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
Oct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八十二)
——医生最高的修炼,是养自己的“神”
年轻时,我们学医讲“辨证论治”;多年行医后才发现,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只是辨证,还要辨神。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圣人之治病,必先安神,乃治其形。”
当你能从病人的神气、目光、言语中看出病机之根,当你明白“神乱则百病生”,那时,诊疗已不止针与药的层面,而进入了“治神”的境界。
许多医生能安人之神,却安不了自己的神。
行医日久,最耗的不是手与脑,而是心与神。
焦虑、疲惫、比较、名利,皆是耗神之源。
《灵枢·本神》云:“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医者若不能养神、守神,即使术高,也终将神疲气散。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是养神的根本。
医生最该学的,不是多看几个病,而是少扰自己的心。
忙碌之余,静坐片刻、品一盏茶,让神归位。
这是节制,不是懒散;是清明,不是退隐。
养神,是为再治他人而蓄力。
医者的气场,其实就是“神”的力量。
气场的大小,反映神的充盈与否。
当医者神旺气正,其气场自然宽大、平和、安定;病人进入这样的场域,精神自然松解,气机自然调顺。
有时针未下、药未服,病人已感轻松,这便是“医者之神”在起作用。
反之,若医者自身气乱神虚,纵有妙手,也难以安人之神。
因此,养神不仅为己,更为患者。
守神,是守住清明与慈悲。
面对嘈杂、质疑与痛苦,仍能不乱其心;面对诱惑与浮华,仍能不失本心。
医者之神若稳,便能以一己之正气安众人之乱气,这正是“气场疗愈”的真正本质。
治病从治神着手,已是医者的境界;若能再知养神、守神,便是更高的修为。
这是医道的目标,也是医生一生的修炼。
神者,医之魂;
气场者,神之形。
医者自养其神,则能以神疗人。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