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八十四)
——尿频尿急,不一定是膀胱病
这两天我连续看了两位尿频、尿急的患者。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夫人,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大学生。两人都查过尿,没有感染,却都被当作“尿路感染”治疗。抗生素吃了不少,效果却不理想。
老夫人伴有腹股沟区肿痛;年轻女孩则出现腰痛,以为自己“炎症上行到肾了”。我查她们的髂腰肌,压痛都在七、八分。针刺松解后,疼痛降到三、四分,下腹坠胀和尿意都明显减轻。这让我再次意识到,很多被认为是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其实可能是髂腰肌的紧张牵拉所致。
髂腰肌的位置很深,既邻近腹腔脏器,又紧贴盆腔结构。当它紧张或痉挛时,会牵扯到相邻的神经和筋膜,从而出现许多容易被误判的症状。腹部方面可表现为下腹坠胀、腹部紧绷或消化不良;泌尿道方面则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尽感,甚至尿道刺激感;腹股沟方面可有牵扯痛或肿胀感,有时甚至放射到大腿根部。
这些症状极易被误以为是膀胱炎、尿道炎或妇科炎症,但其实很多属于功能性的膀胱刺激症。判断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按压髂腰肌,如果压痛明显(疼痛指数3分以上),并且治疗后压痛下降、症状同步缓解,那就要想到髂腰肌的可能性。
不过写到这里,我也提醒自己,不能什么都往腰大肌上扯。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在两个月前,我治疗过两例痛经患者,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一位是子宫肌腺症,西医诊断明确。她每次来例假都疼得厉害。我治疗后,当月来例假时居然不疼了。那说明肌腺症不是引起她痛经的主要原因。治疗中,我松解了髂腰肌,疼痛指数从七、八降到三、四,她的痛经也随之消失。
另一位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从十五岁起每次来例假都痛。她一直服用避孕药来抑制月经。这次想尝试针灸。我还是按髂腰肌下针,治疗后她的腹痛明显减轻。
这两例都让我再次看到,髂腰肌对盆腔症状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深。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开始警惕自己。
当我在痛经、尿频、腹痛中都能找到髂腰肌的线索时,我必须提醒自己,别太过了。
于是我告诉自己,既要相信身体的反应,也要防备自己的执念。
这一句“别太过了”,是我写给自己听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