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老医生的自我修炼随笔(六十二)
——患者发信息问“这个病能治吗?”,其实医生是没答案的
最近接到不少咨询,几乎都从一句话开始:“医生,我有××病,能治吗?”
“我拍了片子,你看看能不能治疗?”
看似直接,其实很难回答。真正的诊断,并不是一句信息、一个片子就能下的。
病例一|颈椎病?头痛?
一位女士,自诉颈椎多年不好,左侧头痛多年,最近还伴随左脸痛。她拍了颈椎片,显示骨质增生,问我能不能治“颈椎病”。
面诊检查:
• 左脸痛觉敏感,三叉神经炎得证据
• 左风池穴压痛,左后头痛觉敏感,可诊断枕神经痛
• 颈椎X片骨质增生,与症状并不匹配
患者以为是颈椎病,其实病因另有所在。最后我的诊断是枕神经痛、三叉神经炎。她咨询我颈椎病能治吗?是不是没法回答。
病例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一位87岁老人,两个月前臀腿长过疱疹,疼痛迟迟未缓解,家属认定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电邮咨询,针灸是否能治疗?
面诊发现:
• 左下肢明显水肿,膝下僵硬
• 直腿抬高、神经体征正常
结论并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而是下肢水肿造成的下肢痛。针灸放松、活动患肢后,疼痛缓解,老人居然能下床行走。家属的认识与病情相差好远啊。
病例三|椎间盘突出?
一位男患者做了腰椎核磁共振,显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他发信息问能不能治他的“椎间盘脱出”。
检查:
• 核磁共振显示左侧椎间盘突出。
• 而右腰痛,右大腿内侧麻木。
• 右侧腰大肌压痛明显,直腿抬高无力,提示腰大肌损伤、股神经受累。
症状和核磁共振完全不符啊。
针灸五六次后,疼痛缓解,麻木消失。但患者仍坚持再做腰椎核磁,执念于片子上的“椎间盘突出”。
针对三则病例,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诊断必须遵循医学原则。
中医靠望闻问切,西医靠问诊、查体,再结合辅助检查。诊断不是“病人说了算”,也不是“机器拍了算”。
第二,患者口中的诊断往往并不精准。
很多病人说出的“病名”,其实是从其他医生那儿听来的,或者是从检查报告上看到的,或者是自己推测的。这些往往并不等于真实诊断,仍需医生详细问诊和查体来核实。
第三,网络咨询有其局限性。
现在网络看病兴起,但从手机信息、图片中得到的信息本身就不够完整。医生没有第一手资料,诊断就只能模棱两可,偏差很大。
第四,真正的看病需要预约面诊。
医生面对面问诊、检查、推理,才能做出精准诊断,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差,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最后,当患者发来一句“什么什么病能治吗?”时,医生最负责任的回答是,请预约面诊吧。
Leave a reply