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医人第二期 第一部分, 刊首语: 一群海外中医人,聚到一起,对“我们一定要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承和发展做些什么”这一命题产生了共鸣。 我们想利用这个平台,不定期地介绍医术精、品德好的中医师给大家,希望广大患者在求医路上少走弯路。我们会邀请一些高资历的中医师,回答读者有关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还将介绍大家关心的新西兰医疗制度、ACC意外伤害赔偿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正在进行的新西兰中医立法的最新进展情况。同时,我们想利用这些平台,聚集更多的海外中医师,交流学术思想,讨论疑难病案,共同提高中医水平。 希望这些平台成为中医师与患者、中医师与中医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医在海外的传承、发展和普及尽一点我们的微薄之力。———海外中医人 第二部分:医家漫谈 一,大家对医学概念和疾病现象的误解 刘颖君中医师 在多年的从医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患者对一些医学概念和疾病现象存在错误的认识,这无疑会对患者就医前的处理和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医患关系。 炎症与消炎药:不明原因发现某处的关节出现红肿疼痛,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关节发炎了,自己服用家里现有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红霉素等。多数情况下应用这类药来治疗是错误的。更甚者,患者要求医生给处方这类抗生素,医生反复解释,不需要抗生素治疗,但患者很不高兴。下面我就谈谈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的区别。 一些炎症是由某些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我们可称之为感染性炎症,如细菌感染引起的扁桃腺炎,阑尾炎,肺炎等。治疗这些炎症可选用合适的能杀灭细菌的抗生素,具体使用何种药物须由家庭医生决定,贸然使用抗生素,轻则无效,重则给身体造成伤害。这是我们大家常认为的炎症。 还有许多炎症与致病微生物感染无关,我们称之为非感染性炎症。我们前面提到的关节炎症,多数属于此类。其原因可能是机械损伤造成的,如常见的关节扭挫伤;有的可能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还有的是由代谢功能异常引起的,常见如尿酸在关节内沉积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治疗这一类炎症可使用抗炎药,这类药不属于抗生素,通常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常用的如布洛芬,扶他林等。如果使用抗生素治疗以上疾病,不但没有治疗效果,反而接受了许多药物的副作用。 骨质增生与中医治疗:一些人因为肌肉或关节疼痛就医,做过X光检查后发现,颈椎,腰椎或膝关节出现了骨质增生。有的人认为,既然有骨质增生,除非进行外科手术,中药、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是不会有治疗效果的,因为这些治疗不能去除骨质改变。这个观点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骨质增生常被称之为骨骼退行性改变,与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退化有关。这种改变常发生在身体承受重力较多,活动较频繁的部位,如前面提到的颈椎,腰椎和膝关节等。这些部位受伤的机会比较多,受伤后身体进行修复,钙质沉着,如此反复。受伤部位的骨骼像钟乳石形成过程一样,日积月累,最后形成了X光片上看到的改变。胸椎活动度较小,所以较少发生骨质增生。 由于长期从事重体力活动,或由于职业原因身体经常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如经常坐在电脑前面工作的人,骨质增生可能会较早出现。一般六十岁以上的人,多数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只是平时没有明显的症状,未引起注意而已。只是因为检查发现有骨质增生而没有相应的症状,一般不需特别治疗,平时多注意预防就可以了。 对于出现了疼痛,麻木等症状,又发现了相应部位有骨质增生,也不要过于紧张,多数是可以通过针灸、中药和理疗等方法取得满意疗效的。这些疗法虽然不能去除已形成的骨质增生,但这并不影响治疗的效果,因为多数情况下骨质增生并不是产生症状的直接原因。像前面描述的那样,骨质增生是多年慢慢形成的,但我们并未感觉到有明显的症状,而且症状出现以后,也会时轻时重,时有时无。增生的骨质是不会这样变来变去的,那么什么是产生症状的直接原因呢? 是在骨质增生基础上的炎症,局部改变可能有充血,炎性物质的渗出,血液循环不良,周围肌肉紧张等。针灸,推拿等治疗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局部瘀血,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炎性物质的消除,从而减轻疼痛麻木等症状。疼痛消除了,功能恢复正常了,治疗的目的就达到了。肌肉关节等部位疼痛或麻木,即使发现存在骨质增生,也不必担忧,通过以上治疗是会解除疾病的痛苦的。 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症状既不是X光检查发现骨质增生引起的,也不是局部的炎症引起来的,而是骨质增生部位以外其它病变导致的。例 如患者颈椎5,6节有骨质增生,但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手麻是周围性的而不是神经根性的,这也可以判断患者的手麻不是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单纯依靠仪器的检查。(西区天益堂 刘颖君 09 8366869) 二,西医的炎症不同于中医的热证 郑信一中医师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病人,将西医的炎症与中医的热症混淆。其实,西医认为是炎症的,在中医里不一定都是热症,比如有些风湿疼痛(中医的痹症),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一派炎症表现,但在中医里也有属寒症的,此类痹症的病机多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所以就需要用附子,干姜,川乌,草乌一类的热性药,以达到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效果。临床上多有效验。临床上治病,一定要辨证论治。(信益行中医门诊 郑信一 09-5705866) 三,保守治疗不能复原突出的椎间盘 黄文川中医师 很多人认为,推拿、正骨能把椎间盘突出复位。我认为这是不可能。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痛麻,一方面是突出的椎间盘直接压迫引起的,另一方面是突出的椎间盘刺激周围软组织产生的炎症引起的。任何保守治疗(针灸、推拿、正骨、理疗、牵引、脊椎调整等),都不能复位突出的椎间盘,但能治疗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周围的炎症或改变椎间盘突出的刺激位置。还有些人认为,MIR报告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答案是否定的。我见到很多患者,MRI报告有腰椎间盘突出,而腰腿疼是由其它疾病引起的。(黄博士中医诊所 黄文川 09 8150518) 四,医学的风湿病不单指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张伯昭中医师 大家一提到风湿病,就想到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实西医对风湿性疾病下的定义很广泛,是影响到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如肌腱、滑囊、筋膜等一组风湿疾病,病因多样,如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退化性、地理环境性、遗传性等。所以,除了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外,还包括银屑病 、风湿热、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动脉炎、多发性肌炎、腱鞘炎、滑囊炎、纤维肌痛、炎性肠病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痛风等。中医称之为痹症,认为是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北岸新希望诊所 张伯昭 09-4766088) 第三部分:公告 新西兰中医立法进入倒计时阶段(张伯昭中医师编译) 根据2010年9月生效的新西兰《健康执业人员能力保障法》(Health Practitioners Competence Assurance Act,简称HPCA)规定,所有在新西兰为公众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团体/协会需在该法案下注册,并接受各自管理机构的严格监管,以避免对公众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截至到目前,已经有多种医疗协会/团体在该法案下注册,其中包括西医师、牙医、护士、助产士、物理治疗师、化验员、职业治疗师、整骨师等。因此,中医(包括中药和针灸两部分)的注册和立法工作势在必行。 经过广大从业人员及各个相关协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中医立法工作终于已见曙光。目前,新西兰卫生部已经着手进行最后的公众咨询,我们可以在卫生部的网站上找到这份咨询表,并可对其中的问题发表意见。 公众咨询书可在此处下载: http://www.moh.govt.nz/moh.nsf/indexmh/consult-regulatio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 及 http://www.moh.govt.nz/moh.nsf/pagesmh/10760/$Fil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regulation-proposal.pdf 您可将您的意见电邮至TCM@moh.govt.nz 或邮寄至: Mary-Louise […]

> View article

我用中医古方治湿疹 黄文川博士 在奥克兰,湿疹是一个常见皮肤病,也是不容易治疗痊愈的一种病。近期我用中医古方治疗几例湿疹患者,特别是一例儿童湿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愿与大家分享,也希望给大家一点参考。 患儿男性,6岁,出生后不久就患上皮肤病,眼周围、口唇周围皮疹明显,躯干和四肢也有发生,以颈部、肘窝、腘窝处严重。早期医生诊断为儿童湿疹,给予止痒软膏,但不能控制,因瘙痒,患儿抓挠,皮损严重,特别是脸上经常会抓出血。因皮肤瘙痒,影响患儿睡眠,因瘙痒而影响患儿的注意力,因此这个湿疹病影响到患儿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几年来,父母想尽各种方法,也没有控制住湿疹的发展,患儿痛苦,父母痛心。父母也知道外用激素药膏的副作用,想停止这种治疗,上个月,患儿父母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我的诊所,想让我用中医中药治疗他们的宝贝儿子的湿疹。 询问完患儿的病史和以前的治疗情况,给予检查发现,患儿相对比同龄发育矮小,精神状态还好。稍胖,面色暗,眼周围皮疹发红干燥,口唇处干裂,颈部皮疹出血,躯干有散在的皮疹,也因抓挠模糊不清,上肢肘窝和下肢腘窝处因抓挠皮疹发厚、发红。舌红,苔厚黄。问诊,不出汗,鼻塞,睡眠差,饮食可,大便干,小便正常。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症状,再辨别患儿的皮疹,我给予防风通圣散加减治疗。 我先给患儿开了二剂中药,按我说的煎煮法,第一遍煎煮的药液,放到冰箱,一天数次的饮服,只要患儿能喝得下多少是多少,不强求一次一碗的服下。第二遍煎煮的药液,每天淋浴后,用纱布蘸药液擦洗患处。二付药患儿服用了一个星期,还好,患儿能服下。 第二诊,我看他能服下中药,我就给他开了五剂。这五剂中药,三个星期服用完。第三次见我时,父母高兴的告诉我,身上的皮疹一点都没有了,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的发厚、出血的皮疹也不见了。只有眼周围和口周围还有皮疹,但也明显减轻。我检查时,身上原来的皮疹处,只有颜色与正常皮肤稍有区别外,其它一切正常,眼周围仍皮疹,干燥,稍红,口周围有皮疹,干燥,但都没有抓挠后的出血。 防风通圣散是金元名医刘元素创制的一张大复方,但其配伍法度严谨,每一味中药恰到好处。方中有麻黄、防风、荆芥、薄荷的疏风解表,有大黄、芒硝的泻热通便,有石膏、黄芩、山栀子、连翘的清热除烦,有桔梗、甘草、滑石的清热利咽,还有川芎、当归、白芍的养血活血,全方重在开通一切孔窍,让体内壅滞的热毒外出。以上中药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临床上常常药到病除。只要辩证准确,对症下药,分清防风通圣散是治疗表实表热与内实内热证同时存在的方剂,一定得到满意的效果。 我为患儿的康复而高兴,也为中医的神奇而鼓舞,更为患儿的勇气而佩服。以前每当我遇到小患者,我就担心患儿服用中药的头痛问题,患儿只知道中药苦,但他们可不知道良药苦口啊。经常听患儿父母说,煎煮好的中药不得已倒掉,因此,我在治疗小患者时,能用推拿就不用针灸,能用外敷、外洗中药,就不用口服中药,但治疗效果也大打折扣。从这个患儿身上,我明白,只要服用中药方法对头,父母态度端正,耐心细致,小患者长期服用中药也是可能的。 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 View article

我用中医古方治郁症 黄文川博士 从广义角度讲,郁证是由于外在致病因素,导致了人体阴阳气血不和而产生的病变。以气机郁滞为先,气郁日久,由气及血,变化多端,所以病变的表现,可有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等六郁证侯。狭义之郁,是专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病症,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都属本证范畴。也可以这样理解,广义的郁是气郁为先,日久将出现血郁和其他郁症,而狭义的郁只是气郁为主。我以下面近期治疗的一个病例,说明中医古方治疗郁症的效果。 李女士,60岁,失眠、头痛、头晕十多年,近二年加重。服用安眠药和抗抑郁药多年,曾在中国大陆多次求助于中医中药,都没有明显缓解病情,并越来越重。数年前,我把她的腰腿疼治愈,处于对我的那点信任,这次又就诊于我的诊所。看看就诊时患者的症状,失眠、噩梦,就是服用安眠药也只能睡到3点,然后在床上翻来覆去、心烦;头痛、头晕,耳鸣,头痛就是胀痛,头晕时看东西转动、恶心,耳鸣在睡不着觉时更明显;口苦、口干、咽干、眼干,不停地喝水,但还是干;咽部刺痒,有东西堵在咽部,早晨咳出很多痰后,稍轻快;疲乏无力,没有干什么事也感到很累,后背重,像重担在肩;胸闷,长吸气后缓解;腹胀,不愿吃东西,没有胃口;患者怕冷,穿很多衣服,但有时感到热、出汗,把衣服拖掉,不一会,有感到冷;脾气暴躁,容易发脾气,有时很孤独,自觉活的很痛苦,生活没意义。检查患者,中等身材,稍瘦。面灰暗,无光泽,皮肤粗糙,唇暗。苔白厚、干,舌质紫红,有瘀血点。脉稍沉。根据患者的症状、体质、舌诊和脉象,中医诊断为郁症。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五付中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情平静很多,不再急躁;没有眼干,仍感口干、咽干;头晕明显好转,无恶心;咽部痰减少,咽部清爽;疲乏感减轻;苔白厚,仍干。睡眠改善不明显。继续上方治疗,五付。 第三次来诊,我看到了患者的笑容。仍有口干,咽部稍有点痰,仍感到累,耳鸣,无头晕。仍失眠,付安眠药睡到3点,但醒后不再心烦。继续上方加减,五付。 第四次来诊,只有失眠的问题,仍服安眠药,但以前二片减到一片,能睡到凌晨4点,醒来仍能迷迷糊糊睡一会。 第五次来诊时,患者已经不服安眠药和抗抑郁药,症状基本完全消失,舌苔白厚转薄,舌质紫红转淡,面色灰暗转亮。治疗暂时告一段,嘱咐患者长期中药调理。 患者也曾中医治疗,为什么没有效果呢?我认为还是前医的治疗辩证有问题。他们都是把治疗患者的失眠作为治疗重点,失眠只是患者的一个最痛苦的症状,而不是患者的病源。西医的安眠药都没有解决患者的睡眠问题,中药的安神药,如酸枣仁、远志、夜交藤等,一定也解决不了。如果从郁症着手,患者的症状一点一点缓解,失眠自然而然就好转了。 治疗郁症,不能单纯从气郁入手。开始患者可能是以气郁为主,但患者已经十多年的病史,合并血郁、痰郁、湿郁等就不难理解。从患者舌质紫红有瘀点,唇暗,看出患者有血郁;头痛、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可能有痰郁;疲乏无力,身重,后背酸疼,可能有湿郁。这种虚实交杂,寒热交错的病症,就不能单一地补或泻,单一地安神、怯湿、解郁所能解决的,一定要综合处理,即要用调和法。调和法的治疗就用柴胡类方,我选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十多年的痛苦用20付中药就治疗痊愈,这就是中医古方的神奇。我强调中医古方,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想强调中医的根。我认为张仲景的《伤寒论》才是真正的中医,才是中医的根。这是我读张仲景的书,用张仲景的方的一点体会。(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

> View article

我用中医古方治神经性皮炎 黄文川博士 神经性皮炎是皮肤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治疗起来非常棘手。因患处皮肤奇痒,而影响患者的睡眠,严重者而影响患者的情绪。近期我用中医古方治疗几例神经性皮炎,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也许能增加同行对中医治疗皮肤病方面的思路。 患者,吴女士,42岁,柬埔寨华人。患皮肤病多年,皮疹主要发生在颈部、肘部、手腕部和腘窝,背部也有零星的皮损。皮疹处刺痒,手抓挠后,痒稍缓解,但不一会,刺痒又起,再抓挠,皮疹处被抓挠的出血。反复的抓挠、出血,皮疹变厚。因长期的刺痒,而不能睡眠。曾反复涂抹激素药膏,止痒的效果全无,导致皮损处皮肤更加敏感,衣服和被子的刺激都会引起奇痒。患者为了这个皮炎而心身疲惫、精疲力竭、情绪抑郁,脾气暴躁,为了一点小事而与家人争吵。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治疗皮肤病成了她目前的主要任务,西医皮肤科专家只有让她涂抹软膏,别无它法,万般无奈,在朋友的引荐下,寻找中医治疗。 患者中等身材,面色灰暗,精神疲惫。脉细数,舌质红暗,苔黄腻。患者平时怕冷,不爱出汗。检查发现,皮损主要分布在颈项部、肘窝、腘窝处,因患者抓撓,皮损已血迹斑斑。皮损处粗糙,干裂。根据症状和分布,诊断为神经性皮炎。中医按“柴胡征”,给予柴胡加龙骨牡犡汤治疗。因考虑到是外地来奥克兰不方便,给予十付。 十付后,睡眠改善,精神好转,情绪稳定,刺痒明显减轻,可以不抓撓。检查皮损处已没有抓撓的痕迹。继续柴胡加龙骨牡犡汤,十付。 三诊时,患者皮疹变淡,痒感全无。精神状态好,睡眠稳定。面色好转。继续上药加减,十付。 以后电话告知,皮疹消失,睡眠、情绪稳定。后来她朋友来诊所治病,也告知,患者的皮肤病全好。 患者的皮肤病是神经性皮炎,几年的治疗不见好转,并且越来越重。究其原因,西医的治疗把这个病当成局部的疾病,皮肤痒,皮肤上有皮疹,就止痒、消炎。实际上,神经性皮炎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也许与患者的情绪抑郁、心理紧张有关,也许与身体对外界的一些物质过敏有关。因此,治疗神经性皮炎,或其它皮肤病,一定要在整体治疗下工夫。在这方面,中医的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 作为一位中医大夫,如果也像西医去思考这个病,那患者的治疗结果,也一定与以前的治疗没有两样。用中药止痒,用中药消炎,中药一定比不了西医的激素,那中医的治疗效果就可想而知。如果从整体思考这个病,从阴阳、虚实、寒热入手,用西医的概念,就是把患者的皮炎看成神经、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的紊乱,从整体调整,那结果就是这个患者的结果。 患者患皮肤病多年,身体状况非常复杂,从中医的角度,也不能简单地按单一的虚证、实证,或单一地从寒湿、血热等考虑,而要综合、全面分析,即补,又泄;即温阳,又滋阴;即祛寒,又清热,这个治疗原则就是调和。中医的调和方就是《伤害论》的柴胡类方。考虑到患者精神和情绪上的症状比较明显,再加上失眠、皮损刺痒,我选择柴胡加龙骨牡犡汤,来调和患者的身体状态,以便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这只是我临床治疗疾病的一点体会,不足之处请讨论。(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

> View article

腰痛病的中西医诊治思路 黄文川博士 腰痛病是我门诊中治疗最多的一个病种,也是对患者影响较大的一个病症。把我对中西医诊断治疗腰痛病的体会介绍给大家,希望对腰腿痛患者有所帮助,也希望与同行交流。 从西医的角度,腰痛病要从下面五个方面去考虑。根据患者的症状、医生的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判断患者的西医诊断,也就是腰痛的原因,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 第一、腰椎和关节引起的腰痛:临床上最常见的有小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过长、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腰管狭窄、椎体融合、腰椎骶化、椎体肿瘤、转移癌、腰椎结核、腰椎退行性变、骶髂关节炎(结核)、老年性髋关节炎、股骨头无菌坏死、压缩性骨折等。这些腰椎和腰椎相关关节引起的腰痛有他们的共同特点。1,局部压痛明显。患者自己或医生按压腰部,或相应的关节,疼痛明显。如腰椎五椎间盘突出,腰椎五部位压痛;骶髂关节炎,可在骶髂关节出压痛。2,活动后加重。腰痛起因于腰椎和关节,活动刺激可加重病情。3,一般伴随神经痛。除腰痛外,常伴随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闭孔神经痛等。4,影像检查可帮助诊断。腰椎和关节引起腰痛的患者,都可在X-RAY、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下发现问题,帮助腰痛病的诊断。如腰三横突过长就可用X-RAY;而CT可帮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MRI帮助诊断骶髂关节炎等。腰椎和关节疾病引起的腰痛,除非是炎症,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腰痛。因此,我们在选择中医治疗适应症时,一定要十分小心,对于由腰椎和关节引起的腰痛,不要因为中医治疗而延误了患者的病情和最佳治疗时机。我曾遇到一位严重腰痛患者,腰痛地不能直腰、站立,她的朋友推荐到我的诊所。我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知道她几年前做了大肠癌手术,我怀疑癌症腰椎转移,建议腰椎CT检查,检查结果与我的判断相符。 第二、其它脏器疾病在腰部反射:常见的疾病有女性盆腔炎、附件炎、肾结石、肾盂肾炎、肾炎、前列腺炎。这些疾病引起的腰痛只是疾病的一个次要症状,并且这种腰痛是不十分严重, 腰部隐隐作痛,迁延不愈。患者主诉腰痛,但医生检查时,腰部可无压痛。并且在询问患者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妇科疾病和泌尿系统的疾病的信息。因此在怀疑腰痛是由以上疾病引起的,一定要患者做妇科和尿液的检查。对于以上疾病引起的腰痛,治疗原发病是根本,原发病好转,腰痛自消。 第三、全身性疾病在腰部的反应:最常见的疾病有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等。虽然患者腰痛的严重,但用尽各种治疗,患者的腰痛还是不好转或缓解。因为患者的腰痛只是全身疾病的一个症状。腰痛治腰在这一类疾病的治疗就失去了作用,治疗全身疾病,才是根本之道。这些疾病虽然以腰痛来就诊,但我们也能发现全身疾病的蛛丝马迹,如家族史、长期的腰痛、晨僵、虹膜炎病史、肌腱附着点痛、四肢关节疼、低热等。怀疑全身疾病引起的腰痛就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如强直性脊椎炎的血液检查HLA—B27和骶髂关节CT,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检查;抗“0”、血沉和类风湿因子等是诊断类风湿的主要辅助检查。在早期阶段,这些疾病的全身症状不十分明显,而以腰痛为主,因此误诊误治的机会很高,务必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四、神经性腰痛:坐骨神经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带状疱疹性后遗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痛、癌性神经疼等。神经性腰痛以针刺样疼痛为特点,疼痛剧烈。神经性腰痛百分之九十五是继发性腰痛,也就是说有其它疾病引起的神经疼。因为支配腰部的神经大都从腰椎发出,因此腰椎病变是引起神经性腰痛的主要原因。如果怀疑坐骨神经痛或臀上皮神经炎一定要做一个腰部的X—RAY或CT。有些腰部神经痛是全身性疾病在腰部的神经损害,如糖尿病性神经痛和癌性神经痛,这些腰痛的治疗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第五、肌肉性腰痛:最常见的疾病有腰肌劳损、腰扭伤、腰背筋膜炎、臀筋膜炎。肌肉性腰痛的特点是酸痛、重痛,活动后减轻,长期坐或站立后加重;局部压痛明显,但推拿、按摩后减轻;一切辅助检查无异常。治疗肌肉性腰痛和神经性腰痛是中医的优势。西医明确诊断后,如果西医无好的治疗,可以尝试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是以中医辨证为基础。根据患者症状、脉象、舌象,中医常把腰痛病辨证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淤血腰痛和肾虚腰痛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针灸、推拿、中药、正骨、拔罐等治疗方法。正确的西医诊断,精确的中医辨证是我诊断治疗腰痛病的一贯思路。(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

我用中医古方治头晕 黄文川博士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头晕的中医古方,这些古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每每用来,如神来之笔。我把学习、运用这些古方治疗头晕的体会简单地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用中药治疗头晕时,我常用的中医古方有“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这三个中医古方,前两个古方“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里面的处方,后一个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医学心悟》里的方。 “真武汤”是附子类方里治疗头晕的常用方,它由附子、茯苓、白术、生姜、芍药五味中药组成。真武汤在《伤寒论》的经典方证是“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从以上方证可以看出,患者因眩晕和心悸导致全身颤抖,无法站立。用真武汤治疗头晕,患者一定具备阳虚水饮的特点,即精神不振,面色黄暗,倦卧欲寐,怕寒下肢冷,舌淡胖,脉象无力。说明用真武汤治疗的头晕一定是大病和重病。近期治疗一例欧裔患者,BLAIR,48岁,患多发性硬化症20多年。患者头晕,走路不稳,常年需用轮椅代步,站立时全身颤抖。患者平时怕冷,精力不够。患者面色灰暗,无精神,疲惫。患者四肢活动尚可,但站立不稳,走路需人照顾。头晕严重,特别是看东西时。检查发现双眼水平震颤,四肢肌肉张力高,站立时全身颤抖,四肢冰冷,下肢踝关节肿胀。脉弱,舌胖淡,舌苔白。几年前他曾找我针灸治疗,这次我建议他尝试服用中药。根据患者头晕,站立不稳,全身颤抖,精神萎靡,平常怕冷,四肢不温冰冷,下肢肿胀,脉弱,舌淡胖,诊断为阳虚征。我不考虑患者多发性硬化的西医诊断,只是根据中医的辩证,给予真武汤原方治疗。制附子15克,先煎1个小时,加水1200ML,下其它中药,再煎50分钟,把剩下的中药分成两份,早晚各服用一次。7付中药后,患者怕冷减轻,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头晕减轻,走路稍稳,站立颤抖明显减轻,特别我发现他的手在做事时比以前稳定的很多。患者症状的明显改善为患者建立了信心,也为我继续中医中药治疗,提供了依据。应用真武汤时应注意先煎附子1个小时,不然会出现附子中毒;中医辩证是用古方的依据,有真武汤的方证,不管西医诊断患者是什么病,都可以用真武汤。 “苓桂术甘汤”是桂枝类方中治疗头晕的常用方,它是《伤寒论》里的利水安神剂,适用于水饮征。当患者表现为眩晕、动悸、胃中振水音、背中冷、小便不利等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此古方有汤名上的四味中药组成,即茯苓、桂枝、白术和甘草。此方是桂枝类方,患者常具备桂枝体质,即体型偏瘦,皮肤较白,双目有神,容易出冷汗,怕风,对疼痛、寒冷较敏感。这类患者颇像人们所说的“文弱书生”。从前我治疗一例韩国裔女性,头痛头晕多年,西医诊断为耳源性眩晕。曾用中西医治疗不见好转,头晕时好时坏。从美国移民到新西兰后,症状加重,头晕时伴恶心,患者胸闷,心慌,失眠多梦,早晨起床后面肿。患者体瘦,皮肤较白,平时容易出汗,符合“桂枝体质”。患者头晕头痛,时好时坏,早晨面肿,舌质暗,苔白滑,是应用“苓桂术甘汤”的指证。我给予“苓桂术甘汤”合“酸枣仁汤”,5付中药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减轻,睡眠改善。再5付,无头痛头晕,继续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理失眠多梦。 而“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半夏类方中治疗头晕的常用方。《医学心悟》为清代名医程国彭撰著,“半夏白术天麻汤”是治疗“痰饮”眩晕的效方。此方治疗的眩晕头痛,既然与“痰”有关,临床多见“半夏征”,患者也大多具备“半夏体质”。恶心或恶心感,甚至呕吐;舌苔滑或腻,面色黄或灰暗,这就是“半夏征”。“半夏体质”就是营养状况较好,多肥胖;肤色油腻,或黄暗;舌苔厚腻;主述较多且怪异,症状多变。具备半夏征和半夏体质的患者,是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适应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天麻为主,还有白术、茯苓等,不仅可以镇痛止眩,还能调和胃肠、利尿等,特别适用于体型肥胖,有浮肿倾向,或消化系统功能低下患者的头痛头晕。上个月治疗一位70多岁的女性,眩晕伴恶心,视东西转动,不敢睁眼,平躺闭眼头晕减轻,坐立或站立加重。曾到奥克兰医院急症就医,怀疑“脑供血不足”,西医无特殊处理。患者及家属想用中药治疗,在朋友的引荐下,来我诊所就诊。患者体胖,舌胖大,苔黄腻。患者属于半夏体质,并且有恶心,视物旋转,具有“痰病”的特点,因此,我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三付后症状减轻,再三付后,患者能轻微在房间走动,继续三付,病情稳定,继续调理治疗。 我用古方治疗的眩晕,一定是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的。也就是说,我一定要排除脑出血、脑肿瘤等严重和急性疾病,不要因为我的治疗,而延误患者的病情。(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

我用中医古方治失眠(二) 黄文川博士 《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了很多治疗失眠的中医古方,这些古方大多药味较少,组织严谨,义理精深,每每用来,如神来之笔。我把学习、运用这些古方治疗失眠症的体会简单地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上期介绍了“酸枣仁汤”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今天介绍下面二个古方。 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患者 DYN,欧裔女性,50岁,失眠6年。患者失眠、多梦、夜里盗汗,白天疲乏无力,无精打采,怕冷怕风,自汗,稍活动心慌气短等。曾去看她的家庭医生,怀疑更年期综合症,服安眠药后,睡觉好转,但出汗、怕冷怕风等症状仍很严重,并且安眠药越来越不管用。患者害怕安眠药的副作用和成瘾,想用自然疗法治疗她的失眠,因此朋友推荐来我诊所中医治疗。患者中年女性,偏瘦,皮肤较白,舌质淡红,舌苔白,患者是一“桂枝体质”。患者易出汗,怕冷怕风,夜间盗汗,心慌,失眠,具备“桂枝症”的特点。因此,我选择“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患者的失眠。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金匱要略》方,辨证要点为心悸不寐,惊恐不安,多噩梦,自汗盗汗等。组成方药有桂枝(15克)、芍药(30克)、甘草(20克)、生姜(15克)、大枣(2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方中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补益心阳。方中的龙骨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这种无味、无臭的像石灰块的东西,实际却是一味镇静、安神、收敛中药。牡蛎为海洋贝壳类生物牡蛎的贝壳,药效与龙骨基本相同。张仲景将龙骨与牡蛎相配,入桂枝、柴胡汤剂中,治疗心慌、烦躁和失眠。 张仲景用本方治疗“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失精家,大多面白、形瘦削、易汗等。因此我常用此方治疗那些面白体瘦,夜哭不安、易惊吓、噩梦、出汗多的儿童,也治疗白瘦体弱,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盗汗、夜惊的青年男女。上面我治疗的患者,是一更年期综合症伴严重失眠,夜间失眠多梦、盗汗,白天无精打采、心慌气短、出汗怕冷,也是“失精家”体质,治疗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效果明显。用古方治疗疾病,体质辩证非常重要,也是古代医家治疗疾病的特点,务必重视。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张仲景作如下规范,“伤寒下后,胸满烦惊,谵语,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苔黄腻,脉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它是古代治疗精神神经疾病的有效方剂,并被历代名家所推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患者一定要具备“柴胡体质”和“柴胡症”,这样用起来效果更好。柴胡体质的人一般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发青,神情抑郁或紧张,皮肤干燥,肌肉紧张或发硬,上腹或胸压痛或紧张,舌质暗红有紫点。柴胡症是用柴胡类古方的具备症状,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不例外,“柴胡症”包括胸胁苦满和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胸胁苦满是柴胡症的必见症状;往来寒热也就是指发热或感觉忽冷忽热;休作有时指疾病发作有一定规律,或有一定周期,或交替发作。具备“柴胡体质”,拥有柴胡症的失眠患者,是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最好病例。上个月,我治疗一例欧裔女患者,患更年期综合症多年,应用多种治疗方法不见好转。她的典型症状就是忽冷忽热。热的时侯,面部烘热,冒汗;而冷时,全身发凉,起鸡皮疙瘩,需立即加衣服。她的另一个症状就是整夜不眠,几年下来,疾病折磨她,心身疲惫,自己经营的理疗诊所也不太景气。我为她选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三付中药后,病人一夜未醒,忽冷忽热也不见了。患者不敢相信,一个劲地说“神奇”(这个病例我放在 www.drwin.co.nz 读者可参考)。我对她说,你要感谢张仲景,我们中医的医圣。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患者症状明显不同,要进行鉴别。舌苔不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患者舌苔薄白,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患者舌苔黄腻;另外,也有“柴胡体质”与“桂枝体质”的不同。我用这两个古方都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失眠,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失眠,伴有出汗、盗汗、怕冷畏风等症状,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更年期综合症的失眠,伴有忽冷忽热。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常用在儿童和青年人,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常用在中老年人。(visit us on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or phone09-8150518,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

回答患者的咨询—-脊髓空洞症-指端血管球瘤-慢性踝关节扭伤 黄文川博士 一 黄博士你好,我今年三十岁,左上肢疼痛,无力三年,近半年双腿走路无力,我看了神经专家,他诊断我是脊髓空洞症,请黄博士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病,我可以针灸治疗吗?谢谢! 你好,很不幸,听到你患上这个不太常见的病症,我以前做神经科医生时见到很多脊髓空洞症患者,也用针灸、中药治疗过这个病,因此我很熟悉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它是在脊髓内慢慢形成的条形空洞,空洞大小不等,长短不一,因此对脊髓内部组织的损害就不相同,患者的症状就千差万别。我们知道脊髓是大脑在脊椎中的延续,它是从大脑传递信息到人体各部或人体各部的感觉到大脑的必须经过之地,它就像人体内的光纤电缆,脊髓内的小小空洞,就可影响上传和下行信息的传导,出现一系列症状。 你感觉上肢疼痛,就是空洞损伤了脊髓的后角,脊髓后角是感觉细胞聚集的地方,因此你不但有疼痛症状,病程发展到晚期,也可以出现感觉麻木。我们在临床上正常见到患者的手背被烫伤,但患者不知道疼痛,人们还认为他们有特殊功能呢,其实就是脊髓空洞症患者。你感觉上肢无力,是脊髓内的空洞影响了大脑到上肢的运动纤维或空洞损伤了脊髓的前角,因为前角是运动细胞的聚集地,严重的脊髓空洞症,就会出现手部肌肉的萎缩。你下肢的无力,是空洞影响了大脑到下肢的神经纤维,我们也叫皮质脊髓束。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下肢瘫痪,也就是截瘫的症状。从你描述的症状,我想你的空洞也很大了,你可能也做了MRI检查,它是诊断脊髓空洞症比较好的辅助检查,不但能检查出空洞的部位,也能知道空洞的大小。 目前对脊髓空洞症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方法。西医除了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止痛药、维生素等,还没有好的特效药物;钴60脊髓放射治疗,或者空洞的手术治疗都还是在尝试阶段,没有总结出大家满意的结果;康复理疗只是延缓病情的发展,不能改变患者的预后。中医在治疗脊髓空洞症方面也是处于尝试阶段,有成功的病例,但完整、详细的治疗方案还待科学验证,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我常用补肾填精方法,用中药治疗此病,也单用鹿角胶长期冲服;用督脉电针的方法来治疗脊髓空洞症,并配合中药的治疗。 显然脊髓空洞症是一个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显然此病还没有很好的、成功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庆幸的是,此病发展很慢很慢,有的患者会停止发展。仅供你参考!谢谢! 二 黄博士你好,我儿子左中指手指肚肿胀二年,开始局部针灸治疗后减轻。后逐渐增大,像花生米,皮肤紫暗,触及疼痛剧烈,曾服中药 4个月。请问黄博士我儿子是什么病,有没有好的治疗方法?谢谢!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症状,我怀疑你儿子是患了指端血管球瘤。 指端血管球瘤又称血管神经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手指。临床上此病不多见。其突出症状是手指剧烈而难忍的疼痛。血管球瘤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痛觉神经纤维,对外界刺激极其敏感,任何引起血管扩张或收缩的因素如遇冷、遇热或触碰硬物等,均可出现针刺样或烧灼样痛,若饮酒或吃酸辣刺激性食物,可痛得彻底难眠。检查时可发现皮下紫红色的小肿物,用大头针按压局部,可诱发剧烈的压痛。因临床上较为罕见,一般医师极易漏诊或误诊。 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建议你儿子去看血管外科,明确诊断后,手术治疗。仅供参考! 三 黄博士你好,我打篮球时扭伤了脚脖子,半年过去了,走路活动都没有问题,但剧烈运动时仍然疼痛,影响我正常运动,这是什么原因?怎样治疗? 你好,踝关节扭伤后经合理治疗多数病人可获痊愈,也有一些患者踝关节疼痛消失后遗留足外侧疼痛,长期不愈,甚至可达数十年,影响行走和劳动。通常是由于跗骨窦内软组织同时损伤而造成的。跗骨窦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窦口位于外踝前下方,窦内有骨间跟距韧带、脂肪垫和跟距关节滑膜及滑囊。踝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跗骨窦内韧带、脂肪垫及滑膜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损伤愈合后可出现瘢痕挛缩及韧带紧张,产生足背外侧疼痛及跗骨窦口处压痛,有时还可向足趾放射。我想你的疼痛就是跗骨窦内慢性炎症引起的。针灸治疗可解决这个问题。我也常用中药活血洗剂(山东省立医院配方)配合针灸治疗。(黄博士诊所09 8150518)

> View article

中药煎煮方法(转贴) 中草药品种繁多,根据近年的初步统计,总数约在八千种左右,常用中草药亦有700种左右。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被制成多种剂型的中成药,但汤剂依然是常用剂型,多采用加水煎煮的方法。为了避免药材在加热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挥发或破坏,必须掌握煎药的操作要点。 1.选择煎药容器。煎煮中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容器,这类容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药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受到干扰。禁用铁锅,以防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如鞣质、甙类等与铁质产生化学变化,降低疗效或失效。如实在急需煎药又无砂锅和搪瓷锅,可暂用不锈钢锅代替。 2.煎煮中药的一般方法。将配伍好的中药放进砂锅内,加入3-5倍的冷水,先浸泡10-20分钟,再添水加热至沸,在药材煮开前用强火,煮开后用弱火,以微火维持20一6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再加2-3倍量水于锅中煎煮,20-40分钟,滤取药液,将2次滤液合并加以浓缩至规定量,分2-3次服用。为了充分发挥药效,我们常可见到一副中药中对某些药采取先煎、后下、包煎、冲服、佯化等医嘱,这就是煎煮中药的特殊方法。 3.煎煮中药的特殊方法。 (1)先煎药:方剂中的矿物、贝壳类等坚硬的药材,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赭石、生牡蛎、生龙骨、生磁石、生瓦楞子等,这类药材不但要先煎,而且要打碎,先煎煮15-20分钟,才能煎出有效成分。又如生附子、生半夏,往往先煎1小时,以减低其毒性。 (2)后下药:方剂中的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紫苏叶、沉香、砂仁、钩藤、侃兰叶等,不宜煎煮过久,应在群药煎成前5-10分钟下锅,即二煎沸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3)包煎:方剂中含粘性成分的药材,影响其他药材出汁;带绒毛、芒刺及粉末状的药材,煎煮稠浑,病人难以服用,如车前子,赤石脂、旋覆花、草苈子、青黛、六一散、滑石粉、麦芽等,应先用布将药包好,再人锅共煎。 (4)另煎:方剂中的人参、金石斛等贵重药材,为保证其有效成分的煎出,防止丢失,可以另煎。先单独煎煮半小时,滤出药汁,药渣再与其他药共煎。 (5)烊化:方剂中的阿胶、话糖、蜂蜜、芒硝等,需加入去渣后的药汁中,待加热至烊化后服用。也有些九剂、丹剂需用药汁浸泡佯化后服用,如至宝丹、金鹿九等。 (6)冲服:方剂中的珍珠、琥珀、牛黄等较贵重、用量又小的药材,不易煎煮出汁,可研成粉随煎煮汤药冲服。 (7)泡服:有些代茶饮的方剂,如蕃泻叶、双花、麦冬、胖大海等,不用煎煮,用热水浸泡,盖好杯盖,泡出汁后即可饮服此外,水量的控制也很重要。现在有很多人从医院药房或药店买回中药后,不知该加多少水煎药,水量不是多就是少。加水太多,则延长了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去固有的疗效,况且药液太多,病人不能全部喝下;而水太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而且容易煎干、煎糊。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掌握水量呢?一般来说,其水量应以药液沸腾时高出药面一横指为宜,但也不可拘泥,用水的多少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药师认为:属于调理、滋补一类的药物头煎需加水700~1000ml,二煎400~500ml;解表类中药头煎需加水400~600ml,二煎250~300ml;一般药物头煎需加水500~700ml,二煎300~350ml。 同时,还应当根据医师处方中的用药量来确定。有时医生根据病情开出的处方剂量大,一剂药多达二十味以上;再如夏枯草、金钱草、鱼腥草、竹茹、通草、灯心草等应特别考虑它们吸水性强的特点,这类药常可选下列加水法: 1.将一剂药中剂量大的草药另行煎烈,弃渣取汤,然后用其药汁熬其他药物。 2.将需水量大与需水量小的药物分煎,各滤其汁,再混合煎熬浓缩。 3.将全部中药合在一起煎,煎上2~3次,每次煎取约300ml药汁将杂质滤掉后混合在一起续煎,浓缩至300ml左右服用。前二种方法适宜于一个处方中只有少数几味大剂量药物的情况,后一种方法则适用于普遍都是大剂量药物的方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煎药时不宜频频加水,这不利于药物的分解。若药物吸水膨胀,水被吸尽,可酌情加点开水。煎熬需水量较大的草药,最好事先有准备地多加一些水。 因此,中药的煎煮对中药药性的发挥具有重要作用,煎煮用具、煎煮方法及煎煮水量的控制都是重要步骤。

> View article

有病“拖”不得 黄文川博士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正常碰到一些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酿成大病、重病,有的留下后遗症,造成终生遗憾。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拖”字,其实,只要患者做点工作,积极应对疾病,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 有病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患者的主观因素。患者得病后,总认为小病一桩,慢慢会好的;或认为年轻力壮,从未得过病,还用吃药打针;或认为医生都是庸医,看了病也是白看,浪费时间和金钱,休息休息就好了;或认为医疗费用太贵,到药店买点药就行了。总之,呆在家里,就是不去看病。 另一个原因是新西兰的医疗体制。对新西兰的医疗体制我不太十分了解,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慢。看专家慢、辅助检查慢、住院慢、等待手术慢,一慢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个慢不把病给耽误了那才叫怪。 再一个就是医生的诊疗水平。任何行业都有好和坏两方面,医疗行业也不例外。从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到治疗方案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得半点错误,否则必将影响到治疗效果和预后。医学不像其它事情可以从头再来,人体只有一个,生命也只有一次,因此选择一个好的医生,会把误诊误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另一方面,随着医疗分工的越来越细,医生的知识面也越来越窄,只局限于自己狭小的专业,如果就诊科室和选择的医生不对路,误诊误治的机会也会较高。在新西兰,看病已经够慢了,如果你见的专家再不对症,重新预约另一个专家,只有眼看着病被“拖”的份。近期我治疗一位看物双影的患者,他的家庭医生为他约看眼科专家,眼科专家检查后未发现任何问题,预约下星期再去做眼检查。他来找我中医治疗,我检查后认为是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不能支配眼球活动的肌肉,因此看东西两个影子,这是神经的问题,应该去神经科就诊,看眼科专家就是走错了门,再去做眼科检查就是延误病情。我建议患者去见他的家庭医生,转诊神经专科,进行西医的相应治疗和检查,并配合针灸和中药。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患者得的是疑难疾病。目前,整个世界的医疗水平就是这么高,有许多我们无法诊断、无法治疗的疾病,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超越时代。就是有些疑难疾病某一天被医学研究所攻破,但对于个别病例来说,因发病后拖的时间太长,已经没有意义了。 有病拖延的后果是小病变大病。起初患者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就是不及时处理而转变成大病。如感冒后的气管炎、肺炎;糖尿病晚期的尿毒症;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等。 轻病变重病。轻微的病症,治疗起来省时省力,如果转变成重性疾病,有的很难治疗。如我们针灸医师常治疗的肩周炎,早期患者只感轻微的肩痛,针灸几次后就痊愈,如果拖延时间过久,肩关节就会粘连,会变成肩关节固定,活动受限;如脑血管病早期的脑供血不足,只表现为一过性头晕、四肢无力、语言不清等,早期用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加上合理预防,很快就痊愈,但如果患者麻痹大意,最终将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严重疾病。 “拖”的第二个危害是急性病变慢性。如果急性病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恰当,将会发展成慢性病。如急性咽炎变为慢性咽炎;急性气管炎变为慢性气管炎;急性腰扭伤变为慢性腰痛病;急性神经根炎变为慢性神经痛等。 第三个危害是应该完全恢复的疾病则有了严重后遗症。对于许多疾病,如果早期及时恰当的处理,都会完全恢复正常,但有病拖延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如面神经炎引起的顽固性面瘫和面肌痉挛;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引起的四肢瘫痪;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急性脊髓炎引起的截瘫和大小便失禁等;腰椎间盘突出变成长期的坐骨神经痛,这些后遗症是很难治疗的。 患病后怎么办?答案就一个,去看你的医生,并且是看你信得过、对路的医生,有病一定不能拖。如果看完一个医生还不放心,再看另一个医生,互相印证一下诊断和治疗,或翻开你的《黄页》电话薄,里面有各方面的专家,咨询后找相关医生,或在网络中搜索你所需要的知识,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去看相应专科。另外,特别强调一点,在新西兰许多中医针灸医生是我们医疗方面的最好补充。我认识的几个中医医生,他们来自中国大陆的大医院,有丰富的中、西医临床经验,有些还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虽然他们没有新西兰的西医许可,只能从事中医针灸方面的医疗服务,但是在你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也可寻求他们的帮助。以上只是个人意见,请参考!(If you woul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please call us on (09) 8150518 or visit us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if you require more information you may e-mail us at hwenchuan@sina.com)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