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九十八)
——我原来走在未来医学的路上
这些年,我总觉得自己的治病方式和别人有些不同。同行有同行的套路,西医有西医的逻辑,中医有中医的体系,可是我治病时却常常跳来跳去:一会儿用针灸松一个神经卡压点,一会儿调整一个小关节错位,一会儿处理一条链条的不平衡,一会儿又从患者的情绪与精神入手。过去我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学得不纯”“不伦不类”;直到最近几个月,当我把自己这些年的经验、直觉、困惑与觉悟写进随笔里,我才突然明白:原来我做的不是中医,也不是西医,而是一种未来整体医学的雏形。只是过去的我自己都不知道。
我早年一直告诉学生:“听课不是学手法,是学思维方式。”可那时我自己也说不清,什么叫思维方式?思维到底分什么层次?最近理解了“医学的四阶思维”,我才终于把自己几十年临床中“混在一起的直觉”分层、命名、结构化。原来我一直同时在使用四个层级的思考方式,只是我过去完全没有意识到。
一阶思维,是抓到病点,让治疗真正落地。 这包含了我最扎实、最见效的那部分临床能力:针灸松斜角肌、释放腰大肌触发点、处理梨状肌卡压、柔性微调小关节囊崁顿、复位距骨前移、放松腓骨头错位……这些都是具体、可触、可针、可调的结构病点,是医生的“抓手”。无论你思想多宏大,诊断多精准,治疗最终都必须落到一阶。
二阶思维,是沿着线找病,从链条理解代偿。 我当年用远端取穴治疗落枕、用太冲治疗头痛,那时只是“直觉知道有效”,并不知道这是链条的逻辑。现在回头看,这属于线性思维:深前线、后侧链、侧链,肌肉牵引、筋膜路径、神经走行、姿势代偿——这些都不是一个点可以解释的。当你看到链条,你就知道病为什么会“跑”、为什么会代偿、为什么左痛右代。路径清楚了,治疗才不会盲打。
三阶思维,是从系统高度理解病人的整体状态。 这是中医最强的地方。太阳、少阳、阳明的经络走向,与现代深前线、侧链、后链几乎完全对应。古人没有解剖,却有系统;现代人有解剖,却缺系统。我在临床上常常自然站在第三阶:看紧张性头痛,我先看坐姿、胸廓、呼吸、骨盆;看顽固性背痛,我会判断是后链紧如钢索,还是深前线塌得像一张废网;看脚痛,我会想到整条下肢支撑链条,而不是只盯着脚的局部。这就是“整体方向”的判断。
四阶思维,是治神——医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最近才真正认识到的部分。 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工作压力引起的失眠,情绪紧张导致的呼吸紊乱、胃胀、心前区不适,这些都不是针一针、按一按就能解决的。过去我常常叫病人规律运动、改善睡眠、练放松、减少压力、学习正确呼吸。我以为这只是“经验”,现在我知道,这些是四阶思维,是从自主神经、情绪整合、身心调节入手,是医学中最被忽视但最关键的那一层。
当我把这四阶思维重新整理,我才明白:我几十年来并不是“不伦不类”,而是一直在使用从第一阶到第四阶的完整医学。我之所以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而是因为我下意识地在用四个维度同时看病。第一阶给我抓手,第二阶给我路径,第三阶给我方向,第四阶给我灵魂。以前这些思维都混在一起,只能凭直觉治病;现在它们被我写成了一套清晰的体系,我才真正理解自己这一生走的是什么路。
我现在知道:我走的不是传统医学的路,而是未来医学的道路。几十年临床的碎片,终于在今天连成了体系;而这一百篇随笔,其实就是我给自己写下的“医学自我觉醒史”。
中文微信:nzacupunctureclinic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