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走一经与疾病的防治 刘颖君中医师 火走一经是一句中医用语,指当一个人上火的时候总是在身体相同的部位出现问题,比如某人一着急上火就出现牙痛,有的人上火时出现耳鸣头痛,也有的人出现疖肿等皮肤改变。火是中医用来描述身体状态的常用词语,其含义有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火和异常病理状态的火两种。生理之火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活动功能,比如人体需要燃烧一定能量来产生热量,维持人体正常体温;人体也需要一定的能量来维持胃肠的正常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使人有良好的食欲,很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营养。病理之火是指人体功能处于相对亢奋状态,这种火会过度耗散人体的气血,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其表现可为情绪激动,失眠,头痛,牙痛,口苦咽干,口舌生疮,面红目赤等。 火走一经这句话中的火多指病理状态下的实火,表示某一脏腑功能过度亢进。五志化火是这种火的重要来源。五志指人的五种情志,包括怒、喜、思、悲、恐。当其中某种情志发展到太过的程度时,就会产生火的一些表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了。火走一经的经指的是经络,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人体五脏六腑与人体各部以及脏腑与脏腑之间联络的网络。每一脏腑都有属于自己的经络,如肝有肝经,胃有胃经等。当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在肝经的路径上表现出异常,比如肝火盛时会出现胁肋部胀痛,两目红赤等,这是因为肝脏的经络分布于胁肋部,同时肝开窍于木,肝经与目相连。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种情志过极会分别会伤害到五个不同的脏器,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和恐伤肾。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不同,所以每个脏腑的抗病能力也是不同的,当受到情志过极改变的影响时,相对较敏感的脏腑会首先发病,这些都是对于同一个人火总是在一条特定经络反复出现症状的原因。 前面提到的火走一经的表现属于比较典型的情况,其实在临床上还有更多不典型的火走一经现象发生,或者说,把火走一经放到更大的视野上去理解,会发现有更多相似的现象发生。病理之火是人体处于不良情绪之中所产生的结果。不良情绪或者说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中国有人做过统计后发现,超过半数的内科门诊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在某一个体身上,心理状态的改变总是和身体某一特定部位或特定方面的异常改变构成因果关系,我们不妨把它理解为火走一经的变型。有的人一有情绪波动就出现胃脘疼痛,胸胁胀满,嗳气反酸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肝气犯胃,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也有的人情绪一激动就出现腹痛,腹泻后疼痛方能缓解,中医称这种情况为脾虚肝旺,用痛泻药方加减治疗。我曾遇到一位非洲裔患者,中年男性,患有二型糖尿病,其妻子长期受病痛困扰,给他带来许多精神压力。他经常自我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多数情况下读数为8mmol/L,当心里压力过大时,血糖会上升到12mmol/L,情绪舒缓以后,血糖也随之下降。后来这个患者接受了中药治疗,主要治疗原则为疏肝健脾,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治疗,血糖波动现象基本消失,空腹血糖多数情况下降低到了6mmol/L以下,同时易疲劳,失眠,口干渴等症状也得到改善。 一个人容易上火或者容易情绪异常,既有外在环境因素,也有身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的原因。外部不良精神刺激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同时脏腑功能的异常也会产生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异常情绪的出现,这两种内外因素互为因果。脏腑功能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容易被忽视,其实在一些情况下是很明显的,如肝郁脾虚状态的中青年女性,月经前一周左右会出现明显的情绪波动,严重的会每月定期地与家人大吵大闹,情绪失控。中医专门有一个成方治疗这种类型的病症,它的名字叫逍遥散,服用以后会使情绪舒缓,变得‘逍遥’自在。脏腑功能异常,需要中医医生进行辨证,采用对证的处方予以治疗。对于不良环境影响,要尽可能避免,如减轻过重的工作负担,即使需要放弃一些经济利益,权衡好舍得和利弊之间的关系。另外,当我们经常对周围的事物感到不满时候,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后会发现,这世界其实是很美好的。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抛开琐碎的‘闲事’,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已经拥有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心境平和了,火气自然没有了,身体也就变得更健康了。(西区天益堂 383 Great North Road, Henderson. 09-8366869) 解决“上火”是中医的优势 黄文川中医师 生活中我们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个人生气后,常感到头痛头晕,口苦咽干,胸胁苦闷,严重者也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不想吃饭。中医认为患者是肝郁化火,肝火犯胃。这种病症中医师会根据症状,结合脉象和舌象,给出一个小柴胡汤处方。服用几付中药后,患者神清气爽,病症消失。如果患者去见西医专家,血液、小便、大便等化验分析一切正常,胸片、胃镜、CT等仪器检查未见异常,专家一筹莫展,患者痛苦依旧。 就像刘医生所说,“上火”多是机体脏腑功能的亢进,多由心理因素引起,是机体脏腑功能性障碍,而没有明显的器质性改变,中药汤剂处理这方面的病症效果明显。现代西医在治疗“上火”这种功能性疾病方面,感觉力不从心,化验、仪器等检查就像一个昂贵的摆设,中看不中用,西医的治疗就像大炮打蚊子,打不到实处.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phone 09-8150518 dr win acupuncture or visit us at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实火,虚火与假火 郑信一中医师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上火的病人,但很多用清热药后,仍未能见效。这是很多人不明白所谓的上火,要分实火和虚火还有假火。 在正常的情况下,火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必须的,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邪火。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为实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实火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舌尖红,用导赤散或牛黄清胃丸降火,也可用栀子、淡竹叶泡茶喝; 虚火是指阴虚火旺,由于脏腑阴分亏虚,失于滋养,虚热内生的表现。 虚火许多人不认识,常被当做实火来治疗,结果越清越热。阴虚上火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心、手脚心)盗汗、口干咽干,津少,双目干涩,舌质红,脉细数。有虚火的人可常喝点莲子大米粥,或用生地、麦冬等泡茶喝; 假火也即真寒假热证,是指内有真寒而外见某些假热的证侯,实际是虚阳浮越证,古代亦有称阴盛格阳证、戴阳证者。其产生机理是由于久病而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游于上或格越于外,是病情发展到寒极的时候,出现一些与寒证病理本质相反的“假热”症状与体征。其临床表现既有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真寒之象,又有面赤、身热、口渴,脉大等假热之象。治疗用真武汤之类温阳散寒。(信益中药行门诊 178 Queens Rd Panmure 09-5705866) 心病还需心药医 张伯昭中医师 在远古洪荒蒙昧时代,人们茹毛饮血,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以物质为基础的医疗理论和实践体系,此时医巫不分,所以无论是对虫兽咬伤的失血感染,还是感冒伤风腹泻头痛等等,都要请巫婆神汉来跳大神“治疗”,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时人类平均寿命在30岁之内;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所能掌握的科技手段也在不断地进步,对自身生理及病理状态的了解也越来越细致和深入,“分子生物学”、“受体”、“靶细胞”等新奇概念不时萦绕在耳际,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增长也体现了医疗技术进步的幅度。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人体的精密程度远胜于目前人类所能制造的最精密的仪器,而且人类具有思想,心理活动和机体之间有作用和反作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处于紧张焦虑的亚健康状态?他们的不适是否可以安全彻底地被化学合成药物所治疗?中医学向来强调在针药治疗的同时,要配合心理护理和疏导,并在这方面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经验,学习和善用前人留下的理论和经验,是每个中医师的一堂必修课。(新希望中医诊所www.newhopeclinic.co.nz Shop2/9 Bute Rd, Browns […]
> View article第一部分 刊首语 一群海外中医人,聚到一起,对“我们一定要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承和发展做些什么”这一命题产生了共鸣。 我们想利用这个平台,不定期地介绍医术精、品德好的中医师给大家,希望广大患者在求医路上少走弯路。我们会邀请一些高资历的中医师,回答读者有关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还将介绍大家关心的新西兰医疗制度、ACC意外伤害赔偿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正在进行的新西兰中医立法的最新进展情况。同时,我们想利用这些平台,聚集更多的海外中医师,交流学术思想,讨论疑难病案,共同提高中医水平。 希望这些平台成为中医师与患者、中医师与中医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承、发展和普及尽一点我们的微薄之力。———海外中医人 第二部分 医家漫谈 一,中药煎煮有学问 郑信一中医师 随着人们的生活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高,应用中药的也越普遍。但很多人不会正确地煮中药,下面我们就把中药的煎煮中要注意的事项告诉大家, 中药煎煮要注意五大方面: 一、中药煎煮之前是否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中药煎煮宜选用那些器皿? 煎药的器皿一般以瓦罐、砂锅为好,搪瓷、不锈钢亦可,但忌用铝、铁器、铜器,防止这些金属物品与药物产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对人体产生危害。李时珍曾说过:“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现在一般通用的是有盖的陶瓷砂锅。 三、中药的煎煮程序如何? ①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冷水至高出药平面寸许,浸泡0.5-1小时。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以免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不利有效成分浸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在夏季,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煎前浸泡 如果方中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使水高出药平面约1-2厘米。 ②加热火候一般在药物煮沸前用武火(急火),煮沸后宜改为文火(慢火)。但一些治疗外感疾病的中药也可在煮沸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0-15分钟左右即可。 ③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约需30~40分钟,二煎约25~35分钟,解表药头煎煮约15~25分钟,二煎约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40~50分钟,二煎煮30~4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④二煎(复煎):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入冷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 四、关于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烊化等的说明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龙骨、龙齿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可用筷子尝一下,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2)后下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挥发油的损耗,有效成分免于分解破坏。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等应后下。 (3)包煎 ①花粉类药物,如粉花粉、蒲黄;细小种籽类药物,如葶苈子;药物细粉,如青黛等等均应包煎。 ②对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如车前子在煎煮过程中易粘锅糊化、焦化,故需包煎。 ③对附绒毛药物,如旋覆花等,采取包煎,可避免由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 (4)烊化冲入 对于一些胶类或糖类,粘性大,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中或入汤液中烊化服用。如若混煎,会导致药液的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溶出,胶亦受一定损失 (5)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6)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7)另煎后兑入 一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等均可以另煎,其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8)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9)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三七粉、肉桂粉、川贝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五、一副中药应该煎煮几次为好? 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分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为一日3次服用,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信益行中医门诊 郑信一 09 5705866) 二,煎煮中药的技术本质 张伯昭中医师 中药的煎煮过程本质上讲就是有效药物成分的提取过程,所以说其操作过程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药疗效的发挥。有些患者抱怨中药疗效不满意,当然其中会牵扯许多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煮药时用水量、器皿、火候、先煎后下等步骤上出了问题的话,药物的有效成分没有被充分提取出来,则药效一定会大打折扣。此外,除了传统中药饮片之外,许多医生也使用中药颗粒剂。这些颗粒剂冲服方便,保存也比较简单,而且其在制造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提纯标准,在去除杂质及有效成分溶出等方面有比较稳定的工业化过程作保障,所以我们有信心将中药颗粒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有益尝试之一。(北岸新希望诊所www.newhopeclinic.co.nz […]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