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有些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通知我们,立即删除。
please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PhD Win, click below link
【电子书】 送给疼痛治疗师的一份绝佳礼物(针灸师、推拿师,物理治疗师、脊椎按摩师、职业治疗师和疼痛管理师)
【前言】 对于一般的疼痛,像关节扭伤,肌肉拉伤等,治疗师都会应对自如,大都以痊愈告终。如果遇到一些几个月,甚至几年,而疼痛迁延不愈,一定是一个疑难疼痛了,除了已经知道的一些难治的全身性疾病,像类风湿,脊髓空洞症等,治疗师不能徒手解决,但一些神经卡压,像枕大神经痛,四边口腋神经卡压等,还有一些深处小肌肉的损伤,如肩胛下肌肉损伤,肱肌损伤等,如果诊断正确,治疗到位,也会很快解决,甚至是立竿见影。因此,对于治疗师来说,掌握了神经卡压和深处小肌肉损伤,将是如虎添翼,您的临床将会是不一样的景象。2024年,我要用大部分业余时间写完这部电子书,希望能给你带来临床治疗的一点启示,有所收获。也是我2024年送给疼痛治疗师的一份小礼物。
【概述】电子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神经卡压,将介绍几十种常见的神经卡压,第二部分是深部小肌肉损伤,很容易被忽视,但在临床中却很常见。每种疾病都有解剖重点、临床表现难点、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特点、我的临床经验和看法、以及我常用的治疗方法,或者是从网上和书本上收集的一些治疗方法。(09/02/2024)
第一部分 神经卡压
神经卡压一般特点:
特点一,疼痛性质是刺痛,麻痛,窜痛,烧灼样痛,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
特点二,按压或敲打疼痛点以外区域,可诱发远处疼痛, 即Tinel征,是指叩击神经损伤(仅指机械力损伤)或神经损害的部位或其远侧,而出现其支配皮区的放电样麻痛感或蚁走感,代表神经再生的水平或神经损害的部位。Vallex现象,卡压点的局限性压痛、放射,即卡压点远近侧均有压痛称Vallex现象。
特点三,用针检查受累区域,可发现有痛觉的敏感或迟钝;
特点四,夜里及休息时疼痛加重,而白天或工作时疼痛减轻;
特点五,一些特殊试验,可以诊断神经卡压。如颈椎神经根卡压,做压颈试验可引发肩背痛,四边口腋神经卡压,做投球动作可引发肩背痛,肩胛背神经卡压;
特点六,封闭卡压点(压痛点),或针灸神经松解,或手法卡压点松解,疼痛立即缓解。
【注:当遇到疼痛常年不愈,夜间疼痛或休息痛, 以刺痛,麻痛,放射痛为特征,按压或敲打远处可诱发疼痛,检查有感觉敏感或迟钝,就要想到神经痛,要做进一步检查,进而确诊,制定治疗方案】(11/02/2024)
神经卡压的常见病因:
解剖性:某些特定的解剖部位易使神经受压,如狭窄且缺乏弹性的腕管和肘管, 神经干与众多的肌腱走行于容积相对固定的骨纤维管道中, 任何炎性渗出或软组织增生肥厚, 均可造成对神经的挤压。再如关节周围的骨性隆起, 肌肉的附着点等, 这些部位的神经末梢分布特别丰富, 软组织的结构致密, 活动范围相对较小。若在这些部位复加急、慢性损伤、腱鞘滑膜炎、骨关节病、肿物、先天性异常的肌肉和纤维带等局部因素,则更易产生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全身性:生理性妊娠、更年期的妇女、老年人以及某些全身性病的患者易发生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类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类风湿病、强直性脊柱炎, 肢端肥大症、酒精中毒、甲状腺功能低下、尿毒症、结核病、一氧化碳中毒或药物过量所致的昏迷、营养不良、血液病和麻风等。
姿势和职业性:肢体长时间维持在一种使神经受压或受拉的姿势不动,或工作中神经反复受压、摩擦均可引起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如枕臂入睡,桡神经在肱骨干外侧长时间受压,易患桡神经螺旋沟综合征;长期反复的循环载荷造成局部组织的代偿性增生肥厚; 如惯于采取屈肘支撑的姿势,或木工由于屈肘活动过度而使尺神经在肘部受压,则易患肘管综合征。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许多人超常时间伏案工作, 使颈肩部软组织劳损, 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应力集中: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 力使物体产生变形, 但物体内部的材料也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这种物体内部材料抵抗变形的能力在力学上称为应力。它的大小与外力相等而方向相反。人体各种组织器官在承受外力时同样也产生应力, 根据应力的方向可归纳为压应力,拉应力和剪应力。当某个方向的应力远远大于其它方向或其它方向为零应力时, 称为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在工程方面可以引起材料或结构的破坏, 在人体则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如骨质增生,骨刺形成,筋膜肥厚,肌肉肥大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使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也是造成皮神经卡压的潜在因素或直接因素。
筋膜间室内高压:各种因素引起的筋膜间室内压力增高, 如炎性渗出,肌肉痉挛或筋膜挛缩, 这种压力在引起肌肉发生缺血性挛缩之前就对各种神经末梢产生了病理性刺激, 筋膜表面张力的增高和筋膜间室内压的增高均可对分布于其表面或穿过其间的皮神经产生牵拉或压迫。这种软组织张力性皮神经卡压在慢性劳损性疾病所产生的疼痛中已经成为主要的病因。
其他:如石膏绷带固定过紧,夹板纸压垫位置不当,止血带时间过长或麻醉时体位不当引起的皮神经长期受压, 尤其止血带在四肢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 所带来的并发症已受到广泛注意, 应用止血带所致的神经麻痹可以引起肌力减退, 僵硬, 水肿, 感觉异常和疼痛等。有人称其为止血带用后综合征。
神经卡压的病理变化:
神经纤维的外面包裹三层结缔组织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
周围神经受压30mmHg的压力时,轴突运输就会减少,即周围神经卡压。周围神经卡压是指周围神经在其循行的路径中,被周围的腱性结构和筋膜肌腱等卡压而引起的支配区域麻木,疼痛,支配的肌肉无力等症状。
对神经受压引起损伤的机理尚不清楚, 可能与外膜通透性变化, 引起神经内膜水肿, 微循环障碍有关。
神经卡压的主要的病理改变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不断增加的组织压力造成对神经直接的压迫损害;
二、承受组织压力增高而带来的血供缺乏导致神经的缺血性损害;
三、卡压后轴浆运输受到影响;
四、神经受到严重的卡压时,神经束膜可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束膜增厚、束间粘连或疤痕形成,以及神经外膜增厚,使得神经束变硬变窄,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而形成继发的卡压因素。(02/04/2024)
第一章 单侧后头痛(枕神经痛)
【本章重点提示】
1,遇到一个单侧后头痛,想到什么疾病?
2,怎么排除引起后头痛这些病?
3,怎么确定是神经因素
4,神经卡压因素有哪些
5,几个神经的基础知识
6,后头痛的中医基础认识
7,每个神经卡压后头痛的治疗穴位
8,治疗病例分享
【遇到一个单侧后头痛,想到那些疾病?】
一个单侧后头痛患者与你预约,看诊时,你会想到什么疾病?怎么排除一些疾病,最后有一个正确诊断。首先我们要诊断或排除偏头痛,我们知道老百姓的偏头痛是与医学上的偏头痛是二个不同的概念,老百姓的偏头痛是偏侧头痛,一侧的头痛,是一个位置的诊断,好多患者来诊,你问他们,“你哪方面需要帮忙吗?”, 他们说,“我想治疗偏头痛”, 其实就是头痛发生在一侧。
而医学上的偏头痛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病,是一种严重的头痛,大多发生在一侧,它有严格的诊断标准。我把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找出来,供大家参考!
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从以上三个诊断标准可以看出,诊断偏头痛还是非常严格的,有时间标准,发作次数标准,症状标准。重要一点,这个头痛可以用头痛国际标准的其它头痛可以解释,那一定不是偏头痛。
临床上,偏头痛也要与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鉴别。请看一下鉴别点。
紧张性头痛,一般双侧,压迫性头痛,也有畏光或畏声(这一点容易与偏头痛混淆);而丛集性头痛,发作时间短,单侧发做(眼眶周围),可以流泪、眼红、流涕、眼痒(与偏头痛的先兆症状混淆)。掌握这些特征,并与其它头痛,特别是单侧后头痛鉴别。
从以上的讲解,遇到单侧后部头疼,我们很容易诊断或排除是不是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
下面列举继发性头痛,不一定全记住,但有相关症状出现,一定在脑子里扫描一下。
可能的继发性头痛原因包括:
- 急性鼻窦炎
- 动脉撕裂(颈动脉)
- 脑内血凝块(静脉血栓形成)
- 脑动脉瘤
- 脑动静脉畸形(脑 AVM)
- 脑肿瘤
- 一氧化碳中毒
-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颅底结构性问题)
- 脑震荡
- 2019 冠状病毒病(COVID-19)
- 脱水 (当身体缺乏足够的水和其他液体而无法正常运行时)
- 牙科问题
- 耳部感染(中耳)
- 脑炎 (脑炎症)
- 巨细胞动脉炎 (动脉内膜发炎)
- 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 宿醉
- 高血压
- 流行性感冒(流感) 以及其他发热性(发热)疾病
- 颅内血肿
- 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 脑膜炎
- 谷氨酸钠 (MSG)
- 过度使用止痛药
- 惊恐发作和惊恐障碍
- 持续性脑震荡后症候群(脑震荡后综合征)
- 因头戴物(例如头盔或护目镜)紧所产生的压力
- 假性脑瘤(特发性颅内高压)
- 卒中
- 神经痛 (以及其他神经痛,均涉及连接面部和脑的某些神经发炎和卡压)
一些继发性头痛还包括:
- 冰激凌头痛(通常称为脑冻结)
- 药物过量性头痛 (由过度使用止痛药引起)
- 窦性头痛 (由炎症和窦腔充血引起)
- 腰穿后头痛 (起因于脑脊液压力低或其容量低,这可能由自发性脑脊液渗漏、脊髓穿刺或脊髓麻醉所致)
- 霹雳样头痛 (一组涉及突发、重度头痛的疾病,原因众多)
遇到一个单侧后头痛患者,我们先排除原发性头痛,再排除一些继发性头痛,就剩下我们要重点讲解的单侧后头神经痛。
【怎么排除引起后头痛这些病?】
排除原发性神经痛,最主要就是排除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根据头痛的特点,按照国际头痛诊断标准,很容易排除,查体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无阳性发现。
排除其它的继发性头痛,一定要详细查体,发现阳性体征,再结合辅助检查,像MRI, 脑电图,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检查等。
我曾治疗一次反复右侧后疼痛患者,每次头痛剧烈,几次呼叫救护车去医院急诊室。她来找我针灸治疗,询问时,每次发作患者非常惊恐,害怕脑出血,剧烈疼痛后,患者疲乏,昏睡几个小时后,疼痛才缓解。我询问了解到,一年前,她丈夫做心脏手术,非常担心,从那时候起,每天都会发作性后头痛。脑MRI 检查正常。她就是惊恐发作性头痛。
我曾见到一例良性颅压增高症患者,间歇性后头痛发作,脑脊液压力检查诊断为良性颅压高。针灸了几次,无效。
排除了其它继发性头痛,再根据查体,怀疑神经痛。(18/03/2024)
【怎么确定是神经因素】
一说神经痛,一定要想到我们以前讲过的神经痛的特点,这里可以复习一下【神经卡压一般特点】。确定是神经痛,就要确定神经痛的【定位诊断】,就是那个神经受损了,受刺激了;然后确定【定性诊断】,就是这个神经痛是卡压,还是炎症?,是肌肉筋膜卡压,还是骨头肿瘤卡压?神经卡压大部分是肌肉筋膜软组织的卡压,骨头或肿瘤的卡压(压迫)做一个MRI就排除了。
神经因素引起的单侧后头痛,有人称为神经卡压症,有人称神经炎,有人称神经痛,这几个称呼怎么区分呢?这里就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症状之一,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神经痛,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或症状性)神经痛。因此神经痛是一个总称,包含了神经卡压和神经炎。
神经炎泛指整个神经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发生的所有神经组织炎性病变。但在日常使用中,神经炎常作为周围神经炎的同义词,特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炎性病变。
神经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比如机械性因素、中毒、遗传、营养障碍、代谢及内分泌障碍、炎症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神经卡压综合征(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又称压迫性神经病(compression neuropathy)、神经压迫综合征(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是一种因周围神经被解剖学路径中的壁性结构直接压迫而引起的损伤性疾病,俗称神经受压、神经缠套。
周围神经在解剖上的某些特定部位,如经过肌肉的腱性起点处,穿过肌肉处,绕过骨性隆起处或行经纤维骨性鞘管处等,因为这些部位的组织硬韧,神经本身可移动性较小,经过长时间压迫和肢体活动时对局部的牵拉磨损,可致神经损害,产生感觉及运动障碍。神经卡压属于机械性因素,被卡压的神经也有炎症,诊断治疗时也要考虑这个因素。
以上讲了那么多就是为讲单侧后头痛神经卡压做铺垫,排除原发性头痛,一些继发性头痛,才能明确诊断,知道神经卡压,就有精准治疗。
【单侧后头神经卡压有哪些】
头皮的感觉支配。
前额和头的前部分有三叉神经支配。
-
滑车上神经—三叉神经眼分支的一个分支,这条神经支配前额的内侧,一直到头顶
-
眶上神经—也是三叉神经眼分支的一个分支,这条神经支配前头,在滑车上神经的外侧,一直到顶点
-
颧颞神经—三叉神经上颌分支的一个分支,它支配太阳穴区域的头皮感觉
-
耳颞神经 —三叉神经下颌分支的一个分支,它支配耳廓前面的感觉
后头的神经支配。
- 第三枕神经,穿过斜方肌,支配后颈区上部和下枕区头皮(枕大神经支配区内侧)的感觉。 颧弓以上的头皮后部, 靠近头中线为第3枕神经(第3颈神经)。
- 枕大神经,源自第二颈神经,穿过头半棘肌和斜方肌,支配颈部最上段及头后部从枕骨下区域到头顶区域的感觉(第2颈神经)。枕大神经与眶上神经分布区的分界线为两耳间冠状平面。
- 侧面为枕小神经 (第2颈神经),分布于耳廓后面,支配耳廓后上部,乳突及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
- 耳大神经分布在耳垂下方的一部分颈部皮肤、耳廓下半的前后面。
- 枕部、枕下部,即在枕外隆突下与两侧的上项线附近皮肤由枕下神经支配。
因此,后头神经痛要想到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枕下神经痛和第三枕神经痛。(29/03/2024)
【枕部后头几个神经卡压的基础知识】
1,枕大神经卡压
枕大神经发自颈2神经后支,绕寰枢关节定位后向上行,在枕外隆突旁,项上线处,穿过半棘肌及斜方肌止点及其筋膜至枕颈部皮肤。
枕大神经在走行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卡压,尤其是以下部位:
①C2分支离开C1和C2椎体之间处;
②头下斜肌和半棘肌之间;
③神经穿入半棘肌肌肉或筋膜处;
④神经穿过致密的斜方肌腱膜处。
2,第三枕神经卡压(thirdoccipitalnerveheadache)
为单侧枕部及枕骨下疼痛,是颈痛患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发生于挥鞭样损伤后的颈痛,发病率可达27%。
1.)神经走行:第三颈神经后支从C2-3椎间孔处发自第三颈神经,向后绕C2-3关节下方的骨纤维管至横突间肌后内侧,然后向后上方走行至头半棘肌,在枢椎棘突水平面穿过头半棘肌或斜方肌,在头半棘肌或斜方肌浅面竖直向上走行,并与枕大神经相交通,分布于枕部皮肤。
2.)易卡压部位: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炎症可以刺激枕神经而引起头痛。C2-3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由第三枕神经发出细支支配,其外侧面存在枕大神经与第三枕神经的交通支,其下方骨纤维管固定第三颈神经后支,所以在关节突关节炎症时会刺激第三枕神经,引起第三枕神经痛。在枢椎棘突水平面穿过头半棘肌或斜方肌也是易卡压点(天柱穴)。
3.)临床症状:起自枕部并向头顶放散至前额的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病程长,时轻时重,女性多见
3,枕下神经卡压
1.)神经走行:第一颈神经后支。第一颈神经干自脊髓分出后,行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中,且位于椎动脉的下方,在寰椎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之间穿行寰枕后膜,并于椎动脉沟的外侧分为颈神经前支和后支,后支即为枕下神经。其进入枕下三角。
2)易卡压部位:寰枕关节,发生轻微移位或椎枕肌、头半棘肌、斜方肌肌腱以及颈部筋膜发生炎症、局部软组织渗出、水肿、粘连、痉挛等各种病理改变时,挤压从中穿过的枕下神经。
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部、枕下部疼痛,压痛,可伴有眩晕等。
①疼痛:以枕部、枕下部疼痛,即在枕外隆突下与两侧的上项线附近疼痛,疼痛亦可出现在枕下凹处,呈经常性,但可有缓解,时轻时重。
②感觉障碍:部分病人枕下部感觉过敏或有麻木感。伴有头晕与头脑不清。重者,眩晕明显。
③枕下凹上缘处有压痛,枕外隆凸及上项线处固定性压痛,时轻时重,个别患者第二颈椎棘突处有压痛。
4,枕小神经卡压:
1.神经走行:由第2颈神经前支通过颈浅丛分出,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至头部附近,穿出深筋膜,越过胸锁乳突肌止点的后部,继续上升,到头的侧面,分布于耳廓后面,支配耳廓后上部,乳突及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
2.易卡压部位:上项线、胸锁乳突肌乳突肌后缘上段(翳明穴)。
3.临床症状:以枕小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为阵发性,针刺样或刀割样,甚至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间歇期为钝痛,颈肌痉挛,头呈僵直位。
5,耳大神经
耳大神经位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组成。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前上方斜越该肌表面,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颌角方向走行,分布于耳郭、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的皮肤。
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患者一侧枕部疼痛,可向外耳部放射,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而有阵发性加剧,也可呈间歇性发作。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可加剧疼痛。
体征与检查:(1)枕外隆起处常有压痛。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部放射。(2)耳大神经支配区域如耳郭、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可出现过敏或感觉轻微减退。(3)颈部活动可无明显受限。
易卡压部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天窗穴)
【几个枕部神经卡压诊断注意事项】
- 诊断枕神经痛的关键, 因几个枕神经互通、交叉,有时几个皮神经痛很相似, 要熟悉头皮的神经支配来源、行径、邻属及分布等,非常重要。
- 相邻各皮神经的痛觉反应很容易查明, 判断有无障碍区, 依其范围定性,可明确诊断。假如枕小神经的分布区障碍,并且同时查有枕大神经(第2颈神经后支)分布区痛觉改变, 则须考虑是第2 颈神经根未分成前后支以前在第1、2 颈椎之间的一段病变,或是互不相干而同时有枕小、枕大神经痛。
- 第1、2颈椎之间与下方的活动脊椎之间的连接不同, 不形成骨性椎间孔, 通过的神经不易在此处受到卡压。
- 枕小神经分布区痛觉改变,有时同时查有耳大神经(第2颈神经)分布区痛觉改变, 则须注意是在第2颈神经前支未进入颈丛以前的部分病变, 或是互不相干而同时存在的两种皮神经痛。
- 此外, 也有可能遇到枕大、枕小、耳大3支神经同时有阳性体征。遇有此类情况时, 应再检查颈前皮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如何。 下颌下缘以下的颈前部皮肤由颈前皮神经分布,由第2、3颈神经前支组成, 通过颈浅丛分出。如果含有第2颈神经的任何一支皮神经正常, 即可排除神经根的病变, 最后定性为某一支原发性神经痛。
- 许多神经痛患者是同时并发有枕小、枕大、耳大、枕下及枕第三神经中的1–3支的神经痛, 即依此以上思考检查鉴别,未有失误。
- 关于鉴别诊断方面, 要注意的还有一点, 即对偏头痛这一诊断的鉴别。有一些医生对头部一侧疼痛的病人, 因未认识到皮神经痛的问题, 经检查未见有阳性体征, 包括CT、MRI头颅部检查, 即诊断为偏头痛。有些患者就诊时就告诉你,他/她是【偏头痛】,应与患者解释清楚。
- 对于诊断为枕神经痛的病例, 与对待其他皮神经痛的处理方法相同, 皆采取针刺神经松解的方法, 此方法可以即时证实诊断有无错误。如果有相邻的2支以上皮神经同时受累, 检查时有疑问,也可先试行针刺松解其中1支作为诊断性试验。如果失败, 再考虑其他方法检查, 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 枕神经疼痛严重时可伴有眼球后痛。可有偏头痛样症状或出现丛集性头痛的自律症状(02/04/2024)
【中医对头痛的一般认识–辨证及治疗】
我国对头痛病认识很早,在殷商甲骨文就有“疾首”的记载,《内经》称本病为“脑风”、“首风”,《素问·风论》认为其病因乃外在风邪寒气犯于头脑而致。《素问·五脏生成》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的病机。汉·《伤寒论》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厥阴病篇章中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感头痛病的辨证论治。隋,《诸病源候论》已认识到“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可致头痛。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内伤头痛已有较充分的认识,认为“有气血食厥而疼者,有五脏气郁厥而疼者”。金元以后,对头痛病的认识日臻完善。《东垣十书》指出外感与内伤均可引起头痛,据病因和症状不同而有伤寒头痛、湿热头痛、偏头痛、真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气血俱虚头痛、厥逆头痛等,还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从而为头痛分经用药创造了条件。《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因痰与火。《普济方》认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人于脑中,则令人头痛。”明·《古今医统大全·头痛大法分内外之因》对头痛病进行总结说:“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另外,文献有头风之名,实际仍属头痛。正如《证治准绳·头痛》所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阴精阳气皆上于头。发病原因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倦过度所致。《类证治裁·头痛》说:“头为天象,诸阳会焉,若六淫外侵,精华内痹,郁于空窍,清阳不运,其痛乃作。” 说明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
1,头痛按中医的八纲辨证大致划分以下类型。
⑴风邪阻络型:多因风寒外袭,寒凝血滞,络道被阻。证见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吹寒冷则痛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宜疏散风寒。方用川芎茶调散加减.
⑵肝气郁滞型:多因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瘀滞。证见头痛部位游走不定,随情志变动而增减,苔薄白,脉弦。治疗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⑶肝阳上亢型:多因肝郁化火,火盛伤阴,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证见头胀痛如裂,眩晕,心烦易怒,面部烘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疗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⑷痰浊上蒙型: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证见头痛昏重,眩晕呕恶,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疗宜以化痰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⑸气虚血瘀型:多因年老体弱,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证见头痛如刺,遇劳痛甚,神疲乏力,舌淡红,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治疗宜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遇到头痛患者,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排除特殊的继发性头痛,不要盲目选择中医治疗。除以上的中药治疗外还可配合针灸,艾灸,推拿,耳穴贴压等辅助治疗,已达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目的。(05/04/2024)
2,头痛的经络辨证。
根据经脉的走行我们知道,“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也就是说三阳经都会到达头部的。三阳是指阳明、太阳和少阳。手足三阳经共6条,其中阳明在前面,少阳在侧面,太阳在后面。
督脉和任脉也是循行达到头部的,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从胞中起,沿后正中线上行,一直到上齿正中的龈交穴截止。任脉也是起于胞中,沿前正中线上行,一直到下颌,环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从唇上行通过鼻翼两旁,至眼眶下,交于足阳明经。可见任督二脉也是循行于头部的。
还有一条经脉是足厥阴肝经,它从足大趾沿下肢上行至腹入胸之后,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咽喉部,连接目系(眼球与脑联系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中医学的辨证分型方法有很多,如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三焦辨证等等。头痛最常用的辨证方法是经络辩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头痛的取穴主要是局部选穴和辩经辨证选穴,就是在局部疼痛的位置取穴,再加上远端本经的穴位,予以补虚泄实。
(1)阳明头痛, 阳明在前,所以阳明头痛就是头部前面痛,即前额痛,包括眉棱骨痛和因眼、鼻、牙等原因引起的头痛。阳白、头围、神庭、印堂,合谷、内庭。
(2)少阳头痛,少阳在侧,所以少阳头痛就是侧头部疼痛,即偏头痛,包括耳朵疾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太阳、丝竹空、率谷、风池,外关、侠溪。
(3)太阳头痛,太阳在后,所以太阳头痛指后头部的头痛,包括落枕、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在内。天柱、后顶、风池、百会,后溪、申脉。
(4)厥阴头痛,厥阴在头顶,所以厥阴头痛即巅顶痛,包括高血压引起的疼痛在内。百会、四神聪,太冲、内关。
3,辨证要点
- 辨外感内伤可根据起病方式、病程长短、疼痛性质等特点进行辨证。外感头痛,一般发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掣痛、跳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每因外邪所致。内伤头痛,一般起病缓慢,痛势较缓,多表现隐痛、空痛、昏痛、痛势悠悠,遇劳则剧,时作时止。
- 辨疼痛性质辨疼痛性质有助于分析病因。掣痛、跳痛多为阳亢、火热所致;重痛多为痰湿;冷感而刺痛,为寒厥;刺痛固定,常为瘀血;痛而胀者,多为阳亢;隐痛绵绵或空痛者,多精血亏虚;痛而昏晕者,多气血不足。
- 辨疼痛部位辨疼痛部位有助于分析病因及脏腑经络。一般气血、肝肾阴虚者,多以全头作痛;阳亢者痛在枕部,多连颈肌;寒厥者痛在巅顶;肝火者痛在两颞。就经络而言,前部为阳明经,后部为太阳经,两侧为少阳经,巅顶为厥阴经。
- 辩诱发因素因劳倦而发,多为内伤,气血阴精不足;因气候变化而发,常为寒湿所致;因情志波动而加重,与肝火有关;因饮酒或暴食而加重,多为阳亢;外伤之后而痛,应属瘀血。
遇到头痛患者,首先应排除器质性病变,通过辅助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再排除一些特殊的继发性头痛,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除以上的中药、针灸治疗外还可配合艾灸,推拿,耳穴贴压等辅助治疗,已达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之目的。(06/04/2024)
【我的枕后神经痛治疗思路和方法】
我是新西兰注册针灸师,我的治疗方法就是针灸,就是中医方法。我知道或我会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我是不能用的,是违法的,我会建议患者去见患者的家医,让家医去治疗,例如封闭注射。
我用中药治疗头痛,就是根据八纲辨证,分清阴阳、虚实、表里、寒热,根据不同的证型,给出相应的方药。
针灸治疗,我分成一般性的非特异治疗和特异性治疗。
非特异性治疗,就是按头痛的部位,诊断为厥阴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然后在相应经络上取穴。
首先我远端取穴,厥阴头痛取太冲,少阳头痛取足临泣,太阳头痛取昆仑,进针得起后,让患者活动头部,反复做【米】字操, 即两点,一横,一竖,一撇,一捺。做五分钟,休息二分钟,再做五分钟。然后再循经加局部取穴,厥阴头痛取百会、四神聪、内关;太阳头痛取天柱、后顶、风池、百会,后溪、申脉;少阳头痛取太阳、丝竹空、率谷、风池,外关。留针30-40分钟,十五分钟行针一次。这种非特异性针灸治疗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治疗方式,针灸、留针、行针,治疗时间大约50-60分钟。如果不按这种方式治疗,单纯用我下面的特异治疗方法,一分钟治疗完事,患者是不满意的,总觉着太简单,付的钱不值得。因此,非特异性针灸治疗这个程序一定要做的。再说,非特异性针灸疗法对病程短,病情轻患者,也是有效的。
然后做特异性针灸治疗。如果诊断正确,这种治疗是立竿见影。
枕大神经卡压取风池,枕小神经卡压取翳明,耳大神经卡压取天窗,第三枕神经卡压取天牖穴,枕下神经卡压取天柱。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翳明】 在项部,当翳风穴后1寸。
【天窗】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天牖】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
【天柱】位于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15/04/2024)
针刺神经松解治疗的几个注意点:
1,诊断明确。排除原发性头痛,排除其它继发性头痛,根据头痛性质、感觉障碍区域和压痛点,诊断是后头那一条神经卡压。
2,针具可用毫针,也可用微针刀,条件允许的国家也可用针刀。用毫针要用0.35mm粗,长短根据患者胖瘦选择。
3,针刺手法用经典的苍龟探穴法。探穴范围就在穴位局部,四周探刺范围不超过0.5cm。有时就是局限于原地,只是为了增加缓解卡压,向四周轻轻微微探刺。根据患者体质选择补泻。
4,明确一个神经卡压,就选择一个穴位。如果不太明确,可能是二个神经或三个神经卡压,就选择二个或三个穴位。
5,神经卡压时间短,卡压较轻,用非特异性针灸疗法就缓解了后头痛,就不用特异性针灸疗法,也就没必要用针刀神经松解。
6,特异性针灸疗法,对轻症或早期神经痛患者,就是没形成卡压,也可以应用,可以作为非特性针灸疗法的一部分,但就用毫针就好。
7,特异性针灸疗法最多应用三次,三次后患者后疼痛也消失了个八八九九了。
8,后头痛消失不是治疗的结束,仍然用一般的非特异针灸疗法治疗。判断痊愈的指标就是后头的感觉检查时两边一样了。
9,特异性针灸疗法针具粗、有刃刀,治疗前,应判断患者的身体状态,应与患者沟通。
10,有些顽固性头痛患者,用三次特异性针灸疗法头痛仍不能缓解,可以再尝试三次。最后仍无效,应转诊或进一步检查。
11,具体操作,不要自己想当然的去做,说它简单也简单,说它复杂也很复杂。自己先慢慢摸索、体会,熟练了再广泛临床应用。有必要时,可以跟有经验的医生学习。学习不丢人,我也一直在学习。
12,我的认识很肤浅,很片面,也希望有高人指点,让我进步。(16/04/2024)
【枕神经痛治疗病例分享】
1,看头胀看了一年,他就是,枕神经卡压症
夜里躺下,头一着枕头就刺痛
耳朵里有时一抽一胀的
后头感觉敏感
凤池,完骨穴压痛
微针刀治疗,三次看效果。
看头胀看了一年,他就是,枕神经卡压症
2, The word of the mouth is the consensus of the world, no matter Western or Chinese.. but it is difficulty for Chinese medicine to gain a reputation among Westerners, I am having done it in Auckland for 20 years, so I know.
It is another case of occipital nerve entrapment, one needle, one point, then the headache will disappear like the wind.
Please subscribe me and thumb up!
口碑,是世人的共识,不论西人还是华人。
但是中医能在西人中有口碑,是不是很难?我这个在奥克兰呆二十年的中医人知道!
这又是一例神经卡压,一支针,一个穴,头疼像风一样而去。请关注,点赞
口碑,是世人的共识,不论西人还是华人
3,他三天前,左胸部患带状疱疹,疱疹不痛,可左头痛如裂,电击如闪电,四,五秒电击一次,停下来几分钟,再一抽一抽的电击,痛的他生不如死。他一直认为是带状疱疹引起的,去急诊后,给与止痛药,不管用。
我检查后,头后有压痛,左后头感觉敏感。
我认为他是枕神经卡压症。
一支针,一个穴,一根烟的功夫,头痛如裂像风一样消失了,患者见笑脸了。
请关注,点赞。
一支针,一个穴,一根烟的功夫,头痛如裂像风一样消失了
4,假性偏头痛16年,五次针灸治疗,枕大神经卡压
5,第三枕神经卡压
【黄博士疑难医案】第三枕神经痛 | 十多年天天后头痛|波浪样疼痛|顽固性偏头痛|头痛伴呕吐|奥克兰中医诊所|微针刀神经松解 |
6,耳大神经卡压
耳廓不舒服|耳部难受|耳廓周围胀闷|带耳机戴游泳帽严重|奥克兰中医诊所
(16/04/2024)
第二章 肩背神经痛
【本章重点提示】
1,肩背部疼痛的神经外因素及他们的特点。
2,肩胛下肌损伤的特点
3,喙肱肌损伤的特点
4,撞击综合征的特点
5,慢性疼痛综合征(心理因素惊恐发作,焦虑发作)
6,滑囊炎的特点
7,神经疼痛有哪些,每个神经的解剖,卡压点,及特征。
8,肩背神经痛的一般中医认识和治疗。
9,我对肩背神经痛的治疗及体会。
10,肩背神经痛的治疗案例。(18/04/2024)
【肩背部疼痛的神经外因素】
这一章我们要讲一下肩背神经痛,因为引起肩背疼痛的原因复杂,因此我们首先认识引起肩背疼痛的其它因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诊断治疗肩背神经痛。
引起肩背痛的神经外因素包括:
肌肉肌腱因素: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菱形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胸大肌,胸小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喙肱肌,大圆肌,小圆肌。
肌肉痛的共同特点:
1,疼痛以酸痛为主,但是急性期,有时呈现撕裂样疼痛。
2,局部压痛明显。
3,放射痛成片状,定位模糊。
4,休息,不活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加重。
5,非激素类消炎类止痛药有效。
6,局部类固醇激素注射封闭有效。
7,2-3周基本自我恢复。
韧带因素:盂肱韧带,喙锁韧带,肱骨横韧带,肩锁韧带,喙肩韧带,肩胛上横韧带。
单纯韧带损伤非常少见,因此常与肌肉损伤并存。参照肌肉肌腱损伤的疼痛特点。
关节因素:胸锁关节、喙锁关节,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关节。
这里主要简单总结一下肩周炎的特点。
1,肩周炎常表现为肩关节部位的疼痛。
2,用手按压肩关节,可有明显的压痛点,主要位于肩关节前方、上方和后方。
3,发病初期会感觉肩部酸痛、冷痛。一段时间后疼痛会逐渐加重为剧痛和持续疼痛,疼痛的性质为钝性痛。
4,疼痛有昼轻夜重的特点。
5,在肩关节疼痛的基础上,逐渐出现肩关节运动障碍。肩周炎患者常陷入肩部疼痛——活动量及活动幅度减少——肩关节粘连——疼痛加剧——肩部活动量更少的恶性循环之中。
6,肩周炎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属于肌肉的“废用性萎缩”。
7,肩周炎本身具有自愈倾向,病程一般数个月,也可能长达2年。
精神因素:慢性疼痛综合征,焦虑症,惊恐发作。
精神因素引起肩部疼痛的共同特点:
1,患者性格敏感,对疼痛敏感。
2,患者有强烈的精神刺激。
3,疼痛多剧烈,检查无阳性体征。如无压痛,活动肩背良好。
4,疼痛不固定。
5,常伴发其它精神症状,如失眠,易怒,易疲劳等。
6,安慰治疗效果好。
肩部滑囊因素:
所谓滑囊是一个具有滑膜的囊, 它的功能是在肌腱与肌腱之间, 肌腱与骨骼之间, 或者是皮肤与骨骼之间, 起到一个衬垫作用。肩关节周围的滑囊有:
(1)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与三角肌之下, 肩袖之上, 是肩部最重要的滑囊。此处发炎是最常见的滑囊炎。
(2)肩峰上滑囊:位与肩峰上面与皮肤之间。
(3)斜方肌止点滑囊:位于斜方肌肩胛冈止点附近。
(4)肩胛骨下滑囊:位于肩胛骨的前上部与三个肋骨之间。
(5)前锯肌下滑囊: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胸壁之间。
(6)喙突上滑囊:在喙状突胸小肌止点处。
(7) 肱骨结节间沟两侧滑囊:位于肱二头肌腱沟两侧的肌腱止点邻近处, 如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等。
(8)肩胛下肌滑囊:位于肩胛下肌腱的下边, 为盂肱关节滑膜向外突出的部分, 与肩峰下滑囊不交通。
这里就以肩峰下滑囊炎为例,总结一下肩部滑囊炎的特点;
1,外展肩部时,运动弧度在 80 到 120 度之间可能会感到疼痛。
2,肩峰滑囊炎的表现类似于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主诉肩部前方和外侧疼痛
3,肩膀可能肿胀发热,则说明您患有肩峰滑囊炎。
4,活动时疼痛增加。
5,疼痛通常出现在夜间,尤其是当患者躺在肩膀上时。
6,MRI (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您的滑囊是否充满液体。
7,非处方止痛药。布洛芬、萘普生或阿司匹林等药物可以缓解肿胀和酸痛。
8,肩囊周围区域注射类固醇封闭有效。
9,小针刀治疗有效。
10,开放性或关节镜下的滑囊切除术专用于对非手术措施无反应的患者。
小面我就介绍几个易被忽略的几个神经外因素引起的肩背痛(25/05/2024)
【肩膀酸痛久治不愈的“祸源”——不容忽视的肩胛下肌损伤】
曾治疗一例俄罗斯男性患者,肩膀疼半年,他说不出具体疼痛部位,说是肩关节里面痛,按压肩关节周围没有疼痛点。但做 lift-off 试验阳性,最主要的是,我检查腋窝处有肩胛下肌刺激点,我给与肩胛下肌刺激点松解,症状缓解很明显,因此,我考虑肩胛下肌损伤。
【治疗四次后,这例俄罗斯人的反馈:】
我的回复:【谢谢Yuriy,你的肩周炎是一种特殊的肌肉损伤,叫做【肩胛下肌损伤】,诊断起来非常困难,通过特殊的针灸方法,恢复得很好。保持我们告诉你的定期锻炼。再次感谢
您的 5 星。】
这个肌肉深藏不露,它损伤引起的肩膀疼也常被大家忽略,因此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我就是给他腋窝下松解的这个点。
从身后看
从身前看
把皮肉都剥掉,就能看到一部分肩胛下肌,是不是深藏不露。但因该肌位置深而隐蔽,患者有症状,又不能准确地指出病变部位,有人描述椎间“胸壳”下痛、肩胛骨里面痛,医生查体又不易找到痛点,于是该病多牵延不愈而成慢性痼疾。
肩胛下肌是组成肩袖四大肌群之一。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在功能上作为一个整体,使肱骨头稳定于关节窝内。手臂移动到不同位置时,每块肌肉都对操纵肱骨头运动方向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肩胛下肌是最大的肩袖肌群及唯一的内旋肌。
其起自肩胛骨内侧缘的深面,也就是肩胛骨朝向胸廓的那一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并在远端和肩关节囊的前侧相融合。
肩关节前方疼痛、肩胛骨内酸痛不适。肩部的深层产生严重的疼痛,手腕背面也会产生疼痛。肩关节外旋时疼痛加重,内旋位时疼痛减轻。与冈上肌和冈下肌损伤的临床表现不同,肩胛下肌损伤产生的疼痛通常是在肩水平以下的活动中,患肩活动范围缩小,患者往往采用肩胛骨活动的方式来替代一部分肩关节活动。按摩肩胛骨背面肌肉有膈靴瘙痒的感觉。
1.外伤史或劳损史、肩周炎病史。
2.肩胛下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处疼痛且有压痛。
3.肩关节内收、内旋抗阻力实验阳性【Lift – off 试验】。
4.肩胛骨肋骨面酸痛不适,肩胛骨后缘痛点不明确。
5.患肢后背时疼痛,被动使患肢做后伸运动可使疼痛加剧。
6.患者站立、弯腰位、患肢尽力后背、肩胛骨后翘时,术者用手指沿肩胛骨脊柱缘向前外侧抠压,肩胛骨的肋骨压痛明显。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骨和胸廓之间,因此难以直接按压它。但并非不可能。患者可以仰卧于床面,放松身体,让同伴抓住你上举的手臂。用拇指找到肩胛骨外缘的位置,用指腹探入,来寻找肩胛骨内表面的酸痛点和肌肉紧索。一旦找到酸痛的点,持续按压30s左右,再移动寻找下一个点。
以下是肩胛下肌刺激点寻找的步骤:
1、患者侧卧位,肩关节屈曲,将臂部最大程度地拉向前方,以便触及肩胛骨的前面。
2、再将拇指置于肩胛骨外侧缘,另一只手固定臂部。缓慢而轻柔地将拇指弯向肩胛下窝。就可以触及一部分肌纤维。最后,让患者内旋肩关节,去感受肩胛下肌的收缩。
3、准确定位到肩胛下肌之后,缓慢移动你的手指,并且用拇指施加压力进行按摩,注意手的力度。
俯卧放松,手指在腋窝处,寻找刺激点。
针灸施针处就是寻找到的肩胛下肌刺激点。(25/05/2024)
【喙肱肌损伤,一个少见的肩痛】
喙肱肌起于肩胛骨喙突;止于肱骨中部,内侧 主要作用:屈肩及上臂内收 喙肱肌位于上臂内侧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这块肌肉通常比食指稍宽,长度是食指的两倍。确定喙肱肌位置的方法是,用拇指按压肱骨内侧,按压的位置尽量靠上,屈曲肘部,能感觉到肱二头肌在收缩;然后将肘部向身体侧面夹紧,能感觉到肱二头肌后面的喙肱肌在收缩。
1,喙肱肌触发点的位置在肌腹偏向喙突。
2,喙肱肌触发点能引起三角肌前束、肱三头肌、前臂后区以及手背等部位的疼痛。
3,疼痛会传递到中指指尖。因此人们很难意识到是喙肱肌出了问题。
4,喙肱肌触发点会导致手臂无法伸向身后或者举过头顶。如果只有喙肱肌一肌受累,用手摸头顶部不会感到疼痛,但是越过头顶去摸耳朵后,就会引起喙肱肌的收缩性疼痛。
5,喙肱肌自我牵张法,坐沙发,将双上肢平伸极度内旋放于沙发背上,然后尽量让躯干向后靠,上肢尽量往外伸。
6,喙肱肌损伤的针刺治疗:外展对侧盂肱关节45°,于锁骨远端下方触及肩胛骨喙突处的喙肱肌起始部,于其上寻找强压痛点,针刺该点。操作:留针30min;每10min行雀啄术1次。
【免责声明:这些文字都属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做为看病依据,诊断治疗之事,请咨询或面见你的医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