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枕大神经发自颈2神经后支,绕寰枢关节定位后向上行,在枕外隆突旁,项上线处,穿过半棘肌及斜方肌止点及其筋膜至枕颈部皮肤。 2,第三枕神经头痛(thirdoccipitalnerveheadache)为单侧枕部及枕骨下疼痛,是颈痛患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发生于挥鞭样损伤后的颈痛,发病率可达27%。Bogduk和Marsland(1986)认为,这种头痛是由C2-C3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或外伤后关节病变压迫C3神经分支而引起的。 1.)神经走行:第三颈神经后支从C2-3椎间孔处发自第三颈神经,向后绕C2-3关节下方的骨纤维管至横突间肌后内侧,然后向后上方走行至头半棘肌,在枢椎棘突水平面穿过头半棘肌或斜方肌,在头半棘肌或斜方肌浅面竖直向上走行,并与枕大神经相交通,分布于枕部皮肤。 2.)易卡压部位:关节突关节,关节突关节炎症可以刺激枕神经而引起头痛。C2-3关节突关节的关节囊由第三枕神经发出细支支配,其外侧面存在枕大神经与第三枕神经的交通支,其下方骨纤维管固定第三颈神经后支,所以在关节突关节炎症时会刺激第三枕神经,引起第三枕神经痛。 3.)临床症状:起自枕部并向头顶放散至前额的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病程长,时轻时重,女性多见 3,枕下神经 1.)神经走行:第一颈神经后支。第一颈神经干自脊髓分出后,行于寰椎后弓的椎动脉沟中,且位于椎动脉的下方,在寰椎后弓上方与椎动脉之间穿行寰枕后膜,并于椎动脉沟的外侧分为颈神经前支和后支,后支即为枕下神经。其进入枕下三角。 2)易卡压部位:寰枕关节,发生轻微移位或椎枕肌、头半棘肌、斜方肌肌腱以及颈部筋膜发生炎症、局部软组织渗出、水肿、粘连、痉挛等各种病理改变时,挤压从中穿过的枕下神经。 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部、枕下部疼痛,压痛,可伴有眩晕等。 ①疼痛:以枕部、枕下部疼痛,即在枕外隆突下与两侧的上项线附近疼痛,疼痛亦可出现在枕下凹处,呈经常性,但可有缓解,时轻时重。 ②感觉障碍:部分病人枕下部感觉过敏或有麻木感。伴有头晕与头脑不清。重者,眩晕明显。 ③枕下凹上缘处有压痛,枕外隆凸及上项线处固定性压痛,时轻时重,个别患者第二颈椎棘突处有压痛。 4,枕小神经: 1.神经走行:由第2颈神经前支通过颈浅丛分出,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至头部附近,穿出深筋膜,越过胸锁乳突肌止点的后部,继续上升,到头的侧面,分布于耳廓后面,支配耳廓后上部,乳突及枕部外侧区域的皮肤。 2.易卡压部位:上项线、胸锁乳突肌乳突肌后缘上段(翳明穴)。 3.临床症状:以枕小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疼痛为阵发性,针刺样或刀割样,甚至可放射到额部及眼眶,头部活动、咳嗽用力均可诱发疼痛。间歇期为钝痛,颈肌痉挛,头呈僵直位。 5,耳大神经 耳大神经位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组成。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前上方斜越该肌表面,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颌角方向走行,分布于耳郭、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的皮肤。 患者多为急性、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患者一侧枕部疼痛,可向外耳部放射,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而有阵发性加剧,也可呈间歇性发作。颈部活动、咳嗽、喷嚏时可加剧疼痛。 体征与检查 (1)枕外隆起处常有压痛。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明显,疼痛可向颈部放射。 (2)耳大神经支配区域如耳郭、腮腺表面及乳突表面可出现过敏或感觉轻微减退。 (3)颈部活动可无明显受限。 6,耳小神经  几个概念 上颈椎:是指枕骨、第一颈椎(寰椎)、第二颈椎(枢椎),因其连接之间没有椎间盘结构,且活动方向会与3~7颈椎相反,因此认为它们是上颈椎。 枕下肌群非常重要,因为枕下肌群是全身唯一连接在脊髓被膜上的肌群,当枕下肌群紧张时,会导致脊髓被膜紧张,进而使全身肌肉紧张。 枕下三角区:由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在枕下围成的三角区域,其内部充满脂肪纤维组织 。其上部由头半棘肌覆盖,也有椎骨动脉横穿此区域。若枕下三角区的脂肪纤维发生硬化会导致枕下肌群的问题。枕下三角区的疼痛的激痛点为斜方肌的第二激痛点。治疗时,需要把颈椎双侧同时治疗。 由于枕下肌群与附着于C1~C4的肩胛提肌,常常诱发肩颈部的紧绷感、疼痛感及僵硬等表现。 枕下肌群:枕骨下方,寰椎、枢椎的后方头半棘肌的深面,包括头后大直肌肉、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四块肌肉 头后大直肌(呈三角形) 起点:枢椎棘突 止点:下项线的外侧部 头后小直肌肉(呈三角形,较小居内侧) 起点:寰椎后结节(其实就是棘突的位置,只是寰椎没有向外凸出,只是一个小结节) 止点:下项线的内侧部 主要功能:两块肌肉的功能是相同的,单侧收缩对侧旋转,双侧收缩时头部伸展(仰头) 头上斜肌 起点:寰椎横突 止点:枕骨下项线上方的骨面 主要功能:单侧收缩同侧屈对侧旋,双侧收缩仰头 头下斜肌 起点:枢椎棘突 止点:寰椎横突 主要功能:单侧收缩同侧屈同侧旋转,双侧收缩颈部后伸。

> View article

影响针灸取效的患者因素 黄文川中医博士 选择针灸适应症,利用好中医其它治疗方法,发挥医者的智慧等是针灸取效的几个关键点。这些是从医者角度,分析了影响针灸取效的因素,我已经在上期阐述。今天我要从患者的角度谈谈影响针灸取效的几个因素,与大家分享。 患者对中医针灸师的挑选。新西兰中医针灸师成千上万,而针灸医术千差万别,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新西兰中医针灸是一民间医学,是一种保健治疗,政府没有监管,更没有中医针灸立法,任何人(包括一些中医针灸爱好者)都可以在新西兰进行中医针灸治疗,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非常低,或者说就没有门槛。因此当患者患病后想针灸治疗时,选择一个好的真正的针灸师是治愈病痛的重要一步。我认为网络搜索是选择好的针灸师的一个方法,一些“教授”、“专家”、“主任医师”、“博士”、“名医”,一定在网络上留下痕迹,哪个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哪个大医院的专家,哪个专业的主任医师,哪个学科的博士,用GOOGLE,或百度一搜索,一切一目了然。可能网络上没有发现这些“专家”、“名医”的丝足马迹,患者不好甄别,请咨询你中医界的朋友,他们一定会推荐你需要的中医针灸师。请不要太相信你患者朋友推荐的中医针灸师。 患者与医者的配合。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养”,也就是说疾病的痊愈很大程度取决于患者的疗养和配合。有些疾病需要静养,而患者不配合,单纯凭针灸治疗可能没有效果。近期我治疗一例膝关节肿痛半年的患者,多种治疗不见好转,来到我的中医诊所想中医针灸治疗。我根据他的年龄、病情和X光片,诊断为“骨性膝关节炎”。骨性膝关节炎患者一定需要完全静养的一种疾病,而患者从前,在治疗的同时还继续打高尔夫球,还继续练习太极拳,他总认为活动能帮助关节炎的恢复,而前医也没有重点嘱咐他休息静养。按我的要求,在中药、针灸治疗的同时,除基本的生活需要走路外,停止一切锻炼和活动。一个星期后,膝关节肿痛消失,现继续在我处治疗。 有的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需要锻炼。我以前曾遇到一例肩背疼痛,伴上肢麻木的患者,他是一位多年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后背、颈部和肩部肌肉劳损严重,形成了“肩背筋膜炎”,到处针灸、推拿、拔罐、正骨等治疗,不见好转。我给他三点建议,第一,工作中,40分钟站起来活动身体5分钟;第二,坚持规律的全身放松的运动,如游泳、跑步、健身操等;第三,有规律的中医针灸治疗,一星期最少三次。患者埋怨没有时间,工作忙,以上三点建议,一点都做不到,我只好也放弃了给他继续治疗。 有些患者需要控制自己的嘴。减肥一定要节食;糖尿病患者一定控制面粉和糖的摄入;有些偏头痛患者禁止食用酸菜、味精、腊肠等;痛风患者严禁食用青口等海鲜;过敏患者禁用引起过敏的食物和药品。曾治疗一例左大拇指指掌关节肿痛患者。过去曾有多次肿痛发作史,每次发作针灸治疗几次就好转。这次来新西兰探亲,又发作,想针灸治疗。我检查并详细询问病史,发现他父亲也有同样的病史,我怀疑她是“痛风”。建议她血液检查,检查血液尿酸很高,确诊为痛风。针灸治疗的同时,建议她不吃海鲜,特别是贝克类;不吃动物内脏;不吃蘑菇,豆类食品;不吃菠菜;不喝啤酒等。近期遇到她女儿,告知她母亲的痛风二年没有发作。 患者对中医针灸师的信任。信任是中医针灸取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功能性疾病更加重要,如失眠等。信任一个中医针灸师,就可以连续治疗,一般针灸也要持续治疗一周,一般中药治疗也要连续服用二周,才能取效。如果对一个中医针灸师不信任,频繁更换中医针灸师,不但不能治疗取效,也打击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患者选择一个医术好的中医针灸师,并配合针灸师的治疗,在对针灸师信任基础上连续治疗是取得满意针灸疗效的患者因素。(阅读更多黄文川中医博士的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 www.drwin.co.nz 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 View article

问答患者的咨询(关于偏头痛和腰痛) 黄文川博士 一 黄博士你好,我患偏头痛多年,每次发作我都吃一些止痛药,睡上一觉就不疼了。请问黄博士,我这个偏头痛能中医治疗吗?谢谢! 你好,从你的叙述我不能断定你就是我们医学上说的真正的偏头痛,也可能你把半个头部的疼痛就认为是偏头痛,其实医学上的偏头痛是很复杂,也很难治疗的一个病。 偏头痛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以及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所致的一种伴有或不伴有脑及植物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的头痛。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血管机能及心理因素有关。可分经典性偏头痛和普通性偏头痛。经典性偏头痛发作前有眼前火星、半身麻木、发音困难、眩晕、轻瘫或意识不清等先兆。普通性无先兆。疼痛多为一侧,性质为搏动性,程度为中度或重度,可持续数小时,可伴恶心、呕吐、出汗或畏光、怕声。请你对照一下,看你是否是我们医学上说的偏头痛,还是一般的偏侧头痛。 一般来说,出现偏侧头痛的疾病除偏头痛外,还有很多,如枕神经痛、颞动脉炎、额部的三叉神经炎等。其实上面这个病叫偏头痛,但实际临床上我们见到的这个病很多不是发生在一侧,而是二侧同时发病,或二侧交换发病。早期医学专家把这个病叫偏头痛,是因为这个病常发生在单侧,但后来发现也不是这么回事,但为了医学的连续性,也没有必要再对这个病重新命名。这对外行来说,只要是在一侧头痛的疾病,就叫偏头痛,这不难理解患者与医生对偏头痛的认识不一致。 一般偏侧头痛的疾病有枕神经痛,它是指位于后头部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阵痛。本病多有炎症、外伤、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疼痛始于后头部向上可放射到颞部、额部及眼眶,向下可至颈部。性质为尖锐的刺痛。局部皮肤特别敏感,触及毛发即可诱发。还有颞动脉炎,它是由于头皮动脉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的一组以头痛为主的疾病。又因好发于颞动脉,也叫颞动脉炎。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疼痛部位多位于一侧颞部,也有双侧者。性质为跳痛,也有的是钻痛。痛侧着枕睡眠时疼痛加重,当咀嚼运动时也加重。常伴有发烧出汗,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本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发生失明、复视等。还有三叉神经炎,它常发生在三叉神经额支,头痛以前额为剧,可放射到整个半侧头部。饮酒、劳累、感冒等头痛加重。检查可发现前额头皮的感觉过敏或迟钝。 我们根据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原则用针灸治疗头痛。除一般针灸治疗头痛的取穴、手法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头痛选用独特的疗法。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可用透穴疗法,三叉神经痛可用神经根刺激疗法、枕大神经痛七星针叩刺,颞动脉炎用围针等。还可用三棱针放血、皮内针固定等。希望你尝试针灸治疗。谢谢! 二 我患急性腰痛后,通过针灸治疗,腰痛基本消失,医生也说,我的腰痛病好了。可当我坐、站立过长,或走路过多,我的腰还是会酸,会累;当抬举过重的东西时,我的腰还是用不上力,但我继续针灸也不太有效果。请问黄博士,这是怎么回事啊? 你好,你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我的病人也经常问我这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要从二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你的急性腰痛是在慢性腰部疾病的基础上发作。通过针灸治疗,你的急性腰痛消失,但你的慢性腰部疾病仍存在,慢性腰部疾病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感觉,但当你劳累、抬举重物时,你就会感觉到腰部酸痛。因此你要注意是不是有慢性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第三腰椎横突肥大、腰间韧带炎症、腰椎骨质增生、腰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炎。这种潜在的慢性腰部疾病,在有外来因素影响下,就容易引起你现在的情况。第二,腰痛消失,不是疾病完全康复的指标,只是疾病恢复的第一步。针灸在这个第一步的恢复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面的工作还要是依赖针灸也是不实际的事情。所谓后面的工作就是患者自身腰部肌肉的锻炼,通过锻炼腰部肌肉才会恢复到正常肌力,正常柔韧性,正常的抗疲劳能力。因此我建议你检查一下你是否有以上我说的慢性疾病,有慢性腰病就要想方法治疗好;如果你的腰部疾病是有肌肉、韧带等引起的,你就应该做一些规律的锻炼,并且注意坐姿和站姿,尽量解除继续使肌肉劳损的因素。(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奥克兰中医诊所

> View article

请您分享我治疗的成功病例 黄文川博士 天天在诊所忙忙碌碌,有治疗成功病例的喜悦,也有治疗失败的沮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丰富我的临床经验,使我做的更好。今天我介绍几例近期治疗的成功病例,与大家分享我成功后的喜悦。 病例一,左眼疼痛一个星期。BRETT,32岁,毛利人,左眼疼已经一个星期,去看医生,给予强力止痛药不见好转。医生已经为他约好眼科专家,需要等待。左眼内上眼角刺痛,上眼皮紧张,疼痛严重时,睁不开眼,按压内眼角,感觉舒服。因为眼痛,整夜不能睡眠。他的父亲是我的老病人,建议他来我诊所针灸治疗。 眼疼一般会想到眼部的疾病,如青光眼、眼支,、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炎等。我首先判断患者的眼压,用手按压双侧眼部,硬度基本一致,并且患者的疼痛部位是在左眼内上角的眼眶,而不是在眼内,因此我可以排除青光眼的可能。患者的疼痛是持续性,而三叉神经疼和丛集性头痛都是阵发性,也排除这二个病的可能。三叉神经炎可以发现额部的感觉有过敏或迟钝,而检查时患者没有这个特点,也排除三叉神经炎的可能。我遇到过后头部的“枕大神经炎”病例,患者只有眼部疼痛,因此我检查患者的左后头部,发现后头部的皮肤过敏,因此诊断枕大神经炎。我选择针灸治疗患者的眼疼,取后头部的风池,针灸三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六次后疼痛消失。针灸时,患者问我,眼疼你怎么针灸后头啊,他可不知道他的病就在后头部,而不在眼部,当我给他解释后,他才恍然大悟。 枕大神经是从颈部和头的交界处发出,而分布到头部的后半部分,支配后头部的感觉。枕大神经损伤时一般患者会感到后头痛,也就是偏头痛,少数患者后头痛可放射到眼部的疼痛,也有极少数枕大神经痛患者只有眼部的疼痛,BRETT就是一例。 病例二,下腹疼痛十多年。CHRIS,男,27岁,欧裔,下腹部疼痛多年,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阑尾炎手术后,他的下腹部疼痛就没有停止过。有时下腹部隐隐作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时腹部疼痛难忍,不得不卧床休息。患者经常感到下腹胀满,小腹下坠,患者饮食还可以,没有腹泻。曾服用止痛药、助胃肠消化药、抗菌消炎药等没有明显改善。长期的腹痛、腹胀已折磨他精神憔悴、疲劳无力、失眠多梦,影响到他的工作与生活。在朋友引荐下,找到我,尝试中医中药。 下腹疼可见于许多疾病,但对于这个患者,在我思考中首先想到的还是腹膜粘连或肠间粘连。检查时发现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疼,手下按压时腹部较硬,有硬结。根据患者的阑尾炎手术史,在结合我的检查,我还是认为他是阑尾炎手术后引起的腹膜粘连或肠间粘连。根据患者的脉象和舌象,中医诊断为血瘀气滞。 我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针灸、拔罐和红外线照射,再配合中药。针灸以腹针为主,配合阳明经取穴,以通经活络;红外线腹部照射,以消炎、活血;腹部拔罐,行气活血;中药以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治疗一个星期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睡眠改善。二个星期后,腹部变软,疼痛明显减轻,有时都感觉不到疼痛,腹胀消失。三个星期后,无腹疼,无腹胀,腹部无压痛,腹部变软,睡眠基本正常,疲乏感消失。又继续治疗二个星期,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嘱咐患者加强锻炼,及时随访。 腹膜粘连和肠间粘连都是阑尾炎手术后的后遗症,其实就是一个慢性无菌性炎症。他的西医的治疗主要把精力放在止痛上,而没有在无菌性炎症和粘连上下工夫。针灸、拔罐、红外线的外部治疗,在配合中药的内部调理,很快就把他的粘连和炎症消除。在临床上,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西医的抗菌消炎确实是很强大,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引起),三天先锋霉素,炎症就消失了,而慢性无菌性扁桃体炎,先锋霉素就无用了,但中医中药就能发挥作用。 更多成功病例等待您的分享!(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