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听到患者的病气传给医者的说法,究竟患者的病气能不能传给医者,长期治疗癌症医者也会得癌症,长期治疗胃炎医者也得胃炎,长期接触椎间盘突出也得椎间盘突出。今天我就谈谈我对患者【病气】的理解。 下面是我昨天治疗患者的一部分,我随机询问了几个患者,看看他们上次治疗后的感受,都还比较满意。患者没有给我太多压力,工作气氛就比较温暖,我工作起来就比较放松。也就谈不上患者【病气】传给我的问题。 一,患者的【病气】是什么? “病气” 是中医术语,通常用来形容疾病或病理状态下的异常气场或气机变化。在中医理论中,”气”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元素,正常的气流通畅,人体便健康。而”病气” 是指人体在患病时,气的运行出现阻滞、失调或异常的状态。我们常人理解的【病气】就是导致疾病的因素吧,今天谈论的这种【病气】和中医的“病气”术语还是有区别的。不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存在着给患者调理后,自身受到同类疾病影响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医者受到患者病气影响的结果,就是长期接触患者的人,可能沾染了“病气”所致。 具体来说,患者的病气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外感病气:指外界的邪气(如风、寒、湿、热等)侵入人体,引起身体不适或疾病。患者的身体不适。 内伤病气:指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引起的气的紊乱,如气滞、气虚、气逆等。这里主要指患者的负面情绪。 病邪气:即病原体或病因引发的气场异常,如湿热、痰饮、瘀血等,这些都可以影响气的正常运行,导致疾病。最常见的就是病毒、细菌等传染性疾病。 二,患者的病气传给医者吗 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中,病气有一定的传染性,但并非所有的病气都会直接传给医者。这种观念主要源于中医对疾病的病因和传染的理解。 常见的病气传递情况: 1. 病气的传染性: 《黄帝内经》中的“疫气”是中医对流行病传播的早期认识。现代医学中的传染病学将此类外感邪气理解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传播。而在医患接触中,尤其是在诊疗传染性疾病时,病气传染确实可能发生,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医者容易受到感染。 2. 情志与气场的相互影响: 医患之间情志和气场的相互影响也是传统中医中一个独特的视角。医者在面对患者时,患者的情绪、心理状态、精神压力都会影响医者的情志。在这种长时间的互动中,如果医者未能及时调整心态,情志病气可能会影响医者的情绪,甚至影响其生理健康。 3. 同理心疲劳与情感共鸣的影响: 特别是医护人员在长期照顾患有慢性病、绝症或严重心理创伤的患者时,容易陷入这种情感共鸣过度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导致心理上的情感耗尽,还可能表现为身体上的疲惫,甚至削弱医者的免疫系统。这与中医中讲的“气耗”或“精力损伤”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医者与患者要保持一定的安全心理距离,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心理受伤的是医者。 4,心理压力与身体健康的关联: 长期承受治疗失败的压力、无法有效帮助患者康复的焦虑,都会影响医者的情绪与身体健康。还有医患关系的紧张,患者对医者的不信任和水平的怀疑,也对医者造成压力。这种心理压力长期积累,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失调表现为睡眠障碍、慢性疲劳和情绪失衡。中医讲“心神不宁,百病丛生”,强调心理调节对身体健康的关键作用。 四,医者的心身管理 为了让医者保持健康,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保持身体健康: 适度锻炼(如太极、瑜伽),饮食均衡,保持良好作息。 定期自我保养,通过针灸、推拿、养生调理身体。 调节情绪: 学会情感疏导,不要过度卷入患者情绪。 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适时放松。 防护措施: 面对传染病时,做好个人防护(口罩、手套等)。 注意工作体态,避免长期不良姿势。 合理工作与休息: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学会接受工作的局限性,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 简单地说,就是调养身体、放松心态、合理作息,防止过度工作和情感疲劳,就能避免患者的【病气】传给医者。。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