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情绪特点 DR HUANG 编辑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当中,遇到不顺利或遭受挫折时,心态就不平衡,情绪就不稳定。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 我们可以把坏情绪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因受到外界刺激而冲动发火,做出种种不理智的行为,可以说是急性的坏情绪。  慢性的坏情绪,往往是由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造成的。造成坏情绪的原因也许不能一下消除,但长期陷在坏情绪之中,并不能改变现状,往往还会使情况变得更坏。如果我们能够调整自己,使自己摆脱消极情绪的控制,就有力量来面对不如意的现实。   正常的情绪,体现了两个特点:   第一:事件的性质,和所引发的情绪应该是对应的。   这是情绪的“质”,即好事情引发好情绪,坏事情引发坏情绪;事情和情绪之间有正常的、为常人所理解的对应关系。   比如,这个月工资发得多,一个人感到高兴,这是正常的情绪;如果这个人感到悲伤,那么周围的人就会觉得奇怪,认为这个人不正常。   通常,只有精神不正常和心理不健康的人,才会有反常的情绪。   第二:事件的大小,对应情绪的大小;情绪的大小,对应行为的大小。   这是情绪的“量”,即小事情引发小情绪、小举动,大事情引发大情绪、大举动,而不是相反。   试举几个例子:   某人偷了你家的一只鸡,你感到生气,要求对方道歉、赔偿,这种情绪反应是合理的。但是,如果你非常生气,赶到偷鸡人的家中,把他家的鸡全部抓走,甚至动手打了偷鸡人;或者改天把他家的鸡全部毒死……这都过了,属于不正常情绪。   邻居或者同事因为一件小事和你争吵,你不高兴,三天甚至一段时间没有搭理他,这种情绪反应还算正常。如果你因此发誓一辈子不理他,他主动和解你也不搭理,甚或还动了手,这就相当偏激,情绪不正常。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情绪类型,请点击这个链接,http://www.uqude.com/quiz/4306/ 进行情绪测试。   阅读更多科普医学文章,请浏览黄博士中医诊所网站 www.drwin.co.nz

> View article

中医的生存之道 黄博士中医诊所 陈洋中医师 黄文川博士 在很多人眼中,传统中医能在靠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医疗设备而大行其道的西方医学的当代社会生存下来,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有些人认为中医比西医先进,中医疗效优异,中医包治百病,也就是说有病看中医就可。我不反对中医的科学性,也不反对中医的在治疗某些疾病高疗效,我做为中医师,也是靠中医吃饭。我是想从另一个方面,思考中医的生存原因。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在现今社会,现代西医做为主流医学,而中医还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中医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 中医对整体性的把握。大家知道,中医的整体观是中医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也就是说中医在治疗、诊断疾病等要去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很多方面。而西医更讲究局部,从人体的细胞、分子水平考虑疾病。你比如像大病初愈以及素体体质虚弱的病人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等,此时中医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去辨证调理。而这种病人看西医,通过先进仪器,化验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也不能做任何处理,只是让病人休息、锻炼等。例如口腔溃疡这个病,西医认为是口腔黏膜局部的溃破、糜烂、炎症,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而中医是从整体考虑口腔溃疡,通过全身调理,通过“泻火”来治愈溃疡。其实,现代西医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提出“社会—心理—生物—疾病”新的医学模式,也许是刚刚起步,当然我们希望西医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但中医确实在当下在这点上是“先进”的。 西医对很多疾病的“不为”。西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体的各个系统,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不愧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医学。由于西医的精力、资源和认识上的不足,限制了它在某些疾病上的研究,这也给了中医生存的土壤,说这句话不免有些无奈,但确是事实。在我们诊所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尝试西医无果的前提下才被迫来找中医的病例,这可能是因为西医的诊断大多是依靠医疗设备给出的客观数据说话,这往往会造成西医大夫无能为力的状况。例如像一个头晕的病人在做完检查之后,发现没有贫血,没有低血压,肿瘤的一系列检查之后,就会被打发回家,被要求多休息,少劳作而草草了事,但是病人的苦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例如一些腰腿痛的患者,做完CT、MRI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西医给止痛药,或去理疗完事。还有西医认为的功能性疾病,也就是“神经症”,一系列的血液检查,先进仪器的考验,也不能确诊,医生头痛,患者痛苦。而这些是中医最拿手的地方。大概是人的本性驱使,人总是想试图找到困扰自己的问题。让人无奈的是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还是有很多的疾病是没有得到治愈和充分认识。中医做为现代医学的补充,默默为人类做贡献,也是我们需要称赞的。 中医的生存之道最原始的驱动力还是它的强大气场。说的具体点就是它的口碑,它的好名声。几千年来,中医慢慢积累的好名声;历代中医大师治疗疑难疾病的案例;中医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中医在华人社会的强大气场,因此说到中医,就是神奇,就是治百病,就是高疗效。因为诸多原因,很多人在诋毁中医,除了跟中医本身的不足外,也还跟中医队伍需要改进相关。但这不能抹灭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到术后康复,小到吃饭穿衣,中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不管你察觉与否,它已在那里,融入你的血液。这就是中医的力量,这就是中医文化的力量。单单利用这种气场就能治疗疾病,长期治疗不愈的癌症,到一个偏远山区拜访老中医,服中药后,慢慢痊愈;长期治疗不愈的低烧,到省城看中医专家,几副中药,药到病除。这些中医治疗的神奇,不能排除中医气场的“安慰性”。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某些方面还没有形成这么强大的气场,也没有能力代替中医这方面的功能。现在西医医学在强力发展心理治疗,大力发展心理治疗师,但目前还看不到心理治疗的强大效果,更替代不了中医的“安慰作用”。中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里被保留和发展了起来,跟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在老百姓心中的不可替代性才使其不被西方医学吞并。在大多数华人心中,现代西医还不能给自己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心”的栖息之所。而中医在很大程度上,给了老百姓的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以上是个人观点,供大家讨论。(阅读更多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电话 09 8150518) 中医的生存之道 黄博士中医诊所 陈洋中医师 在很多人眼中,传统中医能在靠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医疗设备而大行其道的西方医学的当代社会生存下来,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有些人认为中医比西医先进,中医疗效优异,中医包治百病,也就是说有病看中医就可。我不反对中医的科学性,也不反对中医的在治疗某些疾病高疗效,我做为中医师,也是靠中医饭。我是想从另一个方面,思考中医的生存原因。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在现今社会,现代西医做为主流医学,而中医还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中医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 中医对整体性的把握。大家知道,中医的整体观是中医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也就是说中医在治疗、诊断疾病等要去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很多方面。而西医更讲究局部,从人体的细胞、分子水平考虑疾病。你比如像大病初愈以及素体体质虚弱的病人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等,此时中医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去辨证调理。而这种病人看西医,通过先进仪器,化验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也不能做任何处理,只是让病人休息、锻炼等。例如口腔溃疡这个病,西医认为是口腔黏膜局部的溃破、糜烂、炎症,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而中医是从整体考虑口腔溃疡,通过全身调理,通过“泻火”来治愈溃疡。其实,现代西医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提出“社会—心理—生物—疾病”新的医学模式,也许是刚刚起步,当然我们希望西医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但中医确实在当下在这点上是“先进”的。 西医对很多疾病的“不为”。西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体的各个系统,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不愧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医学。由于西医的精力、资源和认识上的不足,限制了它在某些疾病上的研究,这也给了中医生存的土壤,说这句话不免有些无奈,但确是事实。在我们诊所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尝试西医无果的前提下才被迫来找中医的病例,这可能是因为西医的诊断大多是依靠医疗设备给出的客观数据说话,这往往会造成西医大夫无能为力的状况。例如像一个头晕的病人在做完检查之后,发现没有贫血,没有低血压,肿瘤的一系列检查之后,就会被打发回家,被要求多休息,少劳作而草草了事,但是病人的苦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例如一些腰腿痛的患者,做完CT、MRI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西医给止痛药,或去理疗完事。还有西医认为的功能性疾病,也就是“神经症”,一系列的血液检查,先进仪器的考验,也不能确诊,医生头痛,患者痛苦。而这些是中医最拿手的地方。大概是人的本性驱使,人总是想试图找到困扰自己的问题。让人无奈的是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还是有很多的疾病是没有得到治愈和充分认识。中医做为现代医学的补充,默默为人类做贡献,也是我们需要称赞的。 中医的生存之道最原始的驱动力还是它的强大气场。说的具体点就是它的口碑,它的好名声。几千年来,中医慢慢积累的好名声;历代中医大师治疗疑难疾病的案例;中医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中医在华人社会的强大气场,因此说到中医,就是神奇,就是治百病,就是高疗效。因为诸多原因,很多人在诋毁中医,除了跟中医本身的不足外,也还跟中医队伍需要改进相关。但这不能抹灭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到术后康复,小到吃饭穿衣,中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不管你察觉与否,它已在那里,融入你的血液。这就是中医的力量,这就是中医文化的力量。单单利用这种气场就能治疗疾病,长期治疗不愈的癌症,到一个偏远山区拜访老中医,服中药后,慢慢痊愈;长期治疗不愈的低烧,到省城看中医专家,几副中药,药到病除。这些中医治疗的神奇,不能排除中医气场的“安慰性”。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某些方面还没有形成这么强大的气场,也没有能力代替中医这方面的功能。现在西医医学在强力发展心理治疗,大力发展心理治疗师,但目前还看不到心理治疗的强大效果,更替代不了中医的“安慰作用”。中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里被保留和发展了起来,跟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在老百姓心中的不可替代性才使其不被西方医学吞并。在大多数华人心中,现代西医还不能给自己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心”的栖息之所。而中医在很大程度上,给了老百姓的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以上是个人观点,供大家讨论。(阅读更多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电话 09 8150518)

> View article

我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腹胀的体会 黄文川博士 半夏泻心汤是张仲景的一个名方,也是古人治疗“痞病”的专方,有止呕消痞的功效。痞者,皆土之病也,与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形者是也。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伤寒论》“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从以上对“痞”和“痞病”的解释,我们能看到痞病就是脾胃病,痞是一种患者的主观感觉,触诊和外观都无异常。中医讲究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方,如果患者感腹胀,而触诊检查胃区或上腹部胀硬,或外观上腹部鼓起,或上腹部压痛,或上腹痛,这些都不是半夏泻心汤的最好适应症,应在原方上加减。 半夏泻心汤有半夏、黄芩、干姜、党参、灸甘草、黄连和大枣组成,我治疗中医“痞病”常在此方上加减,如上消化道出血,加制大黄;腹胀多气,加厚朴;胃病日久,消瘦者,加肉桂,咽痛充血,胸闷者,加山栀、连翘;伴呕吐严重,加姜汁随煎好的中药同服。 此方多用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性,口唇和舌质较红,伴有失眠、腹泻。舌苔多黄腻。常用此方治疗现代医学的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肠炎等,也用于神经症、失眠症、饮酒过量和口臭患者。现代研究表明,此方有止泻、抗幽门螺旋杆菌、抗胃酸的作用。 近期我治疗一例三十多岁的华人男子,近半年多次饮酒后剧烈腹痛,恶心呕吐,曾二次去奥克兰医院急诊,西药治疗后腹痛、呕吐停止,但腹胀严重,吃饭后加重,只能饮少量流质食物。睡觉前腹胀,心烦意乱,不能入睡。长期饮食不能,体力下降,消瘦明显,精力下降,精神恍惚,工作不能。奥克兰医院要求服用抗胃酸剂,服用后二个小时内,腹胀减轻,但不服用此液体,腹胀照旧。咨询家庭医生,嘱咐他长期服用抗酸剂一个月。患者身体痛苦,精神疲惫,在朋友的推荐下,请求中医的帮助。 患者中年男性,体格中等,腹部稍胖,与以前我印象中的他清瘦了不少,唇红,舌质红,舌苔黄腻。主诉腹胀,腹满,但按压腹部松软,无压痛。给予半夏泻心汤原方,三付。并建议他停止服用抗酸剂。三付后再诊时,腹胀消失,能流质饮食,但进食较硬食物,仍腹胀不适,继续原方,三付。六付中药后,腹胀消失,基本正常饮食,但不沾辛辣,过冷食物,没有饮酒。嘱咐他继续原方治疗三个月。 我的经验,服用本方有效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停药后,也要在饮食上,生活上严格控制,并常服生姜红枣汤。 西医认为一部分腹胀患者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服用抗胃酸剂可能暂时缓解腹胀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腹胀的病因,反而因为长期服用,使胃酸的分泌严重下降,影响食物的消化。胃酸的分泌过多,有时是机体的应激反应,特别是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后,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这种保护性反应,一方面保护机体,另一方面也损伤胃粘膜,引起腹胀、腹痛、恶心等。人体是一个严密、精细的平衡反射系统,抗胃酸的治疗,就会告诉我们的大脑中枢,体内胃酸已经足够,反射性的胃酸分泌较少,长期服用抗胃酸剂,可造成继发性胃酸分泌过少,消化功能减弱。为什么长期服用抗胃酸剂后,患者上腹部症状不见好转,也可能是继发性的胃部症状。 中医治病讲究是阴阳平衡,遣方用药,施针拔罐,一切都以人体平衡为原则,太过损伤机体,太弱不能治疗疾病。人们常说中药无副作用,更多的是认为中药的自然性,他们对中医师的遣方用药,配伍加减,而使中药应用更安全不太了解。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用中药后的继发症状就会出现。每一个中药方剂,特别是临床上常用的古方,配伍严谨,寒热、补泻配当严密,可放心大胆用于病人,这些都是前人长期摸索的宝贵经验。如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芩、黄连是苦寒药,而干姜是温热药;党参、大枣是补气血,而半夏是泻实药,这样的组方,患者服用后无不良反应,只有治疗作用。(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 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09 8150518)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