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的事其实很简单 黄文川博士 近期治疗了几例患者,长期的病痛折磨得他们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可几付中药,几次针灸,或拔几个火罐,几年的病痛就烟消云散,患者苦笑不得,怎么也不相信他们的病就这样的治疗好了。其实,治病的事非常的简单,是大家把它搞复杂了,请看我治疗的病例。 小王,女,30岁,小便频繁已经一年多。半小时去厕所一次,到厕所有时小便一点,有时跑一个空,夜里也要起床5—6次。见医生,查尿、血常规检查一切正常,妇科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膀胱、子宫、附件等B超也正常。医生最后也没有给一个诊断,让她先服用抗菌素治疗,服用几个星期后没有效果。医生给她约看泌尿科专家,并做了尿液培养。尿液培养没有发现细菌感染,专家看后怀疑腰椎病变,做腰椎CT检查,CT结果也正常。一年过去了,见过无数次医生,做了无数次检查,服用很多抗生素,可患者小便还是频繁,大家说她这个病复杂不复杂,可她看过的医生和她自己一定认为这是一个疑难杂症。现在患者失眠、无精打采,无心学习,对自己的病她是一点看不到治疗痊愈的希望。我给她看病的整个过程,她都是在哭泣中,患者的痛苦我是能感觉到的。 从她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我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我知道她小便时,尿道没有疼痛,只有尿频。我们知道,泌尿系统感染的三大症状就是尿急、尿频和尿痛,而患者没有尿痛,也是排除泌尿系统感染的一个证据。第二,尿液的常规检查和泌尿系统的一些特殊检查都没有发现泌尿系统潜在的局部疾病。并且抗生素的治疗没有效果。第三,腰椎CT检查排除腰椎疾病引起的尿频。第四,我又详细了解患者的工作性质,知道她长期坐着工作,并且有腰腿疼病史,检查时发现患者有左腰骶关节处压痛明显。因此,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我怀疑患者是由骶髂关节炎引起的尿频。 痛苦复杂的尿频其实就是骶髂关节的炎症引起的,炎症引起骶髂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的紧张,肌肉、韧带的长期紧张而出现局部的炎症;炎症还可使韧带、肌肉及关节囊的固着力减弱,骨盆在一个不适宜的旋转外力作用下,还可造成骨盆的旋转移位。由于骨盆的移位使骶骨发生变化,牵动梨状肌,导致梨状肌上下孔内的神经血管受压或刺激,临床上出现局部水肿,腰骶部疼痛以及坐骨神经痛等放射性经痛。 重者股神经、闭孔神经及阴部神经受压,出现大腿前面、内侧疼痛及尿频、尿急,肛门下坠等。尿频、尿急是刺激会阴部神经时出现的临床症状。用西医的方法诊断,然后我就用中医理论辨证,并采用以下治疗。 首先给予针灸治疗,选择秩边、环跳、八LIAO、肾腧等穴位,得气后留针,十分钟行针一次,总留针半小时。一天一次。 然后采用骨盆旋转复位法,病人坐在方凳上,两脚分开与肩等宽,医生坐在病人其后,复位左侧骶髂关节,医生右手自病人右腋下伸向前,掌压于颈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左颈部,同时嘱病人双脚踏地,臀部不准移动。医生左手掌心顶住左骶髂关节髂骨部,然后右手拉病人颈部,使病人前屈同时向右后旋转,在病人前屈旋转过程中,医生左掌用力向左顶推左髂骨,往往出现“喀哒”一声,复位即完成。 最后给予中药局部热敷,中药用我配制的活血祛湿汤,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以上治疗后,第二天患者就感到了效果,高兴地告诉我,这是她一年来第一次睡了一夜好觉,她自觉她的痛苦有了尽头。经过一星期的治疗,患者小便次数基本正常。小便正常,患者恢复了信心,美好的生活又回来了。看看我给她治疗和诊断的过程,大家一定认为很简单,简单地让患者都不感相信。 小便的频繁一定要想到泌尿系统和妇科的问题,医生和泌尿专家围绕这个问题来检查和治疗无可厚非。当患者长期不见好转,我们医生是否可以改变一下思维习惯,去考虑其它因素引起的尿频,比如这个患者骶髂关节炎引起的骨盆局部炎症刺激会阴神经,而引发的尿频。 治病有时就好象捅破一层窗户纸,当窗户纸被捅破,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医生和患者都豁然开朗,痛苦的尿频原来就是一个炎症啊。捅破窗户纸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医生有扎实的医疗基本功和丰富的医疗临床经验,也就是我们医生应具备全科医生的素质,不然,一个泌尿科专家就看不好一个尿频患者。如果泌尿科专家具备骨科和神经科的基本知识,也许这个患者的窗户纸早就捅破了,患者也没有一年多的痛苦了,我也没有这个机会在这里高谈阔论了。谢谢大家的分享!(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

浅谈“体寒证”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黄文川博士 我经常接诊一些怕冷,四肢不温的患者,大热天还穿着毛衣,睡觉也穿上毛袜;有些患者虽然身处奥克兰,冬天仍然冻手冻脚;有些患者不但怕冷,还精神萎靡,整天想睡觉,其实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体寒证”。我喜欢用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经方治疗“体寒证”,因此下面的讨论涉及经方较多,我也阅读并参考了许多经方著作,在此谢谢他们的成果。 如果大热天穿棉袄去见西医,不发热,不咳嗽,查血无异常,查尿做B超没有问题,医生一定会说患者是“神经官能症”的问题,一旦被带上“神经”的问题,也就代表无药可医。西医说此证是“神经”的问题也不无道理,这类“体寒证”患者西医认为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或身体代谢功能低下,也就是体内的能量不够用。对于西医无法可治的“疑难杂症”,对于中医有时就几付中药而病愈。 中医认为“体寒证”是由于体内的阳气不足,或阳气郁结,阳气不能充分温热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因此患者就感觉冷,四肢不温。“体寒证”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阳郁,并不是体内的阳气不足,而是阳气郁结在体内,不得发散;另一类是阴盛阳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脏腑功能低下,或衰竭,是真正的阳气不足。中医临床上常见的多是阳郁类型,此类型也有精神萎靡,欲睡不能,但患者还能强打精神振作起来,眼中有“神”,而阳衰类型就没这么容易振作了,眼中也无“神”。 中医治疗阳郁型的“体寒证”代表方剂是“四逆散”,此方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组成。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肢不温自愈。 而中医治疗阴盛阳衰的“体寒证”代表方剂是“四逆汤”。四逆汤是治疗阳气衰竭的回阳救逆方,虽然与“四逆散”仅一字之差,两方都治疗以四肢冰冷为特征的疾病,但疾病性质不同,四逆散证内有热,而四逆汤为内有寒。四逆汤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可见于各种休克,也见于年老、久病、长期疲劳的患者。此方有附子、干姜、甘草组成。其中附子为公认的温阳逐寒之剂,治疗“一切沉寒痼冷之疾”。历史上许多名医擅长使用附子,救活人无数。我用附子治疗休克及内脏功能衰竭的经验不多,但治疗重症“阳虚阴盛”的病症也常用附子。 如果患者四肢冷,畏寒,怕风,并有自汗出,胸腹上冲感,一定要选张仲景的桂枝汤。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治疗表虚证。 如果患者四肢末端冰冷不温,伴疼痛,屈伸不利,或发紫、发绀,我临床上常用“当归四逆汤”。此方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大枣、甘草组成,主要治疗现代医学末梢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如雷诺氏病、冻疮、红斑性指痛症等。 患者四肢冰冷,疲乏无力,头晕,忽冷忽热,腹胀,无食欲,我常用小柴胡汤;如伴失眠,精神抑郁,我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如伴自汗,畏风,我常用桂枝柴胡汤;伴腹痛,便秘,肥胖,面暗,我常用大柴胡汤。 临床上我们见到单纯的虚寒症相对减少,寒热虚实混杂的病症较多。如果患者恶寒,四肢冷,出冷汗,脉沉,但患者兼有腹胀、腹痛、便秘、心烦等,我常用附子泻心汤。附子温阳,大黄泻下,黄芩、黄连解热去火。 如果患者既有恶寒发热,身体痛,无汗的麻黄证,又表现为精神萎靡,疲乏无力,手足冷,小便清长,脉沉微等附子细辛证。对这种患者,单纯用麻黄汤是不够的,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解决阳虚的问题。 “体寒证”是中医很好的适应症,特别是“阳郁”型的,中医治疗后立竿见影。对于附子、细心等回阳救逆的强力“扶阳之剂”,不要长时间使用,见效即停,建议再用一些理中类或调和剂长时间调理。(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医学科普文章 ,请浏览 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09 8150518 021 1793736)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