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九十六)
——在古代河道堵了,用什么方法检查和疏通?
这几年在临床上,我越来越感受到,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很多区别,并不是谁对谁错,而是“看到的距离与深度不同”。古代看到的是十公里以内的世界,现代看到的是几百公里,甚至千里之外的世界。
我经常用小河来比喻人体。比如一条小河,下游的水突然变少了,灌溉也不够了。古代人看到的,就是水变少了、水流慢了,于是他们判断“河道淤堵了”。这个判断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对现象的准确总结。但淤堵到底在哪里?堵的是树叶、树枝,还是一个大树倒下,还是山体滑坡?古代人看不到这个河流的状况。他们一天能走的路就是十来公里,没车、没工具,只能在可及的距离看看下游的情况。所以他们只能挪一挪树枝,清一清树叶,或者挖一挖淤泥,能通就通,通不了也只能量力而为。
现代社会处理河道於堵完全不同了。我们有车、有工具、有影像、有技术,可以沿着河往上走几十公里、几百公里。如果是树叶和淤泥造成的小堵,用简单工具清一清就通了;如果是一棵百年大树横在河道里,就得用吊车;如果是山体滑坡,那必须用挖掘机。不是古代人不知道堵,而是他们没有现代的手、眼、工具和能力,所以只能大致的观察表象。
人体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比如一个人,大脚趾麻了。古代就会说“经络不通”“气血淤滞”,如果再深入一点,还会结合脉象、舌象,说是“脾肾阳不足”“阴阳失调”。这些解释对不对?都对,但停在现象层,回答不了到底是哪里不通、怎么不通。现代医学不同,按一按、敲一敲、查一查,很快就能定位是踝管卡压,是胫后神经受限。松解一下、针进去松解一下,麻木马上缓解。
所以我一直觉得,现代的针灸师、中医师,应当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处理“淤堵”的问题。能用中药解决的,就用中药;能靠针灸打通的,就用针灸。树叶型、小淤泥型的堵塞,我们传统方法最擅长。但是那种像大树横在河道、甚至像山体滑坡一样的“硬堵”,古代方法处理不了,而现代工具可以。现在有影像、有导管、有支架、有显微手术,有更精准的方式把真正的堵点打开。这不是否定中医,只是我们有比古代更多的能力。
我始终认为,医生最该保持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检查清楚了,知道是什么原因,用什么方法最有效,就用什么方法。不是因为我是中医,就什么都用中医;也不是因为我是做针灸的,就逢病必扎。我越来越相信,一个成熟的医生,不是停在“下游水少”的判断,而是愿意一路往上走,看清楚河道到底堵在哪里,堵成什么样,然后用最合适的方法把它疏通。这才是对得起病人的做法。
中文微信:nzacupunctureclinic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