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七十)
——最会伪装的腰部肌肉腰大肌
今天接诊了一位Kiwi病人,主诉左下腹痛。
他先去找了家庭医生,被认为是肠炎,给了止痛药,可是没用。后来他在网上搜到我,想着试试中医。结果我一检查,发现不是肠炎,而是腰大肌出了问题。松解之后,十分钟不到,疼痛就消失了。
这类情况,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见。腰大肌是最会“伪装”的肌肉。
腰大肌的几张“假面具”
• 妇科病:不少女性下腹痛、盆腔痛,被误诊为附件炎、盆腔炎、甚至卵巢囊肿;检查结果往往显示正常,但疼痛就是不消失。
• 肠炎:今天这个病例就是典型,被当作结肠炎、大肠炎来治,结果方向完全错了。
• 泌尿/男性科疾病:有男性病人,表现为阴囊、睾丸痛,反复做泌尿检查,没有任何异常。最后发现是腰大肌挛缩,牵涉痛到了会阴区。
• 其他误诊:有一位患者跑了一年,看了三个科,妇科、消化科、泌尿科,结果“查不出病”,只能自己承受。
这种状况并不能怪医生。现代医学分科太细,每个医生只熟悉自己的那一块:
• 妇科医生只看子宫、卵巢;
• 消化科医生只盯肠胃;
• 泌尿科医生只查膀胱、前列腺。
这种“专业的深”,带来了“知识的窄”。当病因来自肌肉、神经,却投射到内脏区域时,专科医生往往就无从下手。患者一次次检查,得到的答案都是:“没问题”。
可他明明就在痛。
针灸师往往没有那么多分科,什么病人都会接诊。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学得更杂一些,既要懂一点妇科、男性科、消化科的思路,还要熟悉肌肉、筋膜、神经的牵涉规律。
尤其在我的临床里,更多着眼于 肌肉、骨骼和神经问题,是不是肌肉太紧?是不是神经受压?
这样,很多“无答案”的病,才能找到线索。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短板和弱项,不可能样样精通。但正是因为见过这些病例,我越来越感受到,针灸医生的价值,不仅仅是会针几根针,而是能够在 分科医学的缝隙里,帮患者找回一个完整的身体图景。
有时候,治病靠的不是多高深的技术,而是能不能换一个角度去看。病人说“我疼”,如果我们只想着“是哪一个器官坏了”,就会越来越走偏。
可一旦想到,也许是一个肌肉、一条神经在作怪,就可能豁然开朗。
医学需要分科,但病人的疼痛从来不是分科的。针灸医生的价值,就在于用更整体的眼光,弥补那些被忽略的角落。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系列
我的油管频道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phdwinnz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