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学派的七大体系
A. 传统中医辨证系统
经络辨证:循经取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按经脉走向辨证。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最宏观的辨证框架。
脏腑辨证:肝肾亏虚、脾虚湿盛等;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核心。
子午流注针法:依时间取穴;顺应经气昼夜流注。
灵龟八法 / 飞腾八法:以日期、时辰配合取穴;强调天人相应。
B. 针刀医学类体系
小针刀(朱汉章):针刀医学创立者;软组织粘连松解。
微针刀:小针刀改良,更微创;损伤更小、恢复快。
刃针(王学昌):结合针刀与手术刀;创伤更小的松解。
超微针刀(胡超伟):进一步微创;门诊可普及操作。
钩活术(魏玉锁):钩鍉针发明人;2009 年获官方推广。
棍针疗法(李志刚):粗针体,按压拨动;结合经筋与康复。
三棱针:古老放血针;活血化瘀,已系统化。
C. 特色针灸学派
董氏奇穴(董景昌):奇穴体系;穴位独特,远端取穴。
谭氏平衡针(谭××):平衡原理;少穴速效,常治痛症。
针灵(潘晓川):调脉理论;针下见效,脉象即时反馈。
动筋针(陈德成):经筋与运动学;动态留针,松解软组织。
腕踝针(张心曙):分区取穴;远端针刺,安全无痛。
大叉穴(左常波):微针气化体系;调命门气机,温补阳气。
醒脑开窍针法(石学敏):经络结合神经;治疗脑血管病。
浮针疗法(符仲华,1996):皮下浅筋膜扫散;颈肩腰腿痛见效快。
D. 全息针灸体系
眼针(彭静山):眼区全息;眼周分区治全身病。
脐针(齐永):神阙全息;脐周取穴调全身。
腹针(薄智云):腹部分区;针刺浅而舒适。
头针(朱明清等):皮层功能区对应;常用于中风、痛症。
耳针(Nogier):耳廓全息;膝点治关节痛。
手针、足针(韩国):手足全息;独立体系,应用广。
E. 象诊体系
舌诊独立化:舌象为核心;诊断与治疗依舌像。
脉诊独立化:以脉象反馈;脉灵针法即代表。
F. 现代医学结合体系
神经调控针法:针对神经卡压点;对应取穴与松解。
解剖针法 / 触发点针刺:类似干针;针刺压痛点、肌腱韧带。
经筋学说:筋膜链张力;远端筋结松解。
精准针灸 / 影像引导针刺:超声或 CT 导向;提高安全性与精准度。
G. 特殊针具流派
火针:烧红入体;祛寒散结。
皮肤针(梅花针、七星针):叩击刺激;治疗表浅经络病。
皮内针:埋针于皮下;提供长效持续刺激。
穴位埋线:羊肠线植入;慢性病长效刺激。
水针:穴位注射;药物与针刺结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