种软组织张力性皮神经卡压在慢性劳损性疾病所产生的疼痛中已经成为主要的病因。
其他:如石膏绷带固定过紧,夹板纸压垫位置不当,止血带时间过长或麻醉时体位不当引起的皮神经长期受压, 尤其止血带在四肢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 所带来的并发症已受到广泛注意, 应用止血带所致的神经麻痹可以引起肌力减退, 僵硬, 水肿, 感觉异常和疼痛等。有人称其为止血带用后综合征。
神经卡压的病理变化:
神经纤维的外面包裹三层结缔组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
周围神经受压30mmHg的压力时,轴突运输就会减少,即周围神经卡压。周围神经卡压是指周围神经在其循行的路径中,被周围的腱性结构和筋膜肌腱等卡压而引起的支配区域麻木,疼痛,支配的肌肉无力等症状。
对神经受压引起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与外膜通透性变化, 引起神经内膜水肿, 微循环障碍有关。
神经卡压的主要的病理改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断增加的组织压力造成对神经直接的压迫损害;
二、承受组织压力增高而带来的血供缺乏导致神经的缺血性损害;
三、卡压后轴浆运输受到影响;
四、神经受到严重的卡压时,神经束膜可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束膜增厚、束间粘连或疤痕形成,以及神经外膜增厚,使得神经束变硬变窄,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而形成继发的卡压因素。(02/04/2024)
第一章 单侧后头痛(枕神经痛)
【本章重点提示】
1,遇到一个单侧后头痛,想到什么疾病?
2,怎么排除引起后头痛这些病?
3,怎么确定是神经因素
4,神经卡压因素有哪些
5,几个神经的基础知识
6,后头痛的中医基础认识
7,每个神经卡压后头痛的治疗穴位
8,治疗病例分享
【遇到一个单侧后头痛,想到那些疾病?】
一个单侧后头痛患者与你预约,看诊时,你会想到什么疾病?怎么排除一些疾病,最后有一个正确诊断。首先我们要诊断或排除偏头痛,我们知道老百姓的偏头痛是与医学上的偏头痛是二个不同的概念,老百姓的偏头痛是偏侧头痛,一侧的头痛,是一个位置的诊断,好多患者来诊,你问他们,“你哪方面需要帮忙吗?”, 他们说,“我想治疗偏头痛”, 其实就是头痛发生在一侧。
而医学上的偏头痛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病,是一种严重的头痛,大多发生在一侧,它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我把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找出来,供大家参考!
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从以上三个诊断标准可以看出,诊断偏头痛还是非常严格的,有时间标准,发作次数标准,症状标准。重要一点,这个头痛可以用头痛国际标准的其它头痛可以解释,那一定不是偏头痛。
临床上,偏头痛也要与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鉴别。请看一下鉴别点。
紧张性头痛,一般双侧,压迫性头痛,也有畏光或畏声(这一点容易与偏头痛混淆);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间短,单侧发做(眼眶周围),可以流泪、眼红、流涕、眼痒(与偏头痛的先兆症状混淆)。掌握这些特征,并与其它头痛,特别是单侧后头痛鉴别。
从以上的讲解,遇到单侧后部头疼,我们很容易诊断或排除是不是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
下面列举继发性头痛,不一定全记住,但有相关症状出现,一定在脑子里扫描一下。
可能的继发性头痛原因包括:
- 急性鼻窦炎
- 动脉撕裂(颈动脉)
- 脑内血凝块(静脉血栓形成)
- 脑动脉瘤
- 脑动静脉畸形(脑 AVM)
- 脑肿瘤
- 一氧化碳中毒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颅底结构性问题)
- 脑震荡
-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 脱水 (当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和其他液体而无法正常运行时)
- 牙科问题
- 耳部感染(中耳)
- 脑炎 (脑炎症)
- 巨细胞动脉炎 (动脉内膜发炎)
- 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宿醉
- 高血压
- 流行性感冒(流感) 以及其他发热性(发热)疾病
- 颅内血肿
- 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 脑膜炎
- 谷氨酸钠 (MSG)
- 过度使用止痛药
- 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
- 持续性脑震荡后症候群(脑震荡后综合征)
- 因头戴物(例如头盔或护目镜)紧所产生的压力
- 假性脑瘤(特发性颅内高压)
- 卒中
- 神经痛 (以及其他神经痛,均涉及连接面部和脑的某些神经发炎和卡压)
一些继发性头痛还包括:
- 冰激凌头痛(通常称为脑冻结)
- 药物过量性头痛 (由过度使用止痛药引起)
- 窦性头痛 (由炎症和窦腔充血引起)
- 腰穿后头痛 (起因于脑脊液压力低或其容量低,这可能由自发性脑脊液渗漏、脊髓穿刺或脊髓麻醉所致)
- 霹雳样头痛 (一组涉及突发、重度头痛的疾病,原因众多)
遇到一个单侧后头痛患者,我们先排除原发性头痛,再排除一些继发性头痛,就剩下我们要重点讲解的单侧后头神经痛。
【怎么排除引起后头痛这些病?】
排除原发性神经痛,最主要就是排除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根据头痛的特点,按照国际头痛诊断标准,很容易排除,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排除其它的继发性头痛,一定要详细查体,发现阳性体征,再结合辅助检查,像MRI, 脑电图,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检查等。
我曾治疗一次反复右侧后疼痛患者,每次头痛剧烈,几次呼叫救护车去医院急诊室。她来找我针灸治疗,询问时,每次发作患者非常惊恐,害怕脑出血,剧烈疼痛后,患者疲乏,昏睡几个小时后,疼痛才缓解。我询问了解到,一年前,她丈夫做心脏手术,非常担心,从那时候起,每天都会发作性后头痛。脑MRI 检查正常。她就是惊恐发作性头痛。
我曾见到一例良性颅压增高症患者,间歇性后头痛发作,脑脊液压力检查诊断为良性颅压高。针灸了几次,无效。
排除了其它继发性头痛,再根据查体,怀疑神经痛。(18/03/2024)
【怎么确定是神经因素】
一说神经痛,一定要想到我们以前讲过的神经痛的特点,这里可以复习一下【神经卡压一般特点】。确定是神经痛,就要确定神经痛的【定位诊断】,就是那个神经受损了,受刺激了;然后确定【定性诊断】,就是这个神经痛是卡压,还是炎症?,是肌肉筋膜卡压,还是骨头肿瘤卡压?神经卡压大部分是肌肉筋膜软组织的卡压,骨头或肿瘤的卡压(压迫)做一个MRI就排除了。
神经因素引起的单侧后头痛,有人称为神经卡压症,有人称神经炎,有人称神经痛,这几个称呼怎么区分呢?这里就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神经痛,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因此神经痛是一个总称,包含了神经卡压和神经炎。
神经炎泛指整个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发生的所有神经组织炎性病变。但在日常使用中,神经炎常作为周围神经炎的同义词,特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炎性病变。
神经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比如机械性因素、中毒、遗传、营养障碍、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炎症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神经卡压综合征(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又称压迫性神经病(compression neuropathy)、神经压迫综合征(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是一种因周围神经被解剖学路径中的壁性结构直接压迫而引起的损伤性疾病,俗称神经受压、神经缠套。
周围神经在解剖上的某些特定部位,如经过肌肉的腱性起点处,穿过肌肉处,绕过骨性隆起处或行经纤维骨性鞘管处等,因为这些部位的组织硬韧,神经本身可移动性较小,经过长时间压迫和肢体活动时对局部的牵拉磨损,可致神经损害,产生感觉及运动障碍。神经卡压属于机械性因素,被卡压的神经也有炎症,诊断治疗时也要考虑这个因素。
以上讲了那么多就是为讲单侧后头痛神经卡压做铺垫,排除原发性头痛,一些继发性头痛,才能明确诊断,知道神经卡压,就有精准治疗。
【单侧后头神经卡压有哪些】
头皮的感觉支配。
前额和头的前部分有三叉神经支配。
-
滑车上神经—三叉神经眼分支的一个分支,这条神经支配前额的内侧,一直到头顶
-
眶上神经—也是三叉神经眼分支的一个分支,这条神经支配前头,在滑车上神经的外侧,一直到顶点
-
颧颞神经—三叉神经上颌分支的一个分支,它支配太阳穴区域的头皮感觉
-
耳颞神经 —三叉神经下颌分支的一个分支,它支配耳廓前面的感觉
后头的神经支配。
- 第三枕神经,穿过斜方肌,支配后颈区上部和下枕区头皮(枕大神经支配区内侧)的感觉。 颧弓以上的头皮后部, 靠近头中线为第3枕神经(第3颈神经)。
- 枕大神经,源自第二颈神经,穿过头半棘肌和斜方肌,支配颈部最上段及头后部从枕骨下区域到头顶区域的感觉(第2颈神经)。枕大神经与眶上神经分布区的分界线为两耳间冠状平面。
- 侧面为枕小神经 (第2颈神经),分布于耳廓后面,支配耳廓后上部,乳突及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
- 耳大神经分布在耳垂下方的一部分颈部皮肤、耳廓下半的前后面。
- 枕部、枕下部,即在枕外隆突下与两侧的上项线附近皮肤由枕下神经支配。
因此,后头神经痛要想到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枕下神经痛和第三枕神经痛。(29/03/2024)
【枕部后头几个神经卡压的基础知识】
1,枕大神经卡压
枕大神经发自颈2神经后支,绕寰枢关节定位后向上行,在枕外隆突旁,项上线处,穿过半棘肌及斜方肌止点及其筋膜至枕颈部皮肤。
枕大神经在走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卡压,尤其是以下部位:
①C2分支离开C1和C2椎体之间处;
②头下斜肌和半棘肌之间;
③神经穿入半棘肌肌肉或筋膜处;
④神经穿过致密的斜方肌腱膜处。
2,第三枕神经卡压(thirdoccipitalnerveheadache)
为单侧枕部及枕骨下疼痛,是颈痛患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发生于挥鞭样损伤后的颈痛,发病率可达27%。
1.)神经走行:第三颈神经后支从C2-3椎间孔处发自第三颈神经,向后绕C2-3关节下方的骨纤维管至横突间肌后内侧,然后向后上方走行至头半棘肌,在枢椎棘突水平面穿过头半棘肌或斜方肌,在头半棘肌或斜方肌浅面竖直向上走行,并与枕大神经相交通,分布于枕部皮肤。
2.)易卡压部位: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炎症可以刺激枕神经而引起头痛。C2-3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由第三枕神经发出细支支配,其外侧面存在枕大神经与第三枕神经的交通支,其下方骨纤维管固定第三颈神经后支,所以在关节突关节炎症时会刺激第三枕神经,引起第三枕神经痛。在枢椎棘突水平面穿过头半棘肌或斜方肌也是易卡压点(天柱穴)。
3.)临床症状:起自枕部并向头顶放散至前额的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病程长,时轻时重,女性多见
3,枕下神经卡压
1.)神经走行:第一颈神经后支。第一颈神经干自脊髓分出后,行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中,且位于椎动脉的下方,在寰椎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之间穿行寰枕后膜,并于椎动脉沟的外侧分为颈神经前支和后支,后支即为枕下神经。其进入枕下三角。
2)易卡压部位:寰枕关节,发生轻微移位或椎枕肌、头半棘肌、斜方肌肌腱以及颈部筋膜发生炎症、局部软组织渗出、水肿、粘连、痉挛等各种病理改变时,挤压从中穿过的枕下神经。
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部、枕下部疼痛,压痛,可伴有眩晕等。
①疼痛:以枕部、枕下部疼痛,即在枕外隆突下与两侧的上项线附近疼痛,疼痛亦可出现在枕下凹处,呈经常性,但可有缓解,时轻时重。
②感觉障碍:部分病人枕下部感觉过敏或有麻木感。伴有头晕与头脑不清。重者,眩晕明显。
③枕下凹上缘处有压痛,枕外隆凸及上项线处固定性压痛,时轻时重,个别患者第二颈椎棘突处有压痛。
4,枕小神经卡压:
1.神经走行:由第2颈神经前支通过颈浅丛分出,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至头部附近,穿出深筋膜,越过胸锁乳突肌止点的后部,继续上升,到头的侧面,分布于耳廓后面,支配耳廓后上部,乳突及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
2.易卡压部位:上项线、胸锁乳突肌乳突肌后缘上段(翳明穴)。
3.临床症状:以枕小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为阵发性,针刺样或刀割样,甚至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间歇期为钝痛,颈肌痉挛,头呈僵直位。
5,耳大神经
耳大神经位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组成。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前上方斜越该肌表面,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颌角方向走行,分布于耳郭、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的皮肤。
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患者一侧枕部疼痛,可向外耳部放射,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而有阵发性加剧,也可呈间歇性发作。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可加剧疼痛。
体征与检查:(1)枕外隆起处常有压痛。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部放射。(2)耳大神经支配区域如耳郭、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可出现过敏或感觉轻微减退。(3)颈部活动可无明显受限。
易卡压部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天窗穴)
【几个枕部神经卡压诊断注意事项】
- 诊断枕神经痛的关键, 因几个枕神经互通、交叉,有时几个皮神经痛很相似, 要熟悉头皮的神经支配来源、行径、邻属及分布等,非常重要。
- 相邻各皮神经的痛觉反应很容易查明, 判断有无障碍区, 依其范围定性,可明确诊断。假如枕小神经的分布区障碍,并且同时查有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分布区痛觉改变, 则须考虑是第2 颈神经根未分成前后支以前在第1、2 颈椎之间的一段病变,或是互不相干而同时有枕小、枕大神经痛。
- 第1、2颈椎之间与下方的活动脊椎之间的连接不同, 不形成骨性椎间孔, 通过的神经不易在此处受到卡压。
- 枕小神经分布区痛觉改变,有时同时查有耳大神经(第2颈神经)分布区痛觉改变, 则须注意是在第2颈神经前支未进入颈丛以前的部分病变, 或是互不相干而同时存在的两种皮神经痛。
- 此外, 也有可能遇到枕大、枕小、耳大3支神经同时有阳性体征。遇有此类情况时, 应再检查颈前皮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如何。 下颌下缘以下的颈前部皮肤由颈前皮神经分布,由第2、3颈神经前支组成, 通过颈浅丛分出。如果含有第2颈神经的任何一支皮神经正常, 即可排除神经根的病变, 最后定性为某一支原发性神经痛。
- 许多神经痛患者是同时并发有枕小、枕大、耳大、枕下及枕第三神经中的1–3支的神经痛, 即依此以上思考检查鉴别,未有失误。
- 关于鉴别诊断方面, 要注意的还有一点, 即对偏头痛这一诊断的鉴别。有一些医生对头部一侧疼痛的病人, 因未认识到皮神经痛的问题, 经检查未见有阳性体征, 包括CT、MRI头颅部检查, 即诊断为偏头痛。有些患者就诊时就告诉你,他/她是【偏头痛】,应与患者解释清楚。
- 对于诊断为枕神经痛的病例, 与对待其他皮神经痛的处理方法相同, 皆采取针刺神经松解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即时证实诊断有无错误。如果有相邻的2支以上皮神经同时受累, 检查时有疑问,也可先试行针刺松解其中1支作为诊断性试验。如果失败, 再考虑其他方法检查,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 枕神经疼痛严重时可伴有眼球后痛。可有偏头痛样症状或出现丛集性头痛的自律症状(02/04/2024)
【中医对头痛的一般认识–辨证及治疗】
我国对头痛病认识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素问·五脏生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汉·《伤寒论》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隋,《诸病源候论》已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内伤头痛已有较充分的认识,认为“有气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脏气郁厥而疼者”。金元以后,对头痛病的认识日臻完善。《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因痰与火。《普济方》认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人于脑中,则令人头痛。”明·《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行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另外,文献有头风之名,实际仍属头痛。正如《证治准绳·头痛》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皆上于头。发病原因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倦过度所致。《类证治裁·头痛》说:“头为天象,诸阳会焉,若六淫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 说明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
1,头痛按中医的八纲辨证大致划分以下类型。
⑴风邪阻络型:多因风寒外袭,寒凝血滞,络道被阻。证见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吹寒冷则痛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宜疏散风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⑵肝气郁滞型: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瘀滞。证见头痛部位游走不定,随情志变动而增减,苔薄白,脉弦。治疗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⑶肝阳上亢型:多因肝郁化火,火盛伤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证见头胀痛如裂,眩晕,心烦易怒,面部烘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疗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⑷痰浊上蒙型: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证见头痛昏重,眩晕呕恶,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宜以化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⑸气虚血瘀型:多因年老体弱,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证见头痛如刺,遇劳痛甚,神疲乏力,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疗宜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遇到头痛患者,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排除特殊的继发性头痛,不要盲目选择中医治疗。除以上的中药治疗外还可配合针灸,艾灸,推拿,耳穴贴压等辅助治疗,已达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目的。(05/04/2024)
2,头痛的经络辨证。
根据经脉的走行我们知道,“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也就是说三阳经都会到达头部的。三阳是指阳明、太阳和少阳。手足三阳经共6条,其中阳明在前面,少阳在侧面,太阳在后面。
督脉和任脉也是循行达到头部的,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从胞中起,沿后正中线上行,一直到上齿正中的龈交穴截止。任脉也是起于胞中,沿前正中线上行,一直到下颌,环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从唇上行通过鼻翼两旁,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可见任督二脉也是循行于头部的。
还有一条经脉是足厥阴肝经,它从足大趾沿下肢上行至腹入胸之后,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咽喉部,连接目系(眼球与脑联系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中医学的辨证分型方法有很多,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等等。头痛最常用的辨证方法是经络辩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头痛的取穴主要是局部选穴和辩经辨证选穴,就是在局部疼痛的位置取穴,再加上远端本经的穴位,予以补虚泄实。
(1)阳明头痛, 阳明在前,所以阳明头痛就是头部前面痛,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鼻、牙等原因引起的头痛。阳白、头围、神庭、印堂,合谷、内庭。
(2)少阳头痛,少阳在侧,所以少阳头痛就是侧头部疼痛,即偏头痛,包括耳朵疾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太阳、丝竹空、率谷、风池,外关、侠溪。
(3)太阳头痛,太阳在后,所以太阳头痛指后头部的头痛,包括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天柱、后顶、风池、百会,后溪、申脉。
(4)厥阴头痛,厥阴在头顶,所以厥阴头痛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百会、四神聪,太冲、内关。
3,辨证要点
- 辨外感内伤可根据起病方式、病程长短、疼痛性质等特点进行辨证。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所致。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
- 辨疼痛性质辨疼痛性质有助于分析病因。掣痛、跳痛多为阳亢、火热所致;重痛多为痰湿;冷感而刺痛,为寒厥;刺痛固定,常为瘀血;痛而胀者,多为阳亢;隐痛绵绵或空痛者,多精血亏虚;痛而昏晕者,多气血不足。
- 辨疼痛部位辨疼痛部位有助于分析病因及脏腑经络。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 辩诱发因素因劳倦而发,多为内伤,气血阴精不足;因气候变化而发,常为寒湿所致;因情志波动而加重,与肝火有关;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多为阳亢;外伤之后而痛,应属瘀血。
遇到头痛患者,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通过辅助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再排除一些特殊的继发性头痛,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除以上的中药、针灸治疗外还可配合艾灸,推拿,耳穴贴压等辅助治疗,已达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目的。(06/04/2024)
【我的枕后神经痛治疗思路和方法】
我是新西兰注册针灸师,我的治疗方法就是针灸,就是中医方法。我知道或我会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我是不能用的,是违法的,我会建议患者去见患者的家医,让家医去治疗,例如封闭注射。
我用中药治疗头痛,就是根据八纲辨证,分清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根据不同的证型,给出相应的方药。
针灸治疗,我分成一般性的非特异治疗和特异性治疗。
非特异性治疗,就是按头痛的部位,诊断为厥阴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然后在相应经络上取穴。
首先我远端取穴,厥阴头痛取太冲,少阳头痛取足临泣,太阳头痛取昆仑,进针得起后,让患者活动头部,反复做【米】字操, 即两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做五分钟,休息二分钟,再做五分钟。然后再循经加局部取穴,厥阴头痛取百会、四神聪、内关;太阳头痛取天柱、后顶、风池、百会,后溪、申脉;少阳头痛取太阳、丝竹空、率谷、风池,外关。留针30-40分钟,十五分钟行针一次。这种非特异性针灸治疗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治疗方式,针灸、留针、行针,治疗时间大约50-60分钟。如果不按这种方式治疗,单纯用我下面的特异治疗方法,一分钟治疗完事,患者是不满意的,总觉着太简单,付的钱不值得。因此,非特异性针灸治疗这个程序一定要做的。再说,非特异性针灸疗法对病程短,病情轻患者,也是有效的。
然后做特异性针灸治疗。如果诊断正确,这种治疗是立竿见影。
枕大神经卡压取风池,枕小神经卡压取翳明,耳大神经卡压取天窗,第三枕神经卡压取天牖穴,枕下神经卡压取天柱。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翳明】 在项部,当翳风穴后1寸。
【天窗】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天牖】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天柱】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15/04/2024)
针刺神经松解治疗的几个注意点:
1,诊断明确。排除原发性头痛,排除其它继发性头痛,根据头痛性质、感觉障碍区域和压痛点,诊断是后头那一条神经卡压。
2,针具可用毫针,也可用微针刀,条件允许的国家也可用针刀。用毫针要用0.35mm粗,长短根据患者胖瘦选择。
3,针刺手法用经典的苍龟探穴法。探穴范围就在穴位局部,四周探刺范围不超过0.5cm。有时就是局限于原地,只是为了增加缓解卡压,向四周轻轻微微探刺。根据患者体质选择补泻。
4,明确一个神经卡压,就选择一个穴位。如果不太明确,可能是二个神经或三个神经卡压,就选择二个或三个穴位。
5,神经卡压时间短,卡压较轻,用非特异性针灸疗法就缓解了后头痛,就不用特异性针灸疗法,也就没必要用针刀神经松解。
6,特异性针灸疗法,对轻症或早期神经痛患者,就是没形成卡压,也可以应用,可以作为非特性针灸疗法的一部分,但就用毫针就好。
7,特异性针灸疗法最多应用三次,三次后患者后疼痛也消失了个八八九九了。
8,后头痛消失不是治疗的结束,仍然用一般的非特异针灸疗法治疗。判断痊愈的指标就是后头的感觉检查时两边一样了。
9,特异性针灸疗法针具粗、有刃刀,治疗前,应判断患者的身体状态,应与患者沟通。
10,有些顽固性头痛患者,用三次特异性针灸疗法头痛仍不能缓解,可以再尝试三次。最后仍无效,应转诊或进一步检查。
11,具体操作,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去做,说它简单也简单,说它复杂也很复杂。自己先慢慢摸索、体会,熟练了再广泛临床应用。有必要时,可以跟有经验的医生学习。学习不丢人,我也一直在学习。
12,我的认识很肤浅,很片面,也希望有高人指点,让我进步。(16/04/2024)
【枕神经痛治疗病例分享】
1,看头胀看了一年,他就是,枕神经卡压症
夜里躺下,头一着枕头就刺痛
耳朵里有时一抽一胀的
后头感觉敏感
凤池,完骨穴压痛
微针刀治疗,三次看效果。
看头胀看了一年,他就是,枕神经卡压症
2, The word of the mouth is the consensus of the world, no matter Western or Chinese.. but it is difficulty for Chinese medicine to gain a reputation among Westerners, I am having done it in Auckland for 20 years, so I know.
It is another case of occipital nerve entrapment, one needle, one point, then the headache will disappear like the wind.
Please subscribe me and thumb up!
口碑,是世人的共识,不论西人还是华人。
但是中医能在西人中有口碑,是不是很难?我这个在奥克兰呆二十年的中医人知道!
这又是一例神经卡压,一支针,一个穴,头疼像风一样而去。请关注,点赞
口碑,是世人的共识,不论西人还是华人
3,他三天前,左胸部患带状疱疹,疱疹不痛,可左头痛如裂,电击如闪电,四,五秒电击一次,停下来几分钟,再一抽一抽的电击,痛的他生不如死。他一直认为是带状疱疹引起的,去急诊后,给与止痛药,不管用。
我检查后,头后有压痛,左后头感觉敏感。
我认为他是枕神经卡压症。
一支针,一个穴,一根烟的功夫,头痛如裂像风一样消失了,患者见笑脸了。
请关注,点赞。
一支针,一个穴,一根烟的功夫,头痛如裂像风一样消失了
4,假性偏头痛16年,五次针灸治疗,枕大神经卡压
5,第三枕神经卡压
【黄博士疑难医案】第三枕神经痛 | 十多年天天后头痛|波浪样疼痛|顽固性偏头痛|头痛伴呕吐|奥克兰中医诊所|微针刀神经松解 |
6,耳大神经卡压
耳廓不舒服|耳部难受|耳廓周围胀闷|带耳机戴游泳帽严重|奥克兰中医诊所
(16/04/2024)
第二章 肩背神经痛
肩背痛,特别是长期不愈的肩背痛,并且又经过其它治疗手段治疗后,肩背痛仍不改善,我们一定多思考一下,一定不要再顺着前医或患者的思路,前医治疗无效,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一是前医的识病有问题,也就是诊断不对,另一个就是前医的治疗方法不对,不是真对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没有治到点子上。 如果前医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问题,那一定是这个肩背痛不是前医治疗手段的适应症,那就要换一种其它治疗方法;如果这种肩背痛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要让患者停止无用的治疗和检查,浪费时间和金钱。如果肩背痛有明确的诊断,做为医者我们一定知道,目前医疗条件下,那一种治疗方法是最佳治疗,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是一个医者的一生追求。(24/12/2024)
做为针灸师,我们好好利用好传统的针灸治疗,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疾病。如果再寻找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那我们针灸工具箱的工具就更多了,当你的工具箱的工具多了,那你治疗的疾病也就多了,就是扩展了我们的针灸治疗范围。我把针灸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种是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针灸工具箱力的特异性治疗方法越来越多。(25/12/2024)
【本章重点提示】
1,肩背部疼痛的神经外因素及他们的特点。
2,肩胛下肌损伤的特点
3,喙肱肌损伤的特点
4,神经疼痛有哪些,每个神经的解剖,卡压点,及特征。
5,肩背神经痛的一般中医认识和治疗。
6,我对肩背神经痛的治疗及体会。
7,肩背神经痛的治疗案例。(18/04/2024)
【肩背部疼痛的神经外因素】
这一章我们要讲一下肩背神经痛,因为引起肩背疼痛的原因复杂,因此我们首先认识引起肩背疼痛的其它因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诊断治疗肩背神经痛。
肩背痛无非就是有肌肉引起,有肌腱引起,有韧带引起,有关节引起,有筋膜引起,有滑囊引起,有内脏引起和精神引起。引起肌肉痛的肌肉有三角肌、肱二头肌、喙肱肌、肱三头肌、胸小肌、胸大肌、岗上肌、岗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菱形肌、斜方肌和斜角肌等;引起韧带痛有肩关节周围韧带、脊椎旁韧带;引起关节疼痛的关节有肩关节、肩胸关节,肩锁关节和脊椎小关节等;引起筋膜痛的筋膜主要有斜方肌、岗上肌和岗下肌、菱形肌等筋膜,总称肩背筋膜;引起神经痛的疾病有中风后丘脑痛、偏瘫性肩痛、脊髓空洞症、颈椎病神经根型、带状疱疹神经痛,胸出口综合征、四边口腋神经痛、三边口绕神经痛、肩胛背神经痛、肩胛下神经痛等;内脏放射痛有心脏痛、胃痛和肺脏痛;精神因素引起的肩背痛有慢性疼痛综合征、焦虑症等。(24/12/2024)
引起肩背痛的神经外因素包括:
肌肉肌腱因素: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菱形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胸大肌,胸小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喙肱肌,大圆肌,小圆肌,斜角肌等。
肌肉痛的共同特点:
1,疼痛以酸痛为主,但是急性期,有时呈现撕裂样疼痛。
2,局部压痛明显。
3,放射痛成片状,定位模糊。
4,休息,不活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加重。
5,非激素类消炎类止痛药有效。
6,局部类固醇激素注射封闭有效。
7,2-3周基本自我恢复。
韧带因素:盂肱韧带,喙锁韧带,肱骨横韧带,肩锁韧带,喙肩韧带,肩胛上横韧带。
单纯韧带损伤非常少见,因此常与肌肉损伤并存。参照肌肉肌腱损伤的疼痛特点。
关节因素:胸锁关节、喙锁关节,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关节。
这里主要简单总结一下肩周炎的特点。
1,肩周炎常表现为肩关节部位的疼痛。
2,用手按压肩关节,可有明显的压痛点,主要位于肩关节前方、上方和后方。
3,发病初期会感觉肩部酸痛、冷痛。一段时间后疼痛会逐渐加重为剧痛和持续疼痛,疼痛的性质为钝性痛。
4,疼痛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5,在肩关节疼痛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肩关节运动障碍。肩周炎患者常陷入肩部疼痛——活动量及活动幅度减少——肩关节粘连——疼痛加剧——肩部活动量更少的恶性循环之中。
6,肩周炎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属于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7,肩周炎本身具有自愈倾向,病程一般数个月,也可能长达2年。
筋膜因素:
引起筋膜痛的筋膜主要有斜方肌、岗上肌和岗下肌、菱形肌等筋膜,总称肩背筋膜。
内脏放射痛:
心脏痛
胃痛
肺脏
精神因素:慢性疼痛综合征,焦虑症,惊恐发作。
精神因素引起肩部疼痛的共同特点:
1,患者性格敏感,对疼痛敏感。
2,患者有强烈的精神刺激。
3,疼痛多剧烈,检查无阳性体征。如无压痛,活动肩背良好。
4,疼痛不固定。
5,常伴发其它精神症状,如失眠,易怒,易疲劳等。
6,安慰治疗效果好。
肩部滑囊因素:
所谓滑囊是一个具有滑膜的囊, 它的功能是在肌腱与肌腱之间, 肌腱与骨骼之间, 或者是皮肤与骨骼之间, 起到一个衬垫作用。肩关节周围的滑囊有:
(1)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与三角肌之下, 肩袖之上, 是肩部最重要的滑囊。此处发炎是最常见的滑囊炎。
(2)肩峰上滑囊:位与肩峰上面与皮肤之间。
(3)斜方肌止点滑囊:位于斜方肌肩胛冈止点附近。
(4)肩胛骨下滑囊:位于肩胛骨的前上部与三个肋骨之间。
(5)前锯肌下滑囊: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胸壁之间。
(6)喙突上滑囊:在喙状突胸小肌止点处。
(7) 肱骨结节间沟两侧滑囊:位于肱二头肌腱沟两侧的肌腱止点邻近处, 如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等。
(8)肩胛下肌滑囊:位于肩胛下肌腱的下边, 为盂肱关节滑膜向外突出的部分, 与肩峰下滑囊不交通。
这里就以肩峰下滑囊炎为例,总结一下肩部滑囊炎的特点;
1,外展肩部时,运动弧度在 80 到 120 度之间可能会感到疼痛。
2,肩峰滑囊炎的表现类似于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主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
3,肩膀可能肿胀发热,则说明您患有肩峰滑囊炎。
4,活动时疼痛增加。
5,疼痛通常出现在夜间,尤其是当患者躺在肩膀上时。
6,MRI (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您的滑囊是否充满液体。
7,非处方止痛药。布洛芬、萘普生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缓解肿胀和酸痛。
8,肩囊周围区域注射类固醇封闭有效。
9,小针刀治疗有效。
10,开放性或关节镜下的滑囊切除术专用于对非手术措施无反应的患者。
小面我就介绍几个易被忽略的几个神经外因素引起的肩背痛(25/05/2024)
【肩膀酸痛久治不愈的“祸源”——不容忽视的肩胛下肌损伤】
曾治疗一例俄罗斯男性患者,肩膀疼半年,他说不出具体疼痛部位,说是肩关节里面痛,按压肩关节周围没有疼痛点。但做 lift-off 试验阳性,最主要的是,我检查腋窝处有肩胛下肌刺激点,我给与肩胛下肌刺激点松解,症状缓解很明显,因此,我考虑肩胛下肌损伤。
【治疗四次后,这例俄罗斯人的反馈:】
我的回复:【谢谢Yuriy,你的肩周炎是一种特殊的肌肉损伤,叫做【肩胛下肌损伤】,诊断起来非常困难,通过特殊的针灸方法,恢复得很好。保持我们告诉你的定期锻炼。再次感谢
您的 5 星。】
这个肌肉深藏不露,它损伤引起的肩膀疼也常被大家忽略,因此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我就是给他腋窝下松解的这个点。
从身后看
从身前看
把皮肉都剥掉,就能看到一部分肩胛下肌,是不是深藏不露。但因该肌位置深而隐蔽,患者有症状,又不能准确地指出病变部位,有人描述椎间“胸壳”下痛、肩胛骨里面痛,医生查体又不易找到痛点,于是该病多牵延不愈而成慢性痼疾。
肩胛下肌是组成肩袖四大肌群之一。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在功能上作为一个整体,使肱骨头稳定于关节窝内。手臂移动到不同位置时,每块肌肉都对操纵肱骨头运动方向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肩胛下肌是最大的肩袖肌群及唯一的内旋肌。
其起自肩胛骨内侧缘的深面,也就是肩胛骨朝向胸廓的那一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并在远端和肩关节囊的前侧相融合。
肩关节前方疼痛、肩胛骨内酸痛不适。肩部的深层产生严重的疼痛,手腕背面也会产生疼痛。肩关节外旋时疼痛加重,内旋位时疼痛减轻。与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同,肩胛下肌损伤产生的疼痛通常是在肩水平以下的活动中,患肩活动范围缩小,患者往往采用肩胛骨活动的方式来替代一部分肩关节活动。按摩肩胛骨背面肌肉有膈靴瘙痒的感觉。
1.外伤史或劳损史、肩周炎病史。
2.肩胛下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处疼痛且有压痛。
3.肩关节内收、内旋抗阻力实验阳性【Lift – off 试验】。
4.肩胛骨肋骨面酸痛不适,肩胛骨后缘痛点不明确。
5.患肢后背时疼痛,被动使患肢做后伸运动可使疼痛加剧。
6.患者站立、弯腰位、患肢尽力后背、肩胛骨后翘时,术者用手指沿肩胛骨脊柱缘向前外侧抠压,肩胛骨的肋骨压痛明显。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和胸廓之间,因此难以直接按压它。但并非不可能。患者可以仰卧于床面,放松身体,让同伴抓住你上举的手臂。用拇指找到肩胛骨外缘的位置,用指腹探入,来寻找肩胛骨内表面的酸痛点和肌肉紧索。一旦找到酸痛的点,持续按压30s左右,再移动寻找下一个点。
以下是肩胛下肌刺激点寻找的步骤:
1、患者侧卧位,肩关节屈曲,将臂部最大程度地拉向前方,以便触及肩胛骨的前面。
2、再将拇指置于肩胛骨外侧缘,另一只手固定臂部。缓慢而轻柔地将拇指弯向肩胛下窝。就可以触及一部分肌纤维。最后,让患者内旋肩关节,去感受肩胛下肌的收缩。
3、准确定位到肩胛下肌之后,缓慢移动你的手指,并且用拇指施加压力进行按摩,注意手的力度。
俯卧放松,手指在腋窝处,寻找刺激点。
针灸施针处就是寻找到的肩胛下肌刺激点。(25/05/2024)
【喙肱肌损伤,一个少见的肩痛】
喙肱肌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 主要作用:屈肩及上臂内收 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这块肌肉通常比食指稍宽,长度是食指的两倍。确定喙肱肌位置的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肱骨内侧,按压的位置尽量靠上,屈曲肘部,能感觉到肱二头肌在收缩;然后将肘部向身体侧面夹紧,能感觉到肱二头肌后面的喙肱肌在收缩。
1,喙肱肌触发点的位置在肌腹偏向喙突。
2,喙肱肌触发点能引起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前臂后区以及手背等部位的疼痛。
3,疼痛会传递到中指指尖。因此人们很难意识到是喙肱肌出了问题。
4,喙肱肌触发点会导致手臂无法伸向身后或者举过头顶。如果只有喙肱肌一肌受累,用手摸头顶部不会感到疼痛,但是越过头顶去摸耳朵后,就会引起喙肱肌的收缩性疼痛。
5,喙肱肌自我牵张法,坐沙发,将双上肢平伸极度内旋放于沙发背上,然后尽量让躯干向后靠,上肢尽量往外伸。
6,喙肱肌损伤的针刺治疗:外展对侧盂肱关节45°,于锁骨远端下方触及肩胛骨喙突处的喙肱肌起始部,于其上寻找强压痛点,针刺该点。操作:留针30min;每10min行雀啄术1次。
【黄博士医案】喙肱肌损伤|肩前痛|上臂内收痛|肩部上提痛|奥克兰黄博士中医诊所
【引起肩背痛的神经痛】
长期不愈的肩背痛最常见的就是神经痛,这也是我强调的重点,我讲解的重点。如果能把神经痛理解清楚,治疗得当,疑难肩背痛也就解决的差不多了。再加上上面讲的二个容易误诊误治的肌肉痛,都弄明白,你就成为治疗肩背痛的高手了。
我们人体有很强大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大部分肩背疼,在一段时间内,一星期或两星期都会完全恢复。对于这些病人,如果再给予一些调理,给予治疗,像针灸啊、推拿呀,拔罐儿啊,整脊理疗,那患者好的更快,好的更彻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治疗师都能治疗很多疾病,并且治疗效果都很好。但是,对于长期不愈的肩背痛,特别是神经性肩背痛,就要认真对待,没有真功法,会失手的。让我们对长期肩背痛,正确诊断,精准治疗。
一个肩背痛,特别是神经因素引起的肩背痛,在外多处各种治疗不见好转,找你治疗而治愈。在外治疗不好转有二个原因,第一,他们不知道什么病,也就是诊断不对,不识病,或者根本就没有去识病,只是对症治疗,没有对因治疗;第二,知道是什么病,也认识了这个病,只是用的方法不对。只有识病,用对方法,如果这个病是真的能治愈的,你也就能把这个病治好了。不识病是神经性肩背痛长期不能治愈的根本原因,我下面分享的很多病案基本都是不识病。
引起神经痛的疾病主要有中风后丘脑痛、偏瘫性肩痛、脊髓空洞症、颈椎病神经根型、臂丛神经炎、带状疱疹神经痛,胸出口综合征、四边口腋神经痛、三边口绕神经痛、肩胛背神经痛、肩胛下神经痛等。
一,急性臂丛神经炎
几个特点:
1,急性臂丛神经炎的典型症状通常为肩关节疼痛,并向手臂、颈部或肩胛骨放射。发病通常比较突然,且持续数小时至数周。疼痛期通常没有肢体无力表现。然而,当疼痛期过后,表现出特定臂丛神经支配肌肉的麻痹。最终肌肉力量减轻的程度通常与初始疼痛的严重程度有关。
2,尽管任一或全部上肢及肩胛带肌肉均有可能被累及,但最常见受累的肌肉是三角肌、冈上肌和冈下肌。
3,典型的急性臂丛神经炎通常没有感觉丧失或感觉丧失程度很小,此特点有助于诊断。
4,此病病因不明,约半数患者在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轻度至中度肩关节外伤或过劳,此可能为一诱因。
我曾治疗一例肩痛患者,家医按“拉伤”,7 天了,医生推荐要针灸治疗。右上臂抬举无力,右肩活动受限,无明显的疼痛,发病前一天,有点颈部、肩部疼痛。 查体发现,上臂抬举不能,肩部无压痛,右肱二头肌腱反射消失,左侧反射正常;右上臂感觉迟钝;右手活动、抓握力正常。我按【臂丛神经炎】处理。看看我当时的诊断、治疗思路。
【黄博士疑难病案】上肢肩部抬举不能 | 肩部活动无力 | 上臂无力 | 小臂及手活动正常 | 患者说是肩部拉伤? | 肩周炎? | 大家怎么看?
我的思路。
1, 一位患者说自己肩部拉伤了,拿着acc, 医生也诊断为肩部扭伤, 而肩部抬举不能, 作为针灸师,怎么办?估计大多数针灸师,就按【肩扭伤】做针灸治疗了。治疗二周,肩抬举仍不见好转,估计患者也急了,针灸师也慌乱了。患者再去见医生,估计医生要患者去见专家。明白专家(骨科 或神经科)让患者做颈椎MRI,排除颈椎病,做肌电图,排除神经损伤;不明白的专家,仍按【肩部拉伤】,建议做B超。这样一来,一个月,二个月就过去了。是爹是爷,就看患者的造化了。
2,如果针灸师能考虑到抬举不能不单是【肩部扭伤】引起,考虑到关节错位, 或神经因素,或颈椎病,那一定做一些物理检查,如活动一下肩关节,活动自如,无疼痛,排除错位;检查颈椎,无阳性体征,排除颈椎病;无肩部压痛,无活动痛,排除肩部扭伤。如果针灸师能考虑到肩部抬举无力是神经因素,一定查一下【感觉】,【反射】。
3,右侧上臂感觉迟钝,腱反射消失, 一定是右侧周围神经有损伤。上肢的周围神经, 一定想到颈神经根,臂丛,腋神经,肌皮神经,肩胛背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
4, 患者右侧肩部抬举无力,而小臂活动,特别是手的活动几乎没受影响,一定想到是支配上臂的神经受损。这就要考虑是神经根(C5 C6),臂丛上干,或周围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等。
5,考虑整个肩部活动无力,不是单个肌肉的无力,应该不是周围神经的损伤;没有颈部检查的阳性体征,疼痛不很严重,应排除神经根病变。因此此患者应考虑【臂丛神经上干】为主的损伤。考虑臂丛神经损伤的条件之一,就是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桡,正中,尺),有任何二组的联合损伤。
6,患者无严重的外伤史,并且突然发病,应考虑【臂丛神经炎,上干为主】。
7,对照臂丛神经炎的特点,此患者大部分都符合。
8,诊断明确后,考虑神经炎,从西医角度,就应该早期抗炎治疗,一周小量激素,B 组维生素的应用, 特别是小量激素的应用对预后影响还是很大的。
9,也许有些针灸师这样考虑,不管是什么【西医的病】,也不管西医的什么原因,我就按中医辩证,无力就按【萎证】处理,急性期就考虑【中风】,【中经络】。无论中药,还是针灸,我就按【祛风散寒,疏通经络】,也一定会痊愈,那就好吧。我主张二条腿走路。
10, 臂丛神经炎,除了病毒因素,还有一个劳累,特别是颈部肌肉的劳累。因此在臂丛神经损伤的针灸治疗,我一直用前斜角肌处神经松解。臂丛神经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分出来行走,如果前中斜角肌紧张、挛缩、瘢痕化,它就可能导致臂丛神经卡压。(25/12/2024)
二,颈脊髓内占位性病变
临床上,我遇到很多例肩背痛,就是来找我针灸治疗的,有的病例已经在外做过针灸治疗,有的病例也做过理疗、推拿、整脊等,仍不见好转。这种情况,我都会想到神经痛,会做一些神经查体,结果发现问题很严重,怀疑是脊髓占位性病变。这种脊髓占位性病变,定位简单,通过神经查体就可以,但定性困难,一定要借助医学辅助检查,像MRI、肌电图、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PET等。有定位、定性结果,就知道怎么处理了,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该针灸的针灸。
颈脊髓占位性病变的几个临床特点。
1,颈部疼痛:患者常常会出现持续或间歇性的颈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向肩部、上肢或后背放射。疼痛通常与体位变化或活动相关,可能在夜间加重。
2上肢症状:
感觉异常:由于颈脊髓受压,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肢的麻木、刺痛、灼热感,尤其是手指、前臂和肩部的感觉障碍。这种感觉障碍是阶段性的,而不是神经根型或周围神经的分布。
肌力下降:上肢(特别是手、前臂和肩部)可能出现无力,表现为抓握力减弱、拿东西困难、写字困难等。
3,步态异常:由于颈脊髓受压可能影响到下肢运动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步态不稳、拖步或“僵硬”的步态。严重时,可能导致跌倒的风险增加。
4;反射改变:由于脊髓的损伤,常见的反射改变包括:
上肢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上肢和下肢的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大脚趾背屈反应)。
膝反射、踝反射可能增高,表现为反射亢进或反射消失,提示脊髓受到压迫。
5脊髓功能障碍:
脊髓压迫症状:上肢和下肢的肌力减弱、协调差,特别是当脊髓受压位于颈脊髓中段时,可能会出现上下肢肌力不对称的情况。
颈髓型脊髓病变(Cervical Myelopathy):这种病变通常引起手部灵活度下降、行走困难、走路时需要借助支撑物等,患者有时也会出现“粘滞”现象,即手指动作变慢、笨拙。
6,膀胱和肠功能问题:
如果病变影响到脊髓下段(如颈脊髓的下部),可能出现膀胱和肠的控制障碍,如尿潴留、尿失禁或便秘等。
7,肌肉萎缩:由于脊髓受压导致神经传导障碍,长期的肌力减弱可能会导致患侧上肢和下肢的肌肉萎缩,特别是手部。
8,症状的进展:
颈脊髓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往往逐渐加重,特别是如果病变位于颈椎的中央或后方,病变压迫脊髓时,症状会变得越来越明显。患者可能会逐渐失去一些自主功能,甚至发展成瘫痪。
因此,当上肢出现肌肉萎缩,而下肢出现肌肉强直;当上肢出现腱反射减弱,而下肢出现腱反射亢进;当上肢及肩背出现阶段性感觉减退或敏感;当患者出现脊髓刺激征;当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等就要怀疑颈脊髓占位性病变,而做颈脊髓的MRI检查,而确定或排除脊髓内病变,不要盲目针灸治疗。下面的二个病例分享,他们都是找我治疗的,但我怀疑脊髓病变,建议MRI,结果与我的初步诊断一样,并且成功做了手术。我没给与治疗,同意受到患者尊敬!
1,脊髓内肿瘤案例
手术成功!
问诊发现的几个重点。
1,夜间痛。
2,大便用力痛。直直一条从腰到肩,一分钟,从弱到强。
3,疼痛从腋下开始,到肩背,有时到左肩。
4,手无力,拿筷子无力,打火机打不了。
5,吃饭用筷子,手经常抽筋。
这些都让我想到神经痛,神经损伤。
检查时发现的几个重点。
1,右手的肌肉无力,肌肉萎缩。
2,右桡骨膜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减弱。
3,有手部及下臂痛觉减退。 以上发现,让我想到他是周围神经的损伤。又因多个神经都有损伤,让我考虑臂丛神经下干损伤、胸出口综合征。下面检查的发现,最后排出了这些诊断。
4,右颈椎7旁压痛。
5,敲打颈椎678,前列腺有由里向外的震颤。
6,下肢的膝反射、跟腱反射正常,无踝震颤。
从敲打颈椎678处,前列腺有震颤,这是脊髓损伤的体征,再加上有特殊的大便痛,让我想到脊髓病变。
如果患者有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脊髓肿瘤等情况,增加的腹压可能进一步压迫脊髓,引发从臀部到胸腹及肩背的放射性疼痛。
敲打颈椎引起会阴区疼痛或麻木,可能提示存在颈脊髓的受压或损伤。
患者疼痛从腋下开始,说明病变刺激了胸1;大便用力时,疼痛从腰往上到肩,说明腹压增高,影响了脊髓腔的压力,刺激了脊髓,从外向内的刺激,这些都说明脊髓的病变。到底是髓内还是髓外病变,我还是倾向与髓内。
因为,手部小肌肉的萎缩,是颈髓678脊髓前角损伤引起的,而神经根损伤的可能性较低,再加上患者脊髓刺激征,更倾向于脊髓内占位性病变。
看病时忽略的几个点。
1,没有检查上下肢的病理反射。
2,没有检查触觉和温度觉。
3,没有问诊小便的情况。
下次看诊时补上。
另外,看诊过程也就20-30分钟,匆匆忙忙,再顾着录像,整个看病过程不太完美,一定改正!就是我写这些体会,也是在看诊间隙写的。
看诊后我的处理。
他的病确实是一个【大病】了,不是简单的像肩周炎,我还是本着为患者着想的理念,先让患者做一个MRI, 明确诊断后再选择治疗,是手术,是保守治疗。
虽然我没有给患者进行任何治疗,患者一样很感激我,这是他看病几个月,第一次是我告诉他,这是一个【脊髓病变】,以前都是围绕着肩关节进行检查。他也非常同意我的分析。等待患者的检查结果。
患者的反馈:
患者今天信息我(03/12/2024),MRI 脊髓肿瘤,已经做了手术。
2,脊髓空洞症案例
曾接待了一位印度裔中年男性患者,说是来感谢我的。我曾领教了印度人的尖酸刻薄,这种登门感谢还是第一次。交谈后,感谢完,患者坚决要多付治疗费,真奇怪,印度人不讲价的太少了,他居然要多付费,说是对我【救命之恩】的感谢。
故事还要从三年前说起。三年前,患者左上肢麻木、发胀、怕冷来找我针灸治疗,在外一直按肩周炎治疗。以我的职业习惯,我给予常规神经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后,再选择治疗。我检查后,告诉患者他患的是一种少见的“脊髓空洞症”。因此病少见、难治,我建议他见神经专家,并做MRI,明确诊断,然后决定治疗方法。
一年后他做了MRI,诊断为 Syringomyelia 脊髓空洞症,因空洞稍大,需手术治疗。他立即信息我,问我是否可以不手术,只做针灸治疗,我说不可以。以下是2019年他信息我的截图。
一个月前,经过反反复复的预约,终于做了脊髓空洞引流手术。用一个导管把空洞内的液体引流到脊髓外。这个手术不能治愈脊髓空洞症,但它可以不让脊髓内空洞增大,不让脊髓损伤再加重,其实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手术后,他妻子也催促他,一定快去诊所当面感谢我,是我发现了他患脊髓空洞症。确实,这是一个很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别说中医大夫,就是一般西医医生都不了解这个病,他的家庭医生Google后,才知道这个怪病。下面截图是他在Google上给我的评语。
他写道:“黄博士的诊断很精准,没有MRI检查,他也能发现并告诉我的问题,他非常诚实,是业界翘楚。”
每个疾病都有它的特点,根据它的症状与体征就能诊断疾病。因此,我一直强调西医诊断对中医大夫的重要性,这个病例就是最好说明。如果我不知道这个是脊髓空洞症,我给予他针灸治疗,最后是病人花钱、花时间,而没有进展。到最后,如果在别的诊所诊断为脊髓空洞症,然后手术,患者的感受是什么,大家一目了然。也就没有这次患者登门感谢的情景了。
新西兰的免费医疗制度,决定了它的特点,就是慢。从开始要求见专科,到手术,一共度过了三个年头,得病后要等三年才能彻底解决,不管病最后治疗的如何,但从患者的精神层面上来说,一定是度日如年。如果他看病的路再走错,不知道他的病何年何月才解决。(25/12/2024)
三,肩胛背神经痛(肩胛背神经卡压)(Dorsal scapular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DsnES)
肩胛背神经(Nervus dorsalis scapulae)源自臂丛神经,一般由C5颈脊神经前支分出。该神经在离开C5后会穿入中斜角肌,并自肩胛提肌及菱状肌的深层穿过。
该神经支配菱状肌以及肩胛提肌,前者将肩胛骨向脊柱拉,后者则负责将肩胛骨上举。若该神经受损可以观察到患侧的肩胛骨明显远离中线。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由于肩胛背神经传导过程中,被周围组织卡压而引起的患侧肩膀、颈部、背部、腋下、侧胸壁难以忍受的弥漫性酸痛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频发的软组织病变。
肩胛背神经痛的特点。
1,疼痛摸不着,说不清,
2,休息痛,活动后减轻,
3,抬肩减轻,
4,按压肩胛骨内角或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可引起肩背痛,
5, tennil 氏症,按压或敲打肩膀以外区域(如颈部,肩胛区,脊椎旁),可诱发肩背痛。
6,肩下垂。做下垂下肢可诱发肩背痛
7, 封闭卡压点(压痛点),或针灸神经松解,或手法卡压点松解,疼痛立即缓解。
在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病,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最容易误诊的颈肩背痛。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由于肩胛背神经传导过程中,被周围组织卡压而引起的患侧肩膀、颈部、背部、腋下、侧胸壁难以忍受的弥漫性酸痛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频发的软组织病变。
【症状】正如我们在开头中的案例,肩胛背神经卡压通常表现为:(肩胛骨内侧)有牵拉感;颈肩背不适、酸胀困,但难以说出位置,患者往往会因出现酸痛而影响睡眠。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等问题。休息痛的特点。
【体征】部分患者外展肌力下降,前臂感觉减退,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及T3、T4棘突旁3cm处有明显压痛点
1、体检:体检对肩胛骨背部神经卡压有重要意义。患者肩胛骨内上角和内侧缘平T3、T4棘突有明显的压痛点。按压压痛点后,患者可以诉讼颈肩和手部,感觉轻松舒适。严重时,疼痛可以放射到患侧上肢,部分可以接触到硬结或条状硬结。指法弹动时,可以弹动或扭曲头发。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可能有压痛,可以初步诊断该病。
2、肩外展试验:被检查人员坐着,挺胸,检查人员问及其腕部桡动脉后,其上肢外展90~100°左右,前臂旋转后,双手掌心朝向耳屏。强化试验是将头颈转向对侧。在上肢和头颈活动过程中,记录下桡动脉搏动的变化。如果桡动脉搏动减弱,则为阳性,患者可能患有肩胛背神经卡压。
3、斜角肌试验:被检查者坐立,挺胸,上肢外展15°,后伸30°。检查人员询问他的手腕半动脉搏动后,使他的头颈过伸至无法再伸展,并逐渐转向检查侧和对侧下颌向肩峰,记录下半动脉搏动在头颈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向患侧旋转时,如果脉搏波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症状,患者可能患有肩胛背神经卡压。
【5步教你评估肩胛背神经卡压】
1,关节活动度检查
上臂后伸、外展颈部有牵拉感,在患肢下垂或支撑时也有加重甚至难以忍受。
2,触诊
第3、第4胸椎棘突旁3cm处和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明显压痛点。
3,体态检查
高低肩:患者放松状态下肩膀向患侧保护性倾斜从而导致上半身倾斜;部分患者伴随翼状肩。
4,被动托肩试验
患者放松,治疗师帮助患者将肩部耸起,嘱患者向健侧转动头部。若症状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则说明其肩胛提肌压迫肩胛背神经。
5,椎间孔压迫试验(spurning’s)试验
患者头弯向健侧,再弯向患侧,检查者小心地将患者头部垂直向下施压。如果出现疼痛向弯曲侧上肢放射,则为阳性,显示压迫到神经根。此测试是用于筛查是否问题出在C5神经根。
6,转头加重,假设左侧为患侧,头部向左侧旋转时,同时屈曲颈部使下颌向锁骨上窝靠近,那么左侧的斜角肌被拉长,被动拉长状态下加重了卡压神经的程度,疼痛加剧。
假设左侧为患侧,头部向右侧旋转时,同理,左侧的肩胛提肌被拉长,加重卡压程度,疼痛加剧。
7,【一针定乾坤】
理解了斜角肌与肩胛提肌间的关系后,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针定乾坤”的原理了。
1) 在肩胛背神经-肩胛提肌穿行处(易卡压点),用微针刀松解此处,嘱患者向对侧旋转头部。若此时症状缓解,则说明卡压的地方就是在肩胛提肌。
2,在肩胛背神经-斜角肌穿行处(易卡压点),用微针刀在此处施针,用苍龟探穴发,不留针。嘱患者向同侧旋转头部。若此时症状得以缓解,则说明施针处是存在卡压的。
【操作】几个松解点
二个主要松解点。
1),胸锁乳头肌肌后缘中点【压痛点处直刺或少许探刺】
2),T3、T4棘突旁3cm处有压痛点【提起斜方肌从T3、T4旁3cm 处斜刺肩胛骨内上角,大拇指处在下点,中指和食指在上点,上点手指能感觉到针尖,可以来回探刺3次】。
三处辅助松解点【压痛点处直刺或少许探刺】
1),T1-T7 棘突旁2cm处压痛点
2),肩胛骨内缘压痛点
3)2-5颈椎横突处压痛点
【鉴别诊断】颈椎病,肩背筋膜炎,肩周炎,神经症(态度,区分神经症和品行,把它当成病,利用技术,知识和态度,形成良性循环)
1)、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居多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肩僵硬,颈椎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不适,与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有部分表现相似。并且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时候也会是颈5神经根病变,所以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很容易会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如何区分:
神经根型颈椎病好发于C3-C6,疼痛范围在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呈阳性【椎间孔压迫试验(spurning’s)试验
患者头弯向健侧,再弯向患侧,检查者小心地将患者头部垂直向下施压。如果出现疼痛向弯曲侧上肢放射,则为阳性,显示压迫到神经根。此测试是用于筛查是否问题出在C5神经根。】。而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在神经行径过程中卡压,并且有固定的压痛点,特别是按压胸3、4棘突旁可诱发同侧上肢酸痛,仔细扣压受累区,多可发现疼痛结节或条索。
颈椎 X 线摄片、CT、MRI 等检查均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2)、 颈肩部肌筋膜炎
颈肩部肌筋膜炎的主要表现是颈肩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压感,向一侧或两侧肩部与肩胛之间放射。急性发作时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项背部活动受限,并且颈肩部肌筋膜炎也有局部压痛和皮下硬结。
如何区分:
颈肩部肌筋膜炎的特点是在颈肩部及肩胛内缘压痛范围较广,触诊筋膜有摩擦音,且一般无神经刺激症状,局部组织往往伴有红肿、发热等弥漫性炎症表现,神经挤压试验均正常。与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相比,颈肩部肌筋膜炎的病变范围更广泛。
3)、 肩周炎
肩周炎是肩周软组织(包括周肌、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肩周炎的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部分可向前臂或颈部放射。
如何区分:
肩周炎常常表现为整个肩膀痛,并没有固定的压痛点,并且多为钝痛和刀割样疼痛,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明显,这与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不同,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表现是颈、肩、背、腋、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且在行径过程中有固定的压痛点,肩部活动基本正常。
对肩胛背神经的认识,熟悉,一见就知道(从一个人提到的休息痛想到的, 印度病人)
肩胛背神经卡压分享
1,【黄博士临证实录】右肩胛骨内缘痛, 右后背疼痛,夜里痛,腋下痛,前胸痛,止痛药无效,肩胛背神经合并胸长神经卡压
2,【黄博士病案分享】一例长期10年多的肩背痛,一直按肩周炎治疗
5,【黄博士疑难病例讨论】左后背肩胛骨内缘痛三年,拔罐针灸无效,说不出来的难受,够不着痛处,欢迎参与讨论!里面已经有我的检查和治疗!
治疗肩胛背神经痛的几个体会:
1,长期不愈,也就是患者在几年或几个月都没有好转,并且患者在外已经多方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说明我们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不能解决它,或是说简单的,一般的治疗也不能解决它。我们就要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法。
2,长期不愈的肩背痛,并且又经过其它治疗手段治疗后,肩背痛仍不改善,我们一定多思考一下,一定不要再顺着前医或患者的思路,前医治疗无效,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一是前医的识病有问题,也就是诊断不对,另一个就是前医的治疗方法不对,不是真对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说没有治到点子上。 如果前医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问题,那一定是这个肩背痛不是前医治疗手段的适应症,那就要换一种其它治疗方法;如果这种肩背痛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要让患者停止无用的治疗和检查,浪费时间和金钱。如果肩背痛有明确的诊断,做为医者我们一定知道,目前医疗条件下,那一种治疗方法是最佳治疗,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是一个医者的一生追求。
3,做为针灸师,我们好好利用好传统的针灸治疗,也就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疾病。如果再寻找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那我们针灸工具箱的工具就更多了,当你的工具箱的工具多了,那你治疗的疾病也就多了,就是扩展了我们的针灸治疗范围。我把针灸治疗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种是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针灸工具箱力的特异性治疗方法越来越多。
4,临床上啊,这个肩胛背神经,它有两个最常见的卡压点,一个就是在肩胛骨内上角这个地方,也就是说肩胛提肌卡压点,第二个就是斜角肌卡压点。这个患者就是斜角肌卡压肩胛背神经,引起左后背痛。
5,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菱形肌痛,或肩背筋膜痛。这个患者没有局部压痛,可以排除!
6,后背痛,肩胛骨内缘与脊椎之间区域,也就是菱形肌区域疼痛,最多想到的是局部的病变。因为这个区域的疼痛,当检查时,有时也会呈现局部压痛,更加确定局部肌肉和筋膜的问题, 其实这种压痛不是疾病本身造成的,而是一种正常的压痛。有时我们可能再考虑一下脊椎问题,如脊椎小关节紊乱,脊椎错位,脊神经根皮支卡压等。但一个神经痛,临床上常见的肩胛背神经痛也是引起菱形肌区域疼痛的原因之一。问题是,我们怎么从问诊时,得到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抽出你所想要得信息,并且在下一步得检查中去验证,最后得出正确判断,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这是我们在临床上慢慢培养的一种能力。从一个细微枝节中,找出你需要的信息。
7,我们学习病案,其实不是学习作者呈现出的思考结果,而是学习呈现结果之前的思维方式,即他是怎么想到了这个问题,那一霎那的灵感。好多疑难病例,都是无序无章,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无从下手,因此要学习的就是作者怎么下手的,还能手到擒来。像这个病例,去检查前斜角肌,一按压,问题就明了了,谜底就解开了。
3,四边口综合征【腋神经卡压症】
是臂丛后束的分支,含第5~6颈神经前支的纤维,自臂丛后束发起后,与旋肱后动脉伴行向后外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行于三角肌深面。沿途分支布于三角肌和小圆肌和臂外侧皮肤。
上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大圆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肱骨外科颈,空内有腋神经穿行。腋神经自臂丛后束发出,穿四边空,绕肱骨外科颈到三角肌深面,支配三角肌、小圆肌。
腋神经穿过四角间隙时,在此腋神经会受上述的“临床腋神经损伤可能原因”所影响。
临床特征:
可能会造成肩侧及近端臂感觉异常
三角肌轻度瘫痪及萎缩,肩外展无力
导致冈上肌和二头肌的代偿
肩内转时会出现疼痛
肩胛肱骨节律异常(scapulohumeral rhythm)
医生小贴士
“在肩膀痛的人群中,四角间隙综合症是个颇常见的症状。常被误诊为其他问题,如肩周炎。所以有时为腋神经减压也许就可以解决困扰患者数月的肩膀问题,所以在请记得检查腋神经!”
如何分辨腋神经还是C5神经根损伤?
“三角肌及小圆肌是唯二受到腋神经支配的肌肉。在这两个肌肉区域内的去神经化(denervation)会被诊断为初级腋神经损伤,然而于冈下肌/冈上肌的伴发发现及/或菱形去神经支配(rhomboid denervation)则为C5神经根病”
体表标志
肩胛骨外侧缘此骨缘可清楚扪及,其上2/3 为小圆肌的起始部。
肩胛骨下角 是大圆肌的起点。
肱骨小结节嵴 此嵴为肱骨小结节下与结节间沟前方的骨嵴,是背阔肌和大圆肌的附着点。
4 、定点(图3-3-08)
①肩胛骨外缘点松解小圆肌,可定1~2 个点。
② 肩胛骨下角点松解大圆肌,可定1 点。
③大结节下分点 松解小圆肌大结节附着点。
④ 小结节嵴点松解大圆肌,可定1~2 点。
5 、消毒与麻醉 此处局麻应无危险,但应注意在肩胛骨外缘穿刺时一定触清骨面,防止滑到肋间隙中。
6 、针刀操作
① 肩胛骨外缘点刀口线与肩胛骨外缘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骨面。调整刀峰到骨外缘,沿骨缘骨面切开剥离3~5 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② 肩胛骨下角点刀口线与肩胛骨下角的外缘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骨面。调整刀锋至肩胛骨下角边缘骨面,行切开剥离3~4 刀,纵横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③大结节下分点 刀口线与上肢长轴线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 匀速推进直达骨面。切开肌腱3~4 刀,纵横疏通,横行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④ 小结节嵴点为结节间沟的内侧缘骨嵴。刀口线与肢体纵轴平行,刀体与皮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匀速推进,直达骨面。调整刀锋至骨缘,紧贴骨面做切开剥离3~4 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7 、手法操作病人仰卧位,先让病人患肢屈肘,医生的同侧手与患手相握,医生用力使患肘伸直,反复伸、屈数次;在原卧位及屈肘的状态下,做肩关节内、外旋转数次。
【注意事项】
1、在肩胛骨外缘做针刀操作一般应无危险,但必须在肩胛骨外缘的骨面上操作,不可将刀锋滑至肋间,以免产生危险,所以刀锋不可离开骨面,在操作中要十分注意。
2、在肱骨小结节嵴上做切开剥离,一定要在肌腱的固定和游离的交界处,才能达到肌腱松解的目的。
3、虽然设点较多,在执行操作时可按压迫轻重、肌紧张情况而有所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只作大、小圆肌肩胛骨缘附着点即可。
四边孔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有:
1. 肩部不舒服、肩外展无力:做外展对抗动作时无力。
2. 四边孔处固定压痛:肩胛骨靠近脊柱的一边有上下两个角,在上下两个角的中下1/3处,再水平往外2~3厘米,即对应四边孔所在位置有固定的压痛。
3. 肩后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整个上肢,做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动作时疼痛加重。
4. 肩关节活动受限。
5. 肩外侧皮肤麻木或感觉消失。
6. 三角肌萎缩。
腋神经卡压症,四边口综合征
1, 少见,有趣,长知识的一例肩痛 四边口综合征,腋神经卡压症
2,容易误诊误治的一例肩痛患者 | 奥克兰黄博士中医诊所 | 易忽略的神经卡压
容易误诊误治的一例肩痛患者 | 奥克兰黄博士中医诊所 | 易忽略的神经卡压
4,胸长神经卡压,
胸长神经卡压症英文名:long thoracic nerve entrapment
1, characteristical pain from left up back to chest.
he has severe pain in left neck, shoulder, up back and chest for 1 year
【dorsal scapular nerve , long thoracic nerve entrapmentone】 case of pain from left up back to chest.
胸长神经起源于颈5,颈6,颈7神经根,支配前锯肌。胸长神经穿过中斜角肌(在C5起点)的腱性纤维组织,因此当中斜角肌劳损、无菌性炎症或肌肉痉挛时可导致起源于C5神经根的胸长神经支卡压。胸长神经受到卡压将产生临床症状有颈部、背部均有明显的压痛点,而且按压背部的压痛点可诱发前臂内侧及手指发麻,患者诉左胸前不适、刺痛,左侧胸壁及腋下不适,部分患者可有从背后痛到心前的感觉。
胸长神经的卡压常仅发生在起源于颈5神经根的胸长神经,亦即是颈5神经根受卡压所致。常是由于中斜角肌劳损、无菌性炎症或肌肉痉挛而产生卡压。
1.患者可能有颈部不适和“颈椎病”病史。
2.胸前壁、胸侧壁和腋下不适,有胀痛、针刺样痛,如在左胸壁,酷似心绞痛。
3.如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患者可能诉有从背后一直痛到心前的感觉。
4.心内科检查资料不支持心绞痛。
5.体征
(1)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上下压痛显著。
(2)叩击胸前可能诱发胸前刺痛。
(3)合并肩胛背神经卡压时有肩胛背神经卡压的体征。
6.特殊试验
(1)于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点上下压痛最显著点,用0.25%布比卡因2~3ml局部封闭,全部症状消失。
(2)患者有胸前不适、刺痛,排除了心脏的疾病,颈部痛点局部封闭后症状消失时,要高度考虑胸长神经卡压的可能。
5,臂丛神经卡压,
6,肩胛上神经卡压症
1959年,Kopell和Thormpson对肩胛上神经在肩胛上切迹部的卡压做了详尽的描述,并称之为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SNE)。以后有关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1975年,Clein报道了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他认为间接和直接暴力都可以造成肩胛上神经不同程度的损伤,而牵拉伤可能作用最大,损伤单独累及肩胛上神经也是可能的。
肩胛上神经卡压症表现为上肢活动受限,肩周围钝痛,位于后外侧部,肩外展、外旋无力。
临床表现
(1)冈上肌、冈下肌萎缩。
(2)肩外展无力,特别是开始30°左右的肩外展肌力明显较健侧减弱。
(3)肩外旋肌力明显下降,甚至不能。
(4)肩部相当肩胛切迹处压痛明显。
第三章, 手部麻木,刺痛,无力的神经卡压
调查,在美国手法医师的患者比例中,约有17%就是周围神经所造成的症状。在英国,在神经内科的门诊调查中, 光周围神经问题就占了11% (Stone et al. Brain 2009)。 这意味着,不管你是医师,治疗师或教练,平均每七到九个走入你诊间的患者就有一个会有此类问题。
一, 肘管综合征又称创伤性尺神经炎、迟发性尺神经炎、肘部尺神经卡压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尺神经卡压病变,也是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症之一。
至1957年,Osborne确定了尺神经卡压的概念。Feindel和stratford将肘部尺神经区命名为“肘管”,将在此处发生的尺神经受压病变称为“肘管综合征”
1,症状
(1),肘部尺神经卡压常见于中年男性,以体力劳动者多见。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环小指的麻木和刺痛感。轻度患者可能只有症状的存在;中、重度患者可有感觉的减退和消失。
(2),患者在肘内侧可有酸痛不适感,并可向远侧或近侧放射。可有夜间因麻木而醒。患者还可有手部乏力、握力减退、肌肉萎缩、手部活动笨拙、不灵活、抓不紧东西等主诉。常常在用手工作时,特别是做屈肘活动时症状会加重。
2,检查
(1)尺神经支配区的感觉障碍
包括刺痛、过敏或感觉缺失。尺神经支配区一个半手指出现感觉障碍,手背尺侧出现感觉障碍。感觉功能检查对诊断肘管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肘管综合征尺侧皮肤感觉变化的特点是:手部尺侧1个半手指、小鱼际及尺侧手背部感觉障碍。
(2)肌肉萎缩、肌力减退
病程不同,手部肌萎缩程度不同。早期可出现手部肌无力现象,晚期可出现爪形畸形。肌力减退最突出的表现是小指处于外展位。内收不能,握力、捏力减退。重度患者肌肉完全麻痹,有时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受累而肌力减退。
(3)肘部尺神经滑脱、增粗
尺神经随着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在肱骨内上髁上方会出现异常滑动。有时可摸到肘部一端尺神经增粗或有梭性肿大,并有压痛。因为尺神经沟浅,约半数病人在屈肘时尺神经滑出尺神经沟而位于皮下,工作、学习等伏案时,人们多习惯将肘部平放在桌面,致使尺神经处于慢性受压状态。
(4)屈肘试验阳性
屈肘时可加剧尺侧一个半手指的麻木或异常感。屈肘试验对于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检查方法: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屈肘120°,持续约3分钟,出现手部尺侧感觉异常者为阳性。
(5)肘部Tinel征阳性
二,腕尺管综合征
Guyon管的解剖:位于小鱼际区的近端、豌豆骨和钩骨钩之间,上方为腕掌侧韧带,尺侧为豌豆骨内侧,桡侧为钩状骨,深层为钩-豆骨关节面。
内有尺动脉、尺神经通过,动脉在桡侧,神经在尺侧,尺神经分在此为深、浅两支
临床症状
手尺侧一指半麻痛
手部肌肉萎缩
手部精细动作受到影响
三, 腕管综合征(CTS)
因正中神经在腕管处受压引起,是最常见的正中神经卡压症,也是最”受欢迎”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之一。在发病率方面,女性大于男性. CTS以常发生在常用计算机的上班族或是需要用手工作的族群。如果患有腕管综合征,病人首先会感到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的一半的指端麻木或疼痛,持物无力,其中中指情况最为严重。在夜间或清晨,症状会加重,适当抖动手腕可减轻症状。
- 运动支配: 桡侧腕屈肌、旋前圆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拇长屈肌、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食指及中指的蚓状肌
- 感官支配: 手掌、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外半侧。
骨间前神经受压综合征并不少见,往往对其认识不足,常被误诊。
1.病因
是正中神经的骨间前神经支被指浅屈肌上缘的腱弓或纤维带卡压所致,多为间接因素造成,如旋前圆肌纤维带形成压迫、指浅屈肌腱弓的增厚及压迫、尺桡骨骨折后的移位、血肿及骨痂压迫等。
骨间前神经为纯运动支,无感觉神经纤维。
2.临床症状
前臂掌侧疼痛,拇、示指、中指屈曲对捏无力,突然或逐渐发生症状。手感觉正常,无手的内在肌瘫痪。
前臂近掌侧钝痛,食指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肌力减弱或瘫痪,拇指与食指对捏时指间关节过伸,呈捏握征阳性,手部感觉及手内肌肌力基本正常。
是一种纯粹的运动神经病,因为骨间前神经不包含任何感觉神经纤维。但患者在描述症状时,有时候会提到前臂钝痛。通常情况下,因为大拇指指间关节无法屈曲以及食指指间关节远端受损,患者无法做出“OK”这个手势。挤捏测试(pinchtest)也可测出患者是否患有此综合征:患有此综合征的患者无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张纸,相反,他们会用伸直的大拇指和食指夹住这张纸。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无力表现在手肘屈曲时无力。
3.治疗
神经松解。
六,Struthers 韧带处
虽然并不常见,但约13%人口有着Struther韧带存在. 若周边神经卡压在于Struther 韧带处, 症状将会包含了远程的所有卡压(旋前圆肌综合征与腕管综合征)还有旋前圆肌的肌力衰弱。
“因为Struther韧带位于旋前圆肌近端,并支配着旋前圆肌. 临床上诊断正中神经Struther 韧带卡压或是旋前圆肌综合征的差别在于前臂向内旋转(旋前圆肌)肌力的测试”
正中神经卡压快速诊断总结:
1. 在上肢神经卡压诊断中,测试肌力比测试皮区感觉来的准确。
2. 若你没有电诊断学仪器(例如肌电图),,在有限时间内你需要测试拇短展肌-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因为这是最“正中神经敏感”的一条肌肉。
3. 在确认是正中神经卡压后,旋前圆肌综合症与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差异在于外侧3又1/2手掌皮区知觉。腕管综合征不会影响影响手腕曲区。
4,而Struther韧带卡压与旋前圆肌综合症的诊断差异在于旋前圆肌肌力。而AINS的差异就在于”OK”手势.
七,桡管综合征
1.病因
本病又称桡弓综合征、旋后肌综合征、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痛。是桡神经深支在桡管内被旋后肌浅层腱弓或桡侧腕短伸肌起腱弓卡压所致。
2.临床症状
起病缓慢,可逐渐发生伸掌指关节、伸拇、外展拇指无力,伸腕偏向桡侧,原因是尺侧伸腕肌受累,桡侧腕伸肌完整。无感觉异常,无疼痛。
本病中指试验阳性,检查时令肘、腕、指间关节伸直,抗阻力伸直掌指关节诱发桡侧腕短伸肌起点内侧缘疼痛为阳性。网球肘疼痛出现于内上髁上下。
手术需探查骨间背侧神经常见的卡压点,包括桡骨头前方、桡侧腕短伸肌弓和旋后肌的FROHSE弓。
3.治疗
非手术治疗,如制动休息、理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2月无效、EMG显示神经无再生迹象者,可行手术治疗,比如切断外侧肌间隔腱性纤维,手术显微镜下松解神经等。
八,桡神经浅支卡压症,手铐神经病变
(Handcuff Neuropathy / Cheiralgia Paresthetica)
桡神经浅支可能由于系统性疾病受损,如手铐和不细心的静脉输液等压迫,可以用提内耳氏征(Tinel’s sign)来诊断。此综合症常见症状为在手后外侧特别是拇指区域出现感觉异常,此综合症并不会导致肌力受损
九,桡神经卡压(垂腕症一般又有别名「周末夜晚麻痹症」、「蜜月手」)
在解剖构造中,桡神经沿着三头肌的内侧经过肱骨的螺旋槽,一直延伸到前臂,负责控制腕伸肌、手指伸肌和肱桡肌,因此当上臂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引起桡神经麻痹后,这些肌肉无力便会造成垂腕的表现。
垂腕症一般又有别名「周末夜晚麻痹症」、「蜜月手」,因为酒醉后将手枕在头后方熟睡,或是在睡觉时将上臂放在伴侣头下当作枕头。
医师在临床检查时,会先定位受到影响的肌肉,看三头肌是否有完整力量。除了垂腕之外,感觉异常仅局限在前三指
【免责声明:这些文字都属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做为看病依据,诊断治疗之事,请咨询或面见你的医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