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案(4)阳勃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小张,22岁,留学生,阴茎持续勃起一月余。进一月来,阴茎一夜都是勃起状态,醒来后感觉阴茎酸痛。只要一睡觉,就会发现阴茎不自主的勃起,而且完全勃起,似乎整晚都在勃起,有时候会涨醒,跟以前的晨勃很不一样。 早上醒来后,需要坐着起来,阴茎很缓慢的才会软下去,然后觉得阴茎有点轻微胀痛。就是连睡午觉的时候都会勃起。他小便时不很舒服,白天小便频,尿有点黄。没有性生活,也没有看一些黄色的图片和电影等。他也感到身体不舒服,上半身冷,下半身热,特别是夜里,双腿难受,不知道放什么位置好。头昏昏沉沉,全身无力,不愿饮食。他去见他的家庭医生,医生给他检查血,血的各种指标正常,医生告诉他没有查出问题,让他回家休息。他知道全身不舒服,夜里难受,一定身体出问题了。再见医生,医生摇摇头,说没有办法,他只好求助于中医了。 我检查腰部时,腰部的肌肉特别紧张,腰部压痛特别明显,我认为这是引起他阴茎勃起的主要原因。后面的治疗也验证了我的判断,我给予腰部针灸,选肾输、八寥、秩边等穴,针灸治疗立竿见影。 体会:血液和尿液等化验检查不出问题,医生就不会看病了,这是目前很多临床医生存在的问题,成了机器看病,而不是医生看病。其实很多疾病是靠医生的经验和医学知识诊断和治疗的。 病了,就是患者不舒服了,不舒服就说明身体出问题了。大医就是能很快发现疾病的根本,并能用最合理,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解除它。(098150518)
> View article每日一案(3)—-口干口渴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男性,34岁,华裔。无原因口干口渴四年。曾在中国找口腔科检查无异常,检查血糖无糖尿病,医生无药可治,他自己痛苦不堪,整天手里拿个水瓶子,不停的喝水,但仍感口干口渴。无计可施,在朋友的引荐下来我处,尝试针灸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口干口渴涉及肺、肾、脾胃等脏器,肺不布津、肾阴不足等都会引起口干口渴。因此,我选择背输穴,宣肺,补脾肾。用针刺法,加走罐。治疗一次后,患者告诉我,从治疗完到现在一直没有拿水瓶子,口干口渴症状消失了。又继续治疗几次,未见口渴口干,一直正常饮水。 体会:这是我治疗无数口渴口干病例之一,这种病例临床上非常普遍,针刺和走罐效果好。从我的医学知识,口干口渴一定会想到口腔疾病,糖尿病,肾病,失水过多,干燥综合征,服用药物,精神性口渴等。可我对这些病因都一一排除,患者的口干口渴仍不能从现有的医学知识中查找原因,我只好按我的经验给予治疗了。某一天,黄氏针法治疗黄氏综合征出现在医学杂志上,请不要见笑。谢谢分享!(098150518)
> View article每日一案(2)—-下腹坠痛案 黄博士中医诊所 男,45岁,欧裔。下腹坠痛4个月。长时间站立和久坐加重;腰背疼痛时,下腹胀坠痛严重。下腹胀痛时,也可感觉俩侧阴囊胀坠。曾去做腹部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曾服用药物,无效。其哥哥是家医,建议他做针灸治疗,故推荐我处。 我检查腹部也未发现有明显压痛点,腹部稍硬。随给与针灸治疗。星期三做了一次针灸治疗,今天做第二次。患者见到我一直感谢,一直不停的说,太神奇了,一次治疗后,腹部胀坠痛全消。 对于从医三十多年的我,这种病例我见得太多了,他的表现我一点也不奇怪,我能感到病人摆脱痛苦的喜悦,我也为我能作为一位中医人感到骄傲。 体会:下腹胀坠痛,并放射到阴囊是临床中常见病例,一部分并非腹部的局部疾病引起,而是后背和臀部疾病引起;针灸取穴以后背输穴为主,证明背输穴治疗胸腹部疾病的奇效;长期困惑患者病痛,针灸一次获奇效,更说明针灸的特点,简单,廉价,有效。当地有人投诉,针灸浪费ACC的大量资金,我怎么没有感觉到啊。谢谢分享!(黄博士中医诊所09 8150518)
> View article黄文川博士1984年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神经内科临床5年。1989年考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针灸研究生,跟随中国中医针灸界名医、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家孙申田教授学习6年,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中医针灸临床)。从1995年到2001年一直在山东省立医院(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有职工5000余人)针灸科工作,任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被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山东大学(医学院)聘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2002年在新西兰,拥有自己的黄博士中医诊所。 黄文川博士一直从事中医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特别在中医针灸治疗脑血管病、脑外伤后遗症、面瘫、神经痛、血管性痴呆、延髓球麻痹、瘫痪等方面有所建树。在中医针灸治疗领域,对一些普通疾病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肩背筋膜炎、腰肌劳损、关节炎、运动损伤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十多年,黄文川致力于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治愈了很多长期不愈的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顽固性咳嗽,顽固性失眠,湿疹,哮喘等。 曾经主持研究的医学科研课题有: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黑龙江科委课题);针灸治疗多发性脑梗塞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省科委课题);针灸治疗截瘫的实验研究(青年基金课题);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山东省卫生厅课题)。参与编写了《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和《神经系统疾病中西医诊疗手册》两部专业书籍。 黄文川博士加入了新西兰针灸协会,并在新西兰ACC注册。 黄文川博士一直从事医学科普的工作,每周写医学科普文章发表在新西兰中文先驱报上,并在新浪网上有自己的博客。因此,长期接受读友和网友的咨询,对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比较熟悉。建立“黄博士健康微世界”也是方便朋友们的咨询,并通过这个平台普及和增强大家的健康理念。黄博士健康微世界公众号drhuangworld,请关注订阅。 欢迎朋友们通过“黄博士微世界”与黄文川博士交流,也欢迎医学同行提交医学科普文章发表在这个平台。朋友们也可以加黄文川博士的微信drhuangnz与他互动,或浏览黄博士中医诊所网页www.drwin.co.nz 阅读更多医学科普文章。也可以亲临黄博士中医诊所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Auckland New Zealand,或打电话咨询006498150518,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 View article我对中医几个问题的思考(三) 黄文川博士 在新西兰,西医是主流医学,中医是民间医学。因此,中医能在这里生存,靠的是它坚强的生命力,和实实在在的疗效,也就是能治疗一些患者束手无策的“小病”,这些长期不愈,或用多种治疗无果,通过中医治疗而柳暗花明。中医治疗的这些“小病”,其实也是治疗了还没有患的西医的“大病”。这就是中医的魅力,中医的生存之道。 也可能有人会说,中医治疗这些“病”都不是什么大病。什么是大病呢?确实癌症是大病,脑出血是大病,脊髓炎是大病,心肌梗塞是大病,肝硬化是大病,运动神经元病是大病,脊髓空洞症是大病,艾滋病是大病,但这些大病以目前的医疗水平有几个能完全治疗痊愈,我是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再想想,这些大病哪一个不是从小病,从中医治疗的“小病”慢慢发展来的呢?虽然癌症的确切发病原因我们还不知道,但我们确信癌症与紧张、压力、心情和身体状态等有很大关系。心脑血管病这种大病一定从不起眼的小病慢慢发展来的,没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小病,就没有脑出血,心肌梗塞等大病。 我认为“养生也要知足,知足也是养生”。养生的目的无非就是健康、长寿,但人类的生、老、病、死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不得病,都不能抗拒衰老。因此,我们说的健康都是相对的,长寿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我们要满足现在的身体状况,过分的养生反而起不到养生。我的一位85岁患者,她一直抱怨她的胃口不好,要我帮她调理脾胃。我劝她:“85岁的老人,一顿吃一个馒头很不错了,你的胃口够好了,你还和二十岁的小伙子比呀。”其实对健康的知足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单纯的一个老年性退行性关节炎这个病总比严重的坐骨神经痛轻的多,坐骨神经痛患者又比半身瘫痪做轮椅的人幸福多,八十多岁的老人健康生活着总比英年早逝的人要满足,有这种知足心态,也是养生。我们能坦然接受我们身体出现的一些不适,认识到医学的不足,也就是养生啊。 肩周炎是一个常见病,每一个中医师都会治疗,并且治疗效果都很好。从肩周炎的中医处理也可以看出中医师治病的深度。一般认为肩周炎就是肩关节局部的疾病,肩痛,肩部活动受限,因此无论针灸取穴,还是拔罐热敷,肩部局部的治疗是常规处理,如果一个肩周炎患者做中医针灸,不在肩部施针,患者都觉得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其实这种处理是最低层次的处理,指标不治本。如果中医师在四肢远端取穴,针灸同时要求患者活动全身,这个中医师一定考虑到全身经络和气血的问题,这个治疗更深了一步。如果中医师在针灸治疗的同时,并给予中药治疗,一定考虑到身体的寒热、虚实的变化,从全身和整体来思考肩周炎的治疗,这是最高层次的中医处理过程。中医师治病的深度来自长期经验的积累,也来自勤学苦读,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医案,可能就能打开更高深度治病的大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医师提高治病深度的不二法门。 临床上,我也见到许多颈椎病患者主述一些症状,看似与颈椎病无关,其实就是颈椎病引起的,望大家注意。眼痛、眼胀,我遇到很多患者,找我看眼痛,也去见眼科医生,检查眼睛没有问题,我按颈椎病治疗,眼痛消失;前胸痛,很多前胸痛患者去见心脏科医生,心电图、心脏B超一切正常,我按颈椎病治疗,前胸痛好转;半身凉、胀,我见到几例患者就是感觉半身凉、胀,去见神经科专家,神经检查正常,脑CT正常,我按颈椎病治疗,半身凉、胀消失;咽干,交感性颈椎病会引起咽干,喝很多水还是咽干,大部分按“咽炎”治疗,我用针灸治疗有时一次见效;双脚麻木,我曾遇到一例脊髓型颈椎病,双脚麻木,一直按末梢神经炎治疗,最后手术治疗痊愈;吞咽困难,这是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食管引起,常被认为食道癌,手术治疗效果好。 针灸也有补泻,也有寒热,但针灸毕竟是一个外治法,毕竟是用针灸刺激人体实现自我的补泻和寒热,如果人体过虚或过冷,针灸激发人体阳气的能力还是有点弱。而中药可以内服,人体可以用中药的补益气血、祛热温阳的作用,改善人体的过虚和过寒。如附子就有很强的回阳逐寒的功能,能治疗“一切沉寒痼冷之疾”,中医称之为“阳虚证”。上个星期治疗一例肩周炎患者,女性,欧裔,双侧肩关节疼痛多年。患者曾局部封闭、手术治疗,也做过无数次的理疗,她双侧手腕因疼痛也做过手术。问诊后了解到患者严重怕冷、怕风,现在这个季节上穿毛衣,睡觉时要穿上毛袜,易出汗。面白,舌淡,舌苔白腻。这样的患者是一个典型的“阳虚证”,手术、理疗都是局部对症治疗,单纯的针灸治疗也不可能改变她的阳虚体质,如果想治愈她的肩周炎,只有改善她的阳虚体质,中药附子就有这个功用。我用张仲景的桂枝汤加附子治疗这个患者,十几付中药后,患者面色红晕,穿衣如常,全身的关节痛也消失。(阅读更多黄文川博士的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黄博士中医诊所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09-8150518 021-1793736)
> View article针灸取效中的心理安慰作用 黄文川博士 从前中华电视网采访我,想了解针灸的作用是否主要就是安慰。《英文先驱报》有一篇关于针灸的报道,主要内容是说“针灸是以安慰为主,没有太大的治疗作用”。中华电视网作为新西兰的中文媒体,有义务和责任向新西兰大众说明“针灸有很强的治疗作用”。作为一名新西兰的中医师,我也有义务配合中华电视网的工作,把关于针灸的新闻做好,用我三十年的中医从业经历,来解答针灸的安慰作用。 医学治疗的安慰作用,一是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一般说来,病人有获得求治的愿望并想达到一定目的,这个愿望越强烈,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施治者具有一定的威望和经验,威望越高,经验越丰富,效果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西医中医,还是内科外科,医学上的一切治疗都有安慰作用,因此说针灸也有安慰作用是正确的。但把针灸的治疗作用都归结为安慰作用,说针灸只是一种安慰剂就不完全正确了。 完全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针灸的安慰作用就很大,有些疾病可能针灸的治疗作用完全由安慰作用承担。十几年前,我曾针灸治疗一位四肢完全瘫痪的女孩,18岁,因与父母生气引起,医生诊断为“癔病性瘫痪”。走遍各大医院,寻访社会名医,接受各种治疗,瘫痪的肢体就是不见好转。每个医生也都知道患者是“癔病性瘫痪”,需要暗示治疗,但都没有成功。患者找到我,我首先把我的经历、治病经验讲给患者,什么针灸中医博士,曾是山东省立医院针灸科主任、专家,曾经从事神经内科,专门治疗瘫痪几十年,让她知道我是能治疗痊愈她的瘫痪;然后让她知道针灸的反应,告诉她针灸时,针感能传到手指和脚趾,说明神经有感觉,神经功能还存在,治疗效果好。针灸治疗一次后,四肢瘫痪完全消失,患者自己走到父母面前。这种安慰作用就是治疗作用,中医师要学会安慰,学会暗示,并熟练掌握。 有些躯体疾病,在针灸的治疗效果中,也有部分安慰作用。上星期治疗一例“中风偏瘫”患者,来诊所时,由家人扶持,针灸治疗一次后,自己走出诊所。患者偏瘫一个多月,家人认为他自己走不了路是事实,患者也认为自己走不了路。针灸作为一个安慰,给了他信心,我检查患者的瘫痪肢体已经恢复到自己能走路的功能。针灸的安慰作用,在加上治疗作用,患者针灸治疗一次后就能自己走路。上星期我还治疗一例“肩痛”半个月的患者,上肢上举不能。我检查时,我扶持患者上肢,做各种运动,肩关节不是很痛。我在患者手上扎一针,让患者自己活动上肢,10分钟后,起针,上肢上举基本正常。其实患者害怕肩痛,而不敢活动上肢,更不敢上举上肢,针灸的安慰作用起到很大的治疗效果。 有些疾病的针灸治疗效果完全没有安慰作用,或安慰作用很少。如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患者手麻、咽干、胸闷,针灸后症状改善,我认为这基本是针灸的治疗效果。因为颈椎病引起的交感神经症状是颈椎局部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光靠安慰很难缓解这种刺激。枕大神经痛是我经常用针灸治疗的病例,它主要是由枕大神经的炎症引起,单纯针灸治疗效果就很好,这里面的针灸安慰作用就很少,安慰不可能缓解炎症的程度。在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时,我对“延髓球麻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针灸可以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喝水呛咳和语音不清等症状。我们知道,延髓球麻痹是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损引起,针灸可以改善受损的神经,因而改善患者的症状。从我们的实验研究中可以看出,针灸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的诱发电位,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到速度,也说明针灸在治疗“延髓球麻痹”的主要效果是由治疗作用引起,而不只是安慰。 针灸治疗的疾病不同,针灸的安慰作用就不一样。其实针灸的安慰作用就是很好的治疗作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是知道怎么利用针灸的安慰作用。安慰作用来自患者对中医师的信任,也来自患者对中医博大精深的崇拜,我们每一个中医师都无形中享受到中医前辈为中医创下的好名声。每一位中医师治疗成功的每一个病例,都会成为中医治疗的安慰剂,安慰剂越多,中医的好名声越大,中医治疗中的安慰作用就更强。
> View article5月29日晚,由美国加州华裔参议院余胤良(Leland Yee)所提的中医跌打伤科法案SB 218获得了加州参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使该提案的立法再过今年第三关。 据美国侨报网5月31日消息称,中医跌打伤科法案SB 218在表决时以23票比6票的优势再下一城。余胤良对此表示振奋。他说:“感谢南北加州社区各界的大力支持,通过合作我们必可达到目标。”虽然法案延宕多时,但今年是一个新的形势,他有成功的信心。 中医跌打伤科法案将在加州针灸局(California Acupuncture Board)下设立一个由三名西医、两名中医跌打人员组成的五人委员会,负责资格审查及颁发“加州中医跌打师”认证。如果一切顺利立法将于明年5月1日生效。 余胤良说,中医跌打法案除了承认在加州服务超过百年的中医跌打师以外,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SB218 规定“加州中医跌打师”的申请者必须符合一定的教育、训练、临床经验及缴费,才能得到认证。 中医跌打伤科在美国受到了华人社区的广大欢迎,接受过其治疗的主流社会人士也多加赞扬,它有时能做到西医做不到的效果。此法案在2011年获得初步通过,距今已过去两年。 据悉,随后此法案将被送进美国加州众议会商业、专业暨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审查,如果获得通过,则将送到美国加州众议会全体会议。
> View article中医的生存之道 黄博士中医诊所 陈洋中医师 黄文川博士 在很多人眼中,传统中医能在靠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医疗设备而大行其道的西方医学的当代社会生存下来,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有些人认为中医比西医先进,中医疗效优异,中医包治百病,也就是说有病看中医就可。我不反对中医的科学性,也不反对中医的在治疗某些疾病高疗效,我做为中医师,也是靠中医吃饭。我是想从另一个方面,思考中医的生存原因。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在现今社会,现代西医做为主流医学,而中医还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中医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 中医对整体性的把握。大家知道,中医的整体观是中医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也就是说中医在治疗、诊断疾病等要去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很多方面。而西医更讲究局部,从人体的细胞、分子水平考虑疾病。你比如像大病初愈以及素体体质虚弱的病人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等,此时中医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去辨证调理。而这种病人看西医,通过先进仪器,化验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也不能做任何处理,只是让病人休息、锻炼等。例如口腔溃疡这个病,西医认为是口腔黏膜局部的溃破、糜烂、炎症,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而中医是从整体考虑口腔溃疡,通过全身调理,通过“泻火”来治愈溃疡。其实,现代西医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提出“社会—心理—生物—疾病”新的医学模式,也许是刚刚起步,当然我们希望西医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但中医确实在当下在这点上是“先进”的。 西医对很多疾病的“不为”。西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体的各个系统,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不愧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医学。由于西医的精力、资源和认识上的不足,限制了它在某些疾病上的研究,这也给了中医生存的土壤,说这句话不免有些无奈,但确是事实。在我们诊所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尝试西医无果的前提下才被迫来找中医的病例,这可能是因为西医的诊断大多是依靠医疗设备给出的客观数据说话,这往往会造成西医大夫无能为力的状况。例如像一个头晕的病人在做完检查之后,发现没有贫血,没有低血压,肿瘤的一系列检查之后,就会被打发回家,被要求多休息,少劳作而草草了事,但是病人的苦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例如一些腰腿痛的患者,做完CT、MRI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西医给止痛药,或去理疗完事。还有西医认为的功能性疾病,也就是“神经症”,一系列的血液检查,先进仪器的考验,也不能确诊,医生头痛,患者痛苦。而这些是中医最拿手的地方。大概是人的本性驱使,人总是想试图找到困扰自己的问题。让人无奈的是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还是有很多的疾病是没有得到治愈和充分认识。中医做为现代医学的补充,默默为人类做贡献,也是我们需要称赞的。 中医的生存之道最原始的驱动力还是它的强大气场。说的具体点就是它的口碑,它的好名声。几千年来,中医慢慢积累的好名声;历代中医大师治疗疑难疾病的案例;中医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中医在华人社会的强大气场,因此说到中医,就是神奇,就是治百病,就是高疗效。因为诸多原因,很多人在诋毁中医,除了跟中医本身的不足外,也还跟中医队伍需要改进相关。但这不能抹灭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到术后康复,小到吃饭穿衣,中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不管你察觉与否,它已在那里,融入你的血液。这就是中医的力量,这就是中医文化的力量。单单利用这种气场就能治疗疾病,长期治疗不愈的癌症,到一个偏远山区拜访老中医,服中药后,慢慢痊愈;长期治疗不愈的低烧,到省城看中医专家,几副中药,药到病除。这些中医治疗的神奇,不能排除中医气场的“安慰性”。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某些方面还没有形成这么强大的气场,也没有能力代替中医这方面的功能。现在西医医学在强力发展心理治疗,大力发展心理治疗师,但目前还看不到心理治疗的强大效果,更替代不了中医的“安慰作用”。中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里被保留和发展了起来,跟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在老百姓心中的不可替代性才使其不被西方医学吞并。在大多数华人心中,现代西医还不能给自己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心”的栖息之所。而中医在很大程度上,给了老百姓的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以上是个人观点,供大家讨论。(阅读更多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电话 09 8150518) 中医的生存之道 黄博士中医诊所 陈洋中医师 在很多人眼中,传统中医能在靠先进理论、先进技术和先进医疗设备而大行其道的西方医学的当代社会生存下来,确实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有些人认为中医比西医先进,中医疗效优异,中医包治百病,也就是说有病看中医就可。我不反对中医的科学性,也不反对中医的在治疗某些疾病高疗效,我做为中医师,也是靠中医饭。我是想从另一个方面,思考中医的生存原因。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在现今社会,现代西医做为主流医学,而中医还顽强的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中医的生存之道究竟是什么? 中医对整体性的把握。大家知道,中医的整体观是中医的特点之一,中医治病讲究“天人合一”,中医诊断疾病讲究“四诊合参“,也就是说中医在治疗、诊断疾病等要去综合的整体的考虑很多方面。而西医更讲究局部,从人体的细胞、分子水平考虑疾病。你比如像大病初愈以及素体体质虚弱的病人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等,此时中医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去辨证调理。而这种病人看西医,通过先进仪器,化验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医生也不能做任何处理,只是让病人休息、锻炼等。例如口腔溃疡这个病,西医认为是口腔黏膜局部的溃破、糜烂、炎症,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而中医是从整体考虑口腔溃疡,通过全身调理,通过“泻火”来治愈溃疡。其实,现代西医已经认识到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人体与社会的关系,并且提出“社会—心理—生物—疾病”新的医学模式,也许是刚刚起步,当然我们希望西医会在这方面迎头赶上,但中医确实在当下在这点上是“先进”的。 西医对很多疾病的“不为”。西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体的各个系统,特别是对一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不愧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医学。由于西医的精力、资源和认识上的不足,限制了它在某些疾病上的研究,这也给了中医生存的土壤,说这句话不免有些无奈,但确是事实。在我们诊所里,经常会遇到一些在尝试西医无果的前提下才被迫来找中医的病例,这可能是因为西医的诊断大多是依靠医疗设备给出的客观数据说话,这往往会造成西医大夫无能为力的状况。例如像一个头晕的病人在做完检查之后,发现没有贫血,没有低血压,肿瘤的一系列检查之后,就会被打发回家,被要求多休息,少劳作而草草了事,但是病人的苦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例如一些腰腿痛的患者,做完CT、MRI等检查没有发现问题,西医给止痛药,或去理疗完事。还有西医认为的功能性疾病,也就是“神经症”,一系列的血液检查,先进仪器的考验,也不能确诊,医生头痛,患者痛苦。而这些是中医最拿手的地方。大概是人的本性驱使,人总是想试图找到困扰自己的问题。让人无奈的是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的阶段,还是有很多的疾病是没有得到治愈和充分认识。中医做为现代医学的补充,默默为人类做贡献,也是我们需要称赞的。 中医的生存之道最原始的驱动力还是它的强大气场。说的具体点就是它的口碑,它的好名声。几千年来,中医慢慢积累的好名声;历代中医大师治疗疑难疾病的案例;中医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渗透,形成了中医在华人社会的强大气场,因此说到中医,就是神奇,就是治百病,就是高疗效。因为诸多原因,很多人在诋毁中医,除了跟中医本身的不足外,也还跟中医队伍需要改进相关。但这不能抹灭中医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大到术后康复,小到吃饭穿衣,中医文化已经深入人心,不管你察觉与否,它已在那里,融入你的血液。这就是中医的力量,这就是中医文化的力量。单单利用这种气场就能治疗疾病,长期治疗不愈的癌症,到一个偏远山区拜访老中医,服中药后,慢慢痊愈;长期治疗不愈的低烧,到省城看中医专家,几副中药,药到病除。这些中医治疗的神奇,不能排除中医气场的“安慰性”。现代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某些方面还没有形成这么强大的气场,也没有能力代替中医这方面的功能。现在西医医学在强力发展心理治疗,大力发展心理治疗师,但目前还看不到心理治疗的强大效果,更替代不了中医的“安慰作用”。中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里被保留和发展了起来,跟其自身的先进性和在老百姓心中的不可替代性才使其不被西方医学吞并。在大多数华人心中,现代西医还不能给自己在心理上提供一个“安心”的栖息之所。而中医在很大程度上,给了老百姓的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以上是个人观点,供大家讨论。(阅读更多医学科普文章,请浏览www.drwin.co.nz 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电话 09 8150518)
> View article奥克兰开中医诊所的十年 (中文) 我在奥克兰开中医诊所这十年(之二) 我在奥克兰开中医诊所这十年(三) 黄文川博士 刚来新西兰,我才三十八岁。记得,在MT EDEN公园,当时与一帮年轻人打篮球,无论输赢,我都很不服气。现已近半百的我,在篮球场上,已经力不从心,与年轻人打球,没有开打,已甘拜下风。十年的光阴,消耗了我的体力,也消磨了我的心智。以前只要我治疗过的患者,大部分都能记住叫什么,患的什么病。治疗过的患者,打电话时,我都能辨别出患者的声音,他们都夸我记忆力好。而现在我的记忆力就大不如前。曾经治疗过的患者,再到我诊所看我,我有时要想半天,这个病人姓什么,以前治疗过什么病;以前治疗过的患者打电话,有时我就听不出老患者的声音。这种随年龄增大,体力和记忆将逐渐下降是人体的必然规律。对于中年移民,这种规律将是打击性的,特别是在英文上的学习,体现的非常明显。 我四岁的儿子,刚去幼儿园半年,在家与哥哥玩时,全说英文,自己玩时,自言自语也全是英文。要知道,他去幼儿园前,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说。我女儿十六岁来新西兰,三年高中后,在奥克兰大学学习法律。对于幼儿和年轻人来说,英语真的学的很快。而对于中年人来说,英语学习难于上青天,这种英语的缺陷,将影响未来的工作、学习,也影响社会交流,进一步影响在新西兰的生活。 我与很多在KIWI大公司的华人中年人交流,虽然他们一些都在新西兰读完大学,也在KIWI公司工作多年,他们的同事大多是KIWI,可他们仍感到英文的不足。这种不足不是体现在专业英语上,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英语上。我的一个华人中年移民朋友,他毕业于国内名牌大学,机械专业,他在一个KIWI造船厂工作,只要拿到图纸,什么活他都能干好,与同事和老板的专业交流也不成问题,但休息时,或下班后同事聚会,他就是与同事和老板交流不好,感到非常孤单。另一个华人中年朋友,移民新西兰将二十年,在一个KIWI大公司上班,老板非常赏识他的工作,公司开会他都是会议记录员,工作中英语一点没有障碍。可一到生活中,与KIWI交流就出问题,在公司聚会中与同事和老板没有谈话点,同事之间的交谈,他听起来像听天书。我的另一位中年华人朋友,在KIWI公司是部门经理,他曾告诉我,他与一位KIWI同事和一位KIWI老板开车出去办事,在车上,二个KIWI的谈话,他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我的中年华人朋友的处境,也是我的处境,并且我的英语缺陷更大,遭遇更尴尬。 我来到新西兰就在奥克兰开诊所,没有机会学习英文。在国内学习的英文,也只局限于读和写。记得移民前,雅思考试考听力,我是一句话也没有听懂,靠猜和瞎蒙听力考了四分,凭阅读和写作,移民雅思成绩才过了关。这样的英语状况,怎样能接诊KIWI患者,因此接诊中的尴尬和羞辱,只有自己知道。开诊所的头几年,一听电话是英语我就紧张,越紧张越听不明白,特别是患者再说几个医学名词,头脑更发蒙。碰到真心想找我看病的KIWI打电话,他们会降慢语速,我也会让他们把单词拼写出来,或让他们来我诊所,面对面交流;如果遇到性子急,不友好的KIWI,一听我这烂英文,直接挂电话,有时嘴里还带脏字。一次,有一个KIWI女患者约好下午一点来看诊,她准时到诊所,她一坐下,我还没有说完一句话,她起身就走,嘴里一个劲说,没信心。我这烂英文怎么才能让患者有信心呢?我曾参加过英文夜校,也找过一对一的英文老师;我努力去听英文广播,也尝试着每天阅读英文报纸,而英文提高确实很慢很慢。虽然诊所里每天的KIWI患者多起来,他们也是没有办法,也是有病乱投医,想治疗痛苦的疾病,相信了朋友的介绍,不然他们才不找我这种交流的不顺畅的中医大夫。 很多人说移民要融入新西兰主流社会,第一代中年移民这种英语状态,怎么让我们融入。这不是英语好坏的问题,这是文化、习俗、习惯的问题。十月份我一家与我的一位KIWI朋友去度假,一同去的还有他的家人和朋友,他们非常照顾我一家的感受,但我们仍有一种孤独和孤单。特注:黄博士中医诊所这个星期六(2012年12月1日)将在新诊所开诊,地址是1054 New North Rd Mt Albert 蔡林楠斜对面,新电话09 8150518,请相互转告,谢谢!
> View article针灸治疗中的安慰作用 黄文川博士 上星期中华电视网采访了我,想了解针灸的作用是否主要就是安慰。《英文先驱报》有一篇关于针灸的报道,主要内容是说“针灸是以安慰为主,没有太大的治疗作用”。中华电视网作为新西兰的中文媒体,有义务和责任向新西兰大众说明“针灸有很强的治疗作用。作为一名新西兰的中医师,我也有义务配合中华电视网的工作,把关于针灸的新闻做好,用我三十年的中医从业经历,来解答针灸的安慰作用。 医学治疗的安慰作用,一是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一般说来,病人有获得求治的愿望并想达到一定目的,这个愿望越强烈,效果越好。另一方面,施治者具有一定的威望和经验,威望越高,经验越丰富,效果越好。也就是说,无论西医中医,还是内科外科,医学上的一切治疗都有安慰作用,因此说针灸也有安慰作用是正确的。但把针灸的治疗作用都归结为安慰作用,说针灸只是一种安慰剂就不完全正确了。 完全有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针灸的安慰作用就很大,有些疾病可能针灸的治疗作用完全由安慰作用承担。十几年前,我曾针灸治疗一位四肢完全瘫痪的女孩,18岁,因与父母生气引起,医生诊断为“癔病性瘫痪”。走遍各大医院,寻访社会名医,接受各种治疗,瘫痪的肢体就是不见好转。每个医生也都知道患者是“癔病性瘫痪”,需要暗示治疗,但都没有成功。患者找到我,我首先把我的经历、治病经验讲给患者,什么针灸中医博士,曾是山东省立医院针灸科主任、专家,曾经从事神经内科,专门治疗瘫痪几十年,让她知道我是能治疗痊愈她的瘫痪;然后让她知道针灸的反应,告诉她针灸时,针感能传到手指和脚趾,说明神经有感觉,神经功能还存在,治疗效果好。针灸治疗一次后,四肢瘫痪完全消失,患者自己走到父母面前。这种安慰作用就是治疗作用,中医师要学会安慰,学会暗示,并熟练掌握。 有些躯体疾病,在针灸的治疗效果中,也有部分安慰作用。上星期治疗一例“中风偏瘫”患者,来诊所时,由家人扶持,针灸治疗一次后,自己走出诊所。患者偏瘫一个多月,家人认为他自己走不了路是事实,患者也认为自己走不了路。针灸作为一个安慰,给了他信心,我检查患者的瘫痪肢体已经恢复到自己能走路的功能。针灸的安慰作用,在加上治疗作用,患者针灸治疗一次后就能自己走路。上星期我还治疗一例“肩痛”半个月的患者,上肢上举不能。我检查时,我扶持患者上肢,做各种运动,肩关节不是很痛。我在患者手上扎一针,让患者自己活动上肢,10分钟后,起针,上肢上举基本正常。其实患者害怕肩痛,而不敢活动上肢,更不敢上举上肢,针灸的安慰作用起到很大的治疗效果。 有些疾病的针灸治疗效果完全没有安慰作用,或安慰作用很少。如交感神经性颈椎病,患者手麻、咽干、胸闷,针灸后症状改善,我认为这基本是针灸的治疗效果。因为颈椎病引起的交感神经症状是颈椎局部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光靠安慰很难缓解这种刺激。枕大神经痛是我经常用针灸治疗的病例,它主要是由枕大神经的炎症引起,单纯针灸治疗效果就很好,这里面的针灸安慰作用就很少,安慰不可能缓解炎症的程度。在山东省立医院工作时,我对“延髓球麻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针灸可以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喝水呛咳和语音不清等症状。我们知道,延髓球麻痹是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损引起,针灸可以改善受损的神经,因而改善患者的症状。从我们的实验研究中可以看出,针灸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的诱发电位,可以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到速度,也说明针灸在治疗“延髓球麻痹”的主要效果是由治疗作用引起,而不只是安慰。 针灸治疗的疾病不同,针灸的安慰作用就不一样。其实针灸的安慰作用就是很好的治疗作用,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是知道怎么利用针灸的安慰作用。安慰作用来自患者对中医师的信任,也来自患者对中医博大精深的崇拜,我们每一个中医师都无形中享受到中医前辈为中医创下的好名声。每一位中医师治疗成功的每一个病例,都会成为中医治疗的安慰剂,安慰剂越多,中医的好名声越大,中医治疗中的安慰作用就更强。(欲浏览中华电视网采访新闻,请登录一下链接:http://www.istars.co.nz/article-68302-1.html 黄博士中医诊所 1054 new north road mt albert auckland 09-8150518)
>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