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二十九) ——MRI看到的是结构,我们治的是功能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二十九)
——MRI看到的是结构,我们治的是功能
三周前,一位50多岁的患者走进我的诊所。他说,腰痛连着腿痛,痛从大腿后侧延伸到腘窝,再到脚踝。抬腿困难、行走受限,但没有麻木,也没放射到脚趾头。
家医说可能是“受凉”,给了止痛药让他回家休息。他休了三周,疼痛没减,反而越来越影响走路。
他问我:“真的只是受凉?怎么这么久都不好?”
他像一个“假性坐骨神神经痛”。没有放射性电击痛,没有麻木,也没有肌力减退。反而,压痛点集中在腰椎3、4、5旁开约2公分处,梨状肌和腰大肌处压痛非常敏感。
我告诉他:“你这不太像神经受压,更像是肌肉、筋膜张力失衡,特别是腰大肌损伤引起的牵涉痛。”
他一脸疑惑,我做了几个动作测试,并按压几个关键点,他立刻皱眉:“对!就是这里!一按就放射到腿后边去了。”
第一次治疗后,我松解了腰大肌和梨状肌。他来的时候几乎不能抬腿,治疗结束,直腿抬高大幅改善,疼痛从7分降到4分,人也敢走路了。
📍报告来了,疑虑也来了
第二次复诊,他带来一份MRI报告,显示“L4/5轻度椎间盘突出”。专科医生建议他打封闭。
他开始迟疑:“那我这到底是椎间盘的问题,还是你说的肌肉问题?”
我没有直接反驳MRI报告,而是告诉他:“MRI看到的是椎间盘,我们现在治的是软组织。”
轻度突出,很多健康人也有;真正突出导致疼痛的,也是有临床体征的。你的压痛点、症状模式、神经检查和对治疗的反应,更像是肌肉筋膜问题,而不是神经根受压。
📍封闭针为什么也可能有效?
我补充说了一句:“就算你去打封闭针,也可能会缓解。” 他疑惑:“如果不是神经压迫,封闭为什么会好?”
我解释:“因为封闭针是类固醇,有抗炎作用,不管你是神经根发炎,还是腰大肌和筋膜发炎,它都有可能缓解。”但是药可能管用,但未必对因。
📍结构≠病因,是临床上的大盲区
现代医学太依赖影像。报告上写着“突出”,患者就认为是病因;医生也往往“以图为据”,按影像下诊断、定治疗。
但现实中,“结构异常≠症状病因”。
有的人椎间盘突出十年没感觉,有的人MRI显示正常,却痛得动不了。关键在于临床症状、体征要与检查结果相匹配。
我们不是治疗影像报告,我们是治疗一个真实的人体。
第三次复诊时,他笑着走进来:“我没去打封闭,现在已经能走得很轻松了。”
我点了点头。他也没再问“我到底是不是椎间盘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他疾病的答案了。
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系列
我的油管频道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phdwinnz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