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CC在针灸方面的政策改变 黄文川博士 ACC的政策调整是近期的热门话题,我也接到许多朋友的电话,询问ACC的政策改变对针灸的影响,为了大家更好的使用ACC,也表达我对朋友关心针灸的谢意,有必要再谈谈ACC在针灸方面的政策改变。 新年开始,每个针灸医生都受到ACC的一封信,告诉大家ACC在针灸政策上的暂时改变,大体有以下二个方面。第一,针灸治疗一个疗程后(如肩部扭伤,ACC规定针灸治疗12次),如果患者受伤的病还没有治疗痊愈,ACC只允许最多再申请6次针灸治疗。以前,一个疗程的针灸治疗后,如果受伤的病还没有痊愈,需要继续针灸治疗,针灸医生需填写一个ACC32表,再为患者申请一定的针灸治疗,究竟多少治疗次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来决定,也可能5次,也可能12次。但是,现在最多再申请6次针灸治疗,并且ACC的审查更加严格。第二,以前,针灸医生为患者申请增加针灸治疗,填写ACC32表,ACC是付一定费用给针灸医生,而现在,一切都是义务的,没有费用。 从以上ACC政策的改变,我们可以看出,对ACC患者影响还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患者,在得到伤害后,选择合适的针灸治疗,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治疗次数,把病痛治疗痊愈。不要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第一个疗程治疗不好,还可以申请第二个疗程。对针灸医生填写ACC32表,要求更严格,填写更仔细,并且是义务填写。说明ACC要从一切方面节省资金,来填补ACC以前很大的资金缺口。 很多朋友把针灸与理疗弄混淆,向我打听治疗费减半的问题。针灸是中医治疗,英文是ACUPUNCTURE ,指针灸师用银针在穴位上针刺,只要在ACC注册的针灸师都可以治疗ACC的病人;理疗是一种西医范畴的治疗方法,英文是PHYSIOTHERAPY,一般是指理疗师用理疗仪器(如中频理疗仪、红外线和康复仪器等)或理疗医师的手法治疗患者。从01/11/2009,ACC不再付给理疗师全额治疗费,只付一半治疗费用,因此患者要交付一定的治疗费。ACC的这些改变只针对理疗,而不适用于针灸治疗,那些对针灸和理疗有混淆的朋友们,如果有意外受伤,可以放心去针灸治疗。有些针灸医师对ACC患者也有额外收费,这与ACC的政策改变无关,而是针灸医师的自行决定,有的诊所收费是10纽币,有的收费是15纽币,这与诊所的收费标准不同而不同。 意外的身体和精神的损害都属于ACC报销范围。它包括1)骨折与错位,如颅骨骨折、腰椎骨折、四肢骨折、肩关节脱位等;2)烧伤,如眼烧伤、身体各部位烧伤等;3)与工作相关逐渐起病,如腕管综合症、肩周炎、网球肘、肌腱炎、腱鞘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3)扭伤,如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韧带拉伤、半月板损伤、肩扭伤、颈扭伤及身体各部位的扭伤;4)撕裂伤,如内脏的裂伤及身体各部位的撕裂伤等;5)挫伤及挤压伤;6)创伤性截肢;7)其他,如脑震荡、脑震荡后遗症、虫叮咬伤、过敏反应、椎间盘突出、疝气、性虐待、强奸等。患者有以上意外伤害都可以针灸治疗。 怎样得到ACC针灸治疗。按照我下面的操作,而得到ACC针灸治疗。1)意外伤害发生后,首先去公立和私立医院的急诊室、急救中心、医疗中心、家庭医生诊所和理疗诊所等,医生给出诊断,为患者申请ACC,医生将开出针灸介绍信,病人带介绍信可去针灸治疗。2)意外损伤发生后,也许病人去做其他治疗或检查,如果病人想做针灸治疗,可直接带ACC给病人的信去针灸治疗。3)如果患者受伤后先到理疗诊所做理疗治疗或脊椎诊所做调整脊椎,患者也可同时到针灸诊所做针灸治疗,这样ACC是允许的。4)如果针灸一个疗程后,需要继续针灸治疗,针灸医生可直接为病人再申请最多6次的针灸治疗。5)ACC患者做针灸治疗不是无限制的,每种疾病ACC都限制了针灸治疗次数,如颈部扭伤治疗次数是11次,腰部扭伤是16次等,在ACC限定的针灸治疗次数内患者的病情还没完全恢复,针灸医生还可以给患者再申请最多6次的针灸治疗,但不是无限制的。 最后我想让大家知道,对中医来说,ACC报销只包括针灸方面的相关治疗,这也是中国针灸感到骄傲的地方,因此患者想用中医的其他治疗方法来治疗你的损伤,如中药等,那就要你自己付钱了,ACC是不负责这部分费用。 (阅读更多文章 www.drwin.co.nz 黄博士诊所09 8150518)[:]

> View article

请您分享我治疗的成功病例 黄文川博士 天天在诊所忙忙碌碌,有治疗成功病例的喜悦,也有治疗失败的沮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丰富我的临床经验,使我做的更好。今天我介绍几例近期治疗的成功病例,与大家分享我成功后的喜悦。 病例一,左眼疼痛一个星期。BRETT,32岁,毛利人,左眼疼已经一个星期,去看医生,给予强力止痛药不见好转。医生已经为他约好眼科专家,需要等待。左眼内上眼角刺痛,上眼皮紧张,疼痛严重时,睁不开眼,按压内眼角,感觉舒服。因为眼痛,整夜不能睡眠。他的父亲是我的老病人,建议他来我诊所针灸治疗。 眼疼一般会想到眼部的疾病,如青光眼、眼支,、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炎等。我首先判断患者的眼压,用手按压双侧眼部,硬度基本一致,并且患者的疼痛部位是在左眼内上角的眼眶,而不是在眼内,因此我可以排除青光眼的可能。患者的疼痛是持续性,而三叉神经疼和丛集性头痛都是阵发性,也排除这二个病的可能。三叉神经炎可以发现额部的感觉有过敏或迟钝,而检查时患者没有这个特点,也排除三叉神经炎的可能。我遇到过后头部的“枕大神经炎”病例,患者只有眼部疼痛,因此我检查患者的左后头部,发现后头部的皮肤过敏,因此诊断枕大神经炎。我选择针灸治疗患者的眼疼,取后头部的风池,针灸三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六次后疼痛消失。针灸时,患者问我,眼疼你怎么针灸后头啊,他可不知道他的病就在后头部,而不在眼部,当我给他解释后,他才恍然大悟。 枕大神经是从颈部和头的交界处发出,而分布到头部的后半部分,支配后头部的感觉。枕大神经损伤时一般患者会感到后头痛,也就是偏头痛,少数患者后头痛可放射到眼部的疼痛,也有极少数枕大神经痛患者只有眼部的疼痛,BRETT就是一例。 病例二,下腹疼痛十多年。CHRIS,男,27岁,欧裔,下腹部疼痛多年,记得十多年前的一个阑尾炎手术后,他的下腹部疼痛就没有停止过。有时下腹部隐隐作痛,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有时腹部疼痛难忍,不得不卧床休息。患者经常感到下腹胀满,小腹下坠,患者饮食还可以,没有腹泻。曾服用止痛药、助胃肠消化药、抗菌消炎药等没有明显改善。长期的腹痛、腹胀已折磨他精神憔悴、疲劳无力、失眠多梦,影响到他的工作与生活。在朋友引荐下,找到我,尝试中医中药。 下腹疼可见于许多疾病,但对于这个患者,在我思考中首先想到的还是腹膜粘连或肠间粘连。检查时发现右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疼,手下按压时腹部较硬,有硬结。根据患者的阑尾炎手术史,在结合我的检查,我还是认为他是阑尾炎手术后引起的腹膜粘连或肠间粘连。根据患者的脉象和舌象,中医诊断为血瘀气滞。 我采用中医综合治疗,针灸、拔罐和红外线照射,再配合中药。针灸以腹针为主,配合阳明经取穴,以通经活络;红外线腹部照射,以消炎、活血;腹部拔罐,行气活血;中药以膈下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治疗一个星期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精神状态好转,睡眠改善。二个星期后,腹部变软,疼痛明显减轻,有时都感觉不到疼痛,腹胀消失。三个星期后,无腹疼,无腹胀,腹部无压痛,腹部变软,睡眠基本正常,疲乏感消失。又继续治疗二个星期,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嘱咐患者加强锻炼,及时随访。 腹膜粘连和肠间粘连都是阑尾炎手术后的后遗症,其实就是一个慢性无菌性炎症。他的西医的治疗主要把精力放在止痛上,而没有在无菌性炎症和粘连上下工夫。针灸、拔罐、红外线的外部治疗,在配合中药的内部调理,很快就把他的粘连和炎症消除。在临床上,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西医的抗菌消炎确实是很强大,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细菌引起),三天先锋霉素,炎症就消失了,而慢性无菌性扁桃体炎,先锋霉素就无用了,但中医中药就能发挥作用。 更多成功病例等待您的分享!(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 View article

写给长期处在病痛的朋友们 黄文川博士 新年伊始,想写一点祝福的话语,反复思考后,今天不再写那些中听不中用的废话,写点中用不中听的大实话,也许能对那些长期处在病痛的朋友一点帮助。 长期病痛就不是一天、一个星期和一个月,而是一年或数十年,长期不愈。 因此我给长期病痛的朋友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确诊疾病,也就是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病痛。患了一年或数十年的病痛,自己连患的什么病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我说是不应该的,也是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我说的确诊疾病,是西医的确诊,而不是中医的确诊。在现代社会,我认为西医诊断相对精确,患者容易理解,而中医诊断患者不容易懂,也不理解一些很深奥的概念。如西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就容易理解,而中医的痹证,患者就很茫然;再如西医的胃溃疡,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概念,而中医的胃脘痛,大家就很费解,再说到脾胃不和、肝气犯胃等,就更不知所云。西医的诊断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适当的现代先进仪器检查,最后得出疾病诊断。虽然西医诊断离不开先进仪器,但做什么检查,用什么仪器,是医生说了算,并且检查结果的分析也是医生的责任,因此医生是诊断疾病的第一要素,那种靠仪器看病的医生一定不是一个精良的好医生。去年遇到一个马来西亚患者,剧烈上腹痛二年余。起初医生怀疑胃的毛病,做胃镜检查没有什么问题,在做上腹部B超、CT也没有发现上腹部的内脏有什么大毛病,就发现有点胆结石。医生认为他的上腹部疼痛一定是这个结石的问题,消化专家建议手术治疗,切除胆囊。他非常兴奋,一定是找到病因了,他的上腹痛将消失了。手术按期执行,手术后,没有发现疼痛有什么好转,这下他更痛苦,没有看到专家的预期效果。找到我,我分析了他的病情,怀疑是上腹丛神经痛,建议他服用神经止痛药,并配合中药、针灸。一个星期后,他的腹痛消失,二年的病痛结束。看来诊断疾病光靠仪器还是不够,还得靠医生的临床经验。诊断正确,治疗就好办了。 长期病痛的患者,一个是因为诊断长期不明确,另一个就是没有选择好合适的治疗方式。在目前条件下,一些本身就能治疗痊愈或好转的疾病,而不是本身就没有方法治疗的疾病,只要治疗方法选择适当,一定不会好几年都治疗不好。任何疾病都有它的发病规律、演变过程和治疗预后,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一定会知道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那一种治疗方式是最适合这种疾病。如上呼吸道炎症引起的长期咳嗽,我会建议服用汤药治疗;脊髓性颈椎病引起的截瘫,我会建议患者西医手术治疗;震颤麻痹引起的手抖、走路缓慢,我会建议首先接受西医的抗震颤麻痹药治疗;面神经麻痹,我首先建议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我建议患者推拿或整脊治疗;体癣或股癣或脚癣,我建议患者选用西医抗真菌药膏外用。因此无论是中医医师,还是西医医生,都不要因为从事的专业和医生的喜好,来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而是根据患者的疾病。王婆卖瓜不适合医生这个职业。 长期病痛的朋友,可能本身自己患的就是治疗不好的疾病,在目前医疗条件下,没有可行的治疗方式,因此承认现实是我对患者的忠告。有的患者医生告诉他们患的是不治之症,但是他们仍就医不止,总相信会有奇迹发生,让医学骗子有机可乘。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遗传性感觉神经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在目前医疗条件下,都是不治之症,可社会上就有“脊髓空洞症专科医院”。我的一位患者,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上肢不能抬举,我劝告他针灸效果不好,不要浪费时间和金钱,他不听,反而跑到中国看“专家”,针灸、中药、注射等,花去他几十万人民币,最后人财两空。有些疾病虽然也是没有好的方法治疗,但它对患者的生命无影响,患者更要面对现实。如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一般半年以后,面瘫没有恢复就很难再完全恢复了。可这是关于脸面的问题,患者会常年奔波与医院之间,听到好医生就去治疗,听到好方法就去尝试,最后搞的自己精疲力竭,无功而反。 患有长期病痛的朋友,有些疾病长期存在于人体,我们要学会与疾病共存。退行性疾病,如退行性关节炎,退行性脊柱炎,退行性大脑皮层萎缩等;一些慢性老年性疾病,如慢性高血压病,慢性糖尿病,慢性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后遗症,如中风后遗症,脊髓损伤后遗症等。 还有一些患者本身的疾病不是很严重,但就是不舒服,天天感觉疾病缠身,常年治疗,不见好转,我会建议患者请忘掉疾病。如神经衰弱、慢性肌肉劳损、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这些疾病,治疗后也许会改善,但遇到不利因素,疾病又变回如处。疾病的痛处会在大脑神经中枢有一个反应点,长期的病痛会使这个反应点兴奋,因此早晨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自己的病痛,长期的病痛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改善这种病痛的方法之一就是转移对这种病痛的注意力,忘掉它。 看病确实需要智慧,但长期病痛的朋友把他们的智慧消磨贻尽,“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当大家处在长期病痛,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你的医生朋友,这时候他们一定会帮上这个忙,利用他们的医学知识,为你出谋划策。我常说,一生中一定要交一个医生朋友。(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 View article

通知 黄博士诊所从25/12/09 到 03/01/10 圣诞、新年放假休息。04/01/10 星期一照常上班。 祝愿大家圣诞、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黄博士诊所 Notice We will have a Christmas and New year holiday from 25/12/09 to 03/01/10. Reopening the clinic in 04/01/10 .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Dr Win Clinic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