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一 头痛患者,吴先生,30岁,头痛三个月。三个月来无明显原因头痛,头痛在右侧后头眼周围和耳周围。每天数次,严重时恶心呕吐。头痛好似刀割,发作时出汗、心慌。六年前和三年前都有类似发作。 检查:右后头感觉过敏,右凤池有压痛。我怀疑枕大神经痛。 中医按柴胡症给予治疗,小柴胡汤加吴茱萸汤 病例二 头晕患者,72岁,男,头晕10月。头胀头昏,没有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一天几个小时,其他时间无头昏。头昏时走路不稳当,像喝醉似的。睡眠较多,坐下时间长就想睡觉。饮食可,大小便正常。苔黄腻,脉细。 考虑痰湿头晕,给予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四物汤,五付。下星期看治疗效果。
> View article我用中医古方治头晕 黄文川博士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头晕的中医古方,这些古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每每用来,如神来之笔。我把学习、运用这些古方治疗头晕的体会简单地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用中药治疗头晕时,我常用的中医古方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这三个中医古方,前两个古方“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里面的处方,后一个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医学心悟》里的方。 “真武汤”是附子类方里治疗头晕的常用方,它由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五味中药组成。真武汤在《伤寒论》的经典方证是“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从以上方证可以看出,患者因眩晕和心悸导致全身颤抖,无法站立。用真武汤治疗头晕,患者一定具备阳虚水饮的特点,即精神不振,面色黄暗,倦卧欲寐,怕寒下肢冷,舌淡胖,脉象无力。说明用真武汤治疗的头晕一定是大病和重病。近期治疗一例欧裔患者,BLAIR,48岁,患多发性硬化症20多年。患者头晕,走路不稳,常年需用轮椅代步,站立时全身颤抖。患者平时怕冷,精力不够。患者面色灰暗,无精神,疲惫。患者四肢活动尚可,但站立不稳,走路需人照顾。头晕严重,特别是看东西时。检查发现双眼水平震颤,四肢肌肉张力高,站立时全身颤抖,四肢冰冷,下肢踝关节肿胀。脉弱,舌胖淡,舌苔白。几年前他曾找我针灸治疗,这次我建议他尝试服用中药。根据患者头晕,站立不稳,全身颤抖,精神萎靡,平常怕冷,四肢不温冰冷,下肢肿胀,脉弱,舌淡胖,诊断为阳虚征。我不考虑患者多发性硬化的西医诊断,只是根据中医的辩证,给予真武汤原方治疗。制附子15克,先煎1个小时,加水1200ML,下其它中药,再煎50分钟,把剩下的中药分成两份,早晚各服用一次。7付中药后,患者怕冷减轻,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头晕减轻,走路稍稳,站立颤抖明显减轻,特别我发现他的手在做事时比以前稳定的很多。患者症状的明显改善为患者建立了信心,也为我继续中医中药治疗,提供了依据。应用真武汤时应注意先煎附子1个小时,不然会出现附子中毒;中医辩证是用古方的依据,有真武汤的方证,不管西医诊断患者是什么病,都可以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是桂枝类方中治疗头晕的常用方,它是《伤寒论》里的利水安神剂,适用于水饮征。当患者表现为眩晕、动悸、胃中振水音、背中冷、小便不利等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此古方有汤名上的四味中药组成,即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此方是桂枝类方,患者常具备桂枝体质,即体型偏瘦,皮肤较白,双目有神,容易出冷汗,怕风,对疼痛、寒冷较敏感。这类患者颇像人们所说的“文弱书生”。从前我治疗一例韩国裔女性,头痛头晕多年,西医诊断为耳源性眩晕。曾用中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头晕时好时坏。从美国移民到新西兰后,症状加重,头晕时伴恶心,患者胸闷,心慌,失眠多梦,早晨起床后面肿。患者体瘦,皮肤较白,平时容易出汗,符合“桂枝体质”。患者头晕头痛,时好时坏,早晨面肿,舌质暗,苔白滑,是应用“苓桂术甘汤”的指证。我给予“苓桂术甘汤”合“酸枣仁汤”,5付中药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减轻,睡眠改善。再5付,无头痛头晕,继续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理失眠多梦。 而“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半夏类方中治疗头晕的常用方。《医学心悟》为清代名医程国彭撰著,“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痰饮”眩晕的效方。此方治疗的眩晕头痛,既然与“痰”有关,临床多见“半夏征”,患者也大多具备“半夏体质”。恶心或恶心感,甚至呕吐;舌苔滑或腻,面色黄或灰暗,这就是“半夏征”。“半夏体质”就是营养状况较好,多肥胖;肤色油腻,或黄暗;舌苔厚腻;主述较多且怪异,症状多变。具备半夏征和半夏体质的患者,是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适应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天麻为主,还有白术、茯苓等,不仅可以镇痛止眩,还能调和胃肠、利尿等,特别适用于体型肥胖,有浮肿倾向,或消化系统功能低下患者的头痛头晕。上个月治疗一位70多岁的女性,眩晕伴恶心,视东西转动,不敢睁眼,平躺闭眼头晕减轻,坐立或站立加重。曾到奥克兰医院急症就医,怀疑“脑供血不足”,西医无特殊处理。患者及家属想用中药治疗,在朋友的引荐下,来我诊所就诊。患者体胖,舌胖大,苔黄腻。患者属于半夏体质,并且有恶心,视物旋转,具有“痰病”的特点,因此,我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三付后症状减轻,再三付后,患者能轻微在房间走动,继续三付,病情稳定,继续调理治疗。 我用古方治疗的眩晕,一定是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的。也就是说,我一定要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严重和急性疾病,不要因为我的治疗,而延误患者的病情。(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中医治愈病例分析 黄文川博士 这里再介绍我近期用针灸、中药等成功治愈的二个病例,一来让大家分享我成功治愈病人后的喜悦,二来让大家了解一些医学、针灸和中医方面的知识,了解什么病症可以针灸中医治疗,了解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一个很复杂、很高深的学问,不是门外汉想的那么简单。 患者Ema 女,20岁,中国留学生。因双手麻木二个月来诊。麻木夜间加重,因麻木而影响睡眠。患者因怀疑自己患了颈椎病而恐慌,家长也劝她快点回国,以免延误治疗。患者因看到我的文章,并有朋友推荐,知道我在神经、骨伤方面有经验,而来我处就医。我详细询问了患者的发病过程,并给予仔细的神经系统查体。上肢的腱反射、感觉未发现异常,颈椎检查也未发现神经根刺激征。从以上检查我基本排除了颈椎病的诊断。再检查患者的后背,发现颈、肩、后背的肌肉非常紧张,并能触摸到皮下条索状硬结,患者有肌肉劳损的情况。根据患者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及我的检查,判断患者的双手麻木是有引起肩背筋膜炎的。 按肩背筋膜炎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并给予活血通络的中药,患者的双手麻木消失了。她高兴地告诉她国内的父母,双手麻木只是后背、颈部的肌肉劳损和炎症引起,而不是颈椎病等压迫神经,她可以安心地继续读书了。 患者的肩背筋膜炎是有长期做计算机工作引起的。长期一个姿势的工作,致使肩背肌肉紧张,紧张的肌肉使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长期的血液循环减少使肌肉纤维发生炎症,炎症致使肌肉纤维的增生,长期的纤维增生产生条索样硬结,条索样硬结进一步刺激肌肉紧张,形成局部的恶性循环。早期的预防和积极治疗可阻断恶性循环的发生。后背肌肉的紧张和条索状硬结可刺激脊柱旁的交感神经链,因此患者感觉双手麻木,上肢发冷、发胀,但医生给予神经系统查体时并未发现异常,这可以与颈椎病相区别,这也是交感神经链损伤的一个特点。因交感神经受刺激患者可有咽干、胸闷、头晕、头痛、乏力等症状。虽然肩背筋膜炎不是很严重的病症,但患者非常痛苦,并且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易造成误诊、误治。针灸治疗可使患者的后背肌肉放松、并可消除无菌性炎症,中药可活血通络,达到治疗此病的目的。但要想完全彻底地治愈此病,还要需要患者的配合。长期一个姿势工作的人,须不间断的变换姿势;可以工作30—40分钟,然后站起来活动活动上肢;有规律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打球、跑步,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在家跳跳绳、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活动,这些都会对此病有帮助。如果患者的病情太重,治疗效果不佳,经过预防、锻炼仍不见好转,也许应改换一个适合的工作。 患者路先生,80岁,因走路迈不开步20多天而来就诊。患者从前有腰腿痛病,这次患者走路困难,患者和家属都认为是腰腿痛病加重引起,因此随去推拿治疗,腰腿痛有所减轻,但仍走路迈不开步伐。经朋友介绍来到我的诊所。检查时,让患者走直线不能,让患者单腿站立不能。神经系统查体时还发现,左鼻唇沟稍变浅,伸舌稍左偏,左腹壁反射稍减低,左膝反射稍活跃,左巴彬氏征阴性,因此我怀疑大脑有病变。再询问患者的病史,知道二年前有一次轻微的“中风”,当时只有语言不清,二个月后恢复正常。因此,根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我诊断为脑中风(腔隙性脑梗塞)。这个病例是脑中风影响了患者大脑的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造成患者走路步伐小,走直线不稳的,其实与患者的腰腿疼没有一点关系。 给予针灸和中药治疗。针灸以头针为主,中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三个星期后,患者可走直线,可单腿站立,走路可迈开步伐,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初诊时给我的第一感觉也是想到是不是腰腿病,但我神经系统检查后排除了此想法。仔细的神经系统查体让我发现了有意义的体征,让我想到脑中风的可能。如果我没有神经内科的基础,也许我发现不了这些体征,因为患者的症状太轻微了。如果患者有偏瘫、失语等典型症状,诊断就一目了然,也不需要我再费口舌了。如果不按脑中风用头针和中药治疗,而按腰腿疼治疗只是局部的针灸、推拿,我想患者是不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明确诊断的重要性。 无论是病例一的手麻,还是病例二的走路不稳,都是疾病的一个症状,都是患者亲身感受到的痛苦,究竟是什么疾病患者不很明了,但是患者会根据症状联想到最常见、最普通的疾病,或者最严重的疾病。手麻会想到颈椎病,走路不稳就想到已经患的腰腿疼,这是正常的思维,但医生一定要打破这种习惯思维,利用医学知识,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