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五十三)
——咔咔两声背后的故事
一个星期前,来了一位中年患者,手心发麻已经半年多了。这半年里,她跑过家医,也找过专科医生,诊断都是腕管综合征,还被建议做手术。MRI检查也做了,却没发现明显问题。她犹豫着,不敢贸然动刀。
朋友介绍,她来到了我的诊所。接诊时,我轻轻扎了一下她手腕的尺侧,再按一按,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你这个,不是腕管综合征,而是腕尺管综合征。”
这个病,少见。一年见不了几例,而且往往不典型。很多医生会把它混淆成腕管综合征,甚至当作颈椎病或肘管综合征来处理。
腕尺管综合征和大家熟知的腕管综合征有着本质不同。腕管综合征多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手掌和手背桡侧都可能受累;腕尺管综合征的麻木,却主要出现在手掌尺侧(靠近小指一半),手背往往安然无事。原因在于压迫位置不同——腕尺管综合征发生在手腕尺侧的Guyon管内,压迫的是尺神经的浅支或深支。而肘管综合征则是在肘部压迫尺神经,症状会同时影响手掌和手背的尺侧。几个病症,一字之差,部位、范围、感觉变化却完全不同。
我让患者坐定,固定她的前臂,轻轻一抖——“咔咔”两声清脆响起。那一刻,我知道腕骨已经复位,尺神经的受压点释放了。他立刻说:“咦?我的手心不麻了!”
我向她解释,这是腕部的小骨关节轻微错位,正好压迫了尺神经,而我用的“轻抖法”能精准复位,解除压迫。
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可背后是多年累积的诊断思维、手法训练,以及一次又一次失败的经验换来的。
毕竟,我是做针灸出身的,惯性思维是针灸治疗。手法治疗对我来说,本来机会就少,更别说用在这种少见病上了。
真正开始系统使用手法,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从最初接触中医正骨,到理解柔性正骨,再到自己创立【柔性微调正骨】,一路走来,不知查找多少医学资料,不知在多少病例面前碰壁,才慢慢走到今天。
【柔性微调正骨】的理念,就是解决那些不是传统“大关节错位”的问题。比如腰背小关节错位,我会用“青龙摆尾法”;手腕骨紊乱,我用“轻抖法”;颈椎病,我用“拱桥摇摆法”。而这一次,面对腕尺管综合征,我依旧选择了“轻抖法”。
几天后,患者回访,说手心没再麻,手腕轻松如常。
咔咔两声,看似简单,但它背后,是无数夜晚的推敲与试探,是多年手法沉淀后的笃定与轻盈。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系列
我的油管频道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phdwinnz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