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八十五)
——从治疗尿频尿急,谈谈针灸医生的临证思维
作为一个针灸医生啊,当我们遇到尿急、尿频、尿痛这些泌尿系统的症状时,第一步不是急着针灸,而是先搞清楚原因。尿急尿频只是一个表现,背后可能是感染、结石、肿瘤压迫,或其他系统疾病。真正高水平的针灸医生,第一步要做的,是排除这些器质性病变。
如果尿检发现大量白细胞,那就是感染,应先去家庭医生那里用抗生素;若是膀胱间质炎、肿瘤、结石、前列腺肥大,都要先通过B超或CT明确。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肌瘤也常可反射性引起尿频。此外,脊髓压迫、糖尿病性神经病等周围神经病变也必须排除。只有当这些器质性、神经性原因都被排除后,针灸医生才真正登场。
接下来就是要判断是不是膀胱过动症了,是原发性的膀胱过动症,还是继发性的。原发性的膀胱过动症这一类病人,没有腰痛、没有下腹压痛、也没有肌肉牵扯的体征。问题多在大脑中枢或神经调控功能紊乱。治疗的重点,不在“膀胱”本身,而在调节中枢神经与体质平衡: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调整情绪,改善睡眠;规律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必要时针灸介入,作为辅助调节植物神经与大脑兴奋性。但要明白,这一类的治疗不可能立竿见影,是一个慢慢调整整体功能的过程。
而继发性膀胱过动症,这一类病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常常伴有腰痛、腰胀,下腹或腹股沟的酸胀,髂腰肌或盆底肌压痛明显,按压某点时尿意甚至会被诱发。这些就是典型的肌原性继发性膀胱过动症,它的根源在肌肉紧张、筋膜挛缩、神经受牵。而这,正是我们针灸医生最有优势的领域。
我常用的治疗思路,叫做“三环解锁法”。它的核心原则是,先解上游,再松中桥,后调外环,目标是恢复下焦气机与神经肌肉的协调。
上环是髂腰肌,为起点,主穴髀关、冲门、阴廉,手法以直刺或斜刺1–1.5寸为宜,得气向下腹或会阴放散,可配合下腹按压与轻牵伸髂腰肌,以解前筋牵拉、疏膀胱前壁、解除膀胱反射。中桥是闭孔内肌,取环跳、秩边,并辅以大转子内上压痛点,针尖向坐骨棘方向斜刺1–1.2寸,结合深压放松,可松外侧盆壁筋膜,解除提肛反射性锁定。外环是臀中、臀小及梨状肌,为骨盆外环的支撑,取居髎、臀中穴、环跳外上缘,针刺结合按压,俯卧或侧卧位操作,能有效打开骨盆外环稳定链,减轻闭孔代偿压力。
这“三环”是下焦功能协调的关键。当髂腰肌、闭孔内肌、臀中肌三者的张力重新平衡时,膀胱的神经反射自然归于安静。
做针灸,不只是下针,更重要的是会分辨。要看清病在哪一层,是膀胱自身的病变,是神经调控紊乱,还是肌肉筋膜牵扯。当你能在这些之间清晰划界,并且知道什么能治、什么该转诊、什么该协同,那你就不只是一个会针灸的医生,而是一个有全局观、有分寸、有医道思维的医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