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健康小提示 黄博士中医诊所 从圣诞节到元宵节是节日比较密集的几个月,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重要节日。据有关资料介绍,节假日是心脑疾病,胃肠疾病等高发期,因此,在节日休假中,更应该注意健康,特提醒大家! 第一,勿酗酒。节假日亲人朋友相聚小酌,增加感情,活跃气氛,如酗酒,则伤身体,伤环境。切记不要泡酒吧! 第二,勿熬夜。节日休息,不上班,没有时间观念,熬夜打牌,打麻将,打游戏,更甚者,通宵聊天。休息比上班还累。 第三,勿暴食。节假日,食物丰盛,饭局不断,营养过剩,切记管住自己的嘴巴。 第四,勿劳累。节假日,是休息娱乐,放松心情的好时间,如果平时不锻炼,请不要盲目参加剧烈运动,如长距离徒步,长时间旅游等。 第五,勿久坐。过节没事做,长时间久坐看书,听音乐,看电视,与朋友聊天等。记住起来活动活动。 第六,勿进赌场。赌场里有大喜大悲,好好休息吧。 想象这样的画面,亲朋好友聚到一起,满桌子大鱼大肉,大家海吃海喝,个个醉意浓浓,K歌一曲一到零点,驱车到赌场,一把赌赢一万,一哥们一激动,躺在赌场大厅里。节假日,勿忘健康! 黄博士中医诊所从25/12/2015到03/01/2016休假,04/01/2016星期一正常上班。最后祝愿大家圣诞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 View article

针灸戒烟 针灸博士 黄文川 吸烟的危害众人皆知,但经不起吸烟快感的诱惑和戒断症状的折磨,烟民的戒烟故事都成了亲朋好友的笑料。如果吸烟后味道不爽,甚至让你反胃;戒烟后也无戒断症状,我想知道你能戒烟吗?这里介绍的就是风靡世界的针灸戒烟。 我们对100例主动戒烟者进行了针灸戒烟的临床研究。取耳穴的口、肺、神门,针刺后留针20分钟,起针后用耳针贴敷一侧耳穴。每天按压3—5次,当想吸烟时也要按压,按压时要有痛感,每次压1分钟。每星期2—3次,6次为一疗程。戒烟者接受耳穴针刺后,多数在第一到第三次内见效,如6次尚未见效,多数失败。前一段时间,我为一烟龄20年,每天25支的毛利人成功戒烟,也是用以上的方法。 针刺后多数戒烟者反映烟味发生变化。有感到烟味变淡,有感到变苦、变辣,有的吸烟后头晕,1支烟吸不完。戒烟者通常难以用自我控制的方法取得戒烟成功,主要原因之一,是习惯于烟味“芳香可口”的诱惑和习惯,经针刺后一旦烟味变苦变辣,或头晕,就会产生厌恶感,吸不进或不想吸,从而为戒烟者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烟民都会有感冒后烟味改变,不想吸烟的体会,从此以后不再吸烟。其实与针刺后不想吸烟是一个道理。 完全依靠自我控制的戒烟者,在戒烟过程中,还会出现心烦意乱、手足无措、坐立不安、饮食不香、若有所失等戒断症状。经针刺耳穴神门后,多数患者能加强自我控制,不出现或少出现戒断症状,也为戒烟者创造了一个良好条件。 戒烟者如能感到烟味不“香”,厌恶烟味苦辣,并能情绪安定,无烦躁不安,要戒烟就容易得多了。至于长期地坚持不吸,主要在于戒烟者本人的决心和恒心。 有人也对被动戒烟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被动戒烟与主动戒烟者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提示耳针戒烟不完全是心理因素。远期疗效差别较明显,说明主动戒烟本身有自我戒烟的要求,在戒烟期间和戒烟以后,都比较能坚持。而被动戒烟者,只是由于针灸时烟味变化而少吸或停止,当停止针刺烟味又恢复正常后,由于本身原无戒烟要求,再恢复吸烟。在现代医学解剖中认识到耳廓上所分布的多种神经分支与人体大脑、内脏、肢体相互沟通联系,传统中医也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针刺口、肺、神门等穴,通过神经与经络的传导,起到调节人体功能的活动,有可能达到戒烟的目的。这可能是针灸戒烟的理论依据。 无论主动戒烟或被动戒烟,其实针灸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外因。如果你想戒烟,其实用不着大造声势,让大家都知道你的壮举。新西兰吸烟立法后,烟民表现的很好,没有一个人因为烟瘾大发而闯关的;也没有一个因吸烟习惯改变而自杀的;我们也没有见到吸烟立法后,针灸诊所内排出长龙的。一句话,你想戒烟,一定能戒烟成功。 到我们诊所戒烟者多是身患疾病,在医生的强迫下戒烟的,有些患心脏病,有些患严重的肺病,有些患癌症等等。为什么非到这个地步才戒烟呢?他们戒烟是很利索,但已晚矣。算一算,吸烟一年要花费上千元纽币,把这些钱用到吃穿上多好啊;吸一支烟花费5分钟,一包烟要花费100分钟,用这时间干什么不好啊;吸烟污染环境,也污染自己,每个人遇到你这个大烟枪,闻到呛人的烟味,都躲的远远的,我认为连你自己都受不了这个烟味,多尴尬啊;别再说吸烟对身体的危害了,你说为了一时的快感值不值。 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